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某高校维吾尔族与汉族大学生性病和艾滋病知识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牟文 《中国校医》2006,20(3):284-285
目的更好地了解某高校维族与汉族大学生对性病、艾滋病知识掌握程度,为进一步开展性病(STD)和艾滋病(AIDS)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某高校整群选取102名维族大学生、138名汉族大学生进行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调查问卷。结果对STD和AIDS一般知识知晓情况及AIDS的传播途径维族大学生的认知水平普遍低于汉族大学生。对获得AIDS知识来源以来自可视媒体、报刊杂志、宣传展览等社会性传播媒介为主。结论应考虑民族因素及学生的知识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张建琴  徐明 《中国校医》2009,23(6):639-641
目的了解中学生家长的性观念以及在预防性病/艾滋病(STD/AIDS)方面的知识、态度和需求,为进一步完善性健康教育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自填式匿名问卷,整群抽取银川市和吴忠市部分中学生家长381名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本地区中学生家长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为36.2%~95.8%,对于不会引起艾滋病传播途径正确回答率较低,94.5%的中学生家长认为有必要向学生进行性健康知识的教育,但仍有31.7%的家长认为向青少年进行性教育会诱导过早性行为。家长的文化程度、职业、所属民族的不同对STD/AIDS的态度也不同。大部分家长认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其次才为家庭因素。结论家长对学校性健康教育的认识基本正确,但对预防STD/AIDS知识、与青春期发育有关的性健康知识,以及对STD/AIDS相关的态度,有待通过全民健康知识教育的普及逐步予以矫正。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调查商洛市艾滋病(AIDS)综合防治示范区内高危人群对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以及行为情况,掌握高危人群对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需求,为在高危人群中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商洛市3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内的宾馆和酒楼服务员、美容美发人员、性病门诊患者等进行AIDS知识和态度问卷调查。结果高危人群对艾滋病的3个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达到85%以上,但对日常生活是否传染艾滋病不甚了解,来自不同行业的从业人员艾滋病知晓率有差异,高危人群总体上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缺乏了解,知识水平普遍较低,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比较薄弱,对HIV感染者态度总体上比较消极,但接受艾滋病和性病知识宣传教育的意愿较高。结论对高危人群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必须加强综合宣传教育。健康教育应根据人群不同,侧重面应有所调整。对高危目标人群开展上岗前艾滋病健康教育,树立健康观念和态度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女性吸毒人群对艾滋病、性病知识知晓情况,为劳教场所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出入某女子戒毒劳教人员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共发放600份问卷。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双录入并进行逻辑纠错和一致性检验直到两个数据库达到完全一致为止。用SPSS11.5软件、Excel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496份,其中,入所基线调查310份,出所评估问卷186份。在几种性病中,干预前梅毒答对率最高,生殖器疱疹答对率最低,干预后答对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p<0.01),对性病、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识、预防措施干预前答对率低,干预后答对率有大幅度的升高。对行为干预方面,健康教育前后对STD/AIDS检测个人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情况允许条件下,90%人愿意做STD/AIDS检测并且愿意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如果有生殖器方面的疾病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去就诊。结论通过项目活动的实施,目标人群对STD/AIDS知晓率有大幅度的提高、心理的态度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还有部分文化层次较低的人不愿意学习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也不愿做检测,亟需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预防知识STD/AIDS。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全球基金艾滋病(AIDS)项目县镇安县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掌握医务人员对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需求,为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镇安县所有医务人员进行AIDS知识和态度问卷调查。[结果]医务人员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掌握较好;非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低于传播途径。医务人员对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态度比较消极,部分存在恐惧和歧视心理。[结论]医务人员作为特殊的群体,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特别是综合宣传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防治示范区流动人口相关知识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商洛市艾滋病(AIDS)综合防治示范区内流动人口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掌握流动人群对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需求。为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商洛市3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内的建筑工人、宾馆和酒楼服务员、美容美发人员等进行AIDS知识和态度问卷调查。结果 流动人口总体上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缺乏了解,知识水平普遍较低,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比较薄弱,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态度总体上比较消极。但接受艾滋病和性病知识宣传教育的意愿较高。结论 流动人口作为特殊的群体,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特别是综合宣传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安康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安康市内流动人口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掌握流动人群对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需求,为在流动人口中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安康市内的建筑工人、宾馆和酒楼服务员、美容美发人员等进行AIDS知识和态度调查。结果安康市流动人口总体上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缺乏了解,知识水平普遍较低,一半以上的被调查人员认为看起来健康的人不会携带有艾滋病毒,对目前艾滋病是否有可靠的疫苗以及母婴传播预防等问题更是缺乏了解。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比较薄弱,对HIV感染者态度总体上比较消极,但接受艾滋病和性病知识宣传教育的意愿较高。结论流动人口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对流动人口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必须加强综合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8.
马洁 《职业与健康》2002,18(12):100-101
健康教育是预防性病,爱滋病[STD(性传播疾病)/AIDS(艾滋病)]的有效措施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大学对STD/AIDS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信息传播、信息认同、态度转变和行为采纳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现将国外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使学生全面了解预防艾滋病、性病(AIDS/STD)相关知识,正确对待AIDS/STD患者,学会保护自己,培养对自己、他人及社会的责任感。方法将广州市农村地区一所高中的72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实施健康教育前后两次相同内容问卷调查数据。结果学生对AIDS/STD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非传播途径知晓率偏低,15.65%的学生对艾滋病有恐惧感,36.04%和37.15%的学生不愿与同学和朋友交往,有1.66%的学生发生过性交行为,在1.66%的学生中,仅有16.67%使用了安全套,0.83%的学生有2个或以上性伴侣。结论学生对AIDS/STD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排斥AIDS/STD患者,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建议全面系统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采取健康生活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宝山区社区居民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变化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4年~2007年宝山区行为危险因素监测资料,分析社区居民关于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4年中,社区居民正确了解艾滋病传播途径率由27.5%上升至36.0%(P<0.05),正确了解性病传播途径率由54.2%下降至46.7%(P<0.05);正确了解性病和艾滋病传播途径率受地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影响(P均为0.000),但两者所受的影响不尽相同;认为避孕套可以预防艾滋病的比例呈上升趋势(P<0.05);对待性病/艾滋病病人表示劝其积极治疗的比例逐步提高(P<0.05)。结论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明显,应继续加强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并保证知识传播的科学、全面。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对低年龄女性性工作者实施预防性病艾滋病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对北京市中低档娱乐场所的低年龄女性性工作者进行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采取自制问卷,比较干预前后调查对象性病艾滋病的知晓率、性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知识。[结果]培训前性病艾滋病知识的平均得分是8.7分,培训后平均得分是11.4分,最近1次性行为培训前安全套使用率为70.2%,培训后安全套使用率为8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低年龄女性性工作者中开展性病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旨在了解成都市男男性工作者艾滋病性病的知信行情况,并为相关健康教育策略制定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访谈对象进行一对一的访谈。结果共调查21名男男性工作者(MB),年龄中位数为23岁。访谈对象普遍知道的HIV主要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和性传播;普遍认为在同志圈和MB圈内艾滋病性病的感染率较高。21名MB中,16人报告与顾客发生肛交行为时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5人有时使用。联系客人的方式包括会所老板、MB朋友、常客、网络聊天室、QQ和微信等交友软件。结论 MB人群对于艾滋病性病的一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仍旧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如认为高危行为后及时清洗消毒可以避免HIV感染,肛交中的插入方可以不使用安全套,口交不会传染艾滋病性病等,且存在不坚持使用安全套的现象。应注意消除认识上的误区以及意识与行为间的不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建筑工地工人性病艾滋病(STDs/AIDS)及安全套的知识、态度及行为,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徐汇区6个建筑工地的620名建筑工人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包括性病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和安全套的认识及使用等内容。[结果]在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方面,有关“性病是可预防的”、“与艾滋病病人不用安全套的性行为可以传播艾滋病毒”、“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可以将病毒传染给胎儿”及“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可能会看起来很健康”等问题的回答正确率较高,在79.9%~96.76%之间。但对于几个关于感染途径的问题(如与艾滋病人握手,共用毛巾、马桶,接吻,咳嗽及昆虫叮咬等),大多数人存在错误认识,回答正确率仅为4.60%~35.9%。在安全套的认识和使用方面,有关安全套的正确使用方法,仅有11.11%的人知道用食用油或凡士林作为安全套润滑剂会导致安全套破裂,27.21%的人知道戴安全套时应该把顶部小囊中的空气挤掉,29.47%的人知道在把安全套戴上阴茎之前,安全套不应该被完全展开。发生商业性性行为时,61.10%的人会选择使用安全套,但与配偶或情人发生性关系时,仅有不到25%的人使用安全套。[结论]建筑工人多数来自农村,文化程度较低,大多居住在建筑工地,与外界相对隔绝,对性病艾滋病知识比较缺乏,安全套的认识及使用率较低,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宣教方式,加强对建筑工人相关防治知识的宣传及安全套的推广使用,使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南宁市女服务员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信念、行为状况,及对生殖健康相关教育与服务的需求情况,为制定针对该群体的性健康教育和卫生服务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宁市休闲娱乐场所的女服务员共622人采用KAP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女服务员对性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易感因素和预防措施等均有一定了解,但认识肤浅,对性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存在较多误解;性价值观比较传统,但对相关性现象却持较宽容的态度;婚前性行为比较普遍,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结论娱乐场所女性服务员是性病/艾滋病传播的危险人群,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高他们对该类疾病的抵御能力。  相似文献   

15.
海宁市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海宁市不同场所的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获取知识的途径、方式等,为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随机抽样方式,对海宁市城郊结合部、建筑工地、工业企业等地的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在征得被访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由医务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结果本次共调查了1527人,被调查者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答对率为56.71%,艾滋病防治知识答对率为57.4%,获得艾滋病信息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电视媒介了解,占50.56%,在建筑工地中的务工人员中,通过亲戚朋友同事间获得艾滋病信息者占35.45%,被调查对象中以企业外来艾滋病知识掌握相对较好,达到了67.21%。结论必须进一步强化对外来务工人员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进行行为干预,以提高其艾滋病知识水平,促使其建立良好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社区居民艾滋病/性病预防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深圳市社区居民艾滋病/性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评价近年来社区居民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远期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深圳市社区的18~69岁居民608人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2次相同的问卷调查。结果居民相关知识普遍来源于大众传媒;居民对艾滋病/性病知识知晓率随着健康教育次数越多,正确率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正确率越高。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知晓率分别达97.8%和99.1%,艾滋病的损害系统、传播途径、潜伏期和感染者危险行为、诊断方法、安全套的作用、对待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正确回答率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社区人群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得到普及,健康教育能收到良好效果,但一次教育不足以改变人们的固有观念,应常抓不懈。应把对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和性病及其他疾病的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和社区卫生服务、学校卫生服务结合起来,把专业知识和大众传媒结合起来,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铁路建筑工人艾滋病预防及生殖健康知识、意识和行为情况,评估多年来艾滋病和生殖健康知识宣传教育的可及性及其效果。方法对参加蚌埠火车站改造部分建筑工人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3.55%被调查者没有听说过艾滋病。52.79%0感觉与艾滋病感染者一起工作感到害怕。明确表示未发生婚外性行为的仅为29.41%,且每次都用安全套的占18.18%。获得艾滋病、性病等健康知识信息的主要来源方式是电视、报刊和广播。结论应根据铁路建筑工人的特点制定艾滋病和生殖健康知识宣传策略和措施,提高宣传的可及性和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州市性工作者STD/AIDS认知水平和行为状况,并对开展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实施效果及可行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了解STD/AIDS认知水平和行为状况,通过健康教育讲座授课,派发宣传资料,有奖抢答等形式进行干预,干预后再以问卷形式评估干预效果.数据统计使用SPSS9.0软件.[结果]性工作者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主要来自农村;服务场所以发廊和出租屋为主;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低(31.4%);危险性意识水平较低;STD/AIDS认知水平不高;干预后有明显提高.[结论]性工作者急需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我们的干预是可行有效的;以后干预工作重点为低档服务场所如发廊和出租屋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极高危人群STD/STI患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效果,探讨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所能发挥的作用,为艾滋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追踪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分析STD/STI患者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及其行为和态度的改变情况。结果干预后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的含义、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有了更加正确的认识(P均<0.01),78.9%的人对安全套的使用形成正确认识(P<0.01),62.7%的人认为对艾滋病患者或艾滋病毒感染者应持关心的态度(P<0.01)。结论正确的干预活动可提高极高危人群STD/STI患者对艾滋病防治措施的认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从而降低艾滋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