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光学散焦所致弱视患儿的角膜地形图预测视力(Potential Visual Acuity,PVA)及其与总体散光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随机抽取的光学散焦所致弱视患儿的角膜地形图和手工检影验光结果,其中包括A组屈光参差性弱视33例(33眼)和B组屈光不正性弱视18例(36眼).结果 两组角膜地形图PVA高值、PVA低值、总体散光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426、0.952 和0.689,P>0.05).A组总体散光度与PVA高值、PVA低值之间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613和-0.566,P<0.01);B组总体散光度与 PVA高值、PVA低值之间均无直线相关性(r分别为-0.241和-0.081,P>0.05).结论 角膜地形图PVA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评估光学散焦所致弱视眼的视力预后和角膜参数,对弱视的诊治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近视眼的角膜表面形态及屈光参数的变化规律。方法 :用电脑验光仪及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仪为 2 0 0 0只近视眼 (分为低度、中度、高度、超高度 4组 )行验光及角膜摄像分析。以 2 82只正视眼作对照组。结果 :低度、中度、高度及超高度组角膜表面形态近圆形 (圆形及椭圆形 )分别为 2 8.39% ,2 7.73% ,2 8.0 4 % ,2 0 .0 8% ,低于正视组的 4 1.6 8% (P<0 .0 5 ) ;领结形 (对称及非对称领结形 )分别为6 5 .5 1% ,6 5 .91% ,6 4.87% ,72 .32 % ,高于正视组的 5 2 .0 7% (P <0 .0 5 ) ;角膜表面规则指数 (SRI)明显高于正视组 ;角膜表面不规则指数 (SAI)与正视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平均角膜屈光度 (ACP)和散光度(CYL)显著大于正视组 (P <0 .0 5 )。结论 :近视眼角膜表面形态及屈光参数较正视眼有明显变化。LASIK术前详细分析角膜地形图为设计个性化手术方案及预测疗效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近视患者角膜屈光力与角膜表面规则性的相关关系。 方法:对近视患者眼1472只(其中男性眼715只,女性眼757只)、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手术后1年的患者眼161只和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后1年的患者眼158只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角膜平均屈光力(ACP)与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的相关关系。 结果:ACP与SRI在男性和女性中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120和0.131,P<0.01);PRK术后1年,ACP与SRI之间无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为-0.077,P=0.330);LASIK术后1年, ACP与SRI之间无相关关系(偏相关 系数为-0.070,P=0.385)。 结论:近视患者角膜屈光力与角膜表面规则性存在正相关关系,屈光手术可以改变这种相关性。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折叠型人工晶体悬吊术后角膜表面形态、屈光状态的改变。方法对22例无晶体眼行折叠型人工晶体悬吊术,运用角膜地形图仪检测术前及术后1周、1月、3月角膜形态及角膜表面散光值(CYL)、角膜表面非对称指数(SRI)、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AI)。结果术后角膜地形图图形显示,与手术切口的位置相对应处角膜变陡峭,但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至术前状态。术后1周、1月与术前相比CYL、SRI、SAI均增大,差异有显著意义(F=21.810~26.563,t=3.669~7.547,P<0.05),术后3月与术前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角膜地形图可准确全面反映角膜形态变化,无晶体眼人工晶体悬吊术后角膜地形图图形改变明显,但术后3月趋于稳定;角膜屈光状态在术后3月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偏高角膜曲率及正常角膜曲率伴近视眼进行临床对比分析。方法:对偏高角膜屈光力伴近视眼(偏高组)34例65眼,其中男15例,女19例,正常角膜屈光力伴近视眼(正常组)34例68眼,其中男15例,女19例,采用计算机辅助角膜地形图测量偏高角膜屈光力为46.01~48.99D,正常角膜曲率为41.35~45.75D,且角膜地形图均未提示有圆锥角膜的近视眼,对两组资料的屈光度及角膜屈光力、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角膜散光、眼压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偏高组与正常组的角膜厚度、眼压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两组最大子午线屈光力(Simk1)与其呈垂直子午线屈光力(Simk2)及最小子午线屈光力(Mink)、角膜散光(△k)、角膜表面规则性指数(SRI)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组屈光度与角膜表面非对称性指数(SAI)在统计学上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偏高组的角膜厚度及眼压值均低于正常组,但偏高组Simk1、Simk2、Mink均高于正常组,且其角膜散光及SRI值大于正常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选取偏高角膜曲率及正常角膜曲率伴近视眼进行临床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偏高角膜曲率伴近视眼男15例27眼,女14例26眼,正常角膜曲率伴近视男与女各15例30眼(采用计算机辅助角膜地形图测量偏高角膜曲率为46.02~47.82 D,正常角膜曲率为41.35~45.61 D,且角膜地形图均未提示有圆锥角膜的近视眼),对两组资料的屈光度及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角膜散光、眼压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偏高角膜曲率与正常角膜曲率伴近视眼的角膜厚度、眼压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两组最大子午线屈光力(Simk1)、与其呈垂直子午线屈光力(Simk2)及最小子午线屈光力(Mink)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组屈光度、角膜散光(△k)、角膜表面规则性指数(SRI)及角膜表面非对称性指数(SAI)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偏高角膜曲率伴近视眼的角膜厚度及眼压值均低于正常角膜曲率伴近视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计算机辅助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检查系统对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进行圆锥角膜筛选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检查系统对3213例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进行圆锥角膜筛选检查。结果筛选出62例圆锥角膜患者,104只眼(亚临床期42眼、临床期42眼及角膜后圆锥20眼)。结论应用计算机辅助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检查系统可对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常规进行圆锥角膜的筛选,早期诊断圆锥角膜并鉴别筛选出后圆锥角膜,同时提供病变在角膜上的地形分布,避免对患者进行斜弱视治疗或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相似文献   

8.
角膜地形图在圆锥角膜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圆锥角膜患者的角膜地形图形态分布,为早期诊断圆锥角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41例圆锥角膜患者,20例近视性屈光不正患者作为正常对照,使用角膜地形图仪检查,内容包括:角膜中央屈光力、角膜中央下方与上方平均屈光力之差(I-S)、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表面非对称指数(SAI)及地形图形态。结果亚临床期圆锥角膜中央和(或)下方局限性变陡、屈光力明显增大,病灶形态呈梨形等改变,SRI平均为0·76±0·06,SAI为1·55±0·97。进展期圆锥角膜局部区域变陡峭,形成一局限性圆锥,为乳头状、卵圆形和球形,SRI平均为1·79±0·07,SAI平均为3·80±1·78。结论角膜地形图仪检查是早期诊断圆锥角膜的最有效方法,有助于了解病变在角膜上的分布规律,可指导设计硬性角膜接触镜,对圆锥角膜的圆锥底进行定位,指导手术植孔位置及大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糖尿病患者的角膜表面规则性及其与角膜荧光素染色程度、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量的关系。方法:应用TMS-1角膜地形图仪检测正常人30例(60只眼)及糖尿病患者60例(120只眼)的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urface regularity index,SRI)、表面不对称指数(surface asymmetry index,SAI)及角膜最好预测矫正视力(potential visual acuity,PVA),并观察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的角膜荧光染色、泪膜破裂时间及Schirmer试验。结果:糖尿病患者的SAI、SRI及PVA值分别为1.03±1.15、1.26±0.17及20/33.62±20/13.79,而正常人分别为0.28±0.17、0.29±0.23及20/17.75±20/3.02。糖尿病患者的SRI和SAI值较正常人明显升高,PVA值则明显降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在糖尿病患者中,SRI与SAI与角膜荧光染色程度、泪膜破裂时间及Schirmer试验值呈相关性。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角膜表面不规则性增加可能是导致此类患者视力障碍的原因。SRI和SAI可以作为评价糖尿病患者眼表并发症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permeability contact lenses,RGP)矫正角膜屈光手术后圆锥角膜的疗效。方法选择笔者医院收治的11例(21眼)角膜屈光手术后圆锥角膜患者配戴RGP,观察1年后角膜前后表明曲率,RGP和普通软性角膜接触镜的角膜地形图改变。结果配戴RGP1年后角膜前表面最平平均曲率值和后表面曲率值没有明显变化。RGP矫正1年后角膜前表面的最陡平均曲率明显下降,角膜地形图SRI,SAI,散光减少,PVA提高。对照组佩戴普通软性角膜接触镜1年后角膜地形图无明显改善。结论经1年的随访观察,RGP对角膜屈光手术后的圆锥角膜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角膜前表面最陡平均曲率,角膜后表面和角膜前表面最平平均曲率保持稳定。是目前矫正角膜屈光手术后圆锥角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儿童屈光不正与眼球发育及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完全随机抽样选取600例4~12岁儿童(1200眼),比较其中的175例(313眼)屈光不正眼与313眼屈光正常儿童的眼球发育参数和用眼习惯。分析屈光要素与眼球及全身生长发育间的关系。结果低龄(4~6岁)组:裸眼视力和眼轴、年龄、身高、体重相关性不大(P>0.05),高龄儿童(7~12岁)裸眼视力和眼轴、年龄、身高、体重在屈光正常组呈正相关(P<0.01);在屈光不正组呈负相关(P<0.01);两组儿童等效球镜和眼轴、年龄、身高、体重均呈负相关(P<0.01);读书时间对屈光不正的影响不大(P>0.05);接触电子产品时间对屈光不正的影响:两组儿童有差异(P<0.05)。结论儿童屈光不正与眼轴及年龄和身高、体重相关,与遗传因素及接触电子产品时长有关。  相似文献   

12.
冯熠  郝秀文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3):1729-1730
目的:了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后角膜表面的性状变化与疗效关系,以探讨角膜地形图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分析系统对60例112只眼LASIK术前后角膜地形图的形态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其与手术前后视力及视觉质量的关系。结果:术前角膜地形的形态呈对称和非对称领结形者占81.8%;圆形和椭圆形占13.1%;不规则形占5.1%;术后1个月均匀型占89.8%;蝴蝶结型占8.0%;钥匙孔型占1.5%;中央岛型占0.7%。结论:LASIK术前后角膜地形图的检查和分析能清楚地显示角膜表面形态变化,有利于使LASIK手术获得更完美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停止矫治后不同时间患者角膜与屈光状况,为其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  共纳入30例(52只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并有停戴史的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停戴时间分为A组(停戴时间<1个月)、B组(1个月≤停戴时间<3个月)与C组(停戴时间≥3个月),记录患者戴镜前及停戴后角膜形态与屈光状态。结果  A组与B组停戴后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平K值、陡K值、平均K值及SRI均明显低于配戴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停戴后A组与B组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平K值、陡K值、平均K值及SRI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停戴后3组均无球镜度数及散光度数增加(P >0.05)。结论  角膜塑形镜可以有效控制近视的发展,且停戴后3个月以上,角膜形态及屈光状态均可恢复,有较好的安全性,可以作为近视的长期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矫治成人高度及超高度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对26例(49眼)的成人高度屈光不正及超高度屈光不正弱视患者行RGP配戴。分析屈光度、角膜地形图、角膜曲率等配戴前检查。观察配适、视力矫正效果和并发症。结果:患者屈光度等效球镜值范围为-6.00D~-24.25D,框架眼镜最佳矫正视力平均为4.64±0.16,≥4.9者4眼,占8.16%。配戴RGP后最佳矫正视力平均为4.79±0.17,≥4.9者21眼,占42.86%。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5.519,P<0.001)。其中有9眼(18.37%)戴RGP前被诊断为弱视的患者,戴RGP后矫正视力≥5.0。配戴1月,3月,6月后的矫正视力保持稳定,未见下降。患者操作熟练,适应感良好,视觉质量提高明显。镜片配适中心定位好,活动度良好,未见角结膜严重并发症。结论:RGP矫治成人高度及超高度屈光不正性弱视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角膜地形图中角膜前、后表面立体高度不对称性图形的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拟行LANK手术的近视患者进行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测量,并观察其角膜前、后表面立体高度形态的表现。[结果]在27562例54669眼中,有291例432眼的近视患者的角膜前、后表面高度图表现出不对称的“CROSS”形式。432眼中16~25岁的171例215眼;中等近视-3.25~-6.00141例191眼;散光270例390眼;散光Ⅱ形193例300眼。[结论]拟行准分子激光屈光矫正手术者,术前均应对角膜的形态及屈光状态作精确测量,对存在“CROSS”shape者的手术更要慎重,合理设计手术方法及切削量,并对手术后效果作正确的评价。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是预防手术失败的关键,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近视散光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 PARK)后角膜地形图形态变化及与视力关系 ,探讨 PARK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应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分析系统对2 1 4例 ( 345眼 )近视散光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角膜地形图形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PARK术后 ,角膜地形图 Simk差值有显著性改变 ,角膜地形图形态主要表现为 :圆形及椭圆形 (规则形 )、哑铃形、半环形及中央小岛形 (不规则形 ) ,各型随时间及用药而改变 ,形态与最佳视力有着一定关系。结论 :PARK对近视散光治疗是有效的。术后角膜地形图变化的连续检测有助于角膜表面形态的评价、合理调整用药对疗效预测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前后角膜地形图的变化及其与临床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对131例(250只眼)近视患者行LASIK术,术前及术后1月行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及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结果 LASIK术后视力100%较术前提高;术后角膜地形图图形以平滑型(64.5%)为主;中央岛和偏心切削发生率分别为6.29%、5.03%;SimK值较术前显著降低,降低幅度与切削度数有关;PVA值与术前相比显著降低,SRI和SAI值较术前显著增高.结论 LASlK手术是目前治疗近视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角膜地形图可帮助设计手术方案,判断手术效果,为处理术后并发症和再次补充矫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长期配戴的安全性和对角膜形态的塑形作用。方法:对圆锥角膜患者选配合适的高透氧RGPCL,分别于配戴前及配戴后12、18个月行角膜曲率计和角膜地形图检查,采集角膜中央散光值、锥顶K值、锥顶偏心距离、SRI、SAI等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轻度组,配戴RGPCL后角膜散光、锥顶K值、锥顶偏心距离、SRI、SAI较配戴前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中度组,除12个月时锥顶偏心距离、角膜散光值较配戴前无显著变化外,其他各项参数亦有明显降低,18个月时下降更为明显;重度组,12个月时除锥顶K值显著减小外,其他参数变化不大,18个月时除锥顶偏心距离的变化不显著外,其他参数显著降低。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硬性高透气性角膜接触镜长期配戴是安全的,对圆锥角膜形态有一定的塑形作用,从而达到减轻或控制圆锥角膜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颖君  吴慧锋  赵丹  龚余丹  韩亮 《浙江医学》2015,37(2):91-93,97
目的 观察儿童眼轴长度(AXL)、角膜曲率(K)、前房深度(ACD)等屈光参数以及角膜高阶像差的变化特点。方法 收集64 例(64 眼)汉族近视儿童的资料(6~12 岁),以右眼为研究对象,采用散瞳验光测定屈光不正度数并计算等效球镜度数(SE)、角膜地形图测定并计算K 值、A 超测定AXL和ACD。角膜像差通过角膜地形图数据转换成Zernike多项式获得。所有病例均跟踪随访观察1 年,对比1 年前后的各参数的变化,分析各屈光参数与高阶像差间的相关性。结果 患儿1年后出现显著近视化方向漂移,以眼轴延长为主要特征,ACD 亦有显著加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角膜高阶像差则无显著变化(P>0.05)。入选时角膜Zernike 3阶总像差与SE 显著相关(P<0.01),Z(4,0)球差与SE 也显著相关(P<0.05)。1年后,角膜像差与SE 及各屈光参数无显著相关性(均P >0.05)。结论 儿童在青少期近视化进展显著,且以眼轴延长为主要特征,而角膜高阶像差与近视化发展的相关性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招飞体检中角膜地形图的应用。方法对招飞体检中发现的低角膜曲率23例46眼进行Astramax角膜地形图检查,分析角膜地形图获得的角膜形态及测量参数,包括中央角膜曲率、Q值(瞳孔中心4.5mm直径范围)、高阶像差数据等。结果确诊5例10眼进行过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4例8眼可疑接受过角膜塑形术治疗。结论在招飞体检中角膜地形图检查是筛查异常角膜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