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13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观察,发现患者血浆胃动素水平与为525±132.9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322±37.6pg/ml),P〈0.001。并发现血浆胃动素水平变化与消化性溃疡的活动期,出血,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关系密切,与年龄,性别,消化性溃疡病变部位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60例消化性溃疡经胃镜确诊患者给予H2受体阻滞剂、铋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及保护黏膜等治疗.结果 痊愈36例,占60%,好转18例,占30%,出血不止或穿孔而行手术者6例,总有效率为90%.结论 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不典型,胃镜检查时应仔细观察,积极规范治疗消化性溃疡及其并发症、合并的基础疾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13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观察,发现患者血浆胃动素水平为525±132.9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并发现血浆胃动素水平变化与消化性溃疡的活动情况,出血、贫血程度、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关系密切,与年龄、性别、消化性溃疡病变部位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一氧化氮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用镉还原层析加显色法对32例消化性溃疡(PU)患者和12例正常人血浆、胃液、胃粘膜中NO_2/NO_3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幽门螺杆菌(Hp)阳性PU组血浆、胃粘膜中NO_2/NO_3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Hp阴性PU组血浆、胃粘膜NO_2/NO_3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各组胃液NO_2/NO_3含量无显著性差异。提示:一氧化氮与PU的发病机制有关,且在Hp相关性PU与非相关性PU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不同的一氧化氮机制。 相似文献
5.
对24例男性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DU)和9例胃溃疡(GU)患者进行了血浆睾酮(T)、雌二醇(E_2)、孕酮(P)和血清胃泌素浓度测定。结果表明DU组血浆T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DU和GU组血浆P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血清胃泌素与血浆E_2浓度呈负相关,DU组呈正相关,GU组无相关。本研究结果提示性激素紊乱可能是消化性溃疡(PU)的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ET-1/NO在消化性溃疡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测定45例胃溃疡(GU)患者(治疗前),49例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治疗前)和正常人群对照组血浆ET-1、NO水平。结果:GU组较正常对照组血浆ET-1水平显著升高(P<0.05),NO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DU组血浆ET-1、NO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源性ET-1/NO失衡是胃溃疡形成的始动因子之一。而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药物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我院收治的门诊及住院消化性溃疡病人共15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进行雷贝拉唑、奥美拉唑和雷尼替丁进行治疗。结果 临床症状缓解率对比结果表明,治疗第1天雷贝拉唑与其他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治疗4周时无差异(P〉0.05)。疼痛消失率对比结果表明,1周时雷贝拉唑优于其他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尤其在前3d更为明显;2周及4周时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9.
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消化性溃疡及溃疡并发出血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3例胃溃疡、1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的血浆ET水平,并与12例健康人对照。结果血浆ET水平(ng·L-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84106±63489)、胃溃疡组(73669±36614)较对照组(36175±8052)显著升高(P<001)。溃疡合并出血量>500ml组(93867±63919)与出血量<500ml组(65300±35921)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溃疡直径≤10cm组(76283±57412)与溃疡直径>10cm组(82800±39607)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ET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致溃疡因子,尤其在溃疡合并出血量大时,血浆ET进一步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探讨其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对收治的90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发病原因包括Hp的感染(最常见)、甾体类药使用、不良生活习惯、精神因素及其他等;其中患者内科保守治疗后,有效率为77.8%,其中复发率为14.3%,治疗中伴有并发症率为11.1%;13例内科治疗无效实施手术治疗,其中10例治愈,3例死亡。结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病因多而杂,常伴有严重并发症,尽早诊治患者对减轻患者痛苦及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内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间就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采用内科治疗手段对其进行治疗,并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在采用内科治疗后,75例患者痊愈,治愈率为93.75%,3例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基本治愈,有效治愈率达到97.5%,2例患者内科治疗效果差,无效率为25%,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内科治疗消化性溃疡,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的满意度提升,同时,内科治疗痛苦小,且无明显的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中医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1年10月河南省济源市人民医院的50例诊断为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25)。观察组使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西医疗法进行治疗。结果综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有12例痊愈,7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患者中有5例痊愈,6例显效,7例有效,7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2.0%。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使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5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其临床效果以及复发状况。结果:经过针对性治疗以及全面细致的护理之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达到92.3%(50/54);对其进行平均时间为1a的随访,3例患者出现复发,经过再次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对消化性溃疡患者,除了进行药物治疗外,采取全面且具有针对性的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患者营造一个和谐的治疗环境。 相似文献
14.
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浆内皮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浆内皮素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21例胃溃疡、3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内皮素值,并应用SAS电脑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胃溃疡组血浆内皮素值为:(84.28±18.76) pg/ml,球部溃疡组血浆内皮素为:(87.67±20.35) pg/m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胃溃疡组与球部溃疡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血浆内皮素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刘晓莉 《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8,6(2):42-43
消化性溃疡是常见、多发病,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并发症多且严重。本文就我院近年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分析,并对老年及中青年患者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6.
17.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可以发生于胃酸或胃蛋白酶接触的部位,也可发生于胃空肠吻合口附近以及含有胃黏膜的Meckel憩室内,其中酸性胃液对黏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绝大多数的溃疡发生于十二指肠和胃,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 相似文献
18.
19.
消化性溃疡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综合性医院门诊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患者开展心理社会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他评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7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评定并与75例健康体检者做对照分析.结果 (1)消化性溃疡患者SCL-90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分值较对照组显著差异(P<0.01);(2)消化性溃疡患者HAMD、HAMA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 消化性溃疡患者伴发心理问题并不少见,建议在生物学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同时合并心理干预,以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改善情绪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从而增强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和减少复发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唐丽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5):1845-1846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19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老年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和同期的159例非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老年组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的病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胃溃疡、高位溃疡的发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消化道出血病例较多,并发症较多,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