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所周知,抗精神病药阻断了多巴胺(DA2)受体,虽然未证实这与抗精神病药效果一定有因果关系,但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容否认。已证实DA2受体占有率与抗精神病效果存在阈值关系,为60%或70%。当占有率超过80%时,锥体外系副作用(EPS)发生率明显上升;而且催乳素水平的升高也可能与DA2受体占有率存在阈值关系。因此DA2受体占有率可能是抗精神病药治疗效果、锥体外系副作用及催乳素升高的可靠指标。非经典抗精神病药较少引起EPS和催乳素升高。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比较氯氮平、利培酮和奥兰扎平在治疗范围内、多剂量和稳态使用时DA2受体的占有率。…  相似文献   

2.
奥兰扎平治疗躁狂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境障碍是一个反复发作的疾病 ,其中终生患病率介于0 8%~ 1 6 %之间[1~ 2 ] 。心境稳定剂和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短期治疗急性躁狂发作有效 ,但心境稳定剂缺乏快速镇静效果和抗精神病作用。传统的抗精神病药可能有严重的副反应致依从性差 ,诱发抑郁状态和增快躁郁症的循环频率 ,且对一部分患者无效。近年来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对躁狂症的治疗逐渐被应用于临床 ,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3~ 4 ] 。国外的一些学者的研究报告奥兰扎平对心境障碍及分裂情感障碍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5~ 7] 。我们对奥兰扎平在躁狂症中的治疗作用进行了研究 ,现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力取向治疗方法对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抗抑郁症、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动力取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得分、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差别。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力取向治疗可有效改善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有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单、双相抑郁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单、双相抑郁症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 ,我们检测了单、双相抑郁症患者游离甲状腺激素 (FT3、FT4 )和促甲状腺激素 (TSH)水平 ,并探讨其与单、双相抑郁症的关系。对象 为 2 0 0 1年 2月至 2 0 0 2年 3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患者 ,共 60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第 3版 )抑郁症及双相障碍中的抑郁相和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由 2名主治医师同时诊断。排除严重躯体及内分泌疾病 ,入组时至少 2周内未服用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剂 ,实验室检查无重大异常。 60例中 ,单相抑郁症 (符合抑郁发作诊断标准 ) 35例 ,双…  相似文献   

5.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是一类新型抗精神病药,它有别于传统或经典的抗精神病药之处在于有着较高的临床效能,并在较低的日剂量下不产生锥体外系副作用,较少影响血清催乳素含量,未见长期使用发生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报道。最初发现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是氯氮平,对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阻抗的患者,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疗效,为此引起广泛的理论研究,认为氯氟平拮抗多巴胺(DA)D2受体和5-羟色胺(5-HT)2受体(5-HT2)的药理功能与提高疗效、减少锥体外系副作用有关,由此衍发出了血清素与DA拮抗剂的研制热潮。另受氯氮平对其它受体亚型药理作…  相似文献   

6.
文拉法辛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抗精神病药合用文拉法辛与单用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阳性、阴性及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经利培酮治疗4周后好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伴有抑郁症状的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用抗精神病药组(单用组)与抗精神病药合用文拉法辛组(合用组),疗程8周。结果:经治疗后,两组间阳性症状减分率差异无显著性,阴性症状减分率差异有显著性。合用组在治疗第1、2、4、8周末HAMD评分比单用组为低。结论:抗精神病药合用文拉法辛对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疗效高,有益于阴性症状的改善,对于阳性症状稳定性无明显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培酮治疗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利培酮对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对45例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利培酮结合抗抑郁剂治疗(研究组)或单独抗抑郁剂治疗(对照组)。同时应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和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在治疗前、治疗后2、4、8周分别给予评定。结果:对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利培酮结合抗抑郁剂治疗的疗效要明显优于单独抗抑郁剂治疗。结论:利培酮可作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8.
正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往往是多方面的,常见患者伴有幻觉或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以与心境协调或不协调。如果不能及时识别出精神病性症状,则治疗难以有效。精神病性症状的存在往往是抑郁复发和精神症状反复的危险因素,因此对于这类患者需要联合抗精神病药进行系统治疗~([1])。联合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时,药物选择需注意个体化,综合考虑疗效获益与不良反应等风险的平衡以及药物之  相似文献   

9.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抗抑郁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具有治疗抑郁和焦虑的作用 ,用于抑郁症的治疗 ,也取得很好的效果 [1] ,而且还对伴发的妄想、幻觉有效[2 ] ,因此 ,已用于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用于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不仅有利于抑郁、躁狂症状的消失 ,而且还可以预防发作、中断转相。1 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1 .1 氯氮平 :氯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 ,近期和远期的自杀率都明显少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这主要与氯氮平减少抑郁、明显缓解精神病理学和改善认知功能有关 [3 ]。Melzter的研究发现 ,自杀的成功率降低 85% ,提示氯氮平有显著的抗抑郁效果 [4 ]。1…  相似文献   

10.
对分裂症患者中阴性症状的病因和分类仍有争议。阴性症状较难判断,并可见于抑郁症或巴金森氏病,因重叠而相混淆。抗精神病药可产生程度不同的巴金森氏症状,某些表现与阴性症状极难分辨。抗胆碱药常用来对抗抗精神病药的副作用,但也可影响阴性症状。为此,作者对45例门诊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以了解用抗精神病药治疗的分裂症患者中抑郁症状、巴金森氏症状、药物与阴性症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抑郁症的流行病学与跨文化比较精神病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郁性症状群只有在达到一定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较严重地妨碍了患者的状况与行为时,才能称为疾病。关于抑郁性症状群的诊断分类,认识并不一致。按照国际诊断分类(ICD),情感性精神病包括单相抑郁症组(包括更年期抑郁症)及双相情感性精神病的抑郁症;反应性和神经官能性抑郁以及抑郁性人格不包括在内。ICD 也未将精神病范畴内的所有抑郁症状群都包罗进去。  相似文献   

12.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17(3):186-186
1错。抗精神病药引起恶性综合征在换用传统抗精神病药或高效价抗精神病药时,以及合并用药时均较易发生。2错。碳酸锂可用于双相障碍的抑郁发作,并可用于维持治疗以预防复发。也有人提出可在治疗难治性抑郁中合并使用碳酸锂。3错。已构成精神残疾。4可。由于Briquet于1859年对癔症有关症状的系统描述,因此过去有学者将其作为癔症性失音与气促的同义词。但现代诊断分类中已不再用此名称。Ribb和Guze等以此词指具有各种体诉而无器质性病变的躯体化神经症,相当于躯体化障碍。5错。所列的很多疾病并不一定是精神病,而可能仅是非精神病性精神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伴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特点。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双相障碍患者诊断评估服务研究"项目,将来自全国13个研究中心的1172例抑郁症患者,根据有无精神病性症状,分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组和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社会人口学及临床特征方面的资料,比较两组差异,并分析抑郁症患者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 13.3%(156/1172)的抑郁症患者伴有精神病性症状。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相比,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起病早,年龄小,更多已婚,既往抑郁发作次数多,因精神疾病住院次数多,抑郁发作频繁,更多患者伴非典型特征、有周期性或季节性特点、伴自杀观念及精神障碍家族史(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起病年龄(OR=0.972,95%CI:0.957~0.987)、抑郁发作频繁(OR=2.099,95%CI:1.233~3.573)、伴非典型特征(OR=1.937,95%CI:1.277~2.939)、伴自杀观念(OR=1.654,95%CI:1.147~2.385)与抑郁症患者伴精神病性症状相关(均P0.05)。结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具有起病年龄早、抑郁发作频繁、更常伴非典型特征、伴自杀观念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MS)的情况。方法:抽样调查住院至少2年以上的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测定患者身高、腰围、体质量及代谢指标,依据世界糖尿病联盟(IDF)规定的诊断标准甄别出MS患者;同时调查与之相关的抗精神病药使用情况。结果:MS发生率为43.4%,女性52.0%高于男性34.9%(χ2=7.420,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S与性别、体质量指数有关;抗精神病药种类与MS发生无显著相关。结论:长期住院接受抗精神病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MS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癫性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89例癫性精神障碍患者使用抗癫药和抗精神病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癫性精神障碍治疗中,抗癫药以卡马西平使用频度最高达65.2%,抗癫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7%,抗精神病药不良反应以锥体外系反应居首位。结论:在癫性精神障碍治疗中,应合理使用抗癫药与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16.
根据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学说,具有抗精神病效应的药物必须对多巴胺D_2受体具有较强的阻滞作用。作者采用~(123)碘苯酰胺(~(123)I-IBZM)和单光子发射扫描(SPECT)技术,评价用不同药物的两组患者的D_2受体情况。受试者为14名符合DSM-Ⅲ-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病人,6人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8人用氯氮平治疗。另有2人先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后用氯氮平治疗。因此,典型药物组6人,氯氮平组10人。两组病人的社会人口学资料、病程和功能损害情况相似。另设14名正常对照者,他们无精神病和服抗精神病药物史,其年龄、性别和利手均  相似文献   

17.
尽管人们认为认知功能的缺陷是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思维过程的一个典型特征,但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抑郁症时有认知功能缺陷。本文观察了急性(抑郁发作7日内)和慢性(抑郁发作2年内)抑郁症患者与认知测验之间的关系,由于抑郁症状可见于多种精神疾病中,故选择人格障碍、重性抑郁症及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方法:由两名临床医师按照DSM-Ⅲ-R诊断标准将92例成人精神病患者分组为,人  相似文献   

18.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合并抗抑郁药治疗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平分为利培酮组(25例),奥氮平组(25例),奎硫平组(25例),均合并使用同样剂量的氟西汀。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在治疗前及治疗1、2、4、8周各测定1次;并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测血常规、肝功能、体质量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锥体外系反应量表(RSESE)。以HAMD减分率评定疗效,比较3组的不良反应。结果:利培酮组、奥氮平组和奎硫平组的显效率分别为44%、88%、76%,奥氮平组和奎硫平组的疗效要好于利培酮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奎硫平组不良反应最小。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合并氟西汀治疗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难治性抑郁症疗效好,起效较快,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年代首次住院心境障碍患者诊断谱系的变化.方法 整群抽取1989年1月1日~12月31日全部住院的7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简称A组).整群抽取1999年2月24日起始至1999年12月6日止及2009年2月13日起始至2009年4月25日止符合条件的全部患者各136例,分别设为研究组(简称B组和C组),三组患者均为我院首次住院心境障碍患者.统计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诊断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三组患者在就诊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教育年限厦住院时间均显示A组与B组、C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研究组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诊断变化:双相障碍,目前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抑郁发作、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及复发性抑郁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复发性抑郁症,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首发心境障碍住院时间有明显缩短趋势,受教育年限在逐渐提高;不同年代心境障碍患者诊断变化显示躁狂发作减少,因抑郁及相关问题而接受住院的患者明显增加.首诊病程尚无变化,人们对心境障碍的认识仍然不足,对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仍不乐观,人们对抑郁及相关问题的认识在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20.
汪春运 《四川精神卫生》2010,23(1):I0003-I0004
一种抗精神病药换成后一种抗精神病药时,前一种抗精神病药的撤药可引起撤药综合征,这种症状易被误认为是后一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应特别注意。抗精神病药的撤药综合征分为4组:多巴胺D2受体超敏综合征;5-FIT2A受体超敏综合征;胆碱受体超敏综合征;组胺H1受体超敏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