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冠状动脉瘘(CAF)是指左、右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与左右心腔、冠状静脉、肺动脉主干形成异常交通,约90%的CAF起源于单支冠状动脉并瘘入右心系统。本文报道了1例老年双支CAF与左心系统形成异常交通患者,主要表现为第一对角支近端及右冠状动脉远端与冠状静脉交通并最终流入左心系统,属临床罕见病例。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是冠状动脉与任一心腔或大血管之间存在的异常交通。这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到1980年止,世界文献共报告325例。占先天心血管畸形的0.2~0.25%。对本病已能用手术治愈,故术前正确诊断具有实际意义。命名及分类: 冠状动脉可与右侧心腔或肺动脉交通,也可同左侧心腔或肺静脉交通。当冠状动脉经瘘管与右心系统交通时,是主动脉血引流入右心与体静脉血混合,用冠状动静脉瘘的命名是合适的;但当交通引流入左心时,因主动脉血流入体循环心腔,故用冠状动静瘘的命名就不恰当。Papa-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静脉瘘(CAVF)是指冠状动脉及其分支与任一心腔或冠状窦及其静脉属支、近心大血管(如肺动脉、肺静脉、上腔静脉)之间存在的异常交通。因大多数瘘进入右心系统,常被称为冠状动静  相似文献   

4.
【专家点评】冠状动脉瘘是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与左、右侧心腔、冠状静脉及肺动脉干相连的畸形。以往外科手术是治疗该畸形(粗大冠状动脉瘘)的传统方法,近几年经导管栓塞术已成为部分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目前常用的栓塞装置或材料有:可控弹簧栓子、AmplatzerPDA封堵器、PTEE(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9岁,因盗汗、反复咳嗽4年余入院。体检:神清,HR104次/min,律齐,心尖区可闻及响亮的舒张期杂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双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音,腹软,双下肢不肿。心脏多普勒超声示:心脏增大,冠状动脉左室瘘。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室高电压。行主动脉(AO)根部造影示:左冠状动脉(LCA)明显扩张,并可见造影剂从左回旋支(LCX)进入左心室(LV),形成LCX LV瘘(见图1),右冠状动脉(RCA)未见明显异常。讨论冠状动脉瘘是少见的先天性畸形,包括LCA、RCA的主支或分支直接通入心腔、冠状静脉窦、肺动脉、肺静脉、上腔静脉或支气管血管。Ser c…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是一种较少见的心血管畸形疾病,系由胚胎期窦状隙与心脏的动、静脉及心腔网状交通的残留所致。而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是起于肺动脉的副冠状动脉,可能是在胚胎期冠状血管与心包内的肺动、静脉壁的滋养血管相沟通,发育退化异常而残留穿入肺动脉腔内。现据有关资料,结合笔者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1例,对54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综合分析如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7.
<正>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CAF)是指冠状动脉与心腔、冠状静脉(或冠状静脉窦)、肺动脉或其他血管形成的异常通道,其发生率约为0.27%~0.40%[1-2]。我院心内科自2004年起开展CAF的经导管介入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4年5月~2013年12月于我院经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晓舟 《山东医药》2009,49(9):105-106
冠状动脉瘘(CAF)是指冠状动脉主干或分支与心腔、肺动脉、冠状静脉窦、上腔静脉或肺静脉近心端的异常交通,可为先天性或获得性。本病较罕见,发病率为活产婴儿的1/50000,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26%~0.40%。先天性CAF是由于胚胎时期冠状动脉循环及心肌发育异常所致,在胎儿原始心脏发育过程中心肌窦状间隙不退化而持续存在便形成冠状动脉和心腔、肺动脉、冠状静脉窦等之间的异常交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瘘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28例不同部位的冠状动脉瘘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瘘发生位置,全部采用外科治疗,统计其疗效。结果 单纯冠状动脉瘘20例,合并其他心内畸形8例;右冠状动脉瘘18例,左冠状动脉瘘8例,双冠状动脉瘘2例。瘘入右心室13例,瘘入右心房12例,瘘入左心室1例,瘘入肺动脉2例。心腔内双瘘口及三个瘘口各有1例,余26例为单一瘘口。所有病例行手术治疗,8例合并其他心内畸形同期矫治。全组无死亡及残余瘘,效果满意。结论 心脏直视手术治疗冠状动脉瘘效果肯定,合并其他心内畸形应同期矫治。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明确冠状动脉瘘发生位置和(或)瘘人心腔的位置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瘘是一种冠状循环系统中罕见的异常,其特征是冠状动脉与心腔或大血管之间的异常连接。虽然大多数患者在临床上是无症状的,但是有一部分患者可以表现出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肺动脉高压和其他心肺功能异常的体征和症状。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被认为是诊断冠状动脉瘘的可靠方法。导管闭合术通常被认为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本文综述冠状动脉瘘介入治疗现状并汇总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中老年人先天性冠状动脉瘘三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瘘是指左、右冠状动脉的主支或分支直接通入心腔、心脏周围的血管或支气管。这种疾病首先在186 5年描述,1912年Trevor报道了第1例尸检发现的右冠状动脉通入右室的冠状动脉瘘的患者。近2年来在我院行经血管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发现3例中老年冠状动脉瘘的患者。例1 男,70岁,因心慌、胸闷、胸痛1年余就诊。该患者的胸痛表现为劳累性胸痛,持续时间为数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以缓解。查体:血压15 0 / 75mmHg(1mmHg =0 133kPa) ,皮肤黏膜无紫绀,颈静脉无充盈,心界不大,心前区无明显杂音,双肺正常。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正常。入…  相似文献   

12.
正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e,CAF)又称冠状动静脉瘘,是罕见的冠状动脉畸形,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主支或其分支与心腔或其他动静脉血管之间存在异常交通,文献报道绝大多数CAF是由于胚胎心血管系统发育过程中,心肌内小梁间隙未形成毛细血管网所致的先天性畸形,仅约0.44%病例可由治疗先天性心脏病过程中的各种手术操作等后天因素所致~[1-2]。自1865年最早由Krause报道后~[3],  相似文献   

13.
随着各种心脏直视手术的飞速发展,心肌保护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和深入研究。冠状动脉灌注技术已被公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但近几年来,许多国外学者对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保护心肌的研究兴趣尤浓。一、冠状静脉的解剖及其生理心脏静脉有两个相互关连的系统。心脏大部分血经心外膜下静脉汇合流入大的心静脉而进入右房。这称为“大系统”,其中包括①经冠状静脉窦流入右房的血管(冠状静脉前降支、左室后静脉、Marshall 斜静脉、心中静脉及流入心大静脉的心小静脉),②直接流入右房的血管(心前静脉)。该系统仅在汇合入大静脉的入口处有单向静脉瓣外,无其它静脉瓣。“小系统”或深静脉系统包括直接流入心腔的血管:动脉心腔血管、动脉血窦血管及 thebesian 静脉。动脉心腔血管实际上是连接动脉与毛细血管的管道,不与心腔相通,流动方向呈双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先天性畸形罕有单独出现者.Ogden(1970)建议作如下分类.(1)重大畸形: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冠状动脉-心腔瘘,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开口膜性狭窄.可予手术纠治.(2)轻微畸形:冠状动脉起源于主动脉但部位异常,无须纠治.(3)从属畸形:伴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心脏畸形.Atlanta州Emony大学医学院(1976.7~1984.6)为1,865例患儿施行2,617次心胸手术.其中21例冠状动脉先天性畸形的患儿接受34次(1.3%)心胸手术,年龄自2个月到15岁不等.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ial fistula,CAF)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又被称之为冠状动静脉瘘,是指冠状动脉与各心腔或大血管间存在的异常交通[1]。现将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女,38岁,因反复活动后胸痛4年余入我院胸心外科。否认既往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入院体检:血压100/80 mmHg(1 mmHg=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congenitalcoronaryarteryfistula ,CAF)是冠状动脉主干或其分支直接与心房、心室、肺动脉、肺静脉、上腔静脉或冠状静脉瘘之间的异常交通。在先天性心脏病中 ,其发生率为 0 2 7%~ 0 40 %。我院 1983年 7月至 2 0 0 2年11月共手术治疗CAF患者 7例 ,手术疗  相似文献   

17.
<正> 冠状动脉瘘是指冠状动脉与冠状静脉、冠状静脉窦、心房、心室或肺动脉与主干之间形成的短路。1856年Kranse报道首例,1947年Bjork和Crafoord首次手术治疗成功。北京安贞医院收治两例冠状动脉瘘,其中一例冠状动脉一肺动脉瘘合并主动脉瓣狭窄,二瓣畸形均做了外科治疗,现将两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病例1 患者孙××,男性,13岁,自幼发现杂音,无症状。三个月来心慌,气短、偶有胸痛。于84年3月12日入院。查体:血压13.3/8.5kPa(100/64mmHg)无青紫,胸左、右缘Ⅱ-Ⅲ肋间均可闻Ⅳ级双期连续性杂音;以右缘为著。肝脾未及。心电图大致正常,心脏相右心缘一扩张弧形房影。右心导管检查右心房血氧增高。右侧各心腔压力正常。升主动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扩张,一条异常血管和右房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一左心室微血管瘘的冠脉造影(CAG)特点.方法:冠脉-左心室微血管瘘9例患者CAG均采用延迟采集,直至冠状静脉窦显影;观察冠脉血管病变、微血管瘘部位、左心室造影剂弥散等情况,以分析患者的CAG特点.结果:9例患者中5例同时并发冠脉病变.微血管瘘起源自单支冠脉1例,双支冠脉6例,3支冠脉2例,所有患者均包含对角支瘘管.CAG时并无明确可见的瘘管,但在正常分布的冠脉末梢血管显影的同时造影剂经微血管瘘直接弥散至左心室,呈现特征性的舒张期"心腔染色",而在微血管瘘分布区域的冠脉分支存在明显的扭曲.结论:冠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冠脉分布正常,但远端末梢血管与左心室直接交通,CAG时呈现特征性的舒张期"心腔染色".以双支冠脉微血管瘘多见,均包含对角支瘘管,微血管瘘分布区域的冠脉分支存在明显的扭曲.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是一类罕见的畸形,主要包括冠状动脉及分支起源异常、单支冠状动脉及冠状动静脉瘘。临床上结合超声心动图、多层螺旋或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扫描(MDCT或EBCT)、心血管核磁共振显像(MRI)和心血管造影能明确诊断。手术是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主要治疗方式且效果良好。介入治疗已广泛应用于冠状动静脉瘘的治疗,并逐渐用于其他冠脉畸形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估心脏静脉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评价心脏静脉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并经影像学和临床其他检查最终证实为无冠状动脉疾病及心肌病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6~86岁)。将其冠状动脉CTA图像数据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和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采用血管分析软件测量冠状窦(CS)、心大静脉(GCV)、心中静脉(MCV)、左室后静脉(LPV)、侧静脉(LV)近端直径,心中静脉、后静脉及侧静脉从冠状窦口至心大静脉肉眼可辨别的最远端管腔中心线的长度,对冠状静脉血管图像质量进行评分(0~3分)。结果: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及左室后静脉及侧静脉近端的直径分别为(8.4±1.1)mm、(5.8±2.2)mm、(2.9±1.1)mm、(4.6±1.2)mm。冠状静脉窦口上下径为(14.4±3.5)mm,前后径为(8.7±2.2)mm。所有患者均可见冠状静脉窦、心大静脉及心中静脉,大多数患者可见2~3支左室后静脉,心小静脉显示率为13.3%(4/30)。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评价冠状动脉的同时可以评价心脏静脉系统,可以作为无创显示冠状静脉系统的一种较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