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山东中部地区人群股骨头坏死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病率及其居住生活环境与患病率的关系。方法 选择调查地区人群住人口为对象,对一岁以上的人口进行普查,逐村逐户与受检人见面进行查体,详细填写统一的调查表,体检发现阳性休征者,经X线检查确诊。结果 自1998年9月至1999年9月,五个协作组,动员了100多名调查员,历时一年完成了111,350人的调查。其患病率为平原农民11.76/万,城市居民9.57/万,工人7.92/万,山区农民6.29/万,沿海渔民5.53/万。结论 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的人群居住环境,患病率有显著差异。还对患病原因,时间,性别,年龄等进行了分析,该项调查对于今后开展健康教育和防治工作有简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1951例股骨头坏死(ONFH)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旨在了解其患病情况和地域性特征,并为临床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区人民医院和广西骨伤医院三个大型三甲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1日被诊断为股骨头坏死的住院患者病例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所选患者的纳... 相似文献
4.
成人缺血性股骨头坏死影像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成人缺血性股骨头坏死影像学的特征分布情况。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上海六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术前的X线、MRI等影像学资料及一般资料,共118例(男77例,女41例)患者,共164髋为研究对象,其中MRI资料为129髋。按照股骨头坏死Steinberg分期进行系统描述,分析股骨头坏死的面积、部位及塌陷与面积之间的关系等情况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处理。结果男、女平均年龄分别为36.69岁和36.05岁,患者不同性别的年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4例坏死股骨头中,其中Ⅰ期为3例,Ⅱ期34例,Ⅲ期27例,Ⅳ期93例,V期7例,以Ⅲ、Ⅳ期为主(占73.17%)。在股骨头坏死区域的分布方面,位于股骨头上外侧、上外侧加头下靠近中央区等压力承重区域占76.83%(126例);在坏死面积方面,大于30%的坏死面积占84.15%(138例);在外形有塌陷方面,外形有塌陷者占60.98%(100例)。外形有塌陷者与非塌陷者在坏死面积方面比较,塌陷者坏死面积大,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RI检查发现股骨头骨髓水肿的患者占39.56%,有股关节积液的患者占61.54%。结论本组患者在坏死分期方面以Steinberg Ⅲ、Ⅳ期为主(73.17%)。股骨头坏死主要集中在应力承重区域,本组138例患者(占84.15%)的坏死面积大于30%以上,坏死面积越大者外形越容易发生塌陷。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特征,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股骨头坏死数据库,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住院治疗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提取患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BMI值)、疾病情况(发病部位、病程、严重程度、中医证型、首次就诊医院等级)、使用激素情况(原发病、使用时间、药品名称、药物方法、每日使用量、每日使用次数)等相关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共纳入股骨头坏死患者1 062例,其中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471例,最终纳入438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特征为:(1)患者主要基本情况:女性271例(61.87%);年龄在51~60岁的患者223例(50.91%);职业为农民的患者224例(51.14%);初中文化程度的患者123例(28.08%); BMI值大多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327例(74.66%)。(2)疾病情况:双侧发病的患者314例(71.69%);病程≤3个月的患者163例(37.21%); ARCO分期多属中晚期,其中ARCOⅢ期患者168例(38.36%);首次就诊在一级医院的患者187例(42.69%)。(3)使用激素情况:原发病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189例(43.15%);使用波尼松的患者162例(36.97%);使用激素时间≥2年以上的患者112例(25.57%);药物用法中口服患者171例(39.04%);每日使用激素含量10~20 mg以内的患者127例(29.0%);每日使用激素两次的患者128例(29.23%)。结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特征主要为:41~60岁的有原发病史的女性重体力劳动者,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62.10%的患者专科医院就诊时已为ARCOⅢ、Ⅳ期,使用激素史≥1年占54.34%,每日使用激素含量多为10~20 mg、次数多为每日两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流行病学以及股骨头坏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治疗,以期对我国股骨头坏死发病及治疗现状进行分析,提高股骨头坏死早期筛查、诊断及治疗整体水平。方法设计相关调查表格,对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入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的28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相关因素调查,包括一般情况,危险因素及诊断、治疗情况。在此基础上,对上述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期间共收治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282例,其中男210例,女72例,年龄19—80岁,平均42.6岁。股骨头坏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激素性股骨头坏死50例,平均激素(强的松)摄入10mg/d,平均持续4年;酒精性股骨头坏死202例,平均酒精摄入量2413ml/周,饮酒时间平均20年。双侧发病142例(50.5%)。初次诊断股骨头坏死分期,FicatⅠ期17髋占4%,Ⅱ期79髋占18%,Ⅲ期123髋占29%,Ⅳ期215髋,占49%。双侧同时发生股骨头坏死142例占50.5%。78例(28%)患者既往曾接受过药物治疗;其中27例(27髋)为无症状股骨头坏死。结论四川地区股骨头坏死男:女为2.92:1;发病年龄在42.6岁。酒精摄入和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是诱发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原因。除关节置换术外,股骨头髓芯钻孔减压术是最常采用的保留股骨头的外科治疗措施。此股骨头坏死临床流行病学及相关研究分析,将对更好的认识我国股骨头坏死发病情况疾病因研究,对股骨头坏死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因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患者流行病学、病因学特点及相互关系。方法随机抽取106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住院患者的病案资料,所有患者经X线、CT、MRI或骨核素扫描检查确诊。调查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地址、职业、发病时间、病因、诊断、分期等项目,并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结果地区构成前三省依次为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职业构成中农林牧渔业占30.13%;汉族和少数民族比值为26.23∶1,男女比值为3.23∶1,男和女平均年龄分别为(40.74±14.58)岁和(42.65±15.65)岁。年龄大于等于14岁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中ARCO分期Ⅰ期152髋,Ⅱ期327髋,Ⅲ期581髋,Ⅳ期687髋。病因构成:酒精性222例,激素性219例,创伤性160例,两种以上病因者41例,其他420例。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性别、年龄、民族、地域、职业、病因、诊断、分期等因素之间相互联系,同时各具特征,病因分析可为阻断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可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股骨头坏死(ONFH)研究取决于高质量ONFH动物模型。应用创伤或非创伤方法制作的ONFH模型至今仍未达到与人类ONFH病理改变相似、能逐渐进展至股骨头塌陷的模型要求。目前报道的造模方法多采用多种方法联合,尤其是激素联合脂多糖或异体血清。两足大型动物鸸鹋ONFH模型成功出现关节面塌陷,其较大体型适合对不同保头手术效果进行比较,逐渐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9.
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各种股骨头坏死治疗新方法的发展基于能够模拟人股骨头坏死自然病程的动物模型.通过外科手术或化学药物使动物股骨头坏死并不困难,但建立一种与人股骨头坏死发展相似的、能够逐步进展至晚期关节面塌陷的动物模型却十分困难.目前报道的各种四足动物模型均无法模拟人股骨头坏死逐步进展至晚期的关节面塌陷.两足大型动物鸸鹋股骨头坏死模型的成功使生物力学因素在股骨头坏死过程中的作用受到重视.该文就不同动物模型的特点、优缺点及其主要的建模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吴海山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07,1(1):53-57
一、定义及流行病学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现在倾向于称为"股骨头坏死" ,是发生在股骨头这一特定解剖部位的"骨坏死" ,是由多种潜在因素造成股骨头循环丧失的结果.骨坏死所描述的是最终状态,是许多可能的病理过程的结果.临床上,很多患者无法明确病因,这类患者被称为特发性骨坏死. 相似文献
11.
保留股骨头手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0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保留股骨头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采用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髂骨瓣、带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大转子骨瓣、带旋股外侧血管降支骨膜支骨膜瓣及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及联合骨瓣方法治疗并获得临床随访的1005例患者(1226髋)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男性579例(695髋),女性426例(53l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37.4岁;Ficat Ⅱ期485髋,Ⅲ期473髋,Ⅳ期268髋;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56.2分;术后随访1.5~15年,平均随访5.1年。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临床评价,根据手术前后Ficat分期改变进行影像学评价。结果57例61髋于术后1~6年改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得到重建的病例,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提高至平均85.8分,其中临床成功率为89.4%(104l髋),影像学成功率为75.4%(878髋)。Ficat Ⅱ期优良率为95.3%,Ⅲ期为87.9%,Ⅳ期为60.8%。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针对不同程度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采用单纯或联合带血管蒂骨(膜)瓣转移,是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保留股骨头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ONFH) induced by steroid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0 to October 2009, 497 hips in 270 cases of ONFH induced by steroids were studied. A questionnaire was administered when the patients were admitted; the questions concerned the underlying disease, duration of steroid usage, total dosage of steroid, incubation period (time interval between commencement of steroid therapy and onset of pain), severity of pain, location of initial complaint, primary diagnosis, time lag from onset of pain to final diagnosis and physical signs when admitte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pain and 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 (ARCO) stage, bone marrow edema (BME) and lesion size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median of time between commencing steroid medication and developing ONFH for the 269 cases was 18 months (range, 2–384 months). 78.82% cases presented with pain within three years of steroid initiation, only 10.41% patients first complained of pain six or more years after commencing steroid therapy. Fifty‐six cases (20.82%) were misdiagnosed, lumbar disorders being the most frequent misdiagnoses. 79.29% of symptomatic hips presented with abnormal physical tests. Of 420 symptomatic hips, 166 hips were type C1, 223 hips type C2; 299 hips had collapsed; and there was BME in 209 hips. Conclusion: Most patients with ONFH induced by steroids complained of pain within 3 years of commencing steroid therapy. Pain was associated with lesion size, collapse and BME. Atypical location of pain, failure to perform a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MRI findings were the main causes of misdiagnose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髋周创伤后可能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至2010年12月在临床诊疗及伤残鉴定工作中发现的继发于髋周创伤后的股骨头坏死病例28例,对诊疗过程缺陷及可能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存在漏诊、复位不良及内固定安放不当等明显医疗缺陷因素的有9例,可能由于高能量损伤、负重过早等因素导致股骨头坏死的有19例。结论虽然股骨头坏死的原因是多方面和多因素的,但有些能够控制的危险因素应该尽量避免,特别是存在明显的诊疗缺陷时,更需要及时总结教训,最大可能地减少股骨头坏死发生,避免医疗纠纷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相关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病情发展迅速,预后较差,是医学界公认的治疗难题。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程发展及治疗中,生物力学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症状、影像学、塌陷、预测塌陷、保髋治疗等方面的相关生物力学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股骨头坏死的病因构成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02例(1036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病因的构成比、发病年龄、诱因至出现症状时间、ARCO分期及误诊率.结果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280例(518髋),男160例,女120例;平均年龄(35.58±10.87)岁;服用激素至出现症状时间为(25.95±34.94)个月;37例被误诊;确诊时ARCO分期平均(2.48±0.76)级.酒精性股骨头坏死194例(346髋),男193例,女1例;平均年龄(41.55±9.09)岁;饮酒至出现症状时间为(183.68±86.17)个月;55例被误诊;确诊时ARCO分期平均(2.69±0.67)级.创伤性股骨头坏死52例(52髋),男25例,女27例;平均年龄(41.63±15.84)岁;受伤至出现症状时间为(24.13±27.85)个月;无误诊病例;确诊时ARCO分期平均(2.90±0.77)级.特发性股骨头坏死52例(77髋),男30例,女22例;平均年龄(40.87±14.24)岁;14例被误诊;确诊时ARCO分期平均(2.55±0.77)级.酒精+激素性股骨头坏死19例(36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0.42±11.64)岁;5例被误诊;确诊时ARCO分期平均(2.61±0.63)级.结论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出现症状时的ARCO分期较晚,很少被误诊.服用激素是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原因,发病年龄相对较轻,误诊率较低.酒精性股骨头坏死多发生于男性. 相似文献
16.
股骨头坏死塌陷的预测与治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目的回顾性研究股骨头坏死塌陷的危险因素,分析保留股骨头的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方法1993年10月~2000年4月对40例56髋股骨头坏死采取保留股骨头的治疗方法,年龄16~60岁,平均36.8岁,术前均摄髋关节正位及蛙式侧位线片,冠状面及矢状面删。根据ARCO分期,采用三种治疗方法:(1)非手术治疗.计10例14髋.其中Ⅰ期7髋(ⅠA4髋、ⅠC3髋)、Ⅱ期7髋(ⅡAI髋、ⅡB3髋、ⅡC3髓);(2)经关节髓心减压带血管髂骨移植(VICBG).计18例24髋,其中Ⅰ期6髓(ⅠB4髋、ⅠC2髋)、Ⅱ期16髋(ⅡA4髋,ⅡB8髋.ⅡC4髋),Ⅲ期2髋(ⅢA);(31经股骨转子间旋转截骨术(TRO).计12例18髋,其中Ⅱ期1髋(ⅡC)、Ⅲ期17髋(ⅢA8髋、ⅢB7髋、ⅢC2髋)。56髋术前Harris评分为46~82分,平均62.9分。结果全部病原菌例子随访12~68个月,平均29.2个月,非手术治疗组塌陷9髋(64.3%).VICBG组塌陷10截(41,7%).TRO组塌陷I髓(5.6%)。不考虑有无手术干预.ⅠA及ⅡA型无一髋进展至Ⅲ期(塌陷开始.0/9).而ⅠB及ⅡB喇肯7髋(7/15)、ⅠC及ⅡC型全部(13/13)进展至Ⅲ期或Ⅲ期以上。术后Harris评分为47~93分.平均77.4分,结论应用MRI可预测Ⅰ、Ⅱ期股骨头坏死塌陷的可能.坏死面积小于30%为低危、30%~60%为中危、大干60%为高危。根据ARCO分期、患者年龄及坏死范围个体化地选择保留股骨头的治疗方汝有望取得忧良疗效。 相似文献
17.
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重度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短期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一代的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重度股骨头无菌性坏死(FicatⅢ、Ⅳ)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33髋)诊断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患者行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手术。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程度按照Ficat分期:Ⅲ期24例(27髋),Ⅳ期4例(6髋),手术时的平均年龄是48岁(21-77岁),其中男患者17例(60.7%),女患者11例(39.3%)。术后随访内容包括所有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4个月(11-35个月),在随访期内未发生髋关节脱位、深静脉栓塞、感染、股骨颈骨折等并发症。临床结果显示,Harris髋关节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术后平均Harris评分为92.6分,术前平均Harris评分为48.5分。影像学资料显示所有假体在位,未观察到放射性透亮带。所有患者疼痛解除,髋关节活动度也明显改善,术后早期活动无任何受限。结论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重度股骨头坏死的早期临床效果满意,其远期效果仍有待于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综合分析已发表文献,探讨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通过系统检索从1990年1月到2011年12月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相关文献,按照排除标准筛选后,提取需要的数据,通过循证医学Meta分析方法,加权汇总分析。结果共检出192篇相关文献检出,经过三个阶段的筛选,共有10篇被纳入分析,共有317例患者,376例髋关节,男性患者191例,女性126例,平均加权年龄为41.98岁(16~77岁),加权平均随访时间36.69个月(6~140个月)。术后的髋关节Harris评分(92分)较术前(44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07,P〈0.01)。主要并发症包括假体无菌性松动(1.06%)、异位骨化(0.80%)、疼痛(0.80%)和股骨颈骨折(0.27%),最终翻修率为0.80%。结论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是安全有效的,但需要注意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