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减少移动γ射线探伤事故的发生,解决γ放射源的日常监管问题。方法 分析移动γ射线探伤的作业特点、存在的安全风险和产生安全事故的原因。结果 从放射源库管理、审批制度、监督检查、应急机制和安全教育培训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γ射线探伤作业的安全管理对策。结论 通过提高监管水平、完善法律细则、加强基层环保部门能力建设能够有效减少辐射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X射线探伤单位探伤室调查和检测结果的统计,分析当前X射线探伤室应用单位安全管理概况,为加强辐射安全监管提供依据。方法 结合全国核技术利用安全综合检查专项行动的要求,调查X射线探伤单位的安全管理和探伤室屏蔽体外的X射线辐射水平,并对调查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部分X射线探伤单位的辐射安全管理及探伤室防护水平不能满足有关标准要求。结论 探伤单位的辐射安全意识急需提高,辐射防护措施有待加强;辐射监管部门应加强对X射线探伤单位的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防止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避免γ射线移动探伤辐射事故发生。方法 采用实例分析方法,以某探伤企业在江苏南通作业为典型案例,探讨如何实现和做好移动探伤γ源异地源库建设。结果 从建设主体、辐射防护措施、安全措施和管理制度等四个方面落实建设要求,实现了γ射线移动探伤源库异地建设,满足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且方法实际可行,操作性强,提供了很好的实际借鉴。结论 落实异地源库建设,能够切实有效减少γ射线移动探伤异地作业过程中辐射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强化γ探伤作业辐射安全。方法 通过分析山东省γ探伤行业现状,找出存在的辐射安全问题。结果 根据国家法规和对γ探伤作业安全要求,提出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对策。结论 山东省γ探伤行业发展总体健康,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只要创新管理方式,强化企业自身责任意识,就能提高γ探伤作业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5.
某工业企业固定式X射线探伤室验收监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固定式工业X射线探伤室工作现状,探索如何对其周围辐射环境进行监测。方法 对具体探伤室周围的辐射环境进行监测。结果 探伤房周围X-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符合《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6)中规定的屏蔽墙外剂量限值要求。结论 企业在正常工况运行时满足《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和《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6)的要求和环评与审批部门的要求后才能建议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6.
杨斌 《中国辐射卫生》2014,23(4):355-357
目的 通过对现有X-γ射线探伤室安全防护现状的研究,探索较为有效的安全联锁防护方法,达到保护辐射工作人员及公众的目的。方法 采用门机联锁、剂量联锁、剂量值配合警报器联锁等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为探伤室设计安全联锁防护方案。结果 通过对安全联锁装置的优化、创新设计,使X射线探伤室安全联锁合理化,为γ射线探伤室提供合理有效的安全联锁方法。结论 对不同的场所采用不同的联锁设计,可大为改善和发展安全联锁的效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X射线机房放射防护状况,保证辐射安全许可证核发工作顺利进行。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利用FH40G-L型X-γ辐射剂量率仪,对X射线机房周围辐射剂量率进行监测。结果 辐射剂量率最高值出现的位置主要是机房的门、窗,全市130家单位的223台X射线机房,有22家单位,25台X射线机房屏蔽防护不合格。结论 南京市郊区(县)卫生服务中心的摄片机房屏蔽防护存在较多问题,加强对X射线机房放射防护的监测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石油螺旋钢管工业X射线在线探伤室及环境辐射剂量。方法 对X射线机和机房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使用FJ-347A X γ剂量仪,按照国家相关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与方法进行探伤室的防护监测和安全性评价。结果 控制室操作位、探伤室墙体外未检出射线,防护门表面剂量率2.0 μGy/h,防护管理区(距轨道口20 m)剂量率 ≤ 4.0μGy/h。结论 该探伤室运行时,有关放射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某造船有限公司X射线探伤机应用项目对周围环境的辐射影响。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限值及监测方法作为评价标准和监测手段。结果 X射线机非工作状态下,作业场所周围环境X、γ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结果范围为73.2~95.8 nGy/h,处于该市天然放射性本底水平范围内。现场探伤时,控制区边界和监督区边界的X、γ辐射剂量率最大监测结果分别为4.66 μGy/h和0.93 μGy/h,低于《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6)中规定的15 μGy/h和1.5 μGy/h的标准限值。结论 该项目对职业工作人员和公众人员是安全的,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掌握工业X射线探伤辐射场剂量分布,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 根据无锡地区工业X射线探伤的实际情况,选择主要型号机器,采用常用工作条件和监测点测定剂量分布。结果 固定探伤场所周围辐射水平除部分操作门与工件门外较高外其他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开展现场探伤的单位预设的控制区边界检测点辐射水平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结论 固定探伤房应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及标准设计,实际工作中注重防护门的屏蔽效果监测;现场探伤操作人员要综合利用时间、距离和屏蔽防护,尽量减少外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我区工业X射线探伤的防护现状及探伤从业人员接受照射情况。方法 对浦东新区使用的X射线探伤企业的基本情况、放射防护现状以及探伤从业人员2005年和2006年两年的外照射个人剂量等进行调查。结果 浦东新区从事X射线探伤72家单位的委托检测率91.7%,87个探伤室环境检测的合格率93.1%;90%以上的探伤从业人员年剂量当量小于1mSv。结论 我区工业X射线探伤作业场所的检测率、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率及从业人员体检率有待提高,应加强工业X射线探伤的职业卫生安全监督,提高探伤从业人员的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平息一起异地γ射线探伤引发的周围人群恐慌事件。方法 采用现场实地调查,宣传教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通过现场宣传教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平息了该起由异地γ射线探伤引发的周围人群恐慌事件。结论 放射性使用单位领导思想麻痹、法律意识淡薄是造成该起恐慌事件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3.
南京市工业X射线探伤的放射卫生防护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工业X射线探伤的放射卫生防护现状。方法 对探伤作业场所的辐射水平和探伤人员的个人剂量进行监测。结果 专用探伤室的合格率仅为69%,现场探伤人员接受的年剂量当量是探伤室探伤人员的3倍以上。结论 应强调对专用探伤室的预防性卫生审查和对现场探伤的监督,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素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受委托对某企业X射线探伤室进行放射防护检测并指导其防护改造。方法 依据相应的国家标准及规范。结果 探伤室四周贴近墙体及防护门处辐射水平较低,但距探伤机较远的操作位辐射水平反而很高,最高达6.4μSv/h,改造后其辐射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针对探伤室辐射防护时应考虑反射线的影响,顶部防护不应成为盲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某轮胎公司X射线轮胎检测系统对周围环境的辐射影响。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限值及监测方法作为评价标准和监测手段。结果 X射线机非工作状态下,检测室周围环境X、γ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结果范围为43.7~71.3 nGy/h,处于该市天然放射性本底水平范围内。X射线机工作状态下,检测室周围环境X、γ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结果范围为45.5~73.9 nGy/h,监测值均低于《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17-2006)所规定的2.5μGy/h的标准限值。结论 该项目对职业工作人员和公众人员是安全的,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北京市5家使用多台射线装置的单位进行放射工作场所辐射水平现场监测调查,在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的基础上,分析射线装置工作场所周围附加剂量率超标的原因,提出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X-γ剂量率仪现场实测射线装置机房实体屏蔽墙外30 cm处的辐射水平。结果 所调查的北京市5家使用多台射线装置单位,均存在射线装置机房周围附加剂量率超标现象;机房周围附加剂量率超过评价指标的射线装置数量约占单位射线装置总量的4.9%~11.8%;射线装置机房周围的附加剂量率最大可达判定指标的39.2倍。结论 对射线装置的使用单位在辐射安全管理工作上,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一企业进行X射线探伤室的放射防护检测。方法 依据相关的国家标准及检测规范。结果 基本达到防护要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结论 必须加强工业X射线探伤的卫生管理,确保工作人员和公众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并分析几种常用的X、γ射线辐射防护监测仪器对X、γ射线监测的适用性。方法 根据国家标准规定的X、γ射线辐射防护监测仪器应具备的性能和条件,对几种常用的X、γ射线辐射防护监测仪器所采用辐射探测器的物理特性,能量响应等特点进行逐一比较。结果 电离室类、NaI(TI)闪烁体类和LIF(Mg,Cu,P)类X、γ射线辐射防护监测仪器均可对X、γ射线进行测量,对于医用X射线的测量,电离室类和GR-200A LIF(Mg,Cu,P)热释光类仪器都是比较好的选择,NaI(TI)闪烁体类仪器次之。结论 几种常用的X、γ射线辐射防护监测仪器经定期剂量校正后,均可应用于辐射防护实践中,可以比较准确的监测X、γ射线工作场所和环境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某公司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系统应用项目对环境的辐射影响。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限值及监测方法为评价标准和监测方法。结果 开机状态时,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系统自带铅房周围X-γ辐射剂量率范围为38.4~115.7 nGy/h。结论 开机状态时,该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系统自带铅房外环境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公众可正常活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辐射安全,在工业探伤中合理有效地应用射线技术。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及工业探伤的射线性质及防护要求。结果 分析总结了工业探伤室防护设计特点,对防护对象、射线装置使用情况、剂量限位分解、有效照射时间,射线源至控制点距离等细节问题进行探讨。结论 防护的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值是指导工业射线探伤防护设计的原则。
本文对工业射线探伤室防护设计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对防护对象、射线装置使用情况、剂量限制值的分解、有效照射时间、射线源至控制点的距离等细节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旨在供从事工业探伤室设计、环境评价、竣工验收等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