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鲑鱼降钙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密度(BMD)降低、骨微结构破坏和脆性骨折发生风险增加为主的慢性复杂性疾病。骨质疏松症的病理特征是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引起骨强度降低,骨折危险性增加。骨质疏松症多发生于老年人和绝经后妇女,绝经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吸收多于骨形成,造成骨质疏松,出现全身骨痛及脊椎、股骨胫等处骨折,发病率为30%~50%。  相似文献   

2.
《上海医药》2012,(23):59-F0003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世界卫生组织,WHO)。该病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具有明确的病理生理、社会心理和经济后果的健康问题。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大大增加了老年人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7.8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特发性  相似文献   

4.
宋淑钦 《海峡药学》1999,11(4):108-109
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会出现快速骨丢失,又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骨质疏松症一旦发生,往往难以复原,应强调早期防治。药物治疗可分为二大类,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前者有雌激素、降钙素、钙、维生素D、二磷酸盐,依普拉封,后者有氯化物,雄激素,孕激素,甲状分腺激素片段,本文就上述药物作逐一介绍。1雌激素近30多年来许多国家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中,雌激素替代治疗被认为最有效,可明显减少全身各部位骨折发生,但雌激素有明显的剂量与疗效关系,增加剂量并不一定增加疗效,反而增加其副作用,应强…  相似文献   

5.
7.8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绝经后妇女多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存在,患者不仅有周身不适、腰腿酸痛、心烦意乱等症状,而且容易发生骨折,是中老年妇女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通过本组病例回顾。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方法:应用促进钙吸收、促进骨形成的西药与补肾益脾的中药治疗,治疗前、治疗后进行定量超声骨量分析,检测骨密度值。结果:2~4个疗程治疗有效率为90.5%。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危害中老年妇女健康,影响中老年妇女生活质量,应积极防治,运动、日光、饮食三要素是预防的措施,中西结合治疗是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引起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用雌激素治疗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会引发乳腺癌,因而人们使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ERMs)来治疗绝经后妇女OP。SERMs可选择的作用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抑制骨吸收、破骨细胞形成而阻止骨质流失。SERMs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治疗绝经后妇女OP的药物。本文就SERMs的作用机制及其治疗OP效果进行综述,并探讨SERMs治疗绝经后OP的前景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赫凡 《自我药疗》2014,(10):66-66
人到老年,会出现身高缩短现象,部分人会出现驼背,以老年妇女为显著。其根本原因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妇女在绝经后最为明显。绝经后妇女的骨量丢失,主要表现在骨小梁变细、穿孔,甚至消失。而妇女绝经后身体所承受负荷并未减少,这就使得残存骨小梁所承受压力相对增加,久而久之,便会使骨形体萎缩甚至骨折,由于人体椎体和髋部松质骨含有丰富的骨小梁,对骨代谢变化极为敏感,因而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主要受累部位。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作为骨骼一种退行性病变,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日益增多,全球有超过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在世界常见慢性病中跃居第七位[1]。其特点是长期骨吸收超过骨形成,从而造成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和骨强度的降低,导致骨折危险性增加,大大增加了老年人病残率和病死率[2]。绝经后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下降,骨质疏松情况尤为突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MOP)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慢性病之一[3]。阿仑膦酸钠作为新一代双磷酸盐抗骨吸收药物逐渐开始应用于临床,本研究旨在观察阿仑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简兮  李艳 《云南医药》1995,16(4):276-276
266例绝经后妇女骨密度测量分析王简兮,李艳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病,尤其对高危人群、更年期妇女定期进行骨密度监测可及时早期发现骨折高危患者。本文对266例绝经妇女进行单能光子骨密度测量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进行临床分析。资料与方法266例为疗...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是指以单位体积骨量减少为特征的代谢性骨改变,其矿物质和骨基质比例正常.骨服性增加,在轻微外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均容易发生骨折,妇女绝经(自然或手术引起的)后雌激素突然减少。可导致骨量丢失加快。特别是绝经后最初10年,极易引起骨质疏松症。虽然近几年来在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治疗及诊断等方面有了显著的进步,但很多妇女常将骨质疏松与关节炎相混淆,仍未采取足够的措施以保护自己免患此病及其致残影响,本文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作一综述,期待引起广大妇女患者的重视。1激素替代疗法(HRT)雌激素在骨代谢中…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进行型骨骼疾病,其特征为骨密度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改变、骨脆性增加从而导致骨折的骨代谢性疾病,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和中老年人群。骨的强度由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动态平衡决定,无论骨吸收增加或骨形成减少都将打破这个平衡导致骨质疏松。其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股骨颈、脊柱、腕骨骨折,这对病人的生活质量有非常大的影响,已成为较大的家庭和社会负担,据报道骨质疏松症已排在世界常见病第7位。因此,对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3.
胡娅莉  周重宛 《江苏医药》2002,28(5):367-369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 ,属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范畴 ,以骨量减少、骨微细结构退化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发病率有明显的种族、地区差异 ,白人和亚洲妇女发病率高[1~ 4 ] 。一、骨质疏松症的诊断1.骨量含义及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1993年WHO提出骨量含义及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1994年进行了修订。该标准是根据白人妇女调查及检测结果制定的 ,选用了与骨量关系最密切的骨密度或骨矿物质含量为指标 ,未考虑其它因素。目前该标准已被欧美广泛接受 ,我国尚无自己的诊断标准 ,也多参照此标准诊断和处理 (见表 1)。表 1 骨量含义及骨…  相似文献   

14.
抗骨质疏松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荣 《中国药房》2008,19(32):2546-2549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该病主要影响绝经后的妇女,但男性及绝经前妇女也可以发生。其早期常无特殊临床表现,在中老年人中发病较为普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称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在美国,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并导致每年大约200万例骨折。该病以骨的矿密度丢失为特点,严重者常常发生髋、腕或椎骨骨折。1993年的共识研讨协会(The Consensus Development Conference)达成目前接受的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即“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退变并导致骨脆性和易骨折风险增大为特点的全身骨骼障碍”。  相似文献   

15.
各类抗骨质疏松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多病因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好发于老年人及绝经后妇女,它是指以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细结构退变导致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及骨折危险性增大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临床症状多为骨骼疼痛和骨  相似文献   

16.
<正>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其严重后果是骨折。而骨折后的并发症常常导致疾病和死亡,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骨质疏松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老年性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指由于一些疾病或  相似文献   

17.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指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骨结构改变,导致骨脆性增加甚至骨折。临床表现为骨密度(BMD)降低,骨皮质变薄,髓腔增宽,骨小梁变少,易于折断。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指老年性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后者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内分泌紊乱、营养缺乏、药物应用、肝肾疾病、酒精中毒  相似文献   

18.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指由于与卵巢合成的雌激素降低,其特征是全身性的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改变,以身材变矮或驼背、腰背疼痛、易发生骨折、绝经后发病为主要表现。因此,防治PMOP已成为重大的社会和医学问题,对提高绝经后妇女生活质量和节约医药费开支都具有战略性的意义。针灸以补肾健脾、温阳通脉为治疗原则,从肾论治为本,健脾生精为纲,祛瘀生新为要。从临床所选用经脉、穴位方面来看,涉及到膀胱经、肾经、脾经、胃经、胆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绝经后女性指骨、桡骨、胫骨超声速率(SOS)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及其与骨代谢指标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骨钙素(BGP)和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关系.方法 入选绝经后女性84例(42~85岁),其骨代谢生化指标血清PINP和PTH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BGP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应用sunlight omnisense 7000TM型超声骨量测定系统测量研究对象的SOS.结果 绝经后女性桡骨、指骨和胫骨SOS指标值随年龄段递增而下降,但只有桡骨SOS在各年龄段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INP、BGP和PTH随年龄段递增有变化但(P>0.05),且与各部位超声骨量SOS的直线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绝经后女性桡骨SOS能够反映绝经后女性骨密度随年龄的衰减,可能是超声骨量测定反映绝经后女性骨量变化的最佳部位.  相似文献   

20.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日益受到关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961年 WHO对骨质疏松症的定义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代谢性骨病,其特点是骨量减少和骨组织的微细结构受损,因而骨的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1]。骨量在围绝经期前后开始减少,绝经后10~15年是骨量迅速减少的时期[2]。在发生的骨折中,髋部骨折的危害最大,死亡率达10%~20%,50%将终生致残。妇女一生中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