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眼部带状疱疹4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1996年至今,采用阿昔洛韦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眼部带状疱疹47例,取得肯定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治疗组47例中,男性32例,女性15例;年龄15~72岁,平均年龄54.7岁;左眼发病26例,右眼发病21例;侵犯三叉神经第1支者37例,侵犯三叉神经第2支者10例。对照组30例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12~68岁,平均年龄52.6岁;左眼发病12例,右眼发病18例,侵犯三叉神经第1分支者25例,侵犯第2分支者5例。两组发病均以老年患者居多。临床表现:均单眼发病,症状为水疱、红斑、丘疹、丘疱疹、溃疡等,皮疹呈集簇带状分布,疱液或清澈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并评价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耳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治愈时间。方法:将我院自2007年11月~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36例耳带状疱疹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抗病毒药物、激素、神经营养药物及血管扩张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龙胆泻肝汤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同,均为100%,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痊愈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治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抗病毒药物、激素、神经营养药物及血管扩张药物联合龙胆泻肝汤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耳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令人满意,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眼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阿昔洛韦静滴,维生素B1、维生素B12肌注,阿昔洛韦滴眼液局部湿敷皮损,并发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患者予以阿昔洛韦滴眼液滴眼,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散瞳.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龙胆泻肝汤加减方.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63.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愈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眼部带状疱疹较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带状疱疹是一种累及神经和皮肤的病毒性皮肤病,临床上以沿一侧体表神经的皮肤出现带状分布的成簇疱疹为特点,常伴有局部神经疼痛。一般好发于春秋两季,以成人多见,是常见的皮肤病之一。2000—2007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34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常表现为呈簇状分布的小水疱 ,或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 ,伴有显著的神经疼痛 ,若治疗延期或不当 ,可遗留神经痛 ,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笔者于2 0 0 0— 2 0 0 1年临床应用龙胆泻肝丸配合阿昔洛韦软膏治疗带状疱疹 2 8例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门诊患者 5 0例均符合《皮肤性病学》诊断标准[1] ,其中男 2 4例 ,女 2 6例 ;平均年龄 (5 6± 1 0 )岁 ,随机分为治疗组 2 8例 ,对照组 2 2例 ,其中发生于胸背者 3 2例 ,头面部 1 5例 ,3例沿单侧外泌尿道至同侧下…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主要症状,常在发疹前或伴随出疹同时发生,年龄越大,疼痛越剧烈。2007年6月~2009年6月,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4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42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笔者对比较典型的48例50岁以上的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具体方法与结果,总结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4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状疱疹是一种同时累及神经、皮肤的病毒性疾病 ,如治疗不当 ,其治疗可延至数月 ,甚至数年 ,患者殊为痛苦。笔者自 2 0 0 1年 5月至 2 0 0 2年 5月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本病 49例 ,均获痊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9例 ,年龄均为 30岁以上的中老年 ;男 41例 ,女 8例 ;其中顿挫型 2 9例 ,泛发型 2 0例 ;经他院中西药物治疗 1~ 7天无效者 36例。1.2 临床表现 顿挫型 :疱疹初起 ,皮肤色红 ,皮损部位较少 ,有单个或小片簇集成群的小水疱 ,其状似珍珠 ,皮肤有灼热、蚁咬感 ,疼痛明显 ,周身不适 ,舌质淡红 ,苔薄白 ,…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6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小亮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23):2530-2530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14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龙胆泻肝汤和西药抗病毒治疗 ,对照组予西药抗病毒治疗。对两组治愈率、有效率及治愈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0 5 ) ,但治疗组平均治愈时间为 6 .1d ,对照组平均时间为 7.9d ,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 ,可缩短病程 ,减少痛苦 ,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口服龙胆泻肝汤合西药阿昔洛韦,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阿昔洛韦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导致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常伴有明显神经痛。本病愈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故一般不会再发。好发于成人,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呈明显上升趋势。本病俗称\"缠腰龙\",因其好发于腰背部,故中医学称为\"缠腰火丹\"、\"蛇丹\";颜面、下肢也可以发生,称为\"蛇串疮\"。本病常急性发作,因剧烈疼痛使患者痛苦异常。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 相似文献
14.
笔者自1997~2001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带状疱疹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60例均为门诊病人,男50例,女10例;年龄10~20岁2例,20~30岁5例,30~40岁15例,40~60岁35例,60岁以上3例;病程最短2天,最长30天;发病为头部6例,腰部20例,胸部22例,胸腰部3例,左上肢3例,右上肢2例,左下肢3例,右下肢1例;水疱溃破者5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眼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眼部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时照组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的综合疗效及两组患者平均治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两周后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平均治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眼部带状疱疹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6.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5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9年以来,笔者运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54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54例均按《现代皮肤病学》中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29例,女25例;年龄18~68岁,平均39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2天,平均6天。疱疹发于头面、胸肋、上肢、下肢等各个部位;疼痛剧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方法对42例带状疱疹患者,采用中药龙胆泻肝汤、金铃子散加减和西药阿昔洛韦、强的松等联合应用治疗。结果经临床观察总有效率为97.6%,取得较为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带状疱疹是一种被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以皮肤疼痛和水疱形成为特点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中医称蛇串疮、缠腰火丹、蛇丹等。2008年7月~2009年12月,我们应用口服龙胆泻肝汤配针刺方法治疗60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因该病毒侵犯脊髓后索 ,并使机体的免疫功能衰退 ,故愈后易遗留疱疹后遗神经痛。老年人 ,尤其是合并有各类系统疾病的老年人 ,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很少。我们尝试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来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般资料本组 63例均为年龄 60岁以上患有 型糖尿病 ,并在 1周内患带状疱疹者。皮疹分布于躯干及四肢各部 ,此前未接受过其他治疗。全部病例分为两组 ,观察组 41例 ,男 2 2例 ,女 1 9例 ;年龄 61~87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眼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疱疹消退时间,疼痛控制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加用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药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眼部带状疱疹较单纯使用西药效果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