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268例,通过颈动脉彩超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随访观察有无脑梗死复发。结果随访12个月内,268例脑梗死患者有25例(9.33%)复发脑梗死,复发和未复发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脑梗死患者低回声、混合性回声斑块的出现率及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血管内中膜厚度值明显高于未复发患者(P〈0.05)。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及伴有低回声和混合密度回声斑块患者脑梗死复发率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方法收集脑梗死住院患者241例,通过颈动脉彩超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随访观察有无脑梗死复发。结果 241例脑梗死患者有23例复发性脑梗死,脑梗死复发和未复发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脑梗死患者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血管内中膜厚度值(CCA-IMT、ICA-IMT、BIF-IMT)明显高于未复发患者(P<0.01)。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患者脑梗死复发率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径狭窄小于70%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IA)脑梗死发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颈动脉内径狭窄小于70%的TIA患者123人,采用二维及Doppler超声观察颈动脉有无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类型,并随访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114例患者完成观察,平均随访14.6个月,发生脑梗死12例,其中无斑块组患者脑梗死年发生率为1.9%,稳定性斑块组为4.7%,不稳定性斑块组为15.4%,后者明显高于前二者.结论超声可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分型,有助于预测TIA患者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4.
前循环复发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复发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182例脑梗死患者依据临床、CT、MRI检查确诊,设计分组为复发组102例,首发组80例;另设对照组50例。3组均行双侧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比较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结果:复发性、首发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性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首发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复发性脑梗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姜丹  定正超  尚炯炯  李蕾 《中国康复》2003,18(3):142-143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对 6 8例经CT、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颅外段进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 ,观察颈动脉壁的病变性质和颈动脉管腔的狭窄率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6 8例脑梗死患者中有 5 6例 (82 .35 % )颈动脉颅外段存在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 1) ;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 (BIF) ,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部 (ICA) ;梗死灶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较对侧严重 ,检出斑块与脑梗死部位存在显著同侧相关性 (P <0 0 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并可作为预测及评价脑梗死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发生相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定量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可否先期预测脑梗死的发生?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关系。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研究对象为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患者,均为佛山市常住居民,年龄23~87岁,其中脑梗死患者148例(脑梗死组),非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45例为对照组。方法:对两组患者颈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主要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斑块及狭窄情况。结果:颈总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增厚的发生率脑梗死组为76.6%,对照组为15.6%,脑梗死组高于对照组(x^2=40.877,P&;lt;0.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脑梗死组为58.8%,对照组为26.7%,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2.99,P&;lt;0.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关,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可能是引起脑梗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超声及血脂分析对脑梗死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水平对脑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80例脑梗死病人及70例健康体检者行颈动脉超声及血脂分析检查。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将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病人分成A、B、C三组,并对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病人的NIHSS评分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与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作对比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均较健康对照组严重,但随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加重,A、B、C三组脑梗死病人的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脑梗死组的血TC、TG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随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加重,TC、TG水平逐渐升高。结论 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发病有关,但不能预示脑梗死的病情;血TC、TG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卒中复发风险分层的关系。方法采用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对8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评估后分为ESRS≥3分组(40例)和ESRS 0~2分组(42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两组进行评估,比较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征和程度。结果 ESRS≥3分组与ESRS 0~2分组相比,ESR≥3分组中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和本次卒中之前有TIA或缺血性卒中的比例明显较高(P<0.05)。ESRS≥3分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尤其多发斑块)发生率,脂质性、钙化性斑块发生率,中、重度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ESRS 0~2分组(P<0.05)。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颈总动脉IMT≥1.0 mm,脂质性、钙化性斑块,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ESRS≥3分组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成正相关。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卒中复发高危风险密切相关。颈总动脉IMT、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可作为卒中高危复发风险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意义.方法对441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二维及Doppler超声观察颈总、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回声特征,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I)及腔隙性脑梗死(LI)进行比较.结果TIA和A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分别为66.5%和71.5%,明显高于LI患者;前两者低回声及混合回声斑块的发生率也高于后者.结论TIA及A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助于预测其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彩超检测1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测量颈总动脉后壁IMT,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并检查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73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脑梗死组及TIA组IMT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1).1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颈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血管异常者112例,异常检出率为86.15%;对照组中有斑块形成19例,异常检出率为26.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常见于颈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段,但左右侧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重于非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不稳定性斑块脱落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彩超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预测和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发生相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定量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可否先期预测脑梗死的发生?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关系.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研究对象为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患者,均为佛山市常住居民,年龄23~87岁,其中脑梗死患者148例(脑梗死组),非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45例为对照组.方法对两组患者颈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主要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及狭窄情况.结果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的发生率脑梗死组为76.6%,对照组为15.6%,脑梗死组高于对照组(x2=40.877,P<0.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脑梗死组为58.8%,对照组为26.7%,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2.99,P<0.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关,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可能是引起脑梗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6例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与46例中老年非脑梗死组作对照。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数高于对照组(P〈0.01),狭窄程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颈动脉超声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高危人群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助于脑梗死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3.
超声评价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84例经CT、MB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和84例非脑梗死患者行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壁光滑程度和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果 84例脑梗死患者中,58例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斑块形成,发生率68.3%;非脑梗死组84例中有30例,发生率35.7%,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梗死组60岁以上患者有颈动脉粥样斑块者22例,无粥样斑块者25例;60岁以下患者有颈动脉粥样斑块者8例,无粥样斑块者29例,60岁以上组和60岁以下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年龄越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越高。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未经治疗的TIA患者近三分之一在3~4年内可发展为完全性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是TIA的重要危险因素。作者对2004-2006年住院治疗的58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颈动脉系统TI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的关系,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了解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在脑梗死危险预测中的作用。方法:对64例2001-01/2003-12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和30例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病例组64例有51例检出颈动脉硬化斑块,斑块检出率79.7%,显著高于对照组斑块检出率16.7%(χ2=33.68,P<0.001)。颈动脉分叉处硬化斑块检出率约为55%,显著高于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斑块检出率(χ2=11.65,P<0.001,χ2=15.45,P<0.001)。病例组中、重型患者软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轻型患者(χ2=14.03,P<0.001)。结论:脑梗死发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脑梗死病情的轻重在一定程度上与硬化斑块的性质有关。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脑梗死危险预测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检测 ,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B型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指数。检测 130例 ,其中脑梗死组 6 5例 ,健康对照组 6 5例。结果 在脑梗死组 ,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 .0 0 1)外 ,颈动脉管腔直径无差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在两组中以球部为最高 ,其次为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脑梗死组颈总动脉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脑梗死组中颈动脉硬化斑块指数亦较对照组高 (P <0 .0 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脑梗死发生率呈正比 ,临床上应加强观察及护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60岁以上老年脑梗死患者100例(男58例,女42例)。经详细询问病史、生化检验、头颅CT/MRI及颅外段颈动脉超声检查。入选患者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TIA组,18例),腔隙性梗死组(腔梗组,24例)、脑血栓形成组(脑血栓组,58例)3组。选择同期住院和门诊非脑梗死患者40例为对照组。结果(1)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82%,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71%,其中TIA斑块检出率72%(13/18);腔隙性梗死组斑块检出率58%(14/24);脑血栓组斑块检出率76%(44/58);对照组斑块检出率25%(10/40)。TIA组、腔隙性梗死组和脑血栓形成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颈动脉内膜病变多发生在起始段的后壁及外侧壁;粥样硬化斑块以颈总动脉分叉处后壁即颈动脉膨大段多见,其次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起始段,呈单发、多发,散在分布。斑块以扁平斑、软斑、硬斑较多见,溃疡斑块较少。(3)各组颈动脉狭窄程度比较腔隙性梗死组中轻度狭窄占75%(18/24),中度狭窄占20.8%(5/24),重度狭窄占4.2%(1/24);TIA组中轻度狭窄占55.6%(10/18),中度狭窄占33.3%(6/18),重度狭窄占11.1%(2/18);脑血栓组中轻度狭窄占36.2%(21/58),中度狭窄占48.3%(28/58),重度狭窄占15.5%(9/58)。TIA组、腔隙性梗死组、脑血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IA组、腔隙性梗死组、脑血栓组狭窄程度组间比较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5)。颈动脉轻度狭窄呈腔梗组〉TIA组〉脑血栓组趋势;中、重度狭窄呈脑血栓组〉TIA组〉腔梗组趋势。(4)老年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侧和健侧出现率比较患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出现率为70%,健侧为26%;患侧IMT增加的出现率76%,而健侧为34%,患侧与健侧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脑梗死密切相关,超声多普勒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可预测老年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初发性和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在颈动脉超声下的不同表现,为复发性脑梗死预测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107例脑梗死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根据初发与复发分为初发组55例,复发组62例,均于入院后3d行超声颈动脉探查,比较两组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狭窄程度及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发生率及斑块性质。结果初发组左右侧颈总动脉(CCA)、颈总动脉分叉处(BIF)、颈内动脉起始段(ICA)3个部位IMT均小于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组斑块发生率为54.55%,复发组为91.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左侧和右侧BIF斑块发生率高于初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组颈动脉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的构成比例分别为46.67%和53.33%,复发组为21.21%和78.79%,复发组不稳定斑块构成比例明显高于初发组(P0.05)。初发组颈动脉狭窄率为50.91%;复发组颈动脉狭窄率为82.26%。结论颈动脉超声可准确全面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对复发性脑梗死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初发脑梗死患者定期行超声检查,当IMT增加,不稳定斑块形成和存在时提示存在复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初步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及特点。方法:对52例脑梗死患者和49例非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52例脑梗死患者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35例,检出率67.3%。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软斑、溃疡斑是脑梗死患者的主要栓子来源。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复发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40例,根据脑梗死次数,分为脑梗死复发组45例,脑梗死初发组47例,对照组48例;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浆Hcy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颈动脉IMT值与血浆Hcy水平正相关;脑梗死复发组及初发组血浆H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