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生殖道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异位妊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瑞菊  朱前勇 《重庆医学》2002,31(3):218-219
目的:探讨生殖道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异位妊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49例患者(病例组)的输卵管,宫颈及宫腔标本中HCMV DNA;同时选择38例正常足月妊娠行剖宫产妇女作为对照。结果:病例组宫颈,宫腔及输卵管标本中均检出HCMV DNA,且宫颈检出率为14.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位妊娠与生殖道HCMV感染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人巨细胞病毒、弓形虫感染与输卵管妊娠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检测输卵管妊娠患者与对照组血清人巨细胞病毒 (HCMV)和弓形虫 (TOXO)抗体以及生殖道HCMV和TOXODNA。结果 病例组血清HCMVIgG抗体阳性检出率为 31 9% ,明显高于对照组15 8% (P <0 0 5 ) ;HCMVIgM抗体、TOXOIgG、IgM抗体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 ,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病例组宫颈、宫腔及输卵管组织中均分离到HCMVDNA和TOXODNA ,且宫颈HCMVDNA阳性检出率为14 3%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输卵管妊娠与HCMV感染有关 ,TOXO感染为输卵管妊娠的可疑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及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情况与输卵管妊娠(TP)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技术检测62例TP患者(病例组)和48例非TP患者(对照组)的宫颈分泌物和输卵管中的CT、UU、HCMV的DNA.结果 (1)病例组中输卵管标本的CT、UU、HCMV单项检出率、CT+UU及UU+HCMV合并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病例组中宫颈分泌物标本的CT、UU、HCMV单项检出率、CT+UU及CT+UU+HCMV合并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两次以上TP患者输卵管标本及宫颈分泌物标本的CT、UU、HCMV单项检出率高于仅有一次TP患者,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 TP与CT、UU及HCMV感染有一定关系,可作为TP发生的可能性的检测指标; (2)两次以上TP患者的CT、UU、HCMV检出率明显增高,TP患者在排除其他因素的同时应考虑病原体感染的可能,积极治疗及预防感染,以免再次TP的发生; (3)聚合酶链反应(PCR)具有简单、快捷、准确性高的特点,可以作为临床早期病原学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与沙原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34例输卵管妊娠(观察组)及同期30例正常足月妊娠行剖宫产+结扎术的妇女(对照组)输卵管组织中CT-DNA,UU-DNA,及HCMV-DNA情况。结果:输卵管妊娠组患者的输卵管组织CT阳性检出率为64.71%,UU阳性检出率为61.76%,HCMV阳性检出率为52.94%,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盆腔粘连组和无粘连组输卵管组织的CT、UU、HCMV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T、UU、HCMV三者间的互相感染均有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输卵管感染CT、UU、HCMV与输卵管妊娠有关,且存在合并感染的情况。由此可见对育龄女性进行性传播疾病相关病原体检查,及早诊治,是降低输卵管妊娠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人巨细胞病毒感染154例PCR与ELISA检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的定量方法及不同的标本检测婴幼儿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阳性率。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ELISA定量法分别对154例疑感染HCMV住院患儿进行HCMV DNA和HCMV IgM抗体的定量检测,其中对73例患儿的血及尿标本同时进行HCMV DNA的检测。结果:血和尿HCMV DNA同时检测,尿检出率明显高于血;血和尿HCMVDNA检出率明显高于血清HCMV IgM;两种方法的联合检测进一步提高阳性率。结论:两种方法同时检测可提高HCMV的检出率;尿标本HCMV DN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血标本,采用尿标本更方便,且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6.
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输卵管妊娠HSV DNA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与输卵管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非放射性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技术检测60例异位妊娠患者输卵管及绒毛组织HSV DNA的存在情况,并与正常输卵管比较.结果60例异位妊娠的输卵管中有23例检测到HSV DNA,占38.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51例无合并症的妊娠输卵管HSV DNA的阳性率为43.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绒毛组织HSV感染率较低,60例中只有7例阳性.结论结果显示部分输卵管妊娠可能是由于HSV感染所致,对于生育期妇女,应提倡性生活卫生,及时发现和治疗生殖器HSV感染,以减少输卵管妊娠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异位妊娠患者子宫内膜及输卵管内膜的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水平和关系,分析异位妊娠时不同部位激素受体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病例资料403例,包括早孕患者子宫内膜、异位妊娠患者子宫内膜及双侧输卵管组织、正常输卵管组织,采用SP法染色,检测ER及PR的表达水平.结果 子宫内膜的ER和PR阳性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输卵管组织,五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子宫内膜组ER和PR阳性表达正常宫内早孕组最高,输卵管妊娠组较低,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输卵管组ER和PR阳性表达水平在输卵管妊娠组中较高,均高于异位妊娠患者正常侧输卵管及正常输卵管组,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异位妊娠患者子宫内膜与输卵管组织的ER、PR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ER及PR在妊娠输卵管黏膜组织中含量较低,导致输卵管上皮发育及肌层蠕动功能与生殖活动不相适应,可能是发生输卵管妊娠的因素之一;通过诊断性刮宫检测子宫内膜的ER、PR水平可以间接了解异位妊娠者患侧输卵管ER和PR的表达水平,决定最佳的治疗方案,缩短治疗时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输卵管妊娠与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ELISA法,将60例妇科经剖腹探查或腹腔镜手术证实并行患侧输卵管切除的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同期行绝育术及妇科良性疾病而行子宫、附件或输卵管切除术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宫颈分泌物和手术标本中的沙眼衣原体DNA、解脲支原体DNA以及两组患者血清中抗沙眼衣原体抗体和解脲支原体抗体.结果 宫颈分泌物检测出沙眼衣原体DNA,输卵管妊娠组21例(35%),对照组4例(10%);血清沙眼衣原体抗体阳性,输卵管妊娠组18例(30%),对照组2例(5%);手术标本检测出沙眼衣原体DNA 15例(25%),对照组1例(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与输卵管妊娠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所致宫颈炎、盆腔炎与输卵管妊娠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复发性流产患者396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进行孕前检查的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清AcAb、EMAb水平,对比两组AcAb、EMAb阳性率,并分析复发性流产患者中不同流产次数患者的AcAb、EMAb阳性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AcAb与EMAb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不同流产次数患者的AcAb、EMAb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流产次数的增加,AcAb、EMAb阳性检出率升高(P<0.05);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流产次数与AcAb、EMAb阳性率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抗心磷脂抗体与抗子宫内膜抗体与复发性流产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不孕症患者血清抗体及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对400例不孕症患者(不孕组)进行支原体培养,并选择同期200例早孕健康妇女作为对照(对照组).观察血清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AEMAb),宫颈管IL-6、TNF-α、IFN一γ与支原体感染诱发不孕的关系.结果:不孕组患者支原体培养结果阳性154例(38.5%),对照组早孕健康妇女支原体培养结果阳性29例(14.5%),不孕组患者的支原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不孕组AsAb检出率为48.7%,对照组AsAb检出率为20.7%,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孕组AEMAb检出率为38.3%,对照组AEMAb检出率为18.7%,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孕组TNF-α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IFN一γ、1L-6较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生殖道UU感染与AsAb、AEMAb、IL-6、TNF-α、IFN-y的产生存在相关性,UU感染可能会影响AsAb、AEMAb和生殖道炎性因子的水平,从而诱发不孕.  相似文献   

11.
12.
Chlamydia trachomatis infection, presumably sexually transmitted, has been implicated in the spread of tubal infertility and ectopic pregnancy. In searching evidence of Chlamydia trachomatis infection as a possible cause of tubal ectopic pregnancy, we enrolled 40 consecutive pathologically proven tubal ectopic women and 37 normal early intrauterine pregnant women from our OPD and ward from Jan. 1989 to July 1989. All cases underwent a structured interview giv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past reproductive history, contraception history and past history of STD. The levels of serum antibody IgG to Chlamydia trachomatis in all cases were determined. Seven ectopic women with wearing IUD in situ (group A) and 33 ectopic women with no identical factor (group B) were compared with 37 normal early intrauterine pregnant women (control group). The result showed group B more often had IgG antibody to Chlamydia trachomatis than control group (P = 0.001). Group A had higher antibody to Chlamydia trachomatis than control group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greater than 0.05). We concluded that the above findings add to the evidence that Chlamydia trachomatis infection is a major cause of tubal ectopic pregnancy.  相似文献   

13.
用地高辛标记人巨细胞病毒 (HCMV) DNA探针 ,对 10 5例孕早期妇女 (其中有异常妊娠史者 4 5例 )绒毛细胞进行原位杂交 (ISH)。结果发现 :正常组与异常妊娠史组 ISH阳性率分别为 2 5 .0 0 %及 4 8.89% ,P<0 .0 5。与 PCR法相比 ,该方法敏感度 5 5 .0 0 % ,特异度 76 .92 % ,符合率 6 8.5 7% ,且可进行病毒核酸定位及半定量。提示 :用地高辛标记探针进行绒毛细胞原位杂交 ,监测 HCMV宫内感染是可行的 ,为进一步探讨 HCMV感染引起不良妊娠的机理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并为胎儿取舍提供更确切的科学依据 ,减少低质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14.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对孕早期肯定为原发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20例孕妇进行前瞻性研究,并与中、晚期诊断为再发感染及既往感染的孕妇胎、婴幼儿进行对照研究,发现原发感染者其宫内垂直传播率为75.0%(15/20),活产新生儿先天性感染率为66.67%(10/15),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发生率为20.0%,死胎、畸形的出现率分别为5.0%(1/20)、10.0%(2/20),均明显高于再发感染及既往感染组。采用贝利发育量表对10例原发感染组、13例再发感染组及34例既往感染组孕妇所出生的婴幼儿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原发感染组的婴幼儿智力发育指数明显低于再发感染及继往感染组(P<0.05),精神运动发育指数三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提示孕早期原发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对胎、婴幼儿影响多而且严重,孕早期原发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筛查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人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人群的分布及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诊治HCMV活动性感染提供证据。方法: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HCMV活动性感染的特异性抗体HCMV-IgM,并对HCMV-IgM检测人群进行分析。结果:90例健康人群血清HCMV活动性感染率为0,5315例孕妇血清HCMV-IgM检测中有303例为阳性,HCMV活动性感染率平均为5.70%,但孕妇HCMV活动性感染率有逐年下降趋势;51例不明原因的黄疸患者,16例器官移植患者、3例发热待查患者,HCMV活动性感染率分别为3.92%,12.5%。结论:移植患者、孕妇、不明原因的黄疸患者易受HCMV活动性感染,临床上应将其作为高危人群常规筛查HCMV-IgM。  相似文献   

16.
小于胎龄儿临床分型及其与先天HCM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对88例小于胎龄儿(SGA)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PCR法分别检测血HCMV特异性IgM抗体及尿HCMV-DNA,并对SGA及其不同临床分型与先天HCMV感染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①88例SGA中按体质量指数分匀称型占89.77%(79/88),按身长/头围比值分匀称型占85.23%(75/88),两种分型方法结果的符合率为78.4%;而按SGA定义分型,其匀称型为57.95%(51/88)。②SGA的先天HCMV感染率与正常足月儿和早产适于胎龄儿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1)。③按体质量指数和按身长/头围比值分型,其匀称型与非匀称型SGA的先天HCMV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按SGA定义分型,其匀称型与非匀称型SGA的先天HCM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本文结果提示:①该研究SGA的匀称型比率偏高;②先天性HCMV感染与SGA的发病密切相关。③SGA匀称型比率偏高的原因,可能与我国孕妇孕早期感染发病率高有关。④与按SGA定义分型相比,我国目前的体质量指数及身长/头围比值分型方法对匀称型诊断的正确率过低,提示后者的分型标准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炎症积水的输卵管上皮组织中Toll样受体(TLR)基因和关键信号转导分子的表达格局.方法 根据沙眼衣原体IgG检测(CAT)结果,将输卵管炎症积水患者分为CAT阳性组(n=20)和CAT阴性组(n=8);另设正常对照组(n=13).运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输卵管上皮组织中TLR1~10及NF-KB、MyD88、TRAF、IRAK mRNA的表达.结果 CAT阳性组和阴性组TLR2 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而CAT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T阳性组TLR4 mRN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和CAT阴性组(P〈0.05);而CAT阴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yD88 mRNA表达明显高于CAT阳性组(P〈0.01)和CAT阴性组(P〈0.05);而CAT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卵管炎症积水可能与既往输卵管感染后机体自身免疫损伤及感染局部TLR2、4介导的免疫反应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在早产儿败血症辅助治疗中的作用机理及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诊治的早产儿败血症共118例,按诊断日期的单双号随机分成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60例,2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自诊断败血症之日起辅以免疫球蛋白治疗,每次400 mg/kg,每日1次,连用3 d,比较2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恢复时间、病死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IgG水平有无差异。 结果 观察组临床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6.93±1.43) d vs.(8.47±2.13) d,P<0.05];观察组血WBC、PLT、CRP、PCT恢复正常的时间均较对照组早(P<0.05);观察组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5.2% vs.16.7%,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g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6.29±1.09) g/L vs.(11.14±1.79) g/L,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Ig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7±1.14) g/L vs.(6.33±0.97) g/L,P>0.05]。 结论 免疫球蛋白可提高早产儿血清IgG水平,增强早产儿的体液免疫功能,辅助治疗早产儿败血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