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部分心包剥离术后迟发性心室疝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根据我们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探讨缩窄性心包炎部分心包剥离术后迟发性心室疝形成的原因和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2例超声心动图诊断为部分心包剥离术后心室疝形成的患者,1例经手术证实。结果:本组2例心室疝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是心尖部向外膨出,见缩窄环及心室腔变形弯曲,缩窄环部位室壁运动受限,心室臂及心室疝见同步的收缩和舒张,残余的心室心包回声明显增强及钙化。1例患者临床上出现缩窄性心包炎的症状和体征。结论:超声心动图能清晰地显示部分心包剥离术后迟发性心室疝形成形态学特征。对缩窄性心包炎进行心包剥离术时,就尽量充分地剥离心室部位的心包,避免日后形成缩窄环导致迟发性心室疝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缩窄性心包炎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总结我院超声心动图诊断、手术证实、资料完整的缩窄性心包炎15例,分析其超声心动图特征,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缩窄性心包炎的超声心动图特征主要为心包增厚;心脏活动受限;左、右心房增大;左室缩小或正常;DA-DV>20mm;下腔静脉增宽且不随呼吸变化;舒张早期心室快速充盈等。结论:超声心动图是无创伤诊断缩窄性心包炎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缩窄性心包炎的三种影像诊断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诊断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比分析59例X线胸片、CT、B超检查缩窄性心包炎的心脏增大、房室增大、心包增厚、心包钙化、肺淤血、心包积液、上下腔静脉增宽、房室功能受限、室间隔变形和矛盾运动方面的差异,其中40例与手术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心脏增大、心包增厚、心包钙化、心包积液的CT检查结果优于X线胸片和B超;观察肺淤血以X线胸片最佳;而心脏房室增大、房室功能受限、室间隔变形和矛盾运动的观察B超具有明显优势;上下腔静脉增宽B超也稍优于CT。与手术结果比较:CT阳性率为95.0%,B超阳性率为85.0%,X线胸片阳性率为67.5%。【结论】缩窄性心包炎的影像诊断应以CT为主,如辅以B超和X线检查,则诊断准确率可以到98.31%。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缩窄性心包炎5例,经手术对照证实:二维超声心动图可准确判断心包厚度、钙化、缩窄部位及范围。多普勒超声可显示主、肺动脉瓣口峰值血流速度减慢,提示心室舒张充盈障碍,射血减少。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二维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了慢性缩窄性心包炎34例声像图特征。结果显示:患者心包不规则增厚,心脏活动受限,左、右心房增大,左心室正常或缩小,下腔静脉和肝静脉扩张。左房与左室后壁夹角为132±10°,DA一DV为31.80±9.80mm,DV/DA为0.68±0.05,主动脉瓣口血流频谱呈“奇脉”现象。本文认为二维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诊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技术观察慢性心房颤动(房颤)时上腔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探讨房颤对其血流频谱的影响及发生机制。方法 选择26例房颤患者和13 例窦性心律患者,采集上腔静脉多普勒血流频谱。测定上腔静脉收缩期S波、舒张早期D波和舒张晚期逆向 AR波的最大流速和流速积分;并与其他超声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房颤时上腔静脉血流频谱各项指标与窦性心律组相比,收缩期 S波的峰值流速和流速积分显著降低(P<0.01);而舒张期 D波的峰值流速和流速积分无明显改变;舒张晚期逆向 AR波消失。上腔静脉收缩期S波峰值流速、流速积分与右房射血分数、右室射血分数、三尖瓣反流程度呈显著相关性(P<0.05~0.001)。舒张期D波峰值流速和流速积分与以上指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房颤时上腔静脉血流频谱形态明显改变,表现为舒张晚期逆向AR波消失;收缩期S波的峰值流速和流速积分较窦性心律时明显减小,舒张早期D波无明显变化,其血流频谱形态的改变很好地反映了右心压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对慢性缩窄性心包炎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的认识能力.方法 分析44例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心搏减弱、奇脉.影像学表现:X线检查:心影轻中度扩大者34例,27例出现心包钙化,心脏B超检查:心室舒张末径缩小35例,44例均见心包膜增厚粘连.CT检查可明确显示心包增厚及钙化.结论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影像学特征是心缘僵直,搏动减弱,心包膜增厚、钙化.  相似文献   

8.
超声心动图对移植心脏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心脏移植患者术后 1年内心脏结构、血流动力学及心包积液的变化。方法 应用超声心动图对 2 3例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患者进行术后 1年的随访观察 ,测定各房室腔舒张末内径 (LAD、RAD、LVEDD、RVED) ,室间隔、左室后壁及右室前壁厚度 (IVS、LVPW、RVAW ) ,肺动脉收缩峰压力(PAP) ,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波和A波及其比值 (E、A、E/A)及心包积液厚度 (PE)。结果 心脏移植术后1~ 2周时PAP升高 ,RVED和RAD显著增大 ,随后逐步恢复至正常 ;术后 1~ 2月时IVS、LVPW和RVAW显著增厚 ;术后 1~ 2月时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明显下降 ,E/A <1;术后 1~ 2周可见中量心包积液 ,1~ 3个月仍有少量心包积液 ,6个月后心包积液消失。结论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后供体心脏结构和功能经历一系列适应性变化 ,这些变化可为心脏移植术后排异反应的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患者肺静脉血流的超声多普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脉冲多普勒技术对照研究了58例正常人和56例收缩功能正常的高血压病患者二尖瓣和肺静脉的血流频谱参数。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组二尖瓣舒张期血流参数Ep、Ei、E/A较正常组显著降低,AFF显著升高;其肺静脉血流参数Sp、Si、SF显著升高而Dp、Di显著降低,即心室收缩期肺静脉向左房的回流速度及回流分数增加,舒张期的回流则减慢。说明高血压病患者在心功能代偿期,不仅存在左室舒张充盈的异常,同时也存在肺静脉的回流异常。  相似文献   

10.
大量心包积液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前后的心功能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50例大量心包积液心包穿置管引流前后的心脏收缩,舒张功能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大量心包积液置管引流后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均可以得到改善、其中舒张功能指标改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现已证实有30~40%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仅表现为舒张功能衰竭而无收缩功能衰竭,而且绝大多数心衰均有舒张功能障碍参与。Grossmnn归纳舒张功能不全引起的心衰有如下七个方面:(1)二尖瓣或三尖瓣狭窄。(2)缩窄性心包炎。(3)限制性心肌病。(4)急性容量过负荷(如主动脉瓣返流和/或二尖瓣返流等)。(5)混合性收缩和舒张功能不全(如扩张型心肌病)。(6)心肌缺血。(7)心肌进行性肥厚:发生于心室压力过负荷状态,肥厚性心肌病等。 1 诊断条件 1.1 病因 高血压、冠心病、肥厚性心肌病是舒张功能不全的常见原因,而且在这些疾病的早期,舒张功能不全常常先于收缩功能异常。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限制性心肌病等亦可引起舒张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正常胎儿不同孕周肺静脉、下腔静脉、静脉导管血流频谱进行分析,探讨正常胎儿静脉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血流显像(HDF)技术显示200例20~40周正常胎儿肺静脉、静脉导管及下腔静脉,测量其血流参数:心室收缩期峰值速度(S),心室舒张期峰值速度(D),心房收缩期速度(A)。结果正常胎儿肺静脉、下腔静脉及静脉导管均呈三相波:心室收缩期波峰,心室舒张期波峰及心房收缩期波谷,其中肺静脉及静脉导管频谱前向血流持续整个心动周期,下腔静脉心房收缩期波谷与心室收缩期波峰及心室舒张期波峰呈反向;肺静脉S、D及A随着孕龄的增大而增加(P<0.05);下腔静脉S、D及A在妊娠中早期流速较低,在28周之后流速明显增高(P<0.05);静脉导管S、D及A在孕32+1~36周流速最高(P<0.05);36周后与32+1~36周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胎儿肺静脉、下腔静脉及静脉导管的流速随着孕周的增加有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对缩窄性心包炎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缩窄性心包炎螺旋CT表现特点 ,评价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 :对 31例手术病理证实的缩窄性心包炎患者进行螺旋CT检查 ,分析其CT表现特点并和手术发现对比。结果 :CT诊断正确率为 96 8%(30 /31)。 30例发现心包增厚 ,最大厚度为 3~ 2 4mm (6± 2 6mm) ,和术中心包厚度测量一致性较高 (P <0 0 5 )。CT显示心包钙化 17例 ,漏诊 3例。心室腔缩小、变形 15例 ,室间隔扭曲 4例。心包钙化组血流动力学异常征象出现率显著高于非钙化组 (P <0 0 5 )。结论 :螺旋CT能准确显示缩窄性心包炎的各种病理改变 ,是诊断缩窄性心包炎的可靠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观测侧支循环血流频谱在BCS诊断与治疗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应用CDFI观测18例肝静脉型及混合型BCS侧支循环血流频谱.结果 (1)肝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部血流速度较慢且频谱形态受下腔静脉压变化影响较明显患者肝功Child-Pugh分级低;肝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部血流速度较快且频谱形态受下腔静脉压变化影响较小或无较大肝短静脉代偿者肝功Child-Pugh分级较高.(2)肝功Child-Pugh分级A级肝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部血流速度为(42.984±20.20)cm/s,B级肝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部血流速度为(116.824±62.71)cm/s,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3)肝短静脉中除了肝右后下静脉外,其它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血流速度增快时,其主干血流速度均小于汇入部.(4)不直接汇入下腔静脉的侧支循环内血流速度快慢与肝静脉阻塞程度无明显相关.结论 肝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部血流速度及频谱形态能够反映回流部肝内血流压力情况,运用简化柏努力方程可测算出肝短静脉与下腔静脉间的压差来判断侧支循环的建立是否足以代偿阻塞的肝静脉功能,为手术时机的选择、介入治疗方式的制定、治疗效果的评价及追踪随访提供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运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别检测胎儿、新生儿、婴儿及幼儿心室舒张功能。结果显示:胎儿左右房室瓣口血流PFV、VTI及PPG均为E<A,左右心室舒张功能处于生理性非健全期;新生儿右房室瓣口血流转变为E>A,示右室松弛性的转变先于左室,心室舒张功能处于生理性过渡期;婴儿左右房室瓣口血流均为E>A,但MVO比值较小,心室舒张功能处于正常过渡期;幼儿左右房室瓣口血流各项参数均为E>A,比值为MVO>TVO,IVRT明显延长,表明人体心室舒张功能从此进入正常期。  相似文献   

16.
对老年严重缩窄性心包炎1例行心包剥脱术的麻醉处理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69岁。体重59kg,因发热、咳嗽、胸闷3个月余,下肢水肿4d,收入我院呼吸内科,2个月前曾在外院行心包开窗术,确诊缩窄性心包炎后转入心胸外科。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ST—T段改变。胸部CT:双侧胸腔大量积液,心包腔少量积液,冠脉壁少许钙化。B超:肝肿大,腹水。心脏彩超:左室顺应性(舒张功能)降低。术前情况:患者半坐卧位,心悸、气促,颈静脉怒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康成人上腔静脉(SVC)血流频谱的特点及随呼吸运动的变化规律。方法健康成人志愿者均取平卧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经右侧锁骨上窝探测上腔静脉,记录平静呼吸时上腔静脉的频谱曲线,测量同一呼吸周期中频谱曲线各波峰值及速度时间积分(VTI),计算其呼吸变化率。结果经右锁骨上窝svc长轴切面获取svc多普勒图像较为清晰。所有所得svc血流频谱中,S波与D波的波幅均远大于心室收缩期反向波VR波和心房收缩期反向波AR波。平静呼吸时上腔静脉频谱主波变化明显(P〈0.05),吸气时增大,呼气时减小(P〈O.05),整个呼吸周期S波峰值大于D波,VR波与AR波变化不明显(P〉0.05)。主波速度时间积分的呼气相变化率小于吸气相变化率,差异明显(P〈0.05),D波速度时间积分的呼气相及吸气相变化率大于s波的变化率(P〈0.05)。结论经右锁骨上窝探测SVC血流频谱可获得清晰图像,自主呼吸对SVC血流频谱形态及各波峰参数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结核性心包炎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核性心包炎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后。方法:对1992年-1999年24例急性渗出性结核性心包炎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发热、咳嗽、体重减轻和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大部分患者有心音遥远、心界增大和肝肿大等表现,血性心包积液占85.7%(12/14),10例患者因心包积液复发为缩窄性心包炎而行手术切除。结论:心包积液的性质、胸部X线、结核菌素试验和合并其它部位结核灶等有助于诊断。早期心包填塞可能是缩窄性心包炎的预报因子。复发性或危及生命的心包填塞以及缩窄性心包炎是心包切除的指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胎儿肺静脉(PV)及二尖瓣口血流频谱评价孕晚期孤立性单脐动脉心脏舒张功能.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孕28~39周孤立性单脐动脉(ISUA)胎儿34例及与其孕龄匹配正常组胎儿肺频谱及二尖瓣口频谱,测量PV流速及速度比,流速包括心室收缩期峰值流速S、心室收缩末期流速v、心室舒张早期流速D、心房收缩期峰值流速a,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包切除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的经验与疗效。方法 39例行全心包切除术,2例行部分心包切除术。结果 37例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94.8%),手术死亡率为0。结论 心包切除术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