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肌电图结果14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颈椎病以颈痛伴单侧上肢或双侧上肢麻表现的神经根型居多,为进一步了解颈椎病导致颈神经根损伤的电诊断情况,对140例颈椎病患的神经肌电图结果进行分析。140例颈椎病患的手麻患肢肌电图除52例诊断颈椎病根性损害外,肌电图诊断腕管综合征17例,肘管综合征3例,颈椎病根性损害伴腕管综合征3例。肌电图能正确定位诊断及排除颈椎病以外的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2.
颈椎病以颈痛伴单侧上肢或双侧上肢麻表现的神经根型者居多,为进一步了解颈椎病导致颈神经根损伤的电诊断情况,对140例颈椎病患者的神经肌电图结果进行分析。140例颈椎病患者的手麻患肢肌电图除52例诊断颈椎病根性损害外,肌电图诊断腕管综合征17例,肘管综合征3例,颈椎病根性损害伴腕管综合征3例。肌电图能正确定位诊断及排除颈椎病以外的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3.
颈椎病是颈椎椎间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并累及其周围组织(神经根、椎动脉、颈段脊髓、交感神经)出现相应的临床证候的一种疾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患。它的治疗方法很多,现搜集近3年的部分文献资料整理如下。1体针疗法1.1颈夹脊穴疗法根据病变部位选取相应节段的颈夹脊穴是针灸治疗颈椎病较为常用的方法。张氏[1]选用颈4—6夹脊穴毫针直刺,以针感向上肢放射力度,治疗63例颈椎病,痊愈13例,显效20例,好转27例,总有效率95.24%。刘氏[2]用颈2—7夹脊穴、风池、患侧肩井、肩、曲池等穴治疗颈椎病…  相似文献   

4.
张建平  崔新丽 《现代康复》1998,2(4):361-361
神经根型颈椎病,乃因抻经根在穿出椎间孔的过程中.受骨刺压迫或椎间孔孔径狭窄挤压.而致颈神经根炎症所引起。临床表现以颈、肩、臂、手放射性疼痛为主,有时亦可表现为一侧上肢的阵发性串麻及肢端感觉的异常。检查:患侧颈肌紧张,颈部活动受限.头部加压试验阳性。我们自1996年始,选择无其它器质性疾病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86例,采用了物理练合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学芳 《现代康复》1998,2(4):379-379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骨驁刺激、急性外伤、慢性劳损、小关节紊乱等因素所致.主要表现头、颈、聘、臂疼痛.并有少汗、怕冷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直体可见颈部活动受限、局部医痛、感觉障碍、肌肉萎缩、上肢腱反射异常、颈神经根牵拉试验用性。几年来,我们对24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进行了一系列康复护理措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近年前斜角肌阻滞加小针刀剥离等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的近期与远期疗效,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全组138例,男42例,女96例,年龄33~79岁,平均(57.1±13.0)岁;病史2个月~20年。神经根型126例,脊髓型12例(丧失工作能力者不列入治疗范围)。症状与体征:全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颈背部疼痛及相应部位压痛,常见部位在病变侧前斜角肌、椎旁、斜方肌、肩关节周围及肩胛内侧等,神经根型48例中有37例伴患侧上肢麻木,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过伸加压试验阳性。脊髓型12例中有7例伴…  相似文献   

7.
0引言颈椎病是长期慢性劳损或外伤导致。患者髓核逐渐失去了弹性,萎缩,纤维环膨出、破裂,上、下椎体骨赘增生压迫刺激神经根和周围软组织充血水肿,产生无菌性炎症所致,临床表现颈肩部疼痛、僵硬,或上肢疼痛伴麻木感,迫使患者需止痛治疗。本文将探讨采用颈部硬膜外腔注射药物治疗颈椎病的疗效[1]。1材料和方法1.1材料本院止痛门诊2000年以来收治颈椎患者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龄45~68岁,病程1个月~5年。纳入标准:依患者临床症状并结合X线改变确诊,颈型32例,神经根型为36例,68例中患高血压18…  相似文献   

8.
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其中以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占60%~70%,主要是压迫和刺激单侧或双侧神经根而产生的症状与体征,I临床表现为颈痛并向肩部和同侧上肢放射,颈部僵硬,活动受限,积久累及上肢麻木、手部肌肉萎缩。我院2004年10月~2006年8月共收治9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经腹针治疗后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物理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总结山东省威海市疗养院(威海264200)张建平崔新丽神经根型颈椎病,乃因神经根在穿出椎间孔的过程中,受骨刺压迫或椎间孔孔径狭窄挤压,而致颈神经根炎症所引起。临床表现以颈、肩、臂、手放射性疼痛为主,有时亦可表现为一侧上肢...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理疗疗效的客观指标,本文观察32例患者在矿泉浴、矿泥治疗前后患侧上肢肌电图、握力、肢体血流图等项指标变化。结果表明理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同时其肌电图检查损伤电位明显减少,手腕握力显著增加,患侧上肢肢体血流图检直流入时间缩短,流入容积速度增加(P<0.01)。疗前疗后对比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通过观察初步认为肌电图、握力、肢体血流图检查可以作为评定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客观指标,尤其肌电图检查亦可作为评定有无神经根损害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1.
颈椎病的少见临床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钦  王明明 《新医学》1996,27(5):273-274
颈椎病的少见临床表现解放军兰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刘文钦,王明明,党政华,白云霞颈椎病常见的颈肩疼痛、颈部活动受限、位置性头晕、上肢麻木等症状,已为临床医生所熟知。但由于颈椎病变对邻近颈神经根、脊髓、推动脉及交感神经等组织刺激和压迫的不同,可发生各种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定量感觉检查技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温度觉进行定量分析,以了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小纤维神经的功能状态。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组为2005-01/04于卫生部北京医院疼痛诊疗中心就诊,并被明确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33~70(49.8±11.5)岁。所选病例均为单侧上肢出现症状(左侧10例,右侧10例),且检查前1周未进行理疗或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选择同期在疼痛诊疗中心就诊的非颈椎病患者及志愿者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23~75(49.7±14.7)岁。应用神经感觉定量分析仪界限法检查双上肢大鱼际掌侧冷感觉、热感觉、冷痛觉、热痛觉阈值。结果: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和20例对照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根型颈椎病组患侧冷感觉阈值低于健侧,热感觉阈值高于健侧[(29.00±1.26)℃,(30.00±1.06)℃;(35.04±0.87)℃,(34.14±0.99)℃,P<0.05]。冷痛觉和热痛觉阈值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神经根型颈椎病组患侧与健侧阈值之差和对照组双侧阈值之差进行比较可见:冷感觉、热感觉、冷痛觉和热痛觉差异均有显著性[(-1.01±0.57)℃,(0.04±0.28)℃;(0.89±0.39)℃,(0.05±0.26)℃;(2.49±1.10)℃,(0.28±1.79)℃;(-1.62±0.86)℃,(0.17±1.10)℃,P<0.01]。颈椎病组患侧冷感觉和热痛觉阈值比健侧低,热感觉和冷痛觉阈值比健侧高。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感觉障碍发生率显著增高。主要形式为温度觉减退和痛觉过敏,提示C类和Aδ类神经纤维出现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电流感觉阈值测试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特点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至2022年武汉华润武钢总医院收治的67例单侧发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对损伤的颈神经根节段进行双上肢相应皮区的CPT测试,患侧为实验组,健侧为对照组,行CPT评分比较;以患侧上肢是否存在疼痛症状,将实验组分为疼痛组和非疼痛组,统计疼痛组和非疼痛组2000Hz、250Hz、5Hz三种频率的CPT测试结果的异常率,分别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 实验组92.54%患者CPT测试结果异常,实验组CPT评分高于对照组(t=15.653,P<0.001),疼痛组和非疼痛组CPT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070,P=0.944>0.05);疼痛组5HzCPT测试结果异常率高于2000Hz和250Hz异常率(2000Hz和5Hz比,P<0.001;250Hz和5Hz比,P<0.001)。疼痛组250Hz和5HzCPT测试结果异常率分别高于非疼痛组(两组250Hz比较P=0.029<0.05;两组5Hz比较P<0.001)。结论 CPT测试是一种有效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可靠的颈神经根感兴趣区(ROI)勾画方法,并对其临床相关性进行验证。   方法   选取20例健康志愿者和20例单节段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由2名影像科医师应用4种ROI勾画方法,分别测量健康志愿者双侧颈5~8神经根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以及患者的患侧病变节段和健侧相应神经根FA值和ADC值,确定一致性最好的颈神经根ROI勾画方法,同时记录每位受试者的年龄、性别、BMI以及患者的VAS评分和ISNCSCI评分,然后采用最佳方法测量得到的弥散张量成像值,分析其临床特征相关性。   结果   最大圆法的一致性最佳;健康者颈神经根FA值与ADC值与患者健侧颈神经根FA值和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侧颈神经根FA值和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健康侧FA值和ADC值与患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于健康志愿者,测得FA值与ADC值,与年龄有相关性(P < 0.05),年龄越大,FA值越小,ADC值越大,但是与BMI无相关性;对于患者,VAS评分与患侧ADC值呈正相关(P < 0.05),与患侧FA/患侧ADC比值呈负相关(P < 0.05),ISNCSCI评分与患侧FA值呈正相关(P < 0.05)。   结论   最大圆ROI勾画方法是可靠的颈神经根弥散张量成像测量方法;患者神经根性痛越明显,则ADC值越大,FA/患侧ADC比值越小;颈椎神经功能越好,则FA值越大。   相似文献   

15.
颈神经根炎是一种常见的由风寒、外伤、感染等因素引起,以颈、肩、背剧烈疼痛,上肢放射状痛或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周围神经疾病。临床表现:颈部酸痛,重者可出现颈部活动受限,颈椎旁明显压痛。根据累及神经根支配范围可见自肩颈部至上肢尺侧或(和)桡侧持续剧烈的刀割或烧灼样放射痛,夜间加重,无法入睡。受凉、咳嗽都会进一步诱发疼痛加剧,患侧上肢抬举,将手掌置于脑后时可见疼痛减轻。颈神经根炎病程较长,往往症状持续半年至数年,传统治疗思路认为急性期不应采用任何对颈椎有动力作用的方法,尤其禁用手法推拿,认为手法推拿会刺激神经根使炎症加重,疼痛加剧。落枕后治疗不当、受凉是导致此病发生的最常见病因,大量患者在落枕后于颈部拔罐治疗,导致局部神经根在持续刺激下水肿,与周围组织间压力增大,产生一系列压迫刺激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健侧颈7神经根经椎前路经腓肠神经桥接转位术修复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2016年1月对3例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采取健侧颈7神经根经椎前路经腓肠神经桥接转位手术,术前注重心理护理干预、风险评估及安全指导、基础病干预,术中注意手术保护,术后重点做好患侧健侧肢体正确护理、预见并发症及观察与处理、健康教育、康复锻炼指导,观察临床效果。结果:3例患者手术都获得成功,无并发症发生,患者手部屈肌痉挛有一定改善。结论:做好健侧颈7神经根经椎前路经腓肠神经桥接转位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是保证患者手术成功的关键,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自1998年应用颏枕带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56例患者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42~74岁,平均65岁;病程15d~6个月,平均1个月。临床表现为颈肩痛,患侧上肢放射痛,感觉异常及肌力下降等。查体表现为颈部肌痉挛,患肢上举、外展和后伸受限,上肢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明确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所有病例均经CT检查确诊,CT显示椎间盘突出、椎管及神经管狭窄。方法:坐位,头前屈15°左右,牵引重量从2kg开始,逐渐增加至4~6kg;牵引时间以项、背部肌能耐受为限…  相似文献   

18.
颈椎病与高血压病及脑血管意外关系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颈椎病、高血压病及脑血管意外都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临床中我们遇到许多颈椎病与高血压病或/及脑血管意外同患的病例,现就16例患者治疗前后病情变化对二者关系做初步探讨。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6例患者中,男14例,女2例,其中颈椎病合并单纯高血压病7例,脑梗塞8例,脑出血1例。脑血管意外均经CT确诊。16例患者均以高血压或/及脑血管意外恢复期入院。因颈肩臂痛,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而拍X光片确诊合并颈椎病。1-2.临床分型16例为椎动脉、神经根、交感、混合型颈椎病。1-3.治疗方法1-3-1-…  相似文献   

19.
微波、多角度分次牵引法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疼痛、上肢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是神经根型颈椎病常见症状,采用颈椎牵引仍是治疗的方法。随着检测水平的提高,发现多节神经根受累的颈椎间盘突出或膨隆患者,在牵引中部分患者往往出现疼痛加剧和心悸、头晕、恶心、出冷汗等不良反应,为了提高牵引的耐受性和效果,根据神经根型颈椎病颈部解剖特点及神经根受压周围炎性病变特性,应用微波、多角度分次牵引方法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定量感觉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浪  赵英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8):55-57
目的:运用定量感觉检查技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温度觉进行定量分析,以了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小纤维神经的功能状态。 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组为2005—01/04于卫生部北京医院疼痛诊疗中心就诊,并被明确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33~70(49.8&;#177;11.5)岁。所选病例均为单侧上肢出现症状(左侧10例,右侧10例),且检查前1周未进行理疗或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选择同期在疼痛诊疗中心就诊的非颈椎病患者及志愿者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23&;#177;75(49.7&;#177;14.7)岁。应用神经感觉定量分析仪界限法检查双上肢大鱼际掌侧冷感觉、热感觉.冷痛觉.热痛觉阈值。 结果: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和20例对照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根型颈椎病组患侧冷感觉阈值低于健侧,热感觉阈值高于健侧[(29.00&;#177;1.26)℃,(30.00&;#177;1.06)℃:(35.04&;#177;0.87)℃,(34.14&;#177;0.99)℃,P〈0.05]。冷痛觉和热痛觉阈值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神经根型颈椎病组患侧与健侧阚值之差和对照组双侧阈值之差进行比较可见:冷感觉.热感觉、冷痛觉和热痛觉差异均有显著性[(-1.01&;#177;o.57)℃,(0.04&;#177;0.28)℃;(0.89&;#177;0.39)℃,(0.05&;#177;0.26)℃;(2.49&;#177;1.10)℃,(0.28&;#177;1.79)℃;(-1.62&;#177;0.86)℃,(0.17&;#177;1.10)℃,P〈0.01]。颈椎病组患侧冷感觉和热痛觉阈值比健侧低,热感觉和冷痛觉阈值比健侧高。 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感觉障碍发生率显著增高。主要形式为温度觉减退和痛觉过敏,提示C类和A8类神经纤维出现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