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可使部分患儿得到缓解,但仍有30%左右无效,而6岁以下儿童又不宜行脾切除以免影响免疫功能。因此,80年代初使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0.4g/(kgd)×5...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治疗和预防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化疗后的继发感染,44例初治AL患者被分成惠尔血联用静脉丙种蛋白组(rhC-CSF-IVIG)、惠尔血组(rhG-CSF)和对照组进行临床研究。结果显示:(1)rhG-CSF-IVIG组和rhg-CSF组的发热持续天数,周转血白细胞数(WBC)〈2.0×10^9/L以及中性粒细胞数(ANC)〈0.5×10^9/L的持续天数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是一种与自身免疫相关的疾病。近年来对难治性ITP的治疗方法较多,并取得一定疗效,现综述如下。1大剂且维生素C治疗1983年Brox等[1]报道用大剂量VitC治疗11例ITP,VitC2g/d,早晨空腹顿服,结果7例缓解,2例好转.总有效率81.8%。尔后有人分别采用大剂量VitC治疗12例儿童ITP取得一定疗效[2],给药方法:1.5~2g/d,分3次给予,或200mg/kg加入10%葡萄糖1…  相似文献   

4.
恶性血液病的医院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HM)院内感染(NI)的危险因素,临床意义和治疗。方法:回顾153例HM的NI,比较粒缺组与非粒缺组的医院感染率(NIR)、死亡率、院内感染持续时间、感染部位。20例曾用泰能治疗。31例患者化疗后2d ̄14d外周血WBC〈2.0×10^9/L时给用G-CSF,剂量为75 ̄150mg/d。8例严重NI患者使用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结果:NIR为52.9%,粒缺组与非粒  相似文献   

5.
静脉注射用人血免疫球蛋白(IVIG)由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生产,主要成分为正常免疫球蛋白,经卫生部批准进行临床验证。在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 pathicthrompcytopenicpurpula,ITP)、自身免疫性溶血性...  相似文献   

6.
张国材 《新医学》1996,27(11):570-571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510080)张国材1981年Imbch首先报告应用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IVIg)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取得显著疗效以来,IVIg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日趋广...  相似文献   

7.
198 1年Imbach首次证明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HD IVIG)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有效[1 ] 。由于疗效显著 ,IVIG现已成为ITP治疗的重要药物 ,使用方法为0 .4g·kg- 1 ·d- 1 × 5d或 1g·kg- 1 ·d- 1 × 2d[2 ] ,总剂量 2g kg为其标准用量。由于IVIG费用昂贵 ,我们对较小剂量的IVIG治疗ITP的疗效进行了临床观察 ,证实亚标准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 (Sub HD IVIG ,0 .2g·kg- 1 ·d- 1 × 5d)组与标准HD IVIG对照组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病例和方法1 病例选择和分组…  相似文献   

8.
在高频喷射通气(HFJV)治疗犬实验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时,采用连续HFJV基础上间歇叠加深吸气(HFJV+DI)的新通气方法,以期为ARDS的治疗寻找一种新途径。用油酸复制犬ARDS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HFJV+DI组(n=10):在连续HFJV基础上每隔10分钟加入1次深吸气;常规机械通气组(CMV,n=10),给予0.785kPa(1kPa=10.20cmH2O)呼气末正压(PEEP)治疗;对照组(n=10),未予通气治疗。每隔1小时测定1次氧合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共观察5小时。注射油酸后,动脉氧分压(PaO2)由12.400kPa(1kPa=7.5mmHg)降至6.560kPa(P<0.01),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未见明显变化。通气治疗后,CMV和HFJV+DI均使PaO2明显升高,PaCO2无明显变化(P>0.05),HFJV+DI的氧释放指数(DO2I)明显高于CMV组(P>0.05),心脏指数(CI)在CMV组及HFJV+DI组均明显减低(P<0.05)。提示:HFJV+DI时PaO2的提高大于CI下降所致的不利影响,在改善组织缺氧方面明显优于CMV时加用PEEP  相似文献   

9.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 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 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16 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 例(CR1 4 例,CR2 1 例) ,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 例(CR1)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8 例(CP5 例,AP3 例) ,非霍奇金淋巴瘤1 例(PR) 。中位年龄33(18 ~49) 岁。预处理方案:TBI9 ~10 Gy( 分2 次照射) + CTX 120 m g/kg 或TBI10Gy +CTX120 mg/kg + Vp16 500 mg 。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方案:CsA+ 短程MTX。供者年龄中位数32(14 ~52) 岁, 用GCSF5μg ·kg - 1 ·d - 1 ×5 ~6 天进行造血干细胞动员, 分离单个核细胞中位数9 ×108/kg[5 .79 ~13 .70) ×108/kg] ,CD34 + 细胞中位数13 .9 ×106/kg[5 .69 ~49 .00) ×106/ kg] 。结果全部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仅1 例(ABO 血型不合) 红系延迟重建。粒细胞> 0 .5 ×109/ L 中位数12(10 ~15) 天,血小板> 30 ×109/L 中位数13(8 ~24) 天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AIgG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BC-ELISA(直接法)对88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34便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STP)及30例健康献血员进行了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定量测定,并动态观察11例ITP患者治疗过程BPC和PAIgG的变化,结果:ITP患者PAIgG为22.5±16.4ng/10^6PL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及STP组(P<0.001),阳性率为89.8%;ITP患者治疗过程中BPC值和PAT  相似文献   

11.
应用骨髓长期培养(LTBMC)法研究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血浆的巨核细胞集落刺激活性(MK-CSA)。分别用再障血浆、正常AB混合血浆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浆作为刺激正常骨髓巨核细胞生长的活性来源。结果显示三组培养贴壁层形成情况类似;再障组悬浮液中累积细胞数(3.19±0.54)×10 ̄7高于对照组(2.48±0.60)×10 ̄7,与ITP组(2.64±0.64)×10 ̄7比较,统计学差异不显著;再障组悬浮液中巨核系祖细胞(CFU-MK)维持时间长。直接对正常骨髓细胞作半固体培养,发现再障组形成的巨核细胞集落数(95.4±35.2/2×10 ̄5个细胞)高于对照组(43.5±20.6/2×10 ̄5个细胞)。结果表明再障血浆具有较高MK-CSA,推测再障患者可能存在着原发性CFU-MK缺陷,血浆中MK-CSA升高可能是机体的一种反馈性调节。  相似文献   

12.
目前对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主要应用激素治疗 ,也有在此基础上加静脉用丙种球蛋白 (IVIG)。作者应用低剂量IVIG(200mg/kg·d ,连用5d)治疗本病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儿科于1994~2000年共收治28例ITP患儿 ,均依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确诊为急性ITP[1]。其中男15例 ,女13例。年龄3个月~10岁 ,平均3.5岁。治疗前病程1d~3个月 ,平均21d。1.2临床表现均有皮肤瘀点、瘀斑 ,其中伴牙龈出血、鼻衄各3例 ,伴关节肿痛1…  相似文献   

13.
免疫球蛋白在异基因骨髓移植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IVIG)对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主要并发症及生存的影响。方法:病例分为A组12例,于allo-BMT的+7,+14,+21,+28d分别每次使用IVIG20 ̄25g;B组3例,BMT后1,2,3个月分别每次给予IVIG20 ̄25g;C组6例,未使用IVIG。观察患者BMT后半年内的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生存情况。结果:A组患者BMT后30d内  相似文献   

14.
联用黄芪注射液和硫酸镁注射液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33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联用黄芪注射液和硫酸镁注射液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57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4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20 ̄30ml/d,25%硫酸镁注射液10 ̄20ml/d(均静滴)。观察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于呼气量(FEV1)和肺活量(VC)的变化。结果: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9%和79.2%,  相似文献   

15.
气管内肺通气(ITPV)是一种新的持续正压通气方式。本研究应用直流和反流两种气管插管内导管进行ITPV,并与压力控制通气(PCV)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直流ITPV的PaCO2下降0.69~0.93kPa(1kPa=7.5mmHg,P<0.05),生理死腔(VD)减少0.8ml/kg;反流ITPV的PaCO2下降1.07~1.33kPa(P<0.01),VD减少1.0ml/kg;在维持PaCO25.07±0.44kPa条件下,反流ITPV气管内吸气压峰压(PIP)下降33%,平均气道压(Paw)下降约50%;PaO2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均无显著变化(P>0.05)。提示:ITPV通过减少生理死腔使通气效率提高,可以用较低的PIP和Paw维持肺的正常气体交换;反流ITPV比直流ITPV显示更有效的通气效率  相似文献   

16.
将模拟在4000m高原停留24小时的山羊26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高渗盐水治疗组(HS)和维生素C治疗组(VC)。在模拟高原环境下经股动脉放血至血压为5.33±0.67kPa(1kPa=7.5mmHg),并维持60分钟。分别经静脉注入0.9%NaCl、7.5%NaCl和维生素C,30分钟后,回输血液行容量复苏。结果:①HS组和VC组动物再灌注后的存活时间显著延长,12小时存活率显著提高。②NS组失血后出现明显酸中毒并逐渐加重,由代偿转为失代偿,HS组和VC组再灌注后2小时酸中毒得到改善,pH恢复至平原正常范围。③NS组在休克期及再灌注后血浆溶酶体酸性磷酸酶(AP)、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活性显著升高,并随时间呈上升趋势,而HS组和VC组再灌注后2小时血浆AP和βG活性趋于稳定,且HS组AP、βG活性及其增量ΔAP、ΔβG和VC组AP、ΔAP和ΔβG均显著低于NS组。相关分析显示,AP与βG活性及ΔAP与ΔβG均呈显著正相关。实验结果提示:溶酶体膜稳定性增强、水解酶释放减少是7.5%NaCl、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高原失血性休克的细胞学基础。推测可能与改善酸中毒和维生素C的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单克隆抗体抑制实验、酶水解法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检测等技术研究人血小板上中国蕲蛇毒(CAAV)受体的定位。结果发现:抗血小板糖蛋白Ⅰb(GPⅠb)单克隆抗体SZ-2、HIP1显著抑制125I-CAAV和血小板特异性结合并呈浓度依赖性,最大抑制率分别为94.7%±2.0%和83.0%±2.9%;随糜蛋白酶水解血小板浓度和作用时间不断增加,血小板膜上的GPⅠb不断被酶解去掉,125I-CAAV与血小板特异结合率不断下降,从89.4%降至4.4%;抗GPⅠb单抗HIP1显著抑制CAAV活化的血小板表面GMP140的表达,抑制程度与HIP1浓度呈负相关(r=-0.992)。研究结果证明CAAV受体位于人血小板膜的GPⅠb上。CAAV通过与人血小板上受体GPⅠb结合而发挥其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18.
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骨髓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接受重组人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的患者25例。rhGM-CSF自骨髓移植后第6天开始静脉持续点滴,用量5μg/(kg·d)连用20天或用至连续3天粒细胞>1.0×10 ̄9/L或白细胞>2.0×10 ̄9/L为止。结果:粒细胞升至0.5×10 ̄9/L及1.0×10 ̄9/L的时间,试用组平均为17.7天及20.9天;对照组为22.8天及29.8天(P均<0.001)。白细胞升至>1.0×10 ̄9/L及2.0×10 ̄9/L的时间,试用组平均为18.3天及23.0天;对照组平均为23.8天及33.3天(P<0.001及0.005)。两组血小板的回升及输血小板次数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是allo-BMT后应用GMCSF有明显促进白细胞(包括粒细胞)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CTX)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的动员效果。方法:CTX3.7±0.2g/m^2第1天静滴,白细胞(WBC)降至最低点时开始皮下注射rhG-CSF4.5±0.6μg.kg^-1.d^-1,直至采集结束前一天,WBC恢复至2.5×10^9/L以上时开始连日采集APBSC,采集用CS3000plus或Cobe血细胞分离机,当累计采集的单个核细胞(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用ASA分级Ⅰ级病人10例,全麻下随机用IPPV(潮气量8~10ml/kg,吸∶呼=1∶2,呼吸频率14次/分)和HFJV(压力0.1MPa,频率60~80次/分)各先后通气30分钟,抽取通气30分钟时的动脉血做血气分析,比较此时的PaCO2和PETCO2。发现IPPV时PaCO2为5.38±1.37,PETCO24.36±0.83,HFJV时,PaCO2为5.55±2.03,PETCO2为3.68±0.95。无论在IPPV或HFJV时,PaCO2与PETCO2存在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807和0.69)。并求出相应的回归方程。在临床上,通过无创性PETCO2监测,可间接判断PaCO2,及时发现和处理呼吸机和呼吸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全麻病人和使用呼吸机病人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