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16层CT门静脉血管造影(MSOTP)及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2例门静脉病变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行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扫描后,运用容积重建法(VR)、多层面重建法(MPR)和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对门静脉及其分支进行重建,评价门静脉病变的范围和程度.结果 MSCTP能满意显示异常的门静脉,直观地评价门静脉的位置、轮廓、有无门静脉受侵或癌栓形成,了解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分布范围和程度.结论 螺旋CT门静脉造影是门静脉无创性检查的可靠方法,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枝循环的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MSCTP)表现,探讨MSCT门静脉成像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使用16层螺旋CT行上腹部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门静脉高压侧枝血管情况。结果食管下段静脉曲张56例,食管旁静脉曲张23例,胃冠状静脉曲张40例,8例伴副脐静脉侧枝循环开放;腹壁静脉丛曲张呈蛇头征1处;6例脾肾静脉分流;4例胃-肾上腺分流;5例伴门静脉海绵样变。结论MSCTP可较好地显示各类门静脉高压侧枝,对其作出正确诊断,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64层螺旋CT研究肝门静脉病变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期间在我院因疑肝、胆、胰等病变行上腹部增强及CTA检查的病人共245例。结果245例病人中发现门静脉病变120例,其中门静脉高压52例,门静脉癌栓48例,门静脉海绵样变10例,门静脉主干受侵犯20例。结论64排MSCTA可清晰显示门静脉血管病变,发现细微征象,为临床制定、优化治疗方案及评估疗效提供客观详细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56层CT扫描在门静脉成像的最佳时间点及分布区间,寻找门静脉成像的最佳方法。方法:对30例患者采用256层CT行上腹部灌注扫描,于注射造影剂5 s后行连续动态扫描,曝光时间间隔为3 s,观察门静脉成像全过程,选择最佳时相分布区间。以此为参考,在该区间设定多个定时曝光时间点,再对57例患者进行上腹部灌注扫描,于注射造影剂后延迟25 s间隔扫描,间隔时间为5 s,曝光4次,时间点为25、30、35、40 s。从四组门脉期图像中选取最佳时相进行门脉系统CTV图像重组。测量门静脉、肝脏CT值,并计算CT差值,评估门静脉成像质量。并分析门静脉最佳时间点的分布与受试者心率、体重及身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注射对比剂后25~40s 多时相点定时扫描,对包括95%的患者行门静脉最佳时相成像,门脉最佳时间点的分布与患者心率分布呈相关性(P<0.05),与患者身高、体重分布无相关性(P>0.05)。结论:256层螺旋CT多时相点定时扫描,是门静脉成像的可靠方案。 相似文献
5.
螺旋CT门静脉成像评价门静脉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螺旋CT门静脉成像(CTP)显示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51例患者分别进行了CTP和常规门静脉造影,两种检查的间隔时间为0~3d。其中42例为肝癌患者伴或不伴门脉高压,9例为单纯肝硬化伴门脉高压患者。分析CTP图像上门脉主干及左、右分支的开放性;侧枝循环发生的部位和分布范围,结果与常规门脉造影(直接法和间接法)相对照,评价两者的符合情况。结果在51例患者共153支门脉主干和左、右分支中,通畅107支,CTP显示104支;充盈缺损、闭塞46支,CTP显示44支,总符合率为96.7%(148/153)。除1例冠状静脉曲张及1例脐静脉开放未显示外,CTP清楚显影其余侧枝血管,总符合率为95.3%(41/43)。结论与常规门静脉造影相比较,CTP能准确判断门脉开放性,显示门脉高压侧枝循环分布情况,基本能取代有创性的传统门脉造影术。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16层CT门静脉成像扫描时间、层厚及后处理方式。方珐:比较延迟时间为55s、65s两组的门静脉与肝实质CT值的差异;55s组分别以0.75、1.0、3.0mm层厚重建,获取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两种方法的重建图像,根据评分比较成像质量。结果:55s组的门静脉与肝实质CT差值高于65s组,1.0mm层厚重建图像质量高于3.0mm组,但与0.75m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P法重建图像质量明显好于MPR法。结论:延迟时间55s,以1.0mm层厚用MIP方法重建即可获得高质量的门静脉图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的64层螺旋CT表现和特征,探讨64层螺旋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对6例CTPV患者,行上腹部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异常的门静脉及侧支血管情况。结果 CTPV的64层螺旋CT平扫示门静脉结构不清,肝门区可见多发的结节状软组织影。本组全部病例均见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闭塞和(或)狭窄,正常门静脉系统结构消失,门静脉走行区结构紊乱,表现门静脉主干和(或)其分支因栓子闭塞和(或)狭窄5例,门静脉管腔增宽,内可见低密度充盈缺损1例,门-门侧支血管6例,胆管周围静脉丛曲张3例,胆囊静脉丛曲张2例,胃左静脉曲张5例。门-体侧支血管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4例,腹膜后静脉曲张2例,脾胃-肾静脉分流3例。增强扫描肝实质灌注异常2例,胆囊、胆管壁增厚2例,合并管腔狭窄5例。结论 64层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系统对CTPV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门静脉栓塞及其周围迂曲扩张的侧支静脉为其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9.
10.
11.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急性主动脉疾病,若临床不予以及时治疗,患者死亡率会显著增加.海军第九七一医院2019年12月8日收治一例飞行员突发AD,经多层螺旋CT检查、确诊,临床治疗后转危为安,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2岁,飞行员.患者于2019年12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联合CT门静脉造影(CTPV)一站式扫描技术的可行性及其在肝硬化诊断、肝功能储备分级、了解侧支循环情况及发现其他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自愿原则,选取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2014 年1-10月入院且临床拟诊为肝硬化的患者83例。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共纳入74例患者为试验组,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将试验组患者进一步分为Child-Pugh A组(31例)、Child-Pugh B组(27例)和Child-Pugh C组(16例)。另同期选取临床上需要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检查并且肝脏及门静脉系统正常的患者2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行CTP扫描,分析并比较各组患者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HPP)、肝总灌注量(THP)、肝脏灌注指数(HPI)及门静脉达峰时间(TTP),分析HAP、HPP、THP及HPI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选择成像最佳的门静脉期数据进行CTPV重建并分析图像质量。结果 Child-Pugh A组、Child-Pugh B组、Child-Pugh C组HPP、THP低于对照组,HPI高于对照组(P<0.05);Child-Pugh C组HAP低于对照组(P<0.05);Child-Pugh B组、Child-Pugh C组HPP低于Child-Pugh A组,HPI高于Child-Pugh A组(P<0.05);Child-Pugh C组HAP、THP低于Child-Pugh A组(P<0.05);Child-Pugh C组HAP、HPP、THP低于Child-Pugh B组(P<0.05)。Child-Pugh分级与HAP无直线相关性(r=-0.143,P=0.169),与HPP、THP呈负相关(r=-0.730、-0.614,P<0.05),与HPI呈正相关(r=0.555,P<0.05)。Child-Pugh C组门静脉TTP较对照组、Child-Pugh A组、Child-Pugh B组延迟(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CTPV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526,P=0.599)。结论 多层螺旋CTP联合CTPV一站式扫描技术可同时提供准确的CT灌注参数以及满意的CT血管造影图像,可为肝硬化的诊断、肝功能储备分级、了解门-体侧支循环及发现其他并发症提供更全面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3.
16层螺旋CT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螺旋CT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搜集20例经临床证实的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的MS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上腹部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20例患者均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方法进行血管成像。结果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螺旋CT主要表现为:门静脉主干或其分支扩张增粗,门静脉走行区可见迂曲扩张的静脉血管影;肝实质动脉期一过性异常灌注;显示原发病灶。结论螺旋CT可优化门脉侧支循环显示,是诊断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有效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门静脉癌栓螺旋CT血管造影(CTP)的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30例门静脉癌栓患者做了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进行了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血管成像(MIP CTP)、表面遮盖法血管造影(SSD CTP)成像,12例患者治疗后作了CT随访。结果18例(60%)动脉期癌栓呈不均匀强化,25例(83%)门脉期癌栓显示良好,主要表现为条状充盈缺损,平衡期癌栓显示差,仅表现为门静脉增粗,因此。门脉期是癌栓显示的最佳时期;门脉期螺旋CT CTP(MIP CTP,SSD CTP)能清晰显示门静脉癌栓,直接征象为门静脉增粗及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包括:门静脉管壁强化(33%),侧支循环形成(43%),门静脉海绵样变(40%)及周围肝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有2例CT显示不如MPR,其中,SSD CTP更有立体感,但对小的癌栓显示差,结合MIP CTP对门静脉癌栓显示更加全面。结论:螺旋CT门脉造影可较全面地显示门静脉癌栓情况。 相似文献
15.
64层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搭桥血管成像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Zhang ZH Jin ZY Kong LY Wang YN Song L Wang Y Wang LH Zhao WM Mou WB Zhang LR Li DJ Lin SB Zhang SY Miao Q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6,28(1):21-25
目的比较16层螺旋CT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搭桥血管成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了8例16层螺旋CT和19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的血管成像资料。结果64层螺旋CT对近端吻合口、搭桥血管本身、远端吻合口以及远端吻合口以远血管的可评价率分别为100%、100%、90.2%和93.9%,而16层螺旋CT则分别为92.3%、95.2%、90.0%和90.0%。64层螺旋CT评价近端吻合口、搭桥血管本身、远端吻合口以及远端吻合口以远血管的通畅率分别为66.7%、70.0%、71.7%和70.0%,而16层螺旋CT则分别为83.3%、85.0%、83.3%和88.9%。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搭桥血管成像效果优于16层螺旋CT,可做为一种无创手段用于临床搭桥血管的术后随诊。 相似文献
16.
肢静脉深静脉血栓(DVT)常见疾病,以往影像学诊断依靠超声及下肢静脉造影。多层螺旋CT的应用,为其诊断提供了新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本文通过对21例DVT患者的CT下肢静脉成像,进行CT扫描技术的探讨,以得出最佳的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或拟诊冠心病的126例患者分别行钙化积分平扫及冠状动脉增强扫描,利用平扫图像行钙化积分分析,增强扫描图像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VRT)等图像后处理技术,分析冠状动脉显示情况,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钙化积分分析显示126例中,无钙化46例,轻微钙化14例,轻度钙化23例,中度钙化30例,重度钙化13例。126例共显示冠状动脉节段数1327个,CT图像能够满足评价的节段数1193个(89.9%)。其中16例与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比较,CT示血管狭窄30处,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示血管狭窄29处,两者一致25处。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及评价冠状动脉钙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筛选检查冠心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增强扫描,将获得的容积数据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仿真内窥镜(VE)后处理。结果 21例主动脉夹层均能明确显示真假腔和内膜片,以轴位像、MPR、VR显示最佳,DeBakeyⅠ型2例,Ⅱ型1例,ⅢA型2例,ⅢB型16例;21例均见到明确的初始破裂口,显示率为100%,以轴位像、MPR像上显示为佳,结合VR可立体显示破裂口形态、大小及与主动脉分支的关系;1例Ⅱ型夹层,无名动脉受累,1例ⅢB型夹层合并右位主动脉弓伴迷走左锁骨下动脉的右锁骨下动脉(该患者右锁骨下动脉、右颈总动脉分别起源于主动脉弓)受累,20例Ⅰ、Ⅲ型中,腹腔动脉受累4例,肠系膜上动脉受累5例,肾动脉受累4例;21例夹层中,16例可显示假腔内多少不等的血栓充填。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无创、快速、准确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血管性病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血管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疑脑血管病变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检查,采用VRT,MIP等技术三维重建脑血管图像,其中9例随后DSA脑血管造影。结果 30例检查中发现动脉瘤8例,动静脉畸形11例,烟雾病2例,动脉狭窄9例。1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SCTA)能清晰显示脑动脉主干及大脑前、中动脉1~5级分支,清楚显示动脉瘤瘤体(大小约4~15mm)、瘤颈及与载瘤动脉位置关系;能明确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瘤巢血管团形态大小;清楚显示侧支循环血管影以及Willis环与脑动脉不规则狭窄。比较其中经DSA检查的9例(4例动脉瘤、4例动静脉畸形、1例烟雾病)DSA与SCTA图像,发现SCTA诊断脑血管病变符合率达100%。结论 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是一种快速、无创、有效的脑血管病变诊断手段,可成为临床脑血管病变诊断的首选方法 。 相似文献
20.
64层螺旋CT门静脉三维成像在门静脉高压症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门静脉三维成像在门静脉高压症诊断及外科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疑似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 , PHT)患者31例行64层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等方法行门静脉血管三维成像.整体、全方位地显示门静脉属支及侧支循环,结合临床手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门静脉血管三维成像诊断门静脉高压症27例,其中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症21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3例,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2例,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1例.门静脉主干清晰成像25例,显影不全2 例,分别为门静脉海绵样变和门静脉血栓形成各1例,27例侧支循环均显影良好.接受手术者共23例,手术探查与影像学诊断完全符合.结论:64层螺旋CT能够清晰立体显示门静脉属支及侧支循环,对于PHT病因诊断及制定外科手术方案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