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来在牙周炎患者炎症位点研究中,发现人巨胞病毒、EB病毒和多种疱疹病毒共同感染的情况,且疱疹病毒检出率与龈下牙周致病菌数量及牙周临床指数间存在相关关系。因此,本文就疱疹病毒与牙周炎的相关关系及其致病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近来在牙周炎患者炎症位点研究中,发现人巨胞病毒、EB病毒和多种疤疹病毒共同感染的情况,且疤疹病毒检出率与龈下牙周致病菌数量及牙周临床指数间存在相关关系.因此,本文就疱疹病毒与牙周炎的相关关系及其致病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龈沟液中EB病毒1型(EBV-1)、人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率及其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巢式PCR检测并比较59例慢性牙周炎(CP)患者、56例牙周健康者龈下样本中的EBV-1和HHV-6阳性率。用病例-对照研究策略,EBV-1和HHV-6阳性者为病例组,EBV-1和HHV-6阴性者为对照组,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EBV-1和HHV-6在牙周组织的感染与性别、年龄、是否吸烟、牙周袋深度、慢性牙周炎、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胃炎等是否相关。结果慢性牙周炎(CP)样本中EBV-1的阳性感染率是71.2%,显著高于牙周健康者的EBV-1阳性感染率17.9%(P〈0.01)。CP样本中HHV-6的阳性感染率是47.5%,显著高于牙周健康者的HHV-6阳性感染率10.7%(P〈0.01)。EBV-1感染与年龄、牙周袋深度、CP有相关性(均P〈0.05,OR值分别为11.374,7.695,4.498,95%可信区间均不包含1),HHV-6感染与年龄、CP有相关性(均P〈0.05,OR值分别为6.909,5.193,95%可信区间不包含1)。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组织具有EBV-1和HHV-6的高感染率,且EBV-1的感染危险因素可能与年龄、牙周袋深度和慢性牙周炎有关;HHV-6的感染危险因素可能与年龄、慢性牙周炎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纵向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chronic periodontitis,CP)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龈沟液中两种疱疹病毒检出率的变化,分析疱疹病毒与牙周炎症的关系,为评价牙周炎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提供一个微生物学手段.方法 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n-PCR)技术,检测13例CP患者牙周机械治疗前、治疗后2周、2个月、4个月时龈沟液中的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EB病毒1型(Epstein-Barr vires-1,EBV-1),并分析两种病毒检出率的变化.结果 CP患者在牙周机械治疗后2个月和4个月的菌斑指数、探诊深度和出血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治疗后4个月的菌斑指数、探诊深度和出血指数均较治疗后2个月显著升高(P<0.05).CP患者治疗前HCMV、EBV的检出率分别为42%(33/78)、14%(11/78);EBV阳性位点多伴有HCMV感染,11个EBV(+)的位点中9个位点伴HCMV(+).HCMV、EBV检出的位点多是深牙周袋位点,14个深牙周袋位点中13个HCMV(+);11个EBV(+)位点中9个为深牙周袋位点.CP患者在治疗后2周时HCMV、EBV的检出率降至最低(分别为8%、0);治疗后2周、2个月、4个月HCMV和EBV的检出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HCMV在治疗后2个月的检出率(15%)较治疗后2周时(8%)回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3).结论 疱疹病毒感染在CP发病中可能有一定作用;CP患者在牙周机械治疗后疱疹病毒的变化早于临床指标的变化,治疗后2个月内即应开始定期复查、复治. 相似文献
5.
疱疹病毒和牙周致病菌的相互作用影响着牙周炎的发生发展,二者共同感染是牙周病发病的主要病因.在牙周炎患者的龈下菌斑中,病毒的检出率远较健康者高.疱疹病毒和牙周致病菌二者可在牙周病发病的多个阶段内相互影响:病毒促进细菌的黏附和定植、牙周致病菌促进病毒的活化,二者共同改变宿主的免疫反应.在牙周病发病过程中,牙周致病菌的黏附定植、疱疹病毒的活化以及宿主的免疫抑制机制等,可相对科学合理地解释牙周病的发作区域、进展速度和严重程度等特征.如果疱疹病毒介导的分子旁路与牙周炎导致的系统性疾病的生物联系被证实,那么传统的以清除细菌为目的的治疗方法对于牙周炎治疗的效果将是有限的,而将抗病毒药物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可能在治疗和预防牙周病及其复发方面更加有效.疱疹病毒-牙周致病菌模型不仅使人们对牙周炎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为牙周病治疗指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慢性牙周炎是一种最常见的多因素、炎症性和破坏性疾病,其发病与微生物、宿主和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但其发病机制至今不明。研究显示,疱疹病毒与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人疱疹病毒(HHV)-6型均属疱疹病毒,本文就EBV、HHV-6以及二者间的关系,EBV和HHV-6引发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机制,EBV与慢性牙周炎,HHV-6与慢性牙周炎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慢性牙周炎是一种最常见的多因素、炎症性和破坏性疾病,其发病与微生物、宿主和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但其发病机制至今不明。研究显示,疱疹病毒与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人疱疹病毒(HHV)-6型均属疱疹病毒,本文就EBV、HHV-6以及二者间的关系,EBV和HHV-6引发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机制,EBV与慢性牙周炎,HHV-6与慢性牙周炎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 检测侵袭性牙周炎(AgP)及慢性牙周炎(CP)患者龈下样本中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DNA载量,探讨HCMV感染与牙周炎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18例AgP患者、24例CP患者及15例牙周健康对照者,收集龈下样本114例.构建含有HCMV高保守片段的重组质粒,制备标准品DNA模板,建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妊娠期女性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和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Pg)的协同感染情况和牙周炎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36例患慢性牙周炎(妊娠期慢性牙周炎组)的妊娠期女性和36例牙周健康(妊娠期牙周健康组)的妊娠期女性唾液样本,应用巢式PCR技术检测EBV感染率,应用16S rRNA为基础的PCR技术检测Pg感染率,结合口腔临床检查收集的牙周临床指标,对EBV和Pg的协同感染与牙周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加以分析。结果妊娠期慢性牙周炎组和妊娠期牙周健康组EBV、Pg感染率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EBV和Pg协同感染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P=0.028)。EBV和Pg协同感染与探诊出血指数相关(t=3.058,P=0.003),与牙周袋深度和附着丧失无关(P>0.05)。结论 EBV和Pg协同感染与妊娠期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牙周炎是病因复杂的炎症破坏性疾病,其发病与微生物、宿主和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牙周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未完全明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人巨细胞病毒与多种类型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就该病毒与牙周炎的相关性及在牙周炎发病中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疱疹病毒感染与口腔溃疡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耿海霞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9,26(4):232-235
疱疹病毒一直是口腔溃疡可能病因,近几年分子生物学技术广泛应用于病毒DNA的检测,为疱疹病毒在口腔溃疡中的感染提供了直接证据;疱疹病毒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免疫功能,参与微环境碍导致溃疡的发生。本文就目前疱疹病毒的流行情况,检测方法,口腔溃疡中的检测情况以及对口腔溃疡的可能致病机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慢性牙周炎患者不同牙周状态部位EB病毒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Epstein Barr病毒 (EBV)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不同牙周状态部位的检出率 ,分析EBV与慢性牙周炎及其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 6 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炎活动部位、静止部位及轻度龈炎部位的龈下菌斑 ,提取DNA后使用巢式PCR检测EBV ,并对其检出率加以分析。结果 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炎活动部位EBV的检出率为 5 8% ,牙周炎静止部位EBV为2 2 6 % ,轻度龈炎部位的EBV为 19 4 %。EBV在牙周炎活动部位的检出率高于静止及轻度龈炎部位的检出率 (P <0 0 1)。结论 EB病毒与慢性牙周炎及其活动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耿海霞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1999,(4)
疱疹病毒一直是口腔溃疡的可能病因。近几年分子生物学技术广泛应用于病毒DNA的检测,为疱疹病毒在口腔溃疡中的感染提供了直接证据;疱疹病毒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免疫功能、参与微循环障碍导致溃疡的发生。本文就目前疱疹病毒的流行情况、检测方法、口腔溃疡中的检测情况以及对口腔溃疡的可能致病机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的研究阐明人疱疹病毒局部感染可能与牙周病的发生有关,本文就人疱疹病毒的流行病学、病原学及与牙周病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人疱疹病毒 6型 (HHV 6)感染与口腔鳞癌的关系。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聚合酶链反应 ,分别检测口腔鳞癌和对照组患者血清中抗HHV 6IgG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HV 6DNA序列 ;用免疫组化染色法 ,检测口腔鳞癌组织标本中HHV 6抗原。结果 :16例口腔鳞癌患者和 16例其他口腔疾病患者血清中抗HHV 6IgG的阳性率分别为 10 0 .0 %和 75 .0 % ,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 1∶118和 1∶64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上述 2组患者HHV 6DNA的检出率分别为 62 .5 %和 12 .5 % (P <0 .0 5 )。其中 12例口腔鳞癌组织标本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 ,9例 ( 75 % )HHV 6抗原阳性 ,而 8例对应癌旁组织中 ,阳性者仅 2例( 2 5 % ) ,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HHV 6可能是口腔鳞癌发生的诱因 ,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抗疱疹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类疱疹病毒分为8型,其中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virus-1,HSV-1)、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人类疱疹病毒8型(human herpes virus-8,HHV-8)均可引起皮肤黏膜,包括口腔黏膜的病损。 相似文献
17.
18.
HIV感染者牙周炎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禾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6,33(1):66-68
由于对艾滋病患者广泛应用了高活性抗病毒治疗,病人的寿命得以延长,同时也发现(HIV)感染者牙周病的发病及进展情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如非典型性牙周病减少,而更多的是常见牙周病。HIV^+,患者牙周病的发生发展与细菌、病毒、真菌等多种微生物感染有关,虽然其细菌组成与HIV^-患者牙周病的组成相似,但病毒与真菌的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逆行性牙髓炎中疱疹病毒和五种牙周致病菌的关系。方法:采集38例逆行性牙髓炎患牙的龈下菌斑和牙髓组织样本,应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样本中5种牙周致病菌: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P.i),福赛坦氏菌(Tannerella forsythensis,T.f),齿垢密螺旋体(Treponema denticola,T.d)的检出率.同时应用巢式PCR方法检测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EB病毒1型(Epstein-Barr virus-1,EBV-1)的检出率.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和相关性检验。结果:龈下菌斑和牙髓组织中EBV-1和HCMV混合感染的检出率具有相关性。牙髓组织中检出3~5种致病菌的样本中EBV-1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未检出致病菌的样本(P〈0.05),且疱疹病毒阳性样本中感染3~5种牙周致病菌的样本所占比例高于感染两种及两种以下致病菌样本的比例。结论:EBV-1和HCMV之间,以及牙周致病菌和疱疹病毒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协同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