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2交感神经链夹闭术与加切断术治疗头面多汗症效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T2交感神经链夹闭术与夹闭加切断术两种方法治疗头面多汗症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8月将3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头面多汗症病人分2组,分别采取T2交感神经链单纯夹闭(单纯夹闭组12例)和T2交感神经夹闭加第2肋骨表面的交感神经链切断(夹闭切断组19例).所有病人术后定期接受电话问卷式随访.结果两组病人随访1~31个月,平均12个月,单纯夹闭与夹闭切断组头汗有效率为92%与100%.夹闭组有2例,每例各一侧术后头汗改善差,二次手术行患侧T2交感神经链切断后,头面多汗消失;两组病人中重度代偿多汗发生率为83%与84%,均未出现眼睑下垂;两组总体满意度优良者分别为92%和95%.结论T2交感神经链夹闭加切断较单纯夹闭治疗头面多汗症,疗效更加稳定,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与程度,是手术治疗头汗症更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腰文感神经切除术在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尤其是伴有脑或冠心病的患者难以耐受。1991年以来,我们采用了化学性腰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7例下肢缺血性疾病,5例(71.4%)获满意效粟,特别是对雷诺氏病患者可收到立杆见影的效果。本法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及易于被患者接受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手汗症是指因紧张、兴奋或高温时.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而造成手掌排汗增加。2002年6月至2008年5月,本院应用胸腔镜行双侧T2~T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腰交感神经节阻滞试验在筛选适合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LGS)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患者中的价值,及腹膜后腹腔镜下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LLGS)治疗TAO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3年4月~2010年1月期间,戒烟后症状不缓解的32例患者行腰交感神经节阻滞试验,采用LLGS治疗阻滞试验阳性的TAO患者17例.结果 阻滞试验阳性的17例筛选进行LLGS,术后病理证实切除组织为神经节组织.手术后24小时内,17例患者共19条下肢皮温明显升高,均大于2℃.本组病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仅1例术中出现皮下气肿,经对症处理3天后完全恢复正常;1例术后病理报告淋巴结,且症状无缓解,故再次行LLGS.17例患者住院时间(11±10)天,随访时间(24.5±32)个月,17例患者皮温正常,无静息痛,无肢端坏疽,并能耐受一般轻体力劳动.结论 术前腰交感神经节阻滞试验有助于筛选适合进行LLGS的TAO患者;与传统LGS相比,LLGS具有术野清晰,定位准确,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3交感神经节解剖位置变异, 以及该变异与原发性手汗症手术效果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1月至2018年9月, 采用第4肋骨表面(R4)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的86例原发性手汗症患者。手术中应用近红外荧光胸腔镜观察T3交感神经节的解剖位置。术后随访疗效及副作用, 分析T3神经节解剖位置变异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82.6%的T3神经节无解剖位置变异, 下移变异至第4肋骨表面或第4肋间者占17.4%。术后1个月随访, 无变异侧手汗效果:过干2.1%, 干燥39.4%, 轻度潮湿57.0%, 潮湿1.4%;变异侧依次为13.3%, 53.3%, 33.3%, 0。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术后1年随访, 无变异侧手汗效果依次为:0, 36.5%, 56.9%, 6.6%;变异侧依次为0, 33.3%, 63.0%, 3.7%。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9)。结论荧光胸腔镜显示T3交感神经节位置下移变异率为17.4%;T3神经节下移变异者术后早期手掌偏干。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研究交感神经对其分布的周围神经之间的功能关系找到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 选用SD大鼠30只,雌雄各5只作颈交感神经解剖。雌性大鼠20只制作臂丛神经去交感神经支配模型。术中肉眼观察、术后观察眼部Homer征、爪掌出汗试验,分析与切除物组织学检查的符合率。结果 大鼠颈交感干有其自身特点。其臂丛神经只接受颈中神经节支配。去交感神经模型中,所有观察指标与组织学检查相符合;Homer征是术后观察的理想指标。结论 大鼠臂丛神经去交感神经支配模型是研究交感神经与外周神经相互关系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推拿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引起失眠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10月-2006年10月期间我科共收治入院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785例,随机分为推拿治疗组(以下简称治疗组)436例和内服安定结合颈椎牵引治疗组(以下简称对照组)349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交感性营养障碍的自愈率不到5%,且这种持久营养障碍的后果很严重,需积极治疗。由于某些交感神经的变异性,以及一种方法或药物单独应用的局限性,目前多推荐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切除后纵韧带的颈前路减压术在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中的意义及机制.方法 回顾分析2002至2007年颈椎病手术患者47例.入选条件:(1)脊髓型或神经根型或脊髓.神经根混合型颈椎病;(2)均伴头晕等交感神经症状;(3)均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中均切除后纵韧带.以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20分评分法及患者主观满意度评价交感神经症状.切取8只家兔颈椎后纵韧带.乙醛酸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后纵韧带内是否存在交感神经纤维,并用图像分析软件分析其分布特点.结果 随访10~48个月,术前JOA评分12.6分,末次随访15.2分.术前交感症状评分6.0分,术后2.8分;主观满意度评价:优19例,良16例,可8例,差4例,有效率87.5%.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颈椎后纵韧带上存在大量呈网状分布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椎间隙区分布较椎体区密集;后纵韧带浅层较深层密集;C2/3、C3/4、C3/4、C4/5节段较C5/6、C6/7密集.结论 颈后纵韧带上分布的交感神经可能是引发颈交感神经症状的另一重要因素.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在治疗伴有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病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胸交感神经T2~T4切除术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开展的治疗手汗症的方法,手术效果满意,但是手术较复杂,并发症较多。现将我院2004年5月~2009年5月106例胸腔镜手术切除T3交感神经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06例,男55例,女51例。年龄15~58岁,平均28.3岁,其中15~30岁81例(76%)。病程7~42年,平均20.5年。主要症状为手掌、足底及腋下多汗,著时呈滴珠状,单纯手汗症23例,合并面部多汗9例,合并腋窝、足底多汗42例,合并足底多汗32例。多汗程度:轻度(手掌潮湿)10例,  相似文献   

11.
颈性眩晕的X线片特点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分析颈性眩晕的X线片特点,探讨颈性眩晕的发病机理.方法统计2003年5月~2004年3月门诊及住院病例100例,男46例,女54例.年龄33~72岁(平均53.4岁).摄X线片采用标准的Borden氏法,将颈曲分为颈曲存在、颈椎变直及颈椎反曲三种类型.使用椎体角度位移(Angular Displacement,AD)和椎体水平位移(Horizontal Displacement,HD)这两种方法测量颈椎稳定性.诊断颈椎不稳的标准为AD<11°,HD<3.5mm.结果颈椎变直及反曲发生率为97%.角度位移不稳率为67%,水平位移不稳率为58%.结论颈椎不稳等是颈性眩晕的基础因素;颈肩部的疼痛是颈性眩晕的诱发因素;交感神经则是将两者结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外周神经交感神经性放电检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周围神经由运动、感觉和交感神经三种成分构成 ,目前用肌电图的方法可以比较客观地检测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的损伤 ,但对于交感神经纤维功能的电生理检测却只有交感皮肤反应 (sympathetic skinresponse,SSR) [1 ] ,且尚未广泛开展 ,临床只能以检测皮肤温度和做发汗试验等方法进行粗略评估 [2 ]。但由于这些方法的干扰因素较多 ,使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限制。本研究试图探索用电生理的方法直接记录周围神经中的交感放电 ,为进一步客观地评估交感神经功能奠定基础。材料与方法一、材料1.动物 :新西兰…  相似文献   

13.
正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因其创伤小、暴露好、定位准确、安全可靠、效果满意且持久等特点,已成为目前治疗手汗症唯一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1])"。2008年11月至2015年9月,我科共为66例手足多汗症患者施行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本组66例患者中,男37例,女29例,年龄14~42岁,平均年龄(24.9±4.3)岁。按手汗症严重程度评分标准,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总结经脐胸交感神经切断术(transumbilical thoracic sympathectomy,TTS)1年随访结果,评估采用TTS技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2010年4月至2011年8月,38例手汗症患者接受经脐胸交感神经切断术,男17例,女21例;年龄14 ~35岁,平均22岁.单纯手汗22例,手汗合并腋汗16例.从治愈率、疼痛持续时间、术后满意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随访.结果 38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40 ~86 min,平均47 min;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5例随访1.0~1.6年,平均1,2年.所有手汗症均达到临床治愈,腋汗治愈率81.3%(13/16例),总复发1例(2.9%);代偿性出汗10例(28.6%),气胸2例(5.7%),刀口疼痛平均持续时间2天;无霍纳综合征、膈疝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脐内镜下胸部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安全、可行,远期疗效稳定,可为部分人群提供新的手术入路选择.  相似文献   

15.
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的临床研究(附200例报告)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目的总结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200例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2003年1月~2005年4月经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T2~T4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临床资料.结果200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患者手掌多汗症状消失,双手转为干燥温暖状,术后掌温升高(3.1±0.9)℃;192例术后随访1~28个月,平均18.4月,无一例复发,术后转移代偿性多汗52例(27.1%).结论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是治疗手汗症安全、微创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颈交感神经干的走行及其毗邻关系进行定量解剖学研究,为预防在颈前部手术特别是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术中误伤交感神经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成年尸体20具,去除颈部浅层肌肉及软组织,显露双侧颈长肌及交感神经干,测量C3~C7颈交感神经干与颈长肌内缘的距离、颈长肌内缘夹角以及交感神经干与中线的夹角、交感神经干与颈椎椎体中央的距离,并将该数据应用于临床。结果:①交感神经干呈斜行走向,同中线夹角为11.2°±4.7°。双侧颈长肌内缘夹角为13.1°±3.2°。②颈交感神经干与颈长肌内缘的距离分别为:C325.5±2.8mm,C420.4±3.5mm,C517.8±2.9mm,C610.2±2.4mm,C715.3±3.1mm。③颈交感干与颈椎椎体中央的距离分别为:C329.1±3.2mm;C425.2±2.9mm,C523.4±2.7mm,C616.4±3.0mm,C721.7±4.6mm。④用该数据指导临床手术11例,经半年至6年随访,无一例损伤交感神经干,也未见其它合并症。结论:交感神经干与颈长肌内缘及椎体中央的距离在C6水平最小,颈椎前路减压手术时应注意保护交感神经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行胸交感神经链阻断术治疗头面部多汗症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自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本院胸腔镜下治疗头面多汗症15例,(男:女8:7)平均年龄26.6±8.3岁,8例合并手汗症。胸腔镜下行星状神经节下缘水平以下切断。结果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15例均完全缓解,随访6个月-1年不等,无1例复发,6例出现程度不等的躯体代偿性多汗。患者对手术结果均表示满意。讨论经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阻断术是治疗头面部多汗症的有效手段。合理选择病例、术前准备完善、术中准确定位和精细操作,术后仔细观察和护理等均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系统(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SNS)活性在AIS病因学中可能存在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68例右胸弯AIS女性患者为观察对象,年龄11~18岁,平均14.2±2.4岁;主弯Cobb角1 1°~64°,平均37.2°±13.5°.选取5例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凸(CS)女性患者和28例正常年轻女性作为对照,CS患者年龄12~18岁,平均14.7±3.1岁;正常年轻女性11~22岁,平均17.9±4.0岁.采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SSR)评估3组的SNS活性,以上下肢潜伏期和振幅右侧/左侧的比值作为评估指标.组间及组内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正常年轻女性组中,上下肢潜伏期和振幅右/左比值在正常青少年(13.6±2.8岁,11~17岁)和年轻女性(20.7± 1.2岁,19~22岁)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AIS患者上肢潜伏期右侧/左侧比值(1.01±0.05)显著性大于正常年轻女性(0.98±0.04,P=0.036),上肢振幅、下肢潜伏期和下肢振幅右侧/左侧比值在女性AIS患者与正常年轻女性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S患者上、下肢潜伏期和振幅的右侧/左侧比值与正常年轻女性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AIS患者上、下肢潜伏期和振幅右侧/左侧比值在小角度(<40°)和大角度(≥40°)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女性AIS患者身体两侧SNS活性存在不对称性,其可能与发病有关,但是与侧凸的严重程度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颈椎不稳致交感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9,自引:1,他引:58  
于泽生  刘忠军  党耕町 《中华外科杂志》2001,39(4):282-284,T001
目的 探讨交感型颈型病的发病机制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了1989-1998年应用颈前路间盘切除加植骨融合术治疗的交感型颈椎病患者18例,分析了患者产及术后颈椎伸、屈侧位X光片。结果 18例患者术前均有颈椎不稳,不稳定节段为1个者6例,2个者9例,3个者3例;颈椎不稳主要发生于C3-C4和C4-C5,偶见于C5-C6和C6-C7。14例患者术前行颈椎高位硬膜外封闭,11例有效;于不稳定节段行颈前路间盘切除加植骨融合术,18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年9个月,术后有效率为88.9%,结论 颈椎不稳定是交感型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因素。颈椎高位硬膜外封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颈前路间盘切除加植骨融合术是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指掌侧固有动脉末梢交感神经切除治疗雷诺氏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掌侧固有动脉末梢交感神经切除治疗雷诺氏综合征谭最,陈瘳斌,杜培良雷诺氏综合征的病因不明,过去所采用的上胸交感神经节切除术,疗效不甚满意,自1991年以来本院采用指掌侧固有动脉末梢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了3例典型病例,取得了良好疗效。临床资料3例患者均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