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告经MRI证实的产后上矢状窦直窦血栓形成1例。  相似文献   

2.
产褥期上矢状窦血栓形成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产褥期上矢状窦血栓形成3例报告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科冯莲英报道本文3例,年龄25~28岁。2例合并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分别于剖腹产后2小时、8小时起病;1例胎膜早破、产程延长合并产褥热,于产后5天起病。3例均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视物模糊,双眼球突出...  相似文献   

3.
Gowers在1888年报告了无菌性颅内静脉血栓形成并提示本病与妊娠,消耗和恶液质等因素有关。本文报告7例发生在成人与颅内感染和肿瘤无关均在死亡前被确诊的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病例,并结合文献介绍了有关的病理、病因以及诊断等各方面资料,重点评价了抗凝疗法对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作者指出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发病率是难以肯定的,因为多数报告是散发的病例。在一组182例连续尸检中17例证明为硬膜窦血栓形成(占9%)。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临床、CT与MRI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以头痛、颅内压增高为主要表现,CT表现为脑表面或上矢状窦内圆形、条带状高密度,MRI表现为上矢状窦内流空效应消失,TWI1及TWI2均为高信号,经治疗3周后血栓变小,5周后检查血栓消失。结论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是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常见类型,早期诊断、及时抗凝治疗是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上矢状窦阻塞性病变比想象的常见。Towbin在182例成人尸解中发现9%有硬脑膜窦血栓形成。Scotti在一组经脑血管造影的儿科病人中查明有脑静脉血栓形成的占3.7%。上矢状窦的非感染性血栓具有各种不同的临庆表现,可以仅有轻微的神经缺陷,也可呈急性发病迅速死亡。诊断本病常较困难,容易延误。如能及时适当治疗,则可减少其死亡率及病残率。作者报告2例经血管造影证实的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病例,试图引起对脑静脉阻塞疾病CT发现的注意。例1,女性、34岁。因头痛、呕吐5小时就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颅骨凹陷粉碎性骨折致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颅骨凹陷粉碎性骨折致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病例资料。术前GCS 4分。急诊行清创+血肿清除术后,术后8 d头颅MRV示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予低分子肝素治疗。结果 术后3周GCS 13分,病人肢体功能好转,继续康复治疗。结论 颅骨凹陷粉碎性骨折致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一旦确诊,需及早行MRV检查,早期开展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伤性上矢状窦损伤并血栓形成的手术及术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7例外伤性上矢状窦损伤并血栓患者的治疗方法,手术取栓修补破裂矢状窦,术后持续尿激酶泵入5d,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7d。结果本组7例均止血成功术后无血栓形成,按GOS评估预后:良好2例,中残3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外伤性上矢状窦损伤并血栓形成采取不同的止血及修补措施是治疗的前提,术后溶栓及防止血栓再形成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上矢状窦修补术中控制出血的方法。方法对13例上矢状窦修补术进行改良,在上矢状窦破裂处(术域)远端预暴露上矢状窦并适度阻断。结果修补过程中无大出血,均无须术中输血,均一次性修补成功,术后复查无再出血、继发血肿或静脉窦血栓形成。结论对于上矢状窦破裂修补术,行术域远端上矢状窦预暴露并适度压迫阻断,可有效控制修补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外伤性上矢状窦破裂的特点、手术指征和手术方式。方法 对116例外伤性上矢状窦破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上矢状窦破裂程度、血肿部位及出血的多少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结果 按照GOS评分,13例术后恢复良好,2例重残,1例因术后静脉窦内血栓形成死亡。结论 对于上矢状窦破裂出血的病人,只要准备充分,操作得当,手术治疗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矢状窦旁脑膜瘤切除时上矢状窦处理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本文报告35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施行肿瘤全切除并对受累的上矢状窦进行不同的处理。2例因电灼不彻底于术后一年半复发,指出受累窦壁明显增厚者宜切除部分窦壁,防止肿瘤残存复发。其余33例经8~16年(平均12.8年)随访,未见肿瘤复发。复发率为5.7%。作者认为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时积极处理受累的矢状窦,对降低术后复发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着重其处理方法及其选择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1.
矢状窦旁脑膜瘤全切后的矢状窦重建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本文报告了15例矢状窦旁脑膜瘤完全切除肿瘤与受累的矢状窦后,用自体颈外静脉或硬脑膜或大脑镰进行的矢状窦重建手术。13例肿瘤位于矢状窦中1/3,2例位于后1/3。重建手术中,包括矢状窦壁缝合3例,矢状窦壁修补5例,自体静脉移植7例。有5例中央区皮层静脉切断后与重建的矢状窦进行了吻合。15例术后效果均满意。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2例妊娠及分娩期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并结合文献着重讨论了妊娠及分娩期血凝系统紊乱在本病发生上的临床意义,CT脑扫描发现上矢状窦区特征性的“空三角”征,最后提出了本病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外伤性上矢状窦和横窦血栓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性上矢状窦和横窦血栓1例报告许永良刘丽刘慧影患者,男,28岁,1996年12月15日入院。该患于12月4日晨起排尿后,即刻倒地。当时意识不清,后枕头皮有小裂口,急送当地卫生所包扎,并静注甘露醇250ml,伤后约40分钟意识清醒。诉轻度头痛,服止痛...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98年10月~2001年6月外科治疗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病人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特点。方法回顾11例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发病诱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1例患者中有9例有明确诱因;常见的表现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癫(?)发作等;颅脑磁共振扫面可见特征性改变;9例抗凝治疗好转,2例死于脑疝。结论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患者多有明显的诱因,临床表现各异,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脑静脉窦血栓为l临床少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全部脑卒中的1%[1].其中以上矢状窦血栓形成(superior sagittal sinus thrombosis,SSST)最为常见,临床表现呈多样性,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则可危及生命.笔者对我院2001年1月-2007年10月诊断明确的22例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临床诊断较难 ,易于误诊 ,现报告 1例如下。1 病例 女 ,2 1岁。因分娩后频繁四肢抽搐 4天 ,伴神志不清 3天而于 1999年 4月 2 2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 4天初次足月顺产一健康女婴。分娩后 4小时下床解小便时突然意识丧失、全身肌肉强直 ,继而四肢抽搐、两眼上翻、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嘴唇青紫 ,持续 5分钟自行缓解 ,但诉头痛 ,不久又昏睡伴有躁动、惊叫。每 2~ 3小时四肢抽搐发作 1次。次日抽搐更加频繁 ,约每小时 1次 ,且神志由嗜睡、谵妄逐渐转入昏迷。起病以来有不规则发热 ,无呕吐。无癫痫病史 ,产前未患过妊高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两例上矢状窦破裂手术修补的经验,一例失败,一例成功。第一例脑外伤病人,急症手术中发现上矢状窦部位出血,很快用咬骨钳咬开颅骨,用手指对着颅骨压迫矢状窦暂时止血,在暴露较好之后,检查发现  相似文献   

19.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现报告1例如下. 1 病例 男,42岁.因"头痛19 d"于2005年7月23日入院.  相似文献   

20.
产后颅内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少有报道 ,现报告 1例如下。1 病例 女 ,2 8岁。产后发热、发作性四肢抽搐 3天于 1999年 9月 2 4日入院。患者于产后 13天 (分娩时有阴道大出血 ,Hb 75 g/ L )出现发热、头痛、呕吐 ,发作性抽搐、意识丧失 ,伴尿失禁 ,5~ 6分钟缓解。随后又发作 3次 ,且头痛逐渐加重(右额顶部 ) ,呕吐 2次 ,诊断“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既往史 :15年前曾有发作性全身抽搐 1次 ,未明原因 ;无中耳炎史。查体 :T 38.4℃ ,P 80次 /分 ,BP 17.3/ 10 .7k Pa,神志清楚 ,双眼球活动无受限 ,双侧视乳头边界欠清楚。左上肢痛觉略减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