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急性消化不良,又称为“婴儿腹泻”,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由于婴幼儿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和消化机能较弱,故在喂食过多、食物不清洁、气候及环境不适的情况下,易发生此病。消化不良可分为单纯性及中毒性两种。单纯性消化不良是一种轻型的急性胃肠道功能紊乱。患儿的症状是:腹泻一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腹泻是一个综合征。过去习惯诊断为消化不良,轻者为单纯性消化不良;有脱水和酸中毒者为中毒性消化不良。近年来对其病因研究有很大进展,1973年以来,世界各地陆续证实轮状病毒为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病原。我国1978年在北京地区也发现轮状病毒为本病的主要病原。我院自1979年11  相似文献   

3.
杜秀英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0):253-253
婴幼儿腹泻致病凶素分为三方面:体质、感染及消化功能紊乱。通常将肠道内感染可引起的腹泻称为肠炎;肠道外感染、喂养不良、气候环境影响所引起的腹泻,称为消化不良。在我国小儿腹泻是居第2位的小儿常见多发病,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每年有1-2次发病高峰,一为6、7、8月,主要病原是埃希氏大肠杆菌与痢疾杆菌;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腹泻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综合征,医生习惯诊断为“消化不良”或“肠炎”,其发病原因是由病毒、细菌感染所引起。其实滥用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紊乱、消化功能紊乱以及体质下降均可引起腹泻。夏秋季是腹泻的多发季节,多为饮食不洁细菌感染而引起。冬季腹泻多为病毒而引起,且大多为轮状病毒,故称为轮状病毒性肠炎。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腹泻四季均可发生。  相似文献   

5.
小儿腹泻是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的常见病,尤以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在婴幼儿腹泻中,又以消化不良性腹泻最为常见。其临床症状主要有腹胀、腹泻、食欲不振、大便次数增多、水样便伴有不消化食物或奶瓣,病因多与脾胃虚弱、消化功能减退有关。笔者观察了白苓健脾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婴儿腹泻(旧称消化不良)是儿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本病中医称为“食积”或“积滞”,有称“泄泻”。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以夏季最多。临床上以大便频数、稀溏或水样、或蛋花汤样便为其主征。多见于婴幼儿。祖国医学对“积滞”、“泄泻”的治疗有着极其丰富的经验。本文就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儿腹泻44例,作一临床分析。一、中医临床分型及治法、方药婴儿腹泻的临床表现,西医有轻型腹泻(单纯性消化不良)和重型腹泻(中毒性消化不良)之分;而中医的临床分型有湿热型腹泻(其中有热偏重或湿偏重型)、伤乳食型腹泻和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腹泻( infantile diarrhea)又称婴幼儿消化不良,它是一种以腹泻、呕吐、发热等为主的急性胃肠道功能紊乱综合征[1]。婴幼儿腹泻是常见的小儿多发病,好发于夏秋季节,不及时治疗易导致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消化道外感染、鹅口疮、中毒性肝炎、脱水性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危及患儿的生命健康安全。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饮食疗法、口服或静脉补液、抗病毒、抗感染等常规治疗,临床疗效尚可,但治疗时间较长。我们应用妈咪爱、蒙脱石散、复合乳酸菌胶囊佐治婴幼儿腹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小儿腹泻在祖国医学中称为“小儿泄泻”,俗称消化不良,为2岁以下的婴幼儿常见病,好发夏、秋季节,根据腹泻及全身症状轻重不同,分单纯性消化不良和中毒性消化不良,若症状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则成为慢性腹泻。笔者在1995年~1997年在援外医疗队工作期间曾对26例阿拉伯小儿单纯性腹泻与慢性腹泻,采用推拿手法治疗,获得满意的效果。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腹泻婴幼儿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依据婴幼儿腹泻特点提出合理的治疗措施。方法此次我院纳入的实验资料为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参与诊治的222例腹泻婴幼儿,对所有婴幼儿的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同时给予病原微生物检验,观察分析不同年龄段腹泻的婴幼儿阳性检出率、不同病原微生物感染发生率。结果此次分析的222例腹泻婴幼儿中病原微生物检验阳性结果占据61.26%。1至3岁婴幼儿发生腹泻的概率最高,占据66.00%。轮状病毒感染占据39.63%;沙门菌属感染占据13.51%;大肠埃希菌感染占据18.01%;志贺菌感染占据4.95%;其它感染占据24.32%。结论婴幼儿腹泻中轮状病毒成为主要的诱发因素,给予婴幼儿及时的病原微生物检验,对于治疗婴幼儿腹泻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0.
小儿腹泻有多种原因,经医生诊断排除了属传染性腹泻、痢疾、肠炎和食物中毒等应遵照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外,其它原因的腹泻,可根据情况,选用以下小验方治疗,效果较好。1、消化不良性腹泻:三岁以下婴幼儿喂食过多,胃肠负担过重,或突然改变食物品种以及过早添加不易消化的辅食,断奶时  相似文献   

11.
小儿腹泻是一个综合症状,过去习惯地诊断为“消化不良”,有脱水酸中毒者则诊断为“中毒性消化不良”.有些文献称之为“急性胃肠炎”、“肠炎”等.由于小儿解剖生理上的特点,消化器官发育不够完善,消化机能薄弱,故喂养不当、饮食过度、食不易消化的食物、或受气候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均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而引起本病;细菌或病毒  相似文献   

12.
感染性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病。其病原复杂,临床表现又多类似。我们于1984年9月~1985年10月着重对临床诊断为“细菌性痢疾”的住院婴幼儿共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引发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方法分析200例婴幼儿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粪便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本组的研究对象200例患者中有132例患者检测出病原微生物阳性,阳性率为66%。结论病原微生物感染与患者的年龄相关,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微生物多为轮状病毒,要在实验室检验的基础上对患病幼儿进行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4.
医学在不断地进展着,许多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不断地出现。现将近年来在儿科领域內新发现的比较重要的三个问题提出讨论。一、消化不良的病原菌和治疗的问题消化不良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严重地威胁着小儿的健康和生命。以往因为病原和发病机制不明确,只能作一般的对症治疗,所以死亡率极高。早在1912年,巴尔和汤逊(Bahr 和 Thonsen)二氏发现由患腹泻的新生的小牛和患腹泻的婴儿大便中找  相似文献   

15.
婴幼儿腹泻,或称乳儿消化不良,多见于夏秋季节,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疾病。若治疗失时或失当,则常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等慢性疾患。针灸治疗婴幼儿腹泻方法简便,疗效迅速。我们应用针灸治疗婴幼儿腹泻2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婴幼儿腹泻,或称乳儿消化不良,多见于夏秋季节,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疾病。若治疗失时或失当,则常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等慢性疾患。针灸治疗婴幼儿腹泻方法简便,疗效迅速。我们应用针灸治疗婴幼儿腹泻2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婴儿消化不良又叫婴儿腹泻,发病年龄大多数在一岁半以下。病因与病理婴幼儿历患消化不良,一方面是因为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迅速,营养需要量大,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尚不健全,对胃肠的调节功能差;其次是消化器官的发育不成熟,如胃容量小,胃肠运动能力弱,胃酸浓度及消化酶的活力较低等,使婴幼儿消化道经常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在受到外界影响时较(?)发病。如: 1.饮食因素:饮食过量或成分不适,不能被完全消化和吸收,这些滞留的食物,不但对肠道本身是一种刺激,而且对  相似文献   

18.
婴幼儿腹泻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综合征。主要病原是轮状病毒,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婴幼儿期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症状主要有腹泻、呕吐、发热、脱水等,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循环衰竭等危及生命。我院自2002年10月10日至2003年11月10日,来儿科就诊的腹泻患儿中,依据“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确诊为  相似文献   

19.
陆岩平 《甘肃医药》2014,33(2):98-99
目的:研究探讨引起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40例腹泻的婴幼儿的粪便进行细菌培养,并统计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率及微生物种类,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腹泻婴幼儿中1~5个月组患儿感染率为40.38%,6—12个月组患儿感染率为62.22%,1N2岁组患儿感染率为58.16%。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微生物是轮状病毒,第二位为腺病毒,第三位为大肠埃希菌,第四位为志贺菌属,经统计学检验P〈O.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明确婴幼儿的腹泻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易发年龄段及易感微生物,可为婴幼儿预防及治疗腹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诱发婴幼儿腹泻问题的病原微生物的类型,总结不同的感染在年龄方面的差异,为预防婴幼儿感染提供临床经验。方法:以本院收治的235例婴幼儿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病原微生物检测,通过分析检验结果,掌握病原微生物类型与感染年龄特征。结果:婴幼儿由于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而产生的腹泻问题,最为首要的致病微生物种类为轮状病毒,其感染与年龄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通过为腹泻的婴幼儿患者开展病原微生物检测,可以及时精准地找到致病因素,并根据感染状况选择相应的药物,给予患者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