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浙贝母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分离提纯浙贝母中的活性成分贝母素甲,贝母素乙。方法:采用氯仿-无水乙醇-0.2mol&;#183;L^-1盐酸(4:3:2)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主机转速为800r&;#183;min^-1,流动相流速为1.2mL&;#183;min^-1。结果:一次进样分离得到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经高效液相(HPLC)分析纯度,经MS,^1HNMR鉴定结构。结论:利用本实验条件可从浙贝母中分离制备贝母素甲,贝母素乙,两者纯度分别达到:97.5%,94.5%。  相似文献   

2.
正交试验设计二母散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川贝母总碱为指标,用正交试验对二母散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选。以贝母碱的含量及出膏率为指标对影响二母散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45%乙醇,10倍量提取2次,每次1.5小时为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永梅 《中医研究》2008,21(7):35-37
目前,国际上将2次或2次以上发生在妊娠20W以前的妊娠物或胎儿丢失(体质量≤500g)称为复发性自然流产(RSA)。2次或2次以上RSA患者约占生育年龄的5%,3次或3次以上者占1%~2%。其病因复杂,主要与遗传因素、子宫解剖异常、感染因素、内分泌异常、免疫紊乱及血栓前状态等有关。此外,尚有少数患者原因不明,不能针对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4.
薄层扫描法测定蛇胆川贝液中贝母甲素、贝母乙素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蛇胆川贝液中贝母甲素、贝母乙素的含量,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48%,99.25%。并对其它一些贝母制剂的贝母甲素,贝母乙素进行了薄层检识。  相似文献   

5.
鼻鼽清热胶囊中贝母素甲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慧娟  钱本余 《中成药》1996,18(2):14-16
采用TLCS法测定了鼻鼽清热胶囊中贝母素甲的含量。以硅胶G为薄层吸附剂,乙醚──无水乙醇(100:3)为展开剂.改良碘化铋钾为显色剂。用CS—930薄层扫描仪在λs=496nm,λR=560nm波长处测定含量。本法的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9.31%,同一样品5次独立测定的相对标准差为2.35%。  相似文献   

6.
王谦  徐纯湖 《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1):772-772
目的:观察妥布霉素与环丙沙星联合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治疗组41例患者联合应用妥布霉素(160mg/次,qd)与环丙沙星(0.4g/次,qd);对照组40例患者单独应用环丙沙星(0.4g/次,qd),静脉滴注,疗程7~14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5.4%和57.5%。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妥布霉素与环丙沙星联合治疗老年COPD严重下呼吸道感染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湖北贝母镇咳、祛痰、平喘药效部位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勇慧  阮汉利  曾凡波  皮慧芳  赵薇  吴继洲 《中草药》2003,34(11):1016-1017
目的 以镇咳、祛痰、平喘为药效学指标,跟踪湖北贝母活性部位。方法 以不同溶剂提取湖北贝母浸膏,经药理筛选得到最佳提取溶剂的组分。再分别以酸碱法和溶剂法对最佳提取溶剂的组分浸膏进行分离,得到活性部位。结果 50%乙醇是最好的提取溶剂;综合分析不同部位的镇咳、祛痰、平喘活性实验结果,样品C即酸碱法的氯仿部位(主要含生物碱)效果较好。结论 酸碱法的氯仿部位(即总生物碱)是其镇咳、祛痰、平喘综合活性较好的部位,实验结果与文献关于贝母呼吸系统活性在生物碱部位的报道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务人员针刺伤的职业危害与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刺伤是临床医务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危害,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报道,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意外针刺伤,是医务人员所面临的最严重的职业危害之一,每年因血源性传播疾病造成医务人员死亡人数超过几百万人,其中护理人员每年发生针刺伤为80%。现将护理人员针刺伤的情况、危险因素及防护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皖贝母茎尖超低温保存体系.方法:采用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技术,4℃低温预处理1周,2~3mm的茎尖经0.4 mol·L-1蔗糖MS液体培养液预处理3d,60% PVS2装载20 min,100% PVS2冰浴脱水60 min,换入新鲜的0℃PVS2溶液后迅速投入液氮保存,40C水浴解冻1 min后用1.2 mol·L-1蔗糖培养液洗涤2次,每次10 min,接种在恢复培养基上,20℃暗培养2周,转入正常光下培养,1个月后统计再生率.利用PCR技术检测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结果与结论:TTC法检测茎尖冻存后存活率为79.9%,在恢复培养基上茎尖再生率为52.3%.从基因组DNA检测结果表明,再生植株其遗传稳定性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0.
李安荣 《中草药》1995,26(4):218-218,221
安徽贝母FritillariaanhuiensisS.C.ChenetS.E.Yin(简称皖贝),主要产于安徽省大别山区,80年代经鉴定为百合科贝母属新种[1]。早在清光绪年间,此药已载入物产史籍,并在民间广泛使用。1990-02,国家卫生部批准该药为Ⅰ类新药。今对近年来皖贝化学成分、药理学作用及临床试验作一概述。1皖贝的化学成分李清华等[2]从皖贝的鳞茎中用有机溶剂提取分离出4种生物碱,碱Ⅰ~Ⅳ。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了皖贝总生物碱的含量为0.43%,高于浙贝(0.25%)和川贝(0.092%)。用薄层扫描法测定表明,皖贝中游离生物碱约占总生物碱…  相似文献   

11.
乳腺增生病已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妇女的身心健康。乳腺增生病是临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育龄妇女的28-40%,占全部乳房疾病的75%。多种类型的乳腺增生(尤其是囊性乳腺上皮增生)与乳腺癌的发病有一定关系,因此,对乳腺增生进行广泛的研究,对乳腺癌的一级预防有现实意义,而乳腺增生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与生殖激素失调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探索子宫全切、次全切对本病发病的影响有助于乳腺增生病病因的研究及临床防治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江西彭泽贝母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治针  范崔生 《中草药》1994,25(1):48-48
在前文[1、2]中,我们报道了江西省产彭泽贝母FritillariamonanthaMigo原植物调查、药材鉴定及质量评价的研究,确定了江西彭泽贝母是国产贝母属植物在江西省的新分布,是中药贝母的一个新品种。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江西彭泽贝母的新资源,我们对其鳞茎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野生与栽培甘肃贝母的性状与显微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的野生与栽培品不同产地,不同时期形成的药材性状与显微特征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野生与栽培品无显著性差异,为扩大川贝母的药源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康定贝母鳞茎离体繁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隆云  周裕书 《中药材》1994,17(12):5-7
本文探讨了离体培养下康定贝鳞茎切片愈伤组织的发生和鳞茎的再生。鳞茎切片在脱分化培养基中培养30天后,产生愈伤组织。植物激素1.0ppm或2.0ppm NAA与2.0-3.0ppm 6-BA配合使用诱导愈伤组织效果最好,诱导率达80%。高愈伤组织诱导率的获得还依赖于合适的培养基和适宜的外植体。将愈伤组织转移到附加2.0ppm NAA 0.1ppm 6-BA的培养基,分化小鳞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许多研究表明,情绪因素如愤怒、挫折、恐惧等与心脏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例如:①患突发性心搏停止的人中有20%在发病前24小时曾经有过严重的心理压力。愤怒很可能是死亡前的一种普遍情绪。  相似文献   

16.
贝母反乌头是“十八反”内容之一 ,但贝母分若干品种 ,以川贝、浙贝为代表 ,大多数中医药书籍中均把川、浙贝分条列出 ,但对反乌头问题尚认识不一。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只列贝母 1条 ,在应用中区分川贝、浙贝 ,禁忌中注明反乌头。而《中药大辞典》[1]、《全国中草药汇编》[2 ]、《中华药海》[3 ]都把川贝、浙贝分条列出 ,均只指川贝反乌头。贝母出自《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中品。《本草纲目》以前的历代医药文献中均无川、浙之分。清代《本经逢原》始在贝母项下有 :“川产者味甘最佳 ,西产者味薄次之 ,象山者微苦又次之。”《本草从新…  相似文献   

17.
GA对伊贝母休眠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樊君  朱四易 《中药材》1992,15(4):6-7
伊贝母Fritillaria Pallidiflora Schrenk在自然条件下,由播种到采收长达5年之久,但在一年之中,其地上生长期却很短,一般不超过3个月,种子和更新芽的休眠期长达半年之久。在其休眠期内,愈伤组织的诱导比较困难。因此,我们进行了培养基中添加GA的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材料伊贝母种子;伊贝母休眠期更新芽。方法种子在15~20℃温湿条件下处理一月后,剥去种皮、胚乳,取休眠种胚,快速用95%乙醇润湿后,再置于0.1%升汞溶液中振荡消毒15~20分钟,用无菌水反复冲洗后,接  相似文献   

18.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指在严重创伤、感染等原发病24h后,同时或序贯发生2个或2个以上脏器功能失常乃至衰竭的临床综合征,其相关因素有严重创伤、休克及感染等。据文献统计报道,一旦发生MODS,其病死率为50%~80%。而衰竭的器官通常并不来自直接的损伤,从原发伤到发生器官衰竭在时间上有一段间隔,故护士在监护及抢救中起了重要作用。笔者就我科近2a收冶的48例MODS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以探讨MODS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导数光谱法鉴别东贝母和伊贝母东玉宝黑河市中医院(黑河164300)付玉恒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黑河164300)东贝母和伊贝母(新疆贝母)均为百合科植物的干燥鳞茎。。因二者性状相似,效用不同,商品价格相差悬殊,故临床上常发生误用,冒用现象。笔者应用一阶...  相似文献   

20.
常用贝母类药材鉴别方法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贝母系百合科(Liliaceae)植物的干燥鳞茎,为临床化痰止咳的常用中药材。贝母类药材来源复杂,品种繁多,地区用品各不相同,这使得贝母商品混杂;另外,由于贝母资源短缺,商品价格较高,一些不法分子用其他类似的药材混充贝母销售,市场上出现了众多的混淆品。正确鉴别区分贝母的正伪,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实际生产、使用中所用的鉴别方法主要可分为传统鉴别方法和现代鉴别方法两大类。前者包括基源和性状鉴别;后者包括显微鉴别、理化鉴别、色谱法、光谱法等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