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乏脂肪肾错构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乏脂肪肾错构瘤(RAML)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2例经病理证实的乏脂肪肾错构瘤的MS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共18个病灶均表现为实质性肿块,7个病灶呈较均一软组织密度,11个病灶内显示少量脂肪密度,1例伴出血灶,增强扫描皮质期呈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但低于肾皮质强化,分泌期肿块呈持...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总结14例误诊的肺错构瘤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CT误诊的肺错构瘤CT表现,观察内容: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强化特点,支气管、纵隔及其余肺组织情况.结果 中央型6例:5例误诊为中央型肺癌,1例诊断为良性病变;病灶大小6~12 mm,平均(8±2)mm;均为类圆形,边... 相似文献
4.
肾错构瘤又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肾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但双肾多发错构瘤伴结节硬化罕见.我们自1998年6月~2001年10月发现3例,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RAL的螺旋CT征象,探讨螺旋CT在RA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5例RAL的CT图像资料,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25例因发现特征性的脂肪成分而得以确诊,1例因脂肪成分较少而术前误诊。结论螺旋CT平扫特别是薄层扫描能发现特征性的脂肪成分,增强扫描能明确血管及平滑肌成分,对排除腹膜后淋巴结和肾静脉癌栓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无典型钙化征象的肺错构瘤的CT特征,以提高临床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3年10月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肺错构瘤影像学资料,10例行动态增强CT扫描,1例行普通CT扫描。结果:11例病灶位于右肺7例,左肺3例,气管内1例。病灶大小0.7 cm×0.7 cm~3.0cm×2.5 cm,平均直径1.8 cm。3例可测及脂肪密度,6例为软组织密度,所有病灶均未测及钙化密度。6例有分叶征,均无毛刺、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等恶性征象。动态增强,9例强化值<20 HU,1例强化值在30~40 HU之间。结论:无典型钙化征象的肺错构瘤形态学上表现为良性肿瘤特征,分叶征较为常见,易误诊为肺癌,借助薄层CT扫描,可发现病灶内部细小的脂肪成分,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肾透明细胞癌的螺旋CT表现和病理改变。方法42例肾透明细胞癌均经手术病理证实,观察肿瘤平扫密度及动态增强螺旋CT表现及病理改变。结果CT平扫6例为等密度,15例为低密度,5例为高密度,16例为混杂密度。平扫、皮质期、实质期、肾盂期肿瘤实体CT值范围分别为:23~53HU、98~159HU、48~102HU、45~82HU。皮质期41例强化峰值≥88HU,肾盂期迅速下降;40例肿瘤细胞排列为实性,含丰富血窦;40例肿瘤强化不均匀,病理上40例可见出血、坏死、囊变。CT上25例可见假包膜,病理上35例可见假包膜。结论肾透明细胞癌的螺旋CT表现与病理类型及肿瘤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瘤(renaloncocytoma,RO)的CT表现并分析误诊原因,以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7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RO的CT资料,全部经MSCT多期检查,包括平扫、增强皮质期、髓质期和排泄期扫描。结果4例RO均为单发病灶,左右各2例,呈膨胀性生长,边界清,最大径线在2.0~6.5cm,平均4.4cm,中位数3.5cm。2例三期增强扫描出现典型的辐辏样强化、中央星芒样瘢痕和包膜,得以正确诊断。1例对中央瘢痕延迟强化的认识不足,术前误诊为肾细胞癌。1例轻度强化,未见包膜,术前误诊为肾细胞癌。所有病灶内未见钙化和出血。结论RO的CT典型征象是在三期增强扫描出现辐辏样或均匀强化、中央星芒样瘢痕和包膜,中央瘢痕可以出现延迟强化,但肿瘤强化不明显时,和肾细胞癌鉴别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8 F-FDG PET/CT显像其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angiomyolipoma,AML)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3年10月25例经病理证实肾AML患者的18 F-FDG PET/CT图像。使用SPSS 13.0软件,计算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病灶SUVmaX的平均值。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肿瘤大小及病灶SUVmaX值间相关性。结果:25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23-78岁,平均56.78岁。25例肾AML最小径0.7 cm,最大径5.2 cm,平均2.73 cm。SUVmaX值为1.41±0.38。肿瘤大小与SUVmaX值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r =0.048,P〉0.05)。结论:本研究中25例肾AML表现为18 F-FDG低摄取,18 F-FDG PET/CT显像是鉴别肾AML与含脂肪肾恶性肿瘤的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对肾脏等泌尿系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CT认识及诊断、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5年6月间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SFT的CT影像学资料和病理,包括良性6例,恶性1例,男5例,女2例,平均年龄45.5岁.结果 7例患者中,CT表现良恶性与病理相符为100%,所有病例均为单发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左肾4例,右肾3例,CT表现良性为病灶边界清楚,内部均匀,膨胀性生长,也可见多发小片状或不规则低密度区,恶性为类圆形囊实性团块状影,密度不均匀,边缘不清,向周围浸润生长.结论 CT表现为单发孤立、类圆形边缘清晰,密度均匀或欠均匀,不均匀强化,延迟持续强化伴粗大供血血管时,应考虑SFT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脏乏脂肪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mHAML)的CT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提高对肝脏不典型占位病变的认识。方法选择5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的 mHAML,均行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分析薄层轴位及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图像CT表现。结果5例均为肝内单发病灶,边界清晰,CT平扫呈均匀稍低密度,未测得脂肪密度。5例CT增强动脉期均呈全瘤欠均匀明显强化,其中3例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高于周围肝实质密度,时间-密度曲线呈“速升缓降”改变;2例门脉期强化密度迅速减低,呈“速升速降”表现。5例病灶动脉期薄层及 MIP重组图像显示中央均可见迂曲粗大点、条状血管影,其中1例病灶周边见动脉期提早显示引流肝静脉影。病理组织学示5例病灶内主要含血管和平滑肌成分,脂肪含量极少(<10%)。结论 mHAML CT动态增强扫描强化特征与其他富血供病变类似,导致鉴别诊断困难。多排螺旋 CT(MDCT)薄层及 MIP重组技术对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无肝炎病史、肝硬化背景,AFP正常,肝内病灶无包膜,动脉期其中央出现迂曲粗大点、条状血管影伴或不伴病灶周边引流肝静脉早期显影者,提示 mHAML可能。 相似文献
12.
16层螺旋CT髂动脉血管造影在肾移植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肾移植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4例肾移植术后患者行16层螺旋CT髂动脉血管造影及血管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方法包括:最大强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成像(SSD)、容积成像(VRT)。结果14例髂动脉MSCTA检查,髂总动脉、髂内外动脉、移植肾动脉正常7例,髂动脉和(或)移植肾动脉异常7例,其中移植肾动脉狭窄闭塞4例,髂内动脉闭塞2例,移植肾动脉假性动脉瘤2例,髂外动脉夹层动脉瘤2例,支架术后1例,髂动脉钙化5例。结论髂动脉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诊断与评价肾移植术后髂动脉血管改变有较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运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A)探讨肾动脉解剖变异的分类、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40例因腹部病变而行增强扫描的患者作回顾性肾动脉CTA分析.结果 140名患者共280只肾脏,肾动脉变异分别占病例数和肾脏数的53.6%(75/140)和35.4%(99/280),B、C型占大多数,为83.8%(83/...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Wegener肉芽肿肺部CT征象,并结合文献探讨CT诊断的可能性。方法:8例经皮穿刺活检证实的Wegener肉芽肿于穿刺前进行了CT平扫检查,其中6例还进行了增强扫描。结果:7例表现为肺内多发性病灶,其中6例为结节性,1例为斑片状,余1例为肺孤立性灶。5例病灶内可见空洞,1例伴有楔形阴影,1例显示“供养血管征”。增强扫描多数结节呈边缘性强化。结论:多发性肺结节、结节性内空洞,伴有楔形阴影或浸润性病变以及病变的演化规律和强化特征为Wegener肉芽肿的特点。CT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5.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临床及CT影像学表现,探讨其CT表现的特征性征象,提高对其诊断正确率。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8年4月我院经手术病理及其他手段证实的RAML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21例,单发13例,多发8例,右肾10例,左肾6例,双肾5例,病灶直径<2.0cm者占多数,≥2.0cm者15个,最大者约48.7cm×41.2cm×52.3cm,2例合并结节硬化症,1例病灶破裂合并肾周血肿。结论:肾脏(无钙化)肿瘤中的脂肪成分是CT诊断RAML的特征性依据。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通过测量成年健康贵州小型猪肾脏各种径线值及体积,建立贵州小型猪肾脏正常数据。方法 采用西门子双源CT对12头成年健康贵州小型猪(雄性6头,雌性6头)进行薄层容积扫描,原始数据经Aquarius iNtuition 4.4软件进行MRP及VR重组,在横断位正中层面测量双肾前后径及左右径,在冠状位最大面测量双肾长径及短径,计算小型猪体积及双肾体积,双肾长径与短径比值,采用统计学软件对肾长径、长短径比值与肾脏体积,肾脏体积与小型猪体积及体重做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左肾前后径及左右径分别为40.40?.67 mm及27.47?.40 mm,长径及短径分别为80.36?.74 mm及31.79?.99 mm,左肾体积为52.78?.25 cm3,左肾长径与短径比值为2.42~2.71:1;右肾前后径及左右径分别为40.95?.43 mm及26.90?.65 mm,长径及短径分别为79.03?.38 mm及32.04?.34 mm,右肾体积为51.91?.25 cm3,右肾长径与短径比值为2.33~2.77:1。双肾长径与肾脏体积呈高度正相关(r左=0.92,P<0.05;r右=0.88,P<0.05),肾脏体积与小型猪体积呈正相关(r左=0.90,P<0.05;r右=0.81,P<0.05),与体重也呈高度正相关(r左=0.96,P<0.05;r右=0.98, P<0.05),但肾脏长短径比值与体积呈负相关(r左=-0.51,P<0.05;r右=-0.67,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软件可准确测量贵州小型猪活体肾脏的多项影像学数据,为人类肾脏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提供正常参考。 相似文献
17.
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诊治(附1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错构瘤(RAML)破裂出血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3例肾错构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肾错构瘤破裂出血均行B超和螺旋CT检查,B超诊断正确率为61.5%(8/13),螺旋CT为84.6%(11/13),1例行MRI明确诊断,术前未确诊1例。3例急诊行患肾切除术,7例择期行患肾部分切除术或肿瘤剜除术,2例行选择性动脉栓塞术,1例给予保守治疗。12例获得随访5月~7年,定期复查B超或CT,3例患肾切除术者对侧未发现新的RAML,6例患肾部分切除术或肿瘤剜除术者病变侧肾脏未见肿瘤复发,2例行选择性动脉栓塞术者肿瘤明显缩小,血肿有一定程度的吸收,1例保守治疗者肿瘤未见明显变化,也未再出现明显症状,1例双肾病变患者1侧肿瘤有加快生长的趋势,建议密切观察,必要时手术治疗。结论:B超和螺旋CT是诊断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主要方法,MRI可以作为补充检查手段,对较大的肿瘤可行血管造影术,必要时可采取同期治疗。治疗以开放手术为主,积极争取切除肿瘤,努力保存肾单位,有条件的可以进行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和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活体供肾移植手术中对临床医生的指导价值。方法:对6例拟自愿捐献一侧肾脏给其亲属进行活体肾脏移植的供体进行CT平扫及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增强扫描,并对增强扫描各期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技术(VRT)、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重建(CPR)等三维后处理。结果:CT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A)显示6例供体中左右肾各见一条肾动脉者3例;左肾见两条肾动脉,右肾见一条肾动脉者1例;左肾见三条肾动脉,右肾见两条肾动脉者2例;所有供体左右肾均见一条肾静脉及一套肾盂输尿管。MPR重建显示左肾囊肿1例。CT尿路成像(CTU)显示双肾功能均未见异常。上述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结果经与外科手术对照,符合率100%。结论: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基本替代其它影像学检查,成为活体供肾检查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癌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征象,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多期螺旋CT扫描资料。将CT征象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典型肾癌表现为大小不等的肾肿块,多为等或稍低密度,巨大者呈混杂密度,小肾癌(直径≤3 cm)可有假包膜。增强扫描皮质期显著强化54例,轻中度强化33例,实质期肿瘤密度迅速减低,肾盂期肿瘤密度进一步减低。三期增强扫描易于显示肾周筋膜、肾盂、肾盏侵犯,肾静脉、下腔静脉癌栓及淋巴结、邻近器官转移。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可很好显示肾癌病灶内造影剂"快进快退"和假包膜等特征性表现,还可准确进行分期,为指导手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