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离子导入与促渗剂对双氯芬酸钠凝胶经皮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考察离子导入和经皮渗透促渗剂月桂氮酮对双氯芬酸钠凝胶经皮吸收的促渗透作用。方法 :以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高分子材料制备双氯芬酸钠凝胶 ,通过家兔在体被动扩散、月桂氮酮预处理、离子导入、月桂氮酮预处理加离子导入 4种方法 ,考察其血药浓度变化 ,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不同处理对皮肤的影响。结果 :双氯芬酸钠凝胶在家兔体内被动扩散其血药浓度无法测得 ,月桂氮酮预处理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0 h~ 7h)是 8.4μg· ml- 1 · h- 1 ,而离子导入、月桂氮酮预处理加离子导入后双氯芬酸钠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2 .7和 15 .4μg· ml- 1 · h- 1 。扫描电镜结果显示 ,电场及月桂氮酮对皮肤角质层并未引起明显的损伤。结论 :双氯芬酸钠凝胶家兔在体实验结果表明 ,月桂氮酮预处理和离子导入对促进双氯芬酸钠的经皮渗透有协同作用 ,且对皮肤不产生明显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考察不同动物皮肤和透皮促进剂不同质量浓度对小儿腹泻脐贴膏的经皮渗透性的影响。方法 以小儿腹泻脐贴膏为模型药物,采用Franz扩散池法,以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为指标成分,比较大鼠腹部皮肤、家兔腹部皮肤、小鼠背部皮肤以及猪耳廊背面皮肤对小儿腹泻脐贴膏的经皮渗透性的差异,同时比较1%、3%、5%氮酮对小儿腹泻脐贴膏的经皮渗透性的影响。结果 大鼠腹部皮肤对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24 h累积透过量均最大,渗透速率最高;氮酮质量浓度为1%时对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透皮促进作用最强。结论 选择1%的氮酮作为透皮促进剂,且选用大鼠腹部皮肤作为透皮促进剂筛选的皮肤模型时,小儿腹泻脐贴膏的透皮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考察压敏胶基质处方对青蒿琥酯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 以聚丙烯酸酯压敏胶为基质设计不同的处方,考察了各种添加剂对青蒿琥酯在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基质中结晶的影响;通过改良的Franz透皮扩散池测定青蒿琥酯贴剂中青蒿琥酯透过SD大鼠腹部皮肤的渗透速率,以研究不同压敏胶和不同添加剂对经皮渗透速率的影响。结果 聚丙烯酸树脂EudragitEPO 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对青蒿琥酯结晶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提高青蒿琥酯在压敏胶中的载药量。体外透皮试验结果显示,储存6周后,添加Eudragit EPO、PVP-K30的青蒿琥酯贴剂中的青蒿琥酯的累计透过量比无添加剂贴剂的高。结论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提高青蒿琥酯在基质中的载药量有利于其开发成临床应用的贴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人体皮肤类似物模型形态结构,对其屏障功能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通过胶原蛋白包被成纤维细胞,制备真皮层,真皮层表面接种角质细胞,浸没培养1周后,气-液界面培养以促进角质细胞的分化形成角质层,3周后收获皮肤模型;通过肉眼观察、电镜观察皮肤类似物的宏观结构和超微结构;以吲哚美辛作为模型药物,进行体外透皮实验考察细胞共培养皮肤类似物模型的屏障功能。结果皮肤类似物形成与人类皮肤相似的真皮层和表皮层,表皮层表面形成完整的角质层,具有与人类皮肤类似的超微结构;24 h内渗透性实验结果显示皮肤类似物屏障功能略低于大鼠腹部皮肤,但22~24 h,皮肤类似物对模型药的透过速率远小于大鼠腹部皮肤(约为其28%),且2种皮肤模型对吲哚美辛经皮渗透的稳态流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皮肤类似物有与人体皮肤相类似的形态结构特征,与大鼠腹部皮肤相比对吲哚美辛有相似的屏障作用,有望替代动物皮肤成为经皮给药系统评价的新型皮肤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双氯芬酸钠乳膏处方,并考察双氯芬酸钠乳膏的体外释放度及对皮肤的刺激性.方法 以吐温80、 十八醇、 凡士林、 羊毛脂的用量作为考察因素,以双氯芬酸钠乳膏的外观性状、 离心试验、 耐热及耐寒试验是否分层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优化乳膏剂处方,并采用HPLC法测定乳膏在释放介质中的累积渗透...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止痛贴膏中渗透促进剂的种类和用量。方法以大鼠腹部皮肤为透过介质,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以止痛贴膏中主要有效成分欧前胡素的累积透过量为指标,对多种不同配比、不同用量的渗透促进剂进行对比实验。结果 5%处方量的氮酮-NMP(1∶1)作为渗透促进剂,欧前胡素的皮肤透过量最高。结论渗透促进剂的种类、用法及用量均对止痛贴膏中有效成分的透皮量有较大的影响,应充分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7.
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经皮渗透和皮肤贮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经皮渗透和皮肤贮留情况。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测定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经皮渗透速率,扩散池与供给池之间为大鼠或家兔腹部皮肤,扩散池面积为2.92 cm^2。在体外透皮试验完结后,取下皮肤,剪碎匀浆,用50%异丙醇-生理盐水提取,提取液处理后用HPLC测定药物浓度。结果制得的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包封率平均为95.28%,RSD为2.53%(n=5),粒径在50-200 nm之间。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载体时,鬼臼毒素经大鼠和家兔离体腹部皮肤的平均渗透速率和累积透过量较市售酊剂明显降低,同时药物贮留量较市售酊剂明显提高。结论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具有较强的皮肤靶向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运用抛物线拟合法探讨薄荷醇的最佳促透皮吸收浓度.方法 以双氯芬酸钠为模型药物,采用不同浓度的薄荷醇通过离体大鼠皮肤渗透释药试验,在不同时间点取样,测定接受液中双氯芬酸钠的浓度,计算累积渗透量、渗透速率和增渗倍数等指标,运用抛物线拟合法评价不同浓度的薄荷醇的促渗效果.结果 不同浓度薄荷醇对双氯芬酸钠的透皮吸收均有促进作用,1.00%、2.00%、4.00%薄荷醇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0.25%、0.50%薄荷醇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抛物线拟合法计算得出薄荷醇的最佳质量浓度为3.22%.  相似文献   

9.
双氯芬酸钠和醋氯芬酸溶液体外透皮吸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双氯芬酸钠和醋氯芬酸在溶液状态下透过离体小鼠皮肤的特性,为制剂的开发研究提供比较依据;方法:利用Franz扩散池和用不同pH值的磷酸盐缓冲液所配制的一系列不同浓度药物扩散液,进行双氯芬酸钠、醋氯芬酸的体外经皮渗透实验,并用HPLC法测定接受液中双氯芬酸钠、醋氯芬酸浓度,求算它们在相应条件下的渗透速率(Jss)和渗透系数(P);结果:醋氯芬酸在pH=6.5,6.8,7.0磷酸盐缓冲液中的渗透系数(P)分别为 2.54×10-4,1.29×10-4,0.8×10-4 cm/min,而双氯芬酸钠在相同条件扩散液中的渗透系数(P)分别为4.92×10-4,2.63×10-4,1.64×10-4 cm/min;渗透系数随pH值的增加而减小;结论:双氯芬酸钠和醋氯芬酸的累积渗透量和时间具有一级动力学特点;在溶液状态下,醋氯芬酸的渗透系数仅为双氯芬酸钠的一半左右.  相似文献   

10.
盐酸川芎嗪在3种SPF动物皮肤上的透过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比较盐酸川芎嗪在SPF实验动物BALB c裸鼠、KM小鼠、SD大鼠皮肤上的透过情况 ,为寻找用于体外渗透实验比较适合的SPF动物的皮肤提供依据。方法 用两室扩散池体外透皮实验装置 ,以皮肤为屏障 ,分别测定盐酸川芎嗪对不同种类、不同部位动物皮肤的渗透系数和贮库效应。结果  3种动物背部之间、腹部之间对川芎嗪的透皮吸收作用差异均有显著性 ,其中以裸鼠背、腹部的渗透系数最高 ;同一种动物背部皮肤的透皮吸收效果要优于腹部皮肤 ;BALB c裸鼠皮肤的贮库效应明显强于SD大鼠皮肤 ;每一种动物的背部皮肤的贮库效应强于腹部皮肤。结论 常用的SPF实验动物中 ,裸鼠背部皮肤做体外渗透实验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橄榄油、凡士林乳膏、薄荷脑乳膏3种产品对老年干皮症患者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自身对照试验.32例干皮症患者双侧前臂标记4处空白区域,其中3处分别外用橄榄油、凡士林乳膏、薄荷脑乳膏,每日1次持续8周,1处设为空白对照.于第0、2、4、8周时检测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经表皮水分丢失(TEWL)值和pH值以评价皮肤屏障功能.结果 使用8周后,橄榄油组、凡士林乳膏组、薄荷脑乳膏组皮肤的角质层含水量均高于对照组,TEWL和pH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第0、2、4、8周时,3个实验组间角质层含水量、TEWL值和pH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外用橄榄油可改善老年干皮症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凡士林乳膏、薄荷脑乳膏对于老年干皮症患者皮肤屏障功能也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双氯芬酸钾脂质体制剂的制备及大鼠体外透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双氯芬酸钾 (DP)脂质体制剂的制备及体外的经皮吸收特点。方法 采用改良均质法制备DP钾脂质体制剂 ;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 ,研究DP脂质体制剂与上市凝胶制剂大鼠皮肤的体外透皮吸收差异。结果 改良均质法制备的DP脂质体 ,平均粒径为 3 45nm ,粒径分布比较均匀 ,包封率为 87 3 %。体外透皮实验中 ,DP脂质体制剂较凝胶制剂的透皮能力高 (P <0 0 5 )。结论 脂质体包封的双氯芬酸钾制剂质地均一 ,稳定 ,能有效地渗透过皮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桉叶油对阿魏酸经皮吸收的促进作用。方法:进行体外透皮实验,分别以阿魏酸饱和溶液和加入1%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Labrasol)的阿魏酸饱和溶液为对照,考察在阿魏酸饱和溶液+1%Lahmsol的基础上加入1%和2%的桉叶油对阿魏酸饱和溶液经皮吸收的促进作用。结果:桉叶油对阿魏酸经皮吸收(加入1%Labrasol的增溶剂)有促进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性;Labrasol和桉叶油在促进阿魏酸经皮吸收方面有协同作用。结论:桉叶油可明显促进阿魏酸经皮吸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氮酮对低分子量肝素钠离体大鼠皮肤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 建立比浊法测定低分子量肝素钠含量.以离体大鼠皮肤为渗透屏障,Franz扩散池法考察氮酮对低分子量肝素钠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 1.0%~5.0%的氮酮对低分子量肝素钠均有显著促透作用.结论 氮酮可作为低分子量肝素钠透皮给药制剂的促透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芍药苷(PF)的理化性质及考察薄荷油、桉叶油、油酸、氮酮4种促渗剂对PF凝胶中PF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促渗剂。[方法] 采用摇瓶法测定PF的表观溶解度及油水分配系数;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大鼠离体皮肤为模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药物浓度,拟合PF透皮吸收的累积透过量和透过速率。[结果] 7%薄荷油、5%薄荷油、4%桉叶油及3%油酸均可以不同程度地促进PF凝胶中PF透皮吸收,其促渗效果顺序为7%薄荷油>5%薄荷油>4%桉叶油>3%油酸。[结论] 7%薄荷油为PF凝胶的最佳促渗剂。  相似文献   

16.
华啸  王闯 《医学综述》2014,(22):4120-4122
脂肪乳作为肠外营养支持中主要的能量来源,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发展出多种不同配方的制剂。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主要为大豆油长链(LCT)和中长链(MCT/LCT)脂肪乳,大豆油LCT和MCT/LCT脂肪乳对免疫功能的抑制及其对肝功能的影响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橄榄油脂肪乳由橄榄油和大豆油以4∶1的比例混合而成,其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低,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橄榄油脂肪乳对免疫细胞功能和肝功能的影响更小,其效能已在多项临床试验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7.
双氯芬酸钾脂质体制剂的大鼠体内透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双氯芬酸钾 (DP)脂质体制剂体内经皮吸收和药物分布特点。方法 用SPE HPLC方法 ,研究在体条件下局部外用脂质体制剂和传统凝胶制剂后 ,DP在深层和浅层肌肉、血清、肝、胃等不同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脂质体外用制剂于浅层肌肉、深层肌肉中的浓度峰值分别为 3 2 0 2 82ng g和 14 65 79ng g ,较凝胶外用制剂高 (P <0 0 1) ,且药物浓度维持时间长。结论 脂质体包封的双氯芬酸钾制剂能有效地渗透皮肤到达皮下组织 ,持续发挥局部药物作用 ,同时减少全身其它部位的药物分布浓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氟尿嘧啶的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并考察促渗剂对氟尿嘧啶透皮吸收的影响,为氟尿嘧啶经皮给药剂型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考察温度、光照及pH对氟尿嘧啶稳定性的影响;测定氟尿嘧啶在水、不同pH磷酸盐缓冲液以及多种油和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度;采取改进的Franz扩散池和离体小鼠皮肤研究氟尿嘧啶在不同pH环境下以及添加促渗剂后对离体鼠皮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在4℃、25℃、32℃、60℃条件下,在pH5.0、pH7.4、pH8.0磷酸盐缓冲液中,在光照条件(4500Lx)下,氟尿嘧啶均能稳定存在。氟尿嘧啶在水及不同pH磷酸盐缓冲液中的溶解度均大于在油和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度。氟尿嘧啶在水和不同pH磷酸盐缓冲液中的体外经皮释放均符合零级释放。含不同促渗剂的氟尿嘧啶的透皮速率及累积渗透量有明显差别,其促进强度依次为桉叶油〉薄荷油〉氮酮〉H二乙二醇单乙基醚H〉N-甲基-2-吡咯烷酮。结论:氟尿嘧啶不受温度、光照、pH值的影响;制成经皮给药制剂时,桉叶油的加入对氟尿嘧啶的促渗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皮肤角质层和活性皮肤层对药物经皮吸收的差异.方法选择巴比妥(BB)为模型药物,采用Franz吸收池法,考察药物经完整皮肤和剥离角质层皮肤的体外透皮能力Kp,并比较吸收促进剂肉豆蔻酸异丙酯(IPM)共存时的促透能力大小.结果BB经剥离角质层皮肤的Kp是经完整皮肤的2.37倍,加入IPM后BB的Kp分别提高到原来的2.59倍(经完整皮肤)和6.92倍(经剥离角质层皮肤).结论本实验为皮肤病态条件,如皮肤受伤或溃疡等时的药物经皮吸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负极性驻极体对美洛昔康贴剂透皮吸收的促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SD大鼠经皮给予美洛昔康4 h内的血药浓度和给药面皮肤浸出液中的浓度,以及荧光素钠(NaFI)在SD大鼠完整皮肤中的定位和荧光强度,探讨负极性驻极体对美洛昔康透皮的促渗作用以及驻极体促渗的主要途径。方法:利用药剂学方法和栅控恒压电晕充电技术制备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美洛昔康的浓度;以NaFI为探针,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考察其在皮肤中的定位及透皮路径情况。结果:(1)负极性驻极体及其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具有良好的电荷储存稳定性;(2)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表明经皮给药4 h内驻极体对美洛昔康的透皮促进作用明显;(3)LSCM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驻极体对小分子的促渗作用,同时证实了驻极体促进药物透皮的主要途径是角质层间脂和毛囊孔扩散。结论:负极性驻极体可以作为美洛昔康透皮吸收的一个促进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