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分割性绒毛叶状平滑肌瘤一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患者女 ,44岁。痛经 10年 ,体检发现下腹部肿物 1个月于 1997年 6月 5日入院。妇科检查 :子宫如孕 2个月大 ,左侧附件区触及直径约 7cm大的肿物 ,与子宫关系密切 ,活动差 ,行全子宫切除 ,术后 3年半健在。病理检查 :切除的全子宫 12 .0cm× 15 .0cm× 8.5cm ,其左侧壁有直径 13.5cm的肿块 ,2 / 3外凸呈分叶状 ,直径10 .0cm ,表面紫褐色 ,由薄纤维结缔组织包裹。切面为多个较大的实性结节 ,质软较细腻 ,部分区域出血 (图 1)。肿块1/ 3位于宫壁内 ,由 7个 0 .5~ 2 .5cm大的结节及数个米粒大的结节构成 ,在子宫肌壁内不规则扩展… 相似文献
2.
子宫具有绒毛叶状特征的平滑肌瘤是子宫特殊类型平滑肌瘤中的一类病变,包括绒毛叶状平滑肌瘤、绒毛叶状分割性平滑肌瘤及最近由Jodan等新提出的绒毛叶状水泡状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此类肿瘤罕见,迄今为止国内外报道仅20余例。我们在日常外检工作中遇到2例,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37岁。体检发现盆腔肿块2d,于2006年2月6日入院。体检:子宫如孕2个月大小,形态规则,表面光整。盆腔左侧6cm×5cm大小肿物,质中,活动度欠佳,与子宫分界欠清。超声检查:子宫前位、偏大,宫后壁肌层增厚,回声不均匀,内膜线前移。左附件区见一53mm×47mm×35mm大小的混合性回声团块,正常左卵巢未显示,右侧卵巢未见超声异常,考虑左侧卵巢畸胎瘤、子宫腺肌症可能。拟施腹腔镜下卵巢瘤剥除术。术中镜下见子宫增大如孕2个月,子宫左后壁见一约5cm×5cm大小囊性结节状肿块,两侧附件正常,无腹水,实施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临床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分割性平滑肌瘤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子宫分割性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56岁,B超示盆腔低回声包块,大小15 cm×14 cm×9 cm。MRI示子宫后壁一宫底肌层内肿块影、子宫两旁不规则块状影来源不确定,子宫后壁及双侧附件平滑肌瘤变性?或子宫腺肉瘤合并双侧附件性索来源肿瘤?镜检见肿瘤组织呈分化良好的平滑肌组织形态,沿肌壁局限型分割性生长,无坏死,未见核分裂象,呈丛状分布,平滑肌瘤结节之间明显水肿,平滑肌绕血管或血管丛呈漩涡状或不规则排列。免疫表型:子宫分割性平滑肌瘤瘤细胞表达ER、PR、vimetin、H-caldesmon、desmin、SMA均强阳性,CD34血管阳性,CD117、DOG1、CD10、CD99、HMB-45、S-100、CK和EMA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1%。结论子宫分割性平滑肌瘤是平滑肌瘤中极为罕见的亚型,病理诊断尤其是术中冷冻切片易误诊。 相似文献
5.
罗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2,28(6):686-688
目的 探讨多结节水中子宫平滑肌瘤(multinodular hydrooic leiomyoma,MHL)的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1例MHL进行免疫组化等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40岁,体检时发现子宫肌层内10 cm×9 cm×4 cm大小占位,临床诊断子宫平滑肌瘤,行子宫全切术.眼观:肿瘤由无数水肿明显改变的小结节构成,灰红色,质地软,与子宫肌层呈表浅性犬牙交错.镜检:肿瘤结构疏松,无结构空白腔隙或淡红色水肿液将平滑肌细胞分割成大小不一的细胞巢、索,似脉管内生长.肌瘤周围肌层水样变性并"卫星结节"形成,肿瘤细胞无异型.结论 MHL是一种罕见的变异型肿瘤,预后良好.水样变性的形式有两种:结节周围水样变性和平滑肌瘤内水样变性,肿瘤边缘处常见卫星结节形成和肌层内分割性生长.需与黏液性平滑肌肉瘤、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和血管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6.
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benign metastasizing leiomyoma,BML)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点,研究其免疫组化表型,讨论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BML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文献.结果 中年女性患者,有子宫平滑肌瘤手术史,胸部CT示右肺多发性结节.切除标本见2个灰白色结节,直径分别为6 cm、1.2 cm,边界清楚,镜下见肿瘤细胞较丰富,并见上皮衬覆的管腔样结构,未见坏死及核分裂象,与原发子宫平滑肌瘤形态相似.免疫组化证实为平滑肌源性,且表达雌激素受体.结论 BML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多发生在有子宫平滑肌瘤病史的女性,转移部位主要是肺,组织学形态表现良性,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鞍区脊索瘤(chordom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鞍区脊索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女性,64岁,因2年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视力下降入院,显微镜下行单鼻孔经蝶窦入路鞍区肿瘤切除术.镜下见肿瘤主要由瘤细胞和富于黏液的基质构成,瘤细胞胞质丰富、红染,含多个大小不一的空泡,单个空泡状细胞似印戒细胞,呈条索状或片状排列.免疫表型:肿瘤细胞EMA、S-100、CK和vimentin均阳性,PR、GFAP、D2-40、ACTH、FSH、TSH、LH、GH和PRL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1%.结论 脊索瘤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结合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有助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但术后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 ,2 6岁。 2 0 0 1年 2月下旬无明显诱因发热 ,体温 38 5℃~ 39 5℃ ,曾在当地医院以“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 ,2d后体温下降 ,但出现咳嗽、咯痰、心累、气紧 ,无胸痛 ,于 2 0 0 1年 3月 1日转入我院。入院查体 :体温36 5℃ ,气管偏右侧。结核杆菌 (- )。X线胸片检查 :右胸腔积液 ,右肺中叶不张。CT片显示 :右肺中间段支气管阻塞 ,右肺中、下叶不张。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右肺中间支气管开口处有一球形新生物 ,约 2 5cm× 1 5cm× 1cm ,表面光滑 ,完全阻塞支气管。支气管镜检刷片及痰涂片细胞学检查 :无癌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罕见的伴有性索样结构的子宫平滑肌瘤(uterine leiomyoma with sex cord-like pattern,ULMSC)的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ULMSC进行病理学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52岁,发现子宫肌瘤4年。大体检查肿瘤位于浆膜下,切面灰白色,细腻、均质,漩涡状结构不明显。光镜下瘤组织呈巢团状、梁索状和腺样排列,部分区域可见成熟的肿瘤性平滑肌成分,两种成分之间有移行。有趣的是,瘤组织内局部可见多量所谓的星爆结构,类似于伴巨菊形团的玻璃样变梭形细胞肿瘤中所见到的巨菊形团,肿瘤细胞体积较小,胞质稀少,上皮样,边界不清,核卵圆形或不规则,均匀一致,核分裂象少见。间质为增生的纤维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呈actin、SMA及calponin等平滑肌标记弥漫强阳性,CD10和desmin局灶(+);vimentin弱阳性;calretinin少许散在阳性,而CKpan、EMA、α-inhinbin、CD99、mela-nA、CD56、S-100、bcl-2和ER均(-)。Ki-67增殖指数小于5%。结论子宫平滑肌瘤中出现广泛的性索样结构极罕见,可能是子宫平滑肌肿瘤的一种非常罕见类型,病理诊断时应与子宫性索样肿瘤、混合性子宫内膜间质-平滑肌肿瘤和上皮样平滑肌瘤等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气管血管球瘤(glomus tumor,G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2例罕见的气管GT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 气管GT临床缺乏特征性,纤维支气管镜及CT检查示气管内新生物.镜下细胞形态具有特征性,细胞大小一致,细胞圆形或卵圆形,细胞质嗜酸性,细胞核稍大,位于细胞中央,未见核分裂,其间见大量扩张的薄壁血管,肿瘤细胞围绕血管周围排列.免疫表型:vimentin、actin、SMA均(+).结论 发生于气管的GT极其罕见,由于其缺乏特异性的术前诊断依据极易误诊,确诊需依赖于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腮腺非皮脂腺淋巴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腮腺非皮脂腺淋巴腺瘤进行光镜观察。结果瘤细胞由不同大小和形态的细胞巢构成,无非典型性,背景为淋巴细胞和淋巴滤泡。结论腮腺非皮脂腺淋巴腺瘤罕见,需要与皮脂腺淋巴腺瘤(或癌)、Warthin瘤、淋巴上皮病变(或淋巴上皮癌)、淋巴结内转移癌等鉴别。 相似文献
13.
肾原发性平滑肌肉瘤2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原发于肾脏的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治疗、组织发生及预后诸因素,方法:2例均行B超,CT或MRI检查,均进行病肾根治性切除术,其中1例术后失访,另1例术后未进行任何治疗,对2例肾平滑肌肉瘤进行常规HE,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未进行任何辅助治疗的患者于手术1年后死亡。2例显微镜下表现,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显示平滑肌源性肿瘤的特点,结论:肾原发性平滑肌肉瘤少见,临床诊断较困难,但有其病理特征,依靠肾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配以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确诊,复习文献,该肿瘤恶性度高,且位置深,一般发现已属晚期,故预后甚差,化疗,放疗效果均不理想,手术切除病肾是唯一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21,37(11)
目的 探讨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pulmonary benign metastasizing leiomyoma,PBM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收集5例PBML的临床资料,采用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发病年龄41~60岁,平均49.2岁,均有6~30年子宫肌瘤手术史;影像学表现均为多发、大小不一的肺内结节。镜下见肌瘤细胞呈梭形,胞质丰富略嗜酸性,瘤细胞异型性小,未见核分裂象及坏死。免疫表型:vimentin、desmin、SMA、ER、PR均阳性,S-100、CD117、CD34、DOG1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3%。结论PBML多发于子宫平滑肌瘤手术史的女性患者,组织学表现良好,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病情进展较缓慢,多数患者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转移性子宫平滑肌瘤的发病机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例肺转移性子宫平滑肌瘤大体、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特征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眼观:肺组织1块,其上布满0.2~0.8 cm大小不等灰白色小结节,结节质偏硬,与周围肺组织界清;切面灰白色,实性,较大者似有编织状.镜检:肿瘤细胞梭形,细胞密集区呈束状、编织状排列;其中可见呈腺管状排列的增生的肺泡上皮.细胞稀疏区间质玻璃样变,小血管玻璃样变.未见核分裂象,细胞分化良好,无非典型性、无坏死.免疫组化:vimentin、desmin、SMA、actin均(+),CD31、CD34、p53、CD117、HMB-45、D240、Melanin、Ki-67均(-),BCL-2、PR(+),ER(+),呈腺管状排列的增生肺泡上皮TTF-1(+).结论 肺转移性子宫平滑肌瘤是一种罕见疾病,确诊需要结合病史及免疫组化,治疗以手术切除转移病灶辅以内分泌治疗,具有复发倾向,通常患者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脊索瘤样脑膜瘤(chordoid meningiomas,CM)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应用组织病理学、组织化学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例CM进行观察,同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CM病理特点为黏液样基质中有呈分叶状或条索状排列的肿瘤细胞,细胞质呈淡染或嗜酸性染色,部分细胞呈液滴状,分布于黏液样基质中,类似脊索瘤样细胞;肿瘤细胞中亦可见典型脑膜上皮细胞区域.组织化学染色阿尔辛蓝-过碘酸-Schiff反应(alcian blue and peridic acid-schiff's reacyion,AB/PAS)呈阳性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表达阳性,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灶状阳性,广谱细胞角蛋白(pan cytokeratin,CKpan)、S-100钙结合蛋白(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S-100)表达阴性.结论:CM是发生于颅内的较少见的脑膜瘤亚型,需要与脊索瘤、黏液性软骨肉瘤及转移性黏液腺癌等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直肠黏膜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复习28例结直肠黏膜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EnVison两步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8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发病年龄28~74岁,中位年龄54岁。临床上多为无症状结肠镜下偶然发现的表面黏膜光滑的小息肉,息肉直径2~12 mm,平均4.5 mm。镜下见肿瘤均起源于黏膜肌层,境界清楚,由形态学温和的梭形细胞组成,胞核细长,呈雪茄状,常可见核旁空泡,其胞质呈明显的嗜酸性,部分病例可见玻璃样变。细胞密度较低,呈交叉束状排列,未见核分裂象及坏死。免疫表型:瘤细胞SMA、Calponin、h-Caldesmon均阳性;desmin阳性率86%(24/28);EMA、S-100、SOX10、CD34、CD117、DOG1、ALK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远低于1%。18例患者获得随访资料,随访时间10~56个月(平均26.5个月),均无复发。结论结直肠黏膜平滑肌瘤为少见的良性肿瘤,确诊需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标记,应与结直肠的其它梭形细胞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angiomatoid fibrous histiocytoma,AFH)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1例AFH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观察和文献复习.结果 AFH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多见于四肢,其次为躯干,头颈部.组织学显示组织样细胞、肌样细胞、上皮样细胞多结节状增生;假血管瘤样腔隙;厚的纤维性假包膜及包膜内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显示vimentin、CD68在上皮样细胞及梭形细胞中呈弥漫阳性表达,desmin散在阳性表达,CD34、HMB-45、Ckpan、lysozyme及FⅧRag一致阴性.肿瘤彻底切除,随访半年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结论 AFH是一种罕见的中间型恶性肿瘤.根据典型的组织学形态特征、免疫组化及基因重排检测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局部适当扩大切除,术后密切随访是主要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20.
乳头汗腺瘤样腺瘤1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乳头汗腺瘤样腺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特点及诊断与治疗。方法 通过HE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1例乳头汗腺瘤样腺瘤,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 肿瘤发生于乳头,由上皮细胞形成的不规则巢、小条索或小管在致密的纤维间质及平滑肌之间呈浸润性生长,其中可见“蝌蚪状”细胞巢及角化囊肿,病变边界不清。免疫表型:CK阳性,p63、SMA部分阳性,ER、PR及GCDFP-15均阴性。结论 乳头汗腺瘤样腺瘤是一种呈局部浸润性生长的非常罕见的乳头部良性肿瘤,局部切除后可复发,但不转移。组织学上主要应与乳头管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伴鳞化及管状癌鉴别。适当的治疗应该包括肿瘤及其周边充分的正常组织完整切除,且标本切缘阴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