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苔多为热邪薰灼所致,故主热证。一般而论,依其黄色深浅,可予知热邪轻重,既便有相兼合苔,亦多从热辨之。但据临床所见然而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不变的。古人曰:“夫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这就是说一切事物都是在不停的运动和变化。况且人之为病千差万异,错综复杂。故黄苔非皆热证,不足为奇。若阳气不化,水  相似文献   

2.
口苦、黄痰、黄苔证属实、热,古今不疑,然笔者曾遇几例咳喘患者,治以常法,投以清热化痰之剂,病反加剧,经详加辨析,改弦易辙乃愈。  相似文献   

3.
口苦、黄痰、黄苔证属实、热,古今不疑。然笔者曾遇几例咳喘患者,曾用常法,投以清热化痰之剂,病反加剧,经详加辨析,改弦易辙,竟获桴鼓之验.兹举1例,以冀为戒。林某某,男,50岁,1988年7月21日诊,患者咳喘日久,曾患“肺结核”多年,近半月来咳嗽气短,胸闷纳呆,痰多色黄,不得平卧,面色晦滞不华,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前医曾用清热宣肺,化痰止咳之麻杏石甘汤加味不效,改用清气化痰丸(汤),证反加剧.参前医之方,详加辨析,以患  相似文献   

4.
黄苔主热证。苔色越黄反映热邪越重。淡黄为热轻,深黄为热重,焦黄为热结。但此是指一般而言,殊不知尚有例外。余在临床曾遇见一例脱疽患者孙××,右足三趾干桔坏死,疼痛异常,犹如汤泼火燎,彻夜不能安寐,头昏食少,舌苔黄腻,曾从寒湿化火论治而无效,故作截肢。术后剧痛虽除,但伤口迟迟难以愈合,黄腻苔不退,余再三思之,溃疡后期多用益气养血、生肌长肉之法,遂处以十全大补丸(成药),每日3丸,分三次服完。而患者误按每次3丸,日服三次。三日后再诊时,竟见舌苔薄白如常,食欲顿开,并无不良反应。当把药物减量后,黄苔复生,药物再增量时,  相似文献   

5.
自汗是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医者多责阳虚,从临床上来看,自汗属阳虚者固然多见,但由其它原因引起的自汗也屡见不显。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曾治过不少因湿热内蕴而引起的自汗,如气郁日久化火,湿热郁遏肝胆,湿热困阻脾胃等。每每从清利湿热着手取效甚捷。现举案例一则如下: 刘××,女,46岁。1992—1—4日初诊。自1991—3—2日行胆石症手术后,一年来自感右肋下闷胀隐痛。近二月来肋胁胀痛加剧,每日不定时上半身蒸蒸汗出,日达15次之多,甚时则汗出如洗,常常湿透  相似文献   

6.
五心烦热临床所见颇多,但临证所见,亦有不少因邪实而致者,不可拘泥于阴虚。现分述如下。1 瘀血内阻常见于从事脑力劳动之人,多逸少动,或情志不遂,致使肝失疏泄,心血不运,瘀阻胸中则心胸烦热;手足肢末络脉细微,血运益滞,新血难以滋养,浊物瘀积不去、壅阻于内则手足心发热。如治王某某,女,42岁。1997年4月12日初诊。主诉五心烦热半年余,近1周来症渐加重,入夜尤甚,伴口渴、夜寐不安。诊见患者舌红少苔,脉弦细,辨为阴虚内热,治以滋阴清热。处方:地黄12g,玄参12g,天冬12g,麦冬12g,石斛10g,竹叶6g,灯心草6g,知母10g,  相似文献   

7.
8.
笔者在临床上常常会见到许多儿童出现花剥苔,多见于有胃肠消化不良、慢性腹泻以及容易发生过敏性疾病的患儿,因患呼吸系统疾病及某种微量元素或维生素的缺乏而来求诊的病例也不少。  相似文献   

9.
10.
11.
读您刊1981年第5期“黄苔不能一概从热论治”的报道,很有启发。一般说来,黄苔主里证、热证,外感病见此,为表邪已罢,热邪入里之征。黄厚而干,为湿热未除而气津已亏;黄厚而腻,为湿热挟杂,或有食滞。治之大法,不外热者清之,湿者燥之、利之,佐以芳化,叶天士首创辛开苦降之法,甚为合拍,此言其常。但在临床实践中亦有异于此者,兹举病案一则以证之。  相似文献   

12.
一般来说,黄腻苔多由痰热、湿热、湿温和食滞等使痰热内结,腑气不利而致,此多属邪气较盛。此时舌质亦必红绛或暗红,投以清热化湿或健脾利湿等品,舌苔必渐退而病愈。然笔者以前按一般规律,每遇黄腻苔、黄滑苔或白腻苔,即认为是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一般认为乙肝发黄的病因病机乃湿热瘀毒侵袭肝胆 ,枢机不利 ,疏泄失司 ,胆汁不循常道 ,渗入血液 ,溢于肌肤 ,其病机关键是湿。故利小便、去除壅积之湿热是其主要的治法。然而验之临床 ,部分慢性肝炎黄疸患者用上法未见有效。《景岳全书》指出 :“黄疸一证 ,古人多言为湿热…… ,而不知黄之大要有四 :曰阳黄 ,曰阴黄 ,曰表邪发黄 ,曰胆黄也……。岂果皆如曲 ,悉可谓之湿热耶 ?弗足凭也。”“阴黄证多由内伤不足 ,不可以黄为意专用清利 ,但宜调补心脾肾之虚以培血气 ,血气复则黄必尽退。”可知黄疸非独湿热而为 ,内伤不足、脏腑功能紊…  相似文献   

14.
黄苔的辨治     
黄苔是中医临证常见的异常外在表现 ,是反映疾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具体外证。严谨地分辨黄苔的有无、分布和厚薄、润燥、腐腻的不同以及偏全变化 ,有助于了解病邪的性质 ,可有效指导临床辨证、处方治疗。我们就临床上常见的黄苔结合病例分析如下。病例 1 王某 ,男 ,2 8  相似文献   

15.
笔者于临床,曾诊治两例黄苔患者,体会颇深。现将诊治经过,附录于后。例1:罗××,女,47岁,1980年10月25日初诊。患者自诉,素有咳喘病史。现症:咳嗽、气喘甚,时感胸部憋闷不舒,纳差,大便干燥,舌体胖大,边无齿痕,舌尖略红,苔黄腻,脉沉略细,两关带滑。辨证为:肺气郁闭,痰热喘咳。治法:宣肺开闭,清热化痰,降气平喘。方用定喘汤化裁。处方:麻黄9克,杏仁12克,石膏30克,黄芩12克,苏子9克,法夏12克,桑白皮15克,前胡15克,全瓜蒌18克,甘草8克。服上方2剂,苔黄腻如前,余证未减。余认为患者病久湿热痰浊胶结不化,再处  相似文献   

16.
黄苔主热,医者皆晓,然黄苔非热证,并不全知。笔者治一腹痛证,患者常感下腹部胀痛,胃脘不适,食纳欠佳,便溏,口干,苔黄。初诊时,因门诊繁忙,未曾细辨舌苔,便据苔黄、腹痛、便溏诊为肠蕴湿热,用芩连、藿香,白蔻等治之。患者服药二剂,腹痛有增无减,我不由愕然,遂详细诊查,患者腹痛,遇温则减,便溏但不粘浊臭秽,口干但不欲饮,苔黄而滑润,舌质淡红胖嫩。此乃脾肾阳虚所致,阳虚则不能温煦、蒸腾、运化,是以腹痛、口干、便溏;中士虚寒,食入不化,宿  相似文献   

17.
患者陈某,男,59岁,工人.1988年10月3日初诊:四肢僵硬发冷,屈伸不利三月余.伴大便溏薄,(5~6次/日)小便清长,(夜尿2~3次)饮食喜热,口干不欲饮,寐差、乏力,舌光红无苔,脉滑细.自述近期常食面食面中掺碱量大,先前诸医多以滋阴降火之剂,(疑以舌为据)药后诸证尤甚,且溏泻更著.试析其证:虽舌光红无苔,但四末亦硬亦冷,且畏寒喜温,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倦怠乏力,实  相似文献   

18.
1病案 汪某某,女,37岁,住院号:133314。于2011年2月5日始感食少恶心,腹胀体乏,尿色深黄,在当地医院治疗数日病情加重而转入武汉某医院,诊为急性重型肝炎、肝肾综合症、原发性腹膜炎,经抗病毒、调免疫及对症治疗半月无效。  相似文献   

19.
热淋者 ,小便频急 ,溺时热痛。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淋闭》谓 :“热即发 ,甚则尿血。”热淋治疗当清热利水通淋 ,医者多以八正散治之 ,观八正散组成 ,利水涌淋有余 ,而清热解毒不足 ,故若于八正散中酌加清热解毒之品。如白花蛇舌草、蒲公英、银花、连翘、黄芩等 ,则大大提高了八正散的疗效。临证有经验方 :白花蛇舌草 3 0g ,蒲公英 1 8g ,瞿麦 9g ,蓄 9g ,海金砂 1 5g,淡竹叶 9g ,木通 9g ,生地 9g,甘草 3g,土茯苓 3 0g ,牡丹皮 9g ,黄柏 9g ,可参考应用。若热淋而尿血者 ,当加凉血止血之品 ,紫珠草、旱莲草、枝子炭、…  相似文献   

20.
<正> 例1 李××,男,31岁,工人。1983年2月24日入院,住院号267218。患者8年前钡餐透视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其后胃脘反复胀痛及背,喜温喜按,夜间痛重。近三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