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卒中后抑郁评价和早期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急性卒中后抑郁进行评价,并探讨早期心理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180例首发急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Hamilton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评价,并进行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患有抑郁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组同步进行心理干预。结果: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61.11%;病灶位于皮质和皮质前部的患者抑郁评分显著高于病灶位于皮质下和后部的患者;心理干预组抑郁明显改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9.09%和94.55%显著高于对照的40%和60%。结论:首发急性卒中的抑郁发生率约为2/3,其严重程度与病变部位有关,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卒中后抑郁评价和早期心理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急性卒中后抑郁进行评价,并探讨早期心理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180例首发急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Hamilton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评价,并进行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患有抑郁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组同步进行心理干预。结果: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61.11%;病灶位于皮质和皮质前部的患者抑郁评分显著高于病灶位于皮质下和后部的患者;心理干预组抑郁明显改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9.09%和94.55%显著高于对照的40%和60%。结论:首发急性卒中的抑郁发生率约为2/3,其严重程度与病变部位有关,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五行辨证理论对社区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5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康复及抗抑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五行辨证心理干预,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中风病证候量化指标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PSD症候改变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有向愈改变,观察组干预后中风病证候量化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PSD抑郁评分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有向愈改变,观察组干预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基于五行理论的心理干预对社区PSD有向愈改变,可明显改善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前卒中后抑郁(PSD)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高。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PSD中西医结合、早期干预治疗的研究报道各抒己见,以解郁安神中药加氟西汀、心理疏导等综合治疗为主,临床效果明显。探讨PSD中西医结合、早期干预的疗效,寻求早期干预、“中西”互补、公认有效的防治新方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有利于PSD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卒中会对患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和负担。无论在我国还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卒中都是致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从年龄上看,3/4的患是老年人。尽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医学知识的普及,相关危险因素得到了比以前更加有效的控制,卒中的发病率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但由于我们逐步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的增加,卒中患的绝对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上升。对于一个趋于老龄化的社会而言,卒中的预防和治疗仍然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6.
卒中后的抑郁和焦虑通常会被漏诊或不恰当的治疗。这可能反映了在伴有卒中相关残疾的老年患者中进行情绪异常诊断的困难,也反映了在这种情况下相关治疗疗效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
卒中的发生率逐年上升,30%以上的卒中患者合并卒中后抑郁(PSD),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康复,增加了卒中后的致残率。近20余年来,PSD的治疗日益受到重视。文章主要介绍PSD的药物治疗,并简要介绍了电惊厥疗法、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后抑郁心理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主动活动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心理障碍。大约1/3老年卒中患者会出现抑郁。国外研究发现卒中后1个月是PSD发病的高峰期,卒中后1年内发生PSD的患者中有一半是在卒中后1个月内发病的。PSD不仅显著增加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9.
卒中后抑郁——需要更多关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对卒中研究的日益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卒中后伴发的情感障碍已成为严重影响卒中患者肢体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卒中后最为常见的情感障碍,PSD是由于卒中后导致的持续性的情感低落、兴趣减退为核心症状的心境  相似文献   

10.
我国老年抑郁心理干预研究的方法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使社会更加关注老年群体,在关注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情绪问题和精神疾患~([1]).国内有学者报告,老年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39.9%,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增加了老年人患躯体疾病的风险~([2~4]).  相似文献   

11.
12.
万法拉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69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纽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万法拉新合并心理疗法、谷维素治疗3个月,治疗4,8周时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结果治疗4、8周后,治疗组HAMD评分和SSS评分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表明万法拉新配合心理治疗可改善卒中后抑郁,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3.
卒中后抑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卒中后抑郁能阻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恢复,造成卒中病程迁延,是影响卒中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文章对卒中后抑郁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治疗等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应用文拉法辛结合心理护理治疗对于卒中后抑郁症患者(PSD)的康复影响。方法将PSD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均经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包括积极进行卒中二级预防和肢体功能综合康复及基础护理。治疗组加服文拉法辛75mg/d~225mg/d,同时进行全面的心理护理。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情况、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文拉法辛结合心理护理可明显提高PSD患者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5.
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抑郁是卒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它与卒中互相影响,进一步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尚无统一定论,可能与神经递质、颅内病变部位、炎性细胞因子和精神社会心理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卒中后抑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卒中后抑郁能阻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恢复,造成卒中病程迁延,是影响卒中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文章对卒中后抑郁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治疗等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系统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程度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方法 首次脑卒中患者,同时存在抑郁症及神经功能缺损的106例分为A、B组;167例神经功能缺损患者分为C、D组.所有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B组及D组作为干预组加以心理干预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NFDS)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后的HAMD、 NFD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B、D组均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系统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神经功能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老年卒中后抑郁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老年人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能量表(MMSE)及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对卒中患者进行测评,并对有显著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PSD发生率为41.6%,其中轻度22.3%,中度15.7%,重度3.6%,以轻、中度抑郁为主。影响PSD发生的相关因素有性别、年龄、抑郁症史、病灶数量、高血压、饮酒、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结论PSD发生率较高,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正>60%左右的老年脑卒中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常规护理无法满足这部分患者的需求〔1〕。本文拟评价心理干预护理在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中的临床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3月至2013年11月我院PSD患者19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3例,男性55例,女性48例,年龄(63.7±4.6)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为(29.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与脑梗死后抑郁、焦虑的关系.方法 将7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均常规治疗原发脑血管疾病.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实施为期4周的心理干预措施.于心理干预前及心理干预4周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测评两组患者.结果 干预前两组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4 周心理干预后观察组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梗死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减少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