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自体DC-CIK细胞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集2011年8月至2016年1月解放军第81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科收治的28例Ⅳ期卵巢癌患者的PBMC,经实验室体外诱导培养获得DC和CIK细胞.DC通过卵巢癌细胞(HO-8910)裂解物致敏后与CIK细胞回输至患者体内,观察DC-CIK细胞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28例晚期卵巢癌患者经DC-CIK细胞免疫治疗后,ORR为7.1%(2/28),DCR为64.3%(18/28);12、36、50个月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有75%、53%和42%.经DC-CIK细胞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3+ CD8+细胞比例显著升高[(23.35±7.52)%vs (29.49±8.16)%;f=-3.340,P<0.01],CD4 +/CD8+比例显著下降[(1.61±0.84)% vs (1.21±0.74)%;t=2.785,P<0.05],CD3+、CD3+ CD4+、CD3-CD56+、CD4+ CD25+细胞比例及CA125、CA199、TSGF水平均无显著变化(均P>0.05);患者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DC-CIK细胞治疗可改善晚期卵巢癌患者免疫状态,提高其中远期生存率,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DC-CIK细胞治疗晚期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5年6月解放军第八一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科行DC-CIK细胞治疗的29例晚期转移性鼻咽癌患者。观察DC-CIK细胞治疗前后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EB病毒VCA-IgA抗体水平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29例鼻咽癌患者经DC-CIK细胞治疗后客观缓解率为0,疾病控制率为65.5%,中位生存时间为42个月,1~4年生存率都为68.0%,无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后29例患者的外周血EB病毒VCA-IgA抗体显著低于治疗前\[(30.88±3.91)U/ml vs (49.86±5.02) U/ml, P<0.05)\]。经细胞治疗后CD8+ T细胞显著上升(P<0.05)、CD4+/ CD8+ T细胞比值显著下降(P<0.05)。结论:DC-CIK细胞治疗转移性鼻咽癌安全、可行,能产生一定的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体DC联合CIK细胞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12月在解放军第81医院进行DC-CIK细胞治疗的4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并观察DC-CIK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分析患者生存期,评价远期疗效,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预后因素,并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结果:4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经DC-CIK细胞治疗后,客观缓解率为38.1% (16/42),疾病控制率为61.9% (26/42);1年生存率为59%,2年生存率为48%,3年生存率为48%;肿瘤标记物CA153治疗后显著性降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除辅助性T细胞(CD3+ CD4+)水平显著性升高外,其他淋巴细胞亚群无显著性变化.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P=0.012)、治疗前CA153水平(P=0.000)是DC-CIK细胞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CA153水平(P=0.003)是DC-CIK细胞治疗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晚期乳腺癌患者经DC-CIK细胞治疗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可能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产生临床获益,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自体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 DC) 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 CIK) 细胞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集2011年7月至2015年3月解放军第81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科收治的142例Ⅲ~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经实验室体外诱导培养DC和CIK细胞。DC细胞通过结肠癌细胞株COLO 320或直肠癌细胞株HCT-116裂解物致敏后与CIK细胞回输至结直肠癌患者,观察DC-CIK细胞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142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经DC-CIK细胞免疫治疗后,客观缓解率为162%,疾病控制率为60.6%;1年生存率为47%,2年生存率为31%,3年生存率为31%;经细胞治疗后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3+CD56+ NK细胞、CD4+CD25+ Treg细胞比例、CD4+/CD8+比值及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 水平均无显著变化;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 (P=0.015)、治疗次数 (P=0.037) 及治疗前CEA值的正常与否为DC-CIK治疗结直肠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次数 (P=0.024) 和年龄 (P=0.015) 与DC-CIK治疗结直肠癌的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DC-CIK细胞免疫治疗可能改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远期生存率,可产生临床获益,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体DC-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14年11月至2016年7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32例晚期胃腺癌患者,按照随机对照表法以1∶1分为DC-CIK细胞联合用药组与单药组(每组各16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衡一致。分别采集PBMC,经实验室体外诱导培养获得DC和CIK细胞。单药组采用替吉奥/奥沙利铂或顺铂化疗方案,联合用药组采用相同化疗方案+DC-CIK细胞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结果: 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P>0.05),单药组患者化疗后外周血中CD3 + 、CD3 + CD4 + 、CD3 + CD8 + 、CD3 - CD56 + 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均高于单药组(87.5% vs 50.0%,8.9 vs 4.4个月;均P<0.05),两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8.0和14.0个月(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明显改善了患者因化疗毒副反应或病情本身引起的体力匮乏和失眠,未见治疗相关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DC-CIK细胞联合化疗可明显改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转移性胃腺癌患者免疫状态和生活质量,提高了临床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搜集2010年9月至2016年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生物免疫治疗科的28例晚期胰腺癌患者,这些患者接受吉西他滨和/或替吉奥化学药物治疗,在化疗结束1~3d内回输体外培养的CIK细胞.观察指标为疾病进展(PD)率,疾病稳定(SD)率,部分缓解(PR)率,完全缓解(CR)率,中位生存期(mOS),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的生存率,疾病控制率(diseasecontrol rate,DCR)和不良反应.DCR包括CR、PR和SD.结果:28例患者中5例PR(17.86%),15例SD(53.57%),8例PD(28.57%),DCR为71.43%,mOS 15.41,6、12、18和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85.71%、50.00%、39.28%和10.71%;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CIK细胞联合化疗是晚期胰腺癌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不良反应小,耐受性良好,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自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DC-CIK)治疗中晚期食道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及细胞免疫治疗后对食道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采集20例中晚期食道癌患者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经实验室的体外培养诱导产生DC和CIK细胞,患者于7,9,11,13天皮下注射DC,于11和13天静脉回输CIK细胞。观察经细胞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分别于免疫治疗前1周和每次治疗完成后的1个月取患者外周血,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20例中晚期食道癌患者经DC-CIK治疗后,完全缓解的患者为1例,部分缓解的患者为6例,疾病稳定状态的患者为6例;客观反应率为35%,疾病控制率为65%;食道癌患者经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其中Th1、Th2经细胞免疫治疗后明显增加(P<0.05);CD3 CD4 CD8-、CD3 CD4-CD8 、CD3 CD19- 经细胞免疫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过程中20例患者均未出现发热和寒颤等相关毒副作用。结论:DC-CIK细胞免疫治疗可改善食道癌患者免疫抑制状态,提高患者的抗肿瘤免疫效应,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疗效的结果表明细胞免疫治疗为食道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方法和选择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体树突状细胞(DC细胞)及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DC/CIK细胞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并观察该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52例接受DC/CIK治疗的患者CD3、CD4、CD4/CD8比例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mofsky评分等级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DC-CIK细胞治疗可提高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重组腺病毒载体编码基因修饰的自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DC-CIK)治疗中晚期食道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其对食道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采集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解放军第307医院收治的20例中晚期食道癌患者的PBMC,经实验室的体外培养诱导产生CIK细胞和DC,并将重组腺病毒载体编码的 survivin和muc-1 基因转染DC 。采集PBMC后第7、9、11、13天给患者皮下注射(3~10)×107个 DC(1 ml),第11、13天静脉回输(2~15)×109个CIK细胞(100 ml),每疗程间隔3个月,直至疾病进展,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分别于免疫治疗前1周和每疗程完成后的1个月取患者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20例中晚期食道癌患者经DC-CIK治疗后,1例CR、6例PR、6例SD、7例PD;客观反应率为35%,疾病控制率为65%;经细胞免疫治疗后Th1\[(14.5±13.3)% vs (3.6±5.9)%, P <0.05\]、Th2\[(1.0±0.7)% vs (0.6±0.5)%, P <0.05\]细胞比例显著增加。治疗过程中20例患者均未出现发热和寒颤等相关不良反应。结论:DC-CIK细胞免疫治疗可改善中晚期食道癌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提高患者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体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化疗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和毒副作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4个疗程的诺维苯+顺铂(NP)化疗方案。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患者。A组患者采用自体过继DC/CIK细胞回输2次,每次30天;B组患者DC/CIK细胞回输2次,同时每30天接受免疫治疗2次以上。评价2组间药物不良反应、疾病进展时间(TTP)和总生存率(OS)。结果 120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3.80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0.0%,21.7%和15.0%。A组患者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6.7%、13.3%和6.7%;B组患者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3.3%、30.0%和23.3%。2组间总生存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37)。相比于A组,B组患者的TTP显著延长,TTP中位数从6.2个月(95%CI,5.35~9.24)提高到7.3个月(95%CI,5.45~6.95;P=0.034),且可耐受化学免疫疗法的不良反应,而A组多见化疗引起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结论 DC-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D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树突状细胞调节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 activated and cytokins induced killer,D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疗效。方法:实验采用武警总医院2005年6月至2007年8月应用DCIK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患者23例作为联合治疗组。同期进行单纯化疗的20例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联合治疗组患者均于化疗前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将PBMC体外培养产生DCIK细胞。联合治疗组患者首先行2周期全身化疗,化疗结束后回输质量合格的DCIK细胞。单纯化疗组仅进行2周期全身化疗。观察两组近期疗效、临床受益反应改善程度、肿瘤标志物、免疫指标及1年、3年生存率。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KPS评分升高(P〈0.05),单纯化疗组治疗后KPS评分较治疗前无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3+CD8+、CD3+CD56+细胞的比例大幅升高(P〈0.01);而单纯化疗组患者无明显变化(P〉0.05)。联合治疗组1年生存率78.3%;单纯化疗组1年生存率80%(P〉0.05)。联合治疗组3年生存率52.2%;单纯化疗组3年生存率30%(P〈0.01)。结论:D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具有更好的疗效,其临床受益反应有较大的提高,免疫功能有所改善,3年生存率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树突状细胞调节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 activated and cytokins induced killer,D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疗效。方法:实验采用武警总医院2005年6月至2007年8月应用DCIK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患者23例作为联合治疗组。同期进行单纯化疗的20例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联合治疗组患者均于化疗前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将PBMC体外培养产生DCIK细胞。联合治疗组患者首先行2周期全身化疗,化疗结束后回输质量合格的DCIK细胞。单纯化疗组仅进行2周期全身化疗。观察两组近期疗效、临床受益反应改善程度、肿瘤标志物、免疫指标及1年、3年生存率。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KPS评分升高(P<0.05),单纯化疗组治疗后KPS评分较治疗前无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3+CD8+、CD3+CD56+细胞的比例大幅升高(P<0.01);而单纯化疗组患者无明显变化(P>0.05)。联合治疗组1年生存率78.3%;单纯化疗组1年生存率80%(P>0.05)。联合治疗组3年生存率52.2%;单纯化疗组3年生存率30%(P<0.01)。结论:D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具有更好的疗效,其临床受益反应有较大的提高,免疫功能有所改善,3年生存率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自体DC联合CIK(DC-CIK)细胞治疗9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集2011年8月至2016年4月解放军第86医院肿瘤科及解放军第81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收治的96例胃癌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经实验室体外诱导培养DC和CIK细胞,DC通过胃癌MGC-803细胞裂解物致敏后与CIK细胞回输给患者,观察DC-CIK细胞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96例胃癌患者经DC-CIK细胞免疫治疗后,客观反应率为15.6%,疾病控制率为55.2%;1年生存率为56.0%,36~56个月总生存率维持在37.0%。免疫细胞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肿瘤标志物CEA、CA199和CA724值均无明显变化。细胞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4+CD25+细胞比例显著下降\[(3.22±1.20)% vs (2.46±1.04)%,P<0.01\],CD3+、CD4+、CD8+、CD3+CD56+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无显著变化(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细胞治疗次数、治疗前CEA和CA199值为DC-CIK治疗胃癌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细胞治疗次数、治疗前CEA和CA199值与DC-CIK细胞治疗胃癌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结论:DC-CIK细胞免疫治疗对于胃癌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多次治疗可能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DC-CIK细胞临床制备规范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培养,具有显著的协同抗肿瘤效应,逐渐成为肿瘤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的首推方案。DC-CIK的协同抗肿瘤效应不仅在体外实验得到了证实,而且临床试验也证实了DC-CIK的强大抗肿瘤效应。然而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关于DC-CIK细胞制备的统一技术规范,为此我们结合国内外知名实验室的制备经验,对DC-CIK细胞制备的技术规范进行探讨,以保证其临床应用的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自体DC-CIK细胞联合化疗用于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肿瘤内科住院并接受DC-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70例为联合组.另外选取同期临床情况相似,仅进行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7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评价其毒性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联合组和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37.8%和29.5% (P >0.05),疾病控制率为80.0%和59.1% (P <0.05),无进展生存期为7.0和5.0个月(HR 0.62,95% CI 0.41 ~0.92,P<0.05),中位生存期为13.0个月和10.8个月(HR 0.68,95%CI 0.45 ~ 1.02,P>0.05);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化疗前后生活质量未见明显下降;未见DC-CIK细胞相关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自体DC-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在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生存期及生活质量等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收益,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肿瘤特异性个体化多靶点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 年10 月1日至2022 年10 月31 日东部战区总医院生物治疗科行肿瘤特异性个体化多靶点DC-CIK 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治疗前后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的变化,FCM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淋巴细胞亚群和各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用质谱仪检测治疗前后靶点的变化。结果:共入组52 例晚期NSCLC 患者,其中女性21例、男性31例;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50.97±10.72)岁,中位年龄47.5岁。经DC-CIK 治疗后,CR 0例,PR 0例,SD 27 例,PD 25 例。与治疗前比较,DC-CIK 治疗后:(1)CEA和CYFRA21-1水平无显著改变,CA125 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2)治疗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无显著变化;(3)治疗后患者外周血IL-2、IL-4、IFN-γ 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IL-6、IL-10 及IL-17 水平无明显变化(;4)治疗后靶点数下降明显。DC-CIK 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晚期NSCLC患者行肿瘤特异性个体化多靶点自体DC-CIK 治疗是安全的,能使患者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并得到一定的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DC-CIK细胞联合化疗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5年1月就诊于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15例广泛期SCLC患者,采用EP方案(依托泊甙+顺铂)化疗结束后3~5d进行DC-CIK细胞治疗,每21 d为一周期,观察联合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等.结果:15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获CR 3例、PR 8例、SD 3例、PD 1例、RR为73.3%,DCR为93.3%,PFS为6.8个月,OS为14.9个月,其中2例获CR的患者OS分别为29.1个月、37.2个月,2年生存率达13.3%;联合治疗后较治疗前CD4+ CD25+ CD127-调节性T细胞、CD4+T细胞减少[(5.42±0.70)% vs (6.16±0.77)%,P<0.05;(28.74±1.92)% vs (33.06±2.69)%,P<0.05],CD3+ CD56+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D8 +T细胞增加[(5.58±0.94)% vs (4.94±0.77)%,P <0.05;(43.26±3.87)% vs(39.92±2.78)%,P<0.01],CD4 +/CD8+T细胞比值明显下降[(0.67±0.09)%vs (0.83±0.10)%,P<0.01];治疗后患者KPS评分提高20分2例、10分9例,有效率为73.3%,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轻中度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给予对症处理后可恢复正常.结论:DC-CIK细胞联合化疗可提高广泛期SCLC患者的临床缓解率,延长生存期,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免疫功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术后化疗联合DC-CIK细胞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外科的82例Ⅲ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CME手术.单纯化疗组(n=42)采用CapeOX方案,给予6周期化疗;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组(联合治疗组,n =40)除采用CapeOX方案化疗外,同时给予负载自身肿瘤抗原的DC肿瘤疫苗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进行细胞免疫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EA的变化、细胞免疫指标(外周血CD3+、CD4+、CD8+、CD19+、CD56+及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的百分比)、治疗期间的药物毒副作用以及比较两组2年肿瘤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周CEA数值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术后1年的CEA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化疗组术后2年的CEA数值与治疗后及与联合治疗组相比均明显升高(均P<0.05).单纯化疗组化疗后CD8+和Treg细胞的百分比明显下降(P<0.05),余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8+、CD19+、CD3+CD56+细胞的百分比显著提高(P<0.05),Treg细胞的百分比明显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外周神经毒性及手足综合征等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均P <0.05).单纯化疗组的2年肿瘤复发率为23.81%,联合治疗组为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可以提高结肠癌患者术后的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并明显降低肿瘤2年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高,在我国已成为居民死亡的主要病因. 随着对肿瘤认识的不断深入,肿瘤治疗技术已取得很大进步. 目前,肿瘤生物免疫治疗已成为继手术治疗、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之外的第4种手段,其中 DC-CIK细胞免疫治疗在肿瘤生物免疫治疗中,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本文就DC-CIK细胞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和树突状细胞(DC)联合治疗晚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89例Ⅳ期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其中单纯化疗组48例,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612个疗程;联合治疗组41例,除采取相同的化疗方案外,同时诱导培养患者自身CIK和DC细胞,CIK细胞静脉回输,DC细胞给予患者腹股沟、腋下淋巴结注射和淋巴结附近皮下注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瘤体变化、癌胚抗原(CEA)变化、细胞免疫指标改变(CD+3、CD+4、CD+8、CD+4/CD+8、CD+3CD+56、CD-3CD+56)和Karnofsky评分,同时记录生存期。结果单纯化疗组无完全缓解(CR)病例,部分缓解(PR)5例,好转(MR)20例,化疗后总有效率为52.1%(25/48)。联合治疗组CR 1例,PR 8例,MR 19例,总有效率为68.3%(28/41),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CD+3CD+56、CD-3CD+56比较显著高于治疗前,而CD+8则低于治疗前。联合治疗组治疗后Karnofsky评分明显提高(平均提高13分,P<0.05)。单纯化疗组的2年生存率为54.2%(26/48),联合治疗组的2年生存率为70.7%(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K细胞和DC细胞联合化疗可有效提高晚期直肠癌疗效,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无手术指征的晚期直肠癌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