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德国小蠊下颚须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德国小蠊下颚须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德国小蠊下颚须分为5节,第1,2节较短,第3-5节较长,雌虫第1-4节有鳞片,第5节无鳞片,雄虫第1-5节均有鳞片。第3节内侧端1/5处有1椭圆形凹陷,内有乳突状突起。第4节末端内侧有1凹陷,内有施工锥形感器。第5节内侧有大,小两个凹陷区,底部有许多带槽锥形感器,侧壁有许多不规则锥形感器和少量刺形感器B。在5个节段上均有刺形感器B。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德国小蠊尾须的细微结构,结果表明,德国小蠊须有10节,其腹面上有大量的刺形感器B和开感顺,还有少量的刺形感器C和锥形感器,在尾须背面肖量的刺形感器A和极少的微毛形感器。  相似文献   

3.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德国小蠊下颚须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德国小蠊下颚须分为5节,第1、2节较短,第3~5节较长。雌虫第1~4节有鳞片,第5节无鳞片,雄虫第1~5节均有鳞片。第3节内侧端1/5处有1椭圆形凹陷,内有乳突状突起。第4节末端内侧有1凹陷,内有许多锥形感器。第5节内侧有大、小两个凹陷区,底部有许多带槽锥形感器,侧壁有许多不规则锥形感器和少量刺形感器B。在5个节段上均有刺形感器B。刺形感器C和帽状感器分布于第5节。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德国小蠊尾须的细微结构。结果表明,德国小蠊尾须有10节,其腹面上有大量的刺形感器B和矛形感器,还有少量的刺形感器C和锥形感器。在尾须背面有少量的刺形感器A和极少的微毛形感器。  相似文献   

5.
目的克隆德国小蠊精氨酸激酶(arginine kinase,AK)全长基因,表达、纯化重组AK蛋白,并研究蛋白的免疫反应性。方法提取德国小蠊总RNA,反转录为cDNA,设计特异性引物,PCR克隆德国小蠊AK片段,将测序正确的目的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在大肠埃希菌(E.coli)BL21(DE3)中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通过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目的蛋白表达和纯化结果,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重组AK蛋白的免疫反应性。结果德国小蠊AK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为1071bp,编码356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为FJ514482。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德国小蠊序列(登录号为EU429466)比对,同源性达97.2%。重组质粒pET-28a-AK在E.coli BL21(DE3)中获得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45 000,主要以可溶性形式表达,经亲和层析获得目的蛋白。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重组AK蛋白可被过敏性患者血清识别,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6.
德国小蠊主要变应原Bla g 2抗原定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过敏性疾病主要变应原之一德国小蠊Bla g 2的定位。方法制作德国小蠊石蜡切片,在本室克隆、表达和纯化出Bla g 2蛋白的基础上,按常规方法免疫小鼠,分离血清用作一抗,荧光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Bla g 2在虫体内的定位。结果用rBla g 2免疫小鼠血清孵育的切片中,中肠肠腔上皮细胞和肠内容物显示强阳性,免疫小鼠血清孵育的粪便颗粒也显示阳性结果。而其生殖、排泄系统等脏器均呈阴性反应。结论本研究发现德国小蠊II类变应原Bla g 2存在于中肠肠腔上皮组织、肠内容物和粪便颗粒中,对进一步进行德国小蠊特异性抗原的分离、纯化及疫苗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德国小蠊(Blattellagermanica)的分泌物、排泄物、蜕皮产物和尸体中携带含有大量过敏原,其中Blag5是引起过敏性疾病的一类重要过敏原。使用大肠杆菌克隆表达德国小蠊过敏原Blag5,然后使用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血清IgE测试其变应原性。同时使用生物信息学预测Blag5基因的作用,了解到其分子特征。方法 首先提取德国小蠊的总RNA,并根据已知的Blag5基因序列(GenBank:U92412)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扩增其cDNA,并通过酶切连接构建表达载体pET-28a(+)-Blag5,然后转化入感受态细胞Rosetta(DE3)。选择单克隆阳性菌落进行扩增和培养。用0.1mm/molIPTG诱导目的蛋白的表达,然后通过金属螯合层析法纯化表达产物,并通过Western印迹法鉴定纯化产物的免疫学特性。结果 对表达产物进行了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发现可溶性表达的Blag5蛋白的分子量约为25kDa,与理论结果相符。纯化的重组蛋白的免疫印迹结果表明,Blag5可以特异性结合过敏患者的血清IgE。基于基因序列,我们预测了Blag5二级和三维结构、亲水性、可塑性、抗原性、表面可及性、同源性。发现其具有典型的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特征。结论 本研究中异源表达的德国小蠊Blag5过敏原蛋白对过敏患者的血清具有更高的结合活性,为相应的变应性疾病的诊断试剂和疫苗的开发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获得大量具有良好IgE结合活性的Bla g2重组变应原,以用于变态反应性疾病特异性诊断及免疫治疗的研究。方法提取德国小蠊总RNA,采用RT-PCR的方法扩增Bla g2片段,产物连接进入pMD18-T载体。挑取重组子,用NdeⅠ和NotⅡ双酶切后将目的片段亚克隆入pET24a(+),经IPTG诱导表达后,通过Ni2+亲和层析柱对重组变应原进行纯化,并采用Western-blot检测其免疫学结合活性。结果扩增出编码328个氨基酸的长度为984个碱基对的核苷酸片段,序列分析结果和GenBank上的基因序列(U28863)完全一致。重组变应原在E.coliBL21 star中得到高效表达,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结论成功构建了德国小蠊变应原Bla g2的原核表达载体,并纯化出具有免疫原特性的重组蛋白,为进一步开展Bla g2蛋白和重组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在毕赤酵母菌(Pichia pastoris)中表达德国小蠊主要变应原 Bla g 2,以获得其可溶性蛋白。 方法 根据已知的Bla g 2基因序列设计带有酶切位点的引物,PCR扩增德国小蠊变应原Bla g 2基因,经酶切后将该基因连接到毕赤酵母真核表达载体pGAPZaA,获重组质粒pGAPZaA-Bla g 2,该重组质粒线性化后,经电转化法转化毕赤酵母GS115,用PCR筛选出重组子并在YPD培养基中表达。用Ni2+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Bla g2,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其免疫学活性。 结果 重组质粒pGAPZaA-Bla g 2转化毕赤酵母GS115后进行表达,十二烷基磺酸钠?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显示,重组蛋白Bla g 2表达产物以可溶性分子形式存在,相对分子质量(Mr)为45 000。培养3 d的表达量占上清总蛋白的50 %。表达产物重组蛋白Bla g 2经Ni2+亲和层析纯化后,Western blotting分析,在约Mr 45 000处有1条明显的特异性条带,该蛋白具有免疫学活性。 结论 获得了真核表达的德国小蠊主要变应原重组蛋白Bla g 2,该蛋白以可溶性蛋白的形式分泌到培养液中,避免了原核表达的变复性过程。  相似文献   

10.
博落回杀灭蝇蛆效果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罂粟科植物博落回(Macleayacodata(wild.)R.Br)具杀虫作用[1,2],但对其杀虫作用的成分及杀虫效果的研究少见报道。本文用酸性乙醇提取博落回茎、叶中的生物碱,以浸渍法测定提取液对蝇蛆的毒力。材料与方法博落回生物碱(总碱)提取液的...  相似文献   

11.
草原兔尾鼠是新疆荒漠草原所特有的害鼠之一,作者在开展城市灭鼠工作的同时,用5种常用的灭鼠剂,对本所人工驯化的草原兔尾鼠进行了适口性和毒杀试验。每一试验组试鼠10~40只,雌雄各半,每5只同性鼠为一个饲养笼。对照组10只,雌雄各半。毒饵用新鲜小麦配制。在实验室条件下用0.005%和0.01%4敌隆、0.01%氯敌鼠钠盐、0.05%和0.1%敌鼠钠盐、0.035%和0.07%杀鼠迷、0.5%和1%甘氟5种灭鼠剂,配制成毒饵喂食草原兔尾鼠。分1天量和3天量两组,毒杀效果依次为甘氟>敌鼠钠盐>杀鼠迷>溴敌隆>氯敌鼠钠盐。灭鼠剂适口性逐次为溴敌隆>氯敌鼠钠盐>杀鼠迷>敌鼠钠盐>甘氟。  相似文献   

12.
杀鼠灵毒饵一次性饱和投毒法灭鼠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杀鼠灵毒饵灭鼠一般采用连续投毒 3~ 10 d的方法进行 ,根据青海省格尔木地区低温、干燥的气候特点 ,本试验首次使用 0 .0 2 5 %小麦粘附杀鼠灵毒饵一次性饱和投毒法灭鼠 ,室内每间房屋 (15 m2 )投毒饵 3堆 (每堆 30 g) ;粮库、饮食场所、办公区、居民区等地采用毒饵盒投放 ;室外采用砖砌毒饵站 ,每 2 0 m投放一毒饵站 ,每站 10 0~ 15 0 g,在鼠类活动频繁、密度高的地方可投放 2 0 0~ 30 0 g。用鼠迹方块法和鼠迹九格法调查灭鼠效果分别为 81.2 3%和 87.13% ,说明小麦粘附杀鼠灵毒饵一次性饱和投毒法杀灭家栖鼠类效果较好 ,可用于城市大面积灭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目的 探讨外源性一氧化氮 (NO) 对日本血吸虫尾蚴的体外杀灭效果及 NO抑制剂对这种杀灭作用的阻断效 果。方法 方法 收集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体内尾蚴, 用RPMI 1640培养液配制成浓度为1 000条/ml的尾蚴悬液。向尾蚴悬 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 NO发生剂亚硝基铁氰化钠 (SNP), 同时设不加SNP的对照组, 观察外源性 NO对尾蚴的杀灭作用及 量效关系。向尾蚴悬液中加入2.00 mmol/L SNP, 并加入4种NO抑制剂血红蛋白 (Hb)、 L?半胱氨酸 (L?cyst)、 左旋精氨酸 (L? arg) 和硫酸亚铁 (FeSO4) 及其不同组合, 同时设2.00 mmol/L SNP阳性对照组, 观察抑制剂及其不同组合对NO杀灭尾蚴作 用的阻断效应。结果 结果 经 0.06、 0.10 mmol/L和0.20 mmol/L SNP作用后, 日本血吸虫尾蚴死亡率分别为 (8.3±1.1) %、(6.26± 2.3) %和 (9.3±1.0) %, 与对照组尾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经0.50、 1.00 mmol/L 和2.00 mmol/L SNP作用后, 尾蚴死亡率分别为 (23.5±3.9) %、(46.0±1.1) %和 (59.4±0.5) %,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尾蚴死亡率 (P < 0.05)。在加入2.00 mmol/L SNP的同时分别加入Hb、 FeSO4、 L?cyst、 L?arg、 FeSO4+L?cyst、 FeSO4+L?arg、 L?arg+L?cyst, 日本血吸虫尾蚴死亡率分别 为 (30.1±1.2) %、(45.1±1.4) %、(31.1±1.3) %、(34.2±3.1) %、(47.8±2.0) %、(49.1±0.6) %、(44.2±0.1) %, 与2.00 mmol/L SNP 阳 性对照组比较, 尾蚴死亡率均显著下降 (P < 0.05)。结论 结论 外源性 NO对日本血吸虫尾蚴具有体外杀灭作用, NO抑制剂 Hb、 FeSO4、 L?cyst、 L?arg及其不同组合对这种杀灭作用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4.
枞酸钠对体外培养日本血吸虫成虫的杀虫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枞酸钠对体外培养的日本血吸虫雄性和雌性成虫的杀灭效果。方法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5周后肝门静脉灌注法收集雌、雄成虫,体外培养于DMEM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枞酸钠连续培养3d,观察虫体死亡及活力降低情况,并设空白对照组。虫体盐酸卡红染色,观察其损伤情况。采用Bradford标准曲线法测定药物对虫体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在含不同浓度枞酸钠的DMEM培养液中,雄虫及雌虫死亡率与活力降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雄性成虫对枞酸钠的敏感性高于雌性成虫(P均〈0.05)。染色结果显示,雄虫虫体肠管膨大,均出现黑色或褐色条带或斑点;雌虫肠管内容物分布不均,部分虫体卵巢形状不规则,着色不均匀。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雄性与雌性虫体的蛋白质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枞酸钠具有体外杀灭日本血吸虫成虫的作用,其可能会影响日本血吸虫成虫的蛋白质代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66例为观察对象,采取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33例应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患者33例采用硝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患者经用药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  相似文献   

16.
东方田鼠血清组分对日本血吸虫童虫的体外杀伤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东方田鼠血清不同组分对日本血吸虫童虫的杀伤力,以期发现东方田鼠血清中参与其天然抗日本血吸虫的相关蛋白质。 方法 以离子交换柱层析及分子筛柱层析技术对东方田鼠血清蛋白质进行分离,将所得血清不同组分加入体外培养的2日龄日本血吸虫童虫中(100±20条/孔),计算童虫死亡率以判断血清不同组分对童虫的杀伤力。 结果 从东方田鼠血清分离出58个蛋白组分,其中6个组分具有明显的杀伤日本血吸虫童虫的活性,童虫死亡率均在37% 以上,特别是组分18.1的童虫死亡率达87.5%,而阴性对照组童虫死亡率为25.0%(P<0.01)。 结论 东方田鼠血清中某些蛋白质参与其抗日本血吸虫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分析研究ACEI类药物联合利尿剂对于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2013年12月-2016年1月间接诊的高血压患者为目标对象,随机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纳入此次研究,将数字表法作为研究分组原则,共设定2组,1组为对照组,本组纳入病患49例均采取单纯ACEI类药物进行治疗(此次研究使用洛汀新),1组为观察组,纳入病患51例,本组患者均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利尿剂(此次研究使用呋塞米),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24%显著高于对照组(85.7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较之治疗前血压水平均有明显降低,但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NF-α、IL-6、hs-CRP比较,差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NF-α、IL-6、hs-CRP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NF-α、IL-6、hs-CRP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因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结论:使用ACEI类药物联合利尿剂治疗高血压可显著提高该病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可以减少炎性反应,减少炎性因子合成,而且不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