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2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分析。结果:涉及ADR药品62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静脉注射引发的ADR92倒(73.02%);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应注意合理用药,以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肖炜  王素芳 《中外医疗》2009,28(31):71-71
目的通过对我院药品临床不良反应的深入分析,确保患者安全用药,提高医院医疗管理质量。方法对20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分析。结果涉及ADR药品98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静脉注射引发的ADR157例(75.48%):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应注意合理用药,以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2006~2009年上报的125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涉及18类药物,54个品种,其次是抗感染药物74例(59.2%);静脉用药引发ADR为116例(92.8%);ADR可发生于人体各个系统,但主要为皮肤损害(53例),其次为消化系统(21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6年度所发生的244例ADR报告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报告中女性患者大于男性,40~69岁年龄段发生率最高;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以抗生素、中成药占首位;ADR临床表现上,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 加强药物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6年度所发生的244例ADR报告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报告中女性患者大于男性,40~69岁年龄段发生率最高;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以抗生素、中成药占首位;ADR临床表现上,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 加强药物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靳蓉  赵柏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6,(36):5170-5171
目的 了解妇幼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临床上报的175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归纳统计和综合分析.结果 175例ADR报告中,共涉及79种药物,其中以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为多见(占41.41%);其次为妇产科用药(占14.65%).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ADR为107例,占61.14%;ADR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和其附件损害(67例,占总数的36.61%);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64例,占34.97%).结论 ADR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医务人员应强化合理用药意识,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以便保障妇女儿童的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钟远军 《吉林医学》2011,32(22):4600-4600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引起ADR的相关因素,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0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分析。结果:涉及ADR药品53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静脉注射是引发ADR的主要途径;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反应。结论:应注意合理用药,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以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小儿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17例小儿药品不良反应病例,将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情况输入Excel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静脉给药途径引发的ADR为79例(67.52%);ADR最常见的药物为抗感染药78例,其次为清热解毒药20例;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损害35例,最为常见.结论 应重视ADR监测工作以保证小儿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周乐玲  杨思芸  曾友志  赵光凤 《西部医学》2010,22(1):128-129,132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30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0例药品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占30.9%(71例);静脉给药引发的ADR居多,占66.5%(153例)。引起ADR的药品主要为抗茵药物(43.9%)和中成药(16.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40.0%(92例),其次是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损害。结论医务人员在临床药品使用中应重视ADR监测,结合ADR发生特点,加强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规律。方法对162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从患者性别、年龄、用药途径、药品类别、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2例ADR中,60岁以上老人ADR的发生率最高;不同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发生ADR的比例最高,为55.56%;药品种类以抗菌药物的ADR发生率最高,有91例,占56.17%;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最为多见,有79例,占48.77%;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及其他系统的损害。结论应高度重视药品不良反应(ADR),用药前要严格审查患者对药品的适应症,用药时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收集的13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130例ADR中,主要以抗菌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居多,其次为中药制剂,ADR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属器损害。结论加强对用药过程的ADR观察,强调合理用药和ADR监测,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8年收集到的185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类型、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185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有11大类127种,其中以抗感染药物比例最高,其次为中药及中药注射剂;静脉滴注比例较其他给药途径多;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比例最高,其次为伞身性损害.结论 医疗机构应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监测和管理,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及中药注射剂,避免或减少严重药品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浦江县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起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浦江县各医疗卫生单位2008年通过浦江县ADR中心上报到省ADR中心的ADR报告258例,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不良反应类型. 药品种类,结果评价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258例ADR中,男女比例1.0∶1.60,年龄18-60岁人较多,占60 %;引起ADR的药物以抗感染类药物为主,占44.4%;静脉滴注引起的ADR最多,占76 %.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损害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是全身性损害,胃肠系统,神经系统损害等其它系统损害;病程延长的38例,病情加重9例,均治愈和好转.结论 开展临床ADR监测是医疗机构工作的重点,医务人员需充分重视,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43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金玉  杨琳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9):2569-2571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特点与相关因素。方法:对432例ADR报告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在20岁~69岁年龄段发生率较高,其中30岁~39岁发生率最高达18.75%;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以抗生素占首位,中药注射剂与中药中成药次之;ADR临床表现上,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7.75%),其次是神经系统损害。结论:开展和加强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工作,促进并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5.
蒲洁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6):2169-2170
目的:分析临床用药不良反应(hDR)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规范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2010年376例ADR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6例ADR共涉及10类药品,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抗感染药发生率最高,其次是抗肿瘤化疗药。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系统损害,其次是皮肤损害。结论ADR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加强ADR预防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隋况及其分布特征,以期通过加强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方法对ADR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DR报告116例,涉及的药物共36个品种,其中抗菌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药制剂、心血管系统药物,以静脉用药为主。全身性损害为主,其次是皮肤反应。结论应加强临床用药的管理、技术指导,推进临床合理用药,进而有效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状况,有助于人们对药物的认识,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结果 对我院2009年收集到9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95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有67种,其中以抗感染药物居首,其次为中药注射剂.用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胃肠道系统反应.结论 由于静脉给药途径的ADR发生率较高,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并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做到合理、有效、安全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我院113例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鸿  许娟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6):47-48,5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收集到的113例ADR报道进行分类统计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3例ADR报道中涉及的药品共有48种(包含不同规格和剂型),其中抗感染药物位居首位,其次为循环系统类药物(中成药制剂);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107例,94.69%);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加强和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5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203 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引起的ADR 较多,分别占46.31%和29.56% ;引起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ADR 占总报告例次的42.36%;静脉注射是引起ADR 的主要途径,占84.73%.结论 临床应注重合理用药,加强ADR 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 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王宇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8):739-740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0年某院收到的195例ADR报告按性别、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用药方式、ADR的分布与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5例ADR中,主要与抗感染药物使用、中药制剂的使用、静脉给药方式有关,ADR最常见表现为皮肤损害,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越容易发生ADR。共发生4例严重ADR,经积极治疗痊愈。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检测工作,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