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颅内大脑后动脉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手术技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大脑后动脉动脉瘤患者经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行动脉瘤夹闭,5例行动脉瘤夹闭并瘤体切除,2例行动脉瘤包裹。术后5例出现一过性动眼神经麻痹,2例出现同向偏盲,3例出现偏瘫,4例患者术后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随访6月~10年,12例患者恢复良好,其中11例行瘤颈夹闭者DSA或CTA检查示动脉瘤消失,载瘤动脉通畅,2例仍有不全象限性偏离,1例患者在术后2年因动脉瘤再次破裂死亡。结论对于大脑后动脉动脉瘤患者需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充分地显露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注意保护神经及穿支血管,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Dolenc入路手术夹闭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22年6月经Dolenc入路手术治疗的26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2周CTA检查显示26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均完全夹闭。术后出现动眼神经麻痹5例、脑积水1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偏瘫1例,无脑脊液漏,无手术死亡病例。26例术后随访6~48个月;动眼神经麻痹5例中,术后3个月内完全恢复4例,部分恢复1例;1例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恢复良好,1例偏瘫恢复生活自理。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分16例,1分3例,2分4例,3分3例;CTA复查未见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复发,载瘤动脉通畅。结论 显微手术是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重要方式,经Dolenc入路手术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特征、手术入路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后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此19例中,6例手术经颞下入路,7例经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3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经枕下旁正中入路,1例经扩大颞瓣入路。结果9例患者动脉瘤成功夹闭,5例患者动脉瘤成功夹闭后行瘤体切除,5例患者动脉瘤被成功包裹。术后5例出现一过性动眼神经麻痹,3例出现同向偏盲,3例出现偏瘫,1例死亡。3例患者术后因脑积水同时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随访3月~6年,3例行瘤颈夹闭者见动脉瘤消失,载瘤动脉通畅,1例包裹者动脉瘤瘤体增大,1例患者在术后2年因动脉瘤突发破裂导致死亡。结论对于后循环动脉瘤患者需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充分地显露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术中注意对神经及穿支血管的保护,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颞下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大脑后动脉P2段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1998-2008年以来治疗的10例大脑后动脉第2段(P2段)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经验及临床效果.方法 10例患者均行颞下入路,其中2例联合翼点入路.8例行动脉瘤瘤颈夹闭或塑形夹闭并保留载瘤动脉通畅,2例巨大动脉瘤行动脉瘤孤立术.结果 手术治疗的10例患者9例术后恢复良好,1例动脉瘤孤立术后发生大脑后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性梗死,出现暂时性轻偏瘫和同向性偏盲,经高压氧治疗3周后恢复.结论 P2段动脉瘤有形成巨大动脉瘤的倾向.对于有经验的医师,颞下入路是相对简便、快速和安全的手术入人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颞下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自2002年7月至2010年4月收治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患者7例,均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颞下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入院时Hunt-Huess分级0和1级各1例,Ⅱ级3例,Ⅲ和Ⅳ各1例。结果 6例完全夹闭,1例部分残留。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出现术侧动眼神经麻痹3例,均在6月内恢复。术后随访8月至6年,恢复工作或生活自理5例,一侧肢体偏瘫1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经颞下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效果良好,尤其对于动脉瘤瘤颈位于后床突下方或瘤体后突者;神经内镜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6.
大脑后动脉第2段动脉瘤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对本院1990年以来治疗的11例大脑后动脉第2段(P2段)动脉瘤的临床和手术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11例患者中,10例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经颞下入路、4例经翼点入路.5例行动脉瘤瘤颈夹闭或塑形夹闭并保留载瘤动脉通畅,5例巨大动脉瘤行动脉瘤孤立切除术;另l例行血管内弹簧栓栓塞术.结果手术治疗的10例患者8例术后恢复良好;其中包括5例动脉瘤夹闭者以及3例动脉瘤孤立者,另外2例动脉瘤孤立术后发生大脑后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性梗死,出现暂时性轻偏瘫和同向性偏盲.l例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动脉瘤消失,载瘤动脉通畅,恢复良好.结论 P2段动脉瘤多见于年轻人,有形成巨大动脉瘤的倾向.手术以经翼点入路和颞下入路显露为主,对必需行动脉瘤孤立者可行载瘤动脉重建以避免出现缺血性脑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临床特征、手术入路和治疗效果。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微血管多普勒监测下手术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10例,其中7例采取翼点入路和3例采取扩大翼点入路手术夹闭。结果10例患者共夹闭13个动脉瘤,切除2个动静脉畸形。9例恢复良好,1例术后1周自动出院后死亡。1例轻偏瘫患者于出院后4周恢复,2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均于出院后3个月内恢复。9例随访10个月-5年,均未见动脉瘤复发。结论显微手术是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重要手段。翼点入路和扩大翼点入路可以有效暴露动脉瘤。微血管多普勒在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夹闭术中是一种直接、有效和便捷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显微手术治疗颈内-后交通动脉瘤5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颈内-后交通动脉瘤的方法、时机、并发症以及术中动脉瘤破裂和多发动脉瘤的处理。方法采用常规翼点及其改良入路,显微手术夹闭颈内-后交通动脉瘤51例,其中1例双侧后交通动脉瘤从一侧入路夹闭;行动脉瘤孤立术2例。结果本组51例均顺利夹闭瘤颈。术中有6例出现动脉瘤破裂,其中2例因动脉瘤无法夹闭而行动脉瘤孤立术,1例患者术后死亡,总死亡率1.89%(1/53)。结论显微手术仍具有介入治疗无法替代的优点,早期手术不仅可以降低等待手术期间再次出血的机率,还有利于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方法在气管插管全麻及控制性低血压下手术,采用Yasargil翼点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5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动脉瘤颈夹闭或包裹术(其中8例应用内镜辅助)。结果本组48例行瘤颈夹闭术,4例行包裹术,术中动脉瘤破裂10例。术后45例治愈出院,4例有不同程度的偏瘫,3例死亡。结论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是颅内动脉瘤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预见性采用控制性低血压及暂时阻断载瘤动脉是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重要应急措施;应用内镜辅助可更确切的夹闭动脉瘤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对侧翼点入路夹闭眼动脉段动脉瘤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方法 分析2008-01 2012-02,我院采用对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合并眼动脉段动脉瘤的双侧多发动脉瘤8例.术中优先处理责任动脉瘤.夹闭入路侧动脉瘤后,继续分离视交叉区域及对侧各间隙直至显露瘤颈及载瘤动脉的近端和远端.结果 8例患者中7例行手术夹闭对侧眼动脉瘤颈,1例行肌肉包裹加固.术后CTA复查示包括眼动脉瘤的双侧多发性动脉瘤消失,载瘤动脉通畅.结论 严格选择眼动脉段动脉瘤的病例,经对侧翼点入路显露并夹闭眼动脉段动脉瘤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近端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小脑后下动脉近端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手术治疗方法及预后。14例为破裂动脉瘤;2例为未破裂动脉瘤,表现为后颅窝占位。入院时患者Hunt—Hess分级:0级2例,Ⅱ级10例,Ⅲ级3例,Ⅳ级1例。头颅CT表现为天幕下为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或第四脑室出血,脑血管造影提示小脑后下动脉近端动脉瘤,均采用枕下旁正中入路进行手术。14例行动脉瘤颈夹闭术,2例行孤立术。结果3例术后出现切口一过性脑脊液漏;2例轻度后组颅神经受损,3个月后完全恢复。随访3个月至2年,2例孤立术患者术后偏瘫、后组颅神经麻痹和长期昏迷;其余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熟悉小脑后下动脉瘤区域的解剖关系,术中对后组颅神经和小脑后下动脉的有效保护,可明显提高小脑后下动脉近端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微血管多普勒监测下手术治疗大脑后动脉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收治的10例大脑后动脉动脉瘤的临床特征、手术入路和手术技巧.方法 10例中P1段3例,P2段5例,P3段2例.P1段动脉瘤采用颞下+翼点联合入路,P2、P3段动脉瘤采用颞下入路.在微血管多普勒监测下7例行动脉瘤颈夹闭术,2例行血管塑形动脉瘤夹闭术,1例行动脉瘤孤立术.其中3例巨大动脉瘤行动脉瘤切除术.结果 10例患者中6例恢复良好,2例术后出现动眼神经麻痹,1例出现同向偏盲,1例出现轻偏瘫,经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术前1例存在动眼神经麻痹和1例存在同向偏盲者手术后3个月恢复.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大脑后动脉瘤的主要方法,经颞下入路暴露充分,是一种安全、简便的入路.微血管多普勒在动脉瘤夹闭术中是一种直接、有效和便捷的监测方法,对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of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PCA), and the surgical approaches and operative skills to treat them. Method The aneurysms arose from the P1 segment in 3 patients, the P2 segment in 5 patients and the P3 segment in 2 patients. Aneurysms on P1 segment were surgically treated via subtemporal associated pterional approach. Aneurysms on P2 and P3 segment were surgically treated via subtemporal approach. 7 aneurysms were successfully treated by clipping the aneurysmal neck,2 aneurysms were shaped and 1 aneurysm was isolated. 3 giant aneurysms were resected. Microvascular Doppler was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blood flow of aneurysms and parent arteries. Results 6 of 10 patients had postoperative good recovery. Temporal oculomotor palsy occurred in 2 patients, syntropic hemiablepsia occurred in 1 patients,light hemiplegia in 1 patient. All these patients were recovery with treatment. 1 oculomotor palsy and 1 syntropic hemiablepsia preoperation recovered postoperation after three months. Conclusions The microsurgery is one of the major methods for treating aneurysm of PCA. The subtemporal approach in treating aneurysm of PCA is simple,safe and good exposure. Microvascular doppler is a feasible, safe, and very reliable technique in aneurysm surgery.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引起动眼神经麻痹(ONP)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2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致ONP患者临床资料,血管内栓塞治疗33例,开颅手术治疗19例。结果术后ONP完全恢复25例(48.1%),部分恢复21例(40.4%),无变化6例(11.5%)。血管内栓塞33例中,ONP完全恢复15例,部分恢复14例,无变化4例;手术夹闭19例中,ONP完全恢复10例,部分恢复7例,无变化2例;两组患者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动眼神经麻痹程度和ONP持续时间与术后动眼神经功能恢复显著相关(P〈0.05)。结论血管内栓塞和手术夹闭对改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引起的ONP效果无显著差异;术前动眼神经部分麻痹和ONP持续时间短患者术后动眼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14.
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破裂的处理(附8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破裂颅内动脉瘤术中再破裂的预防与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显微手术治疗的89例破裂颅内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这89例病人中,17例术中发生动脉瘤再破裂,均经采用控制性低血压、沾生物胶的明胶海绵压迫、小功率双极电凝器电灼破裂口和暂时阻断载瘤动脉等方法控制出血后,夹闭瘤颈。结果出院时良好78例,轻残6例,重残3例,死亡2例。其中17例动脉瘤术中再破裂出血均得以有效控制,术后患者恢复优良者15例,轻残1例,死亡1例。结论术前认真细致阅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制订相应的手术策略和应急预案,采用个体化手术入路,以及良好的术中操作技巧可减少颅内动脉瘤的术中再破裂;而术者沉着冷静地采用相应措施,可有效地控制出血,从容夹闭瘤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2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58例颅内多发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显微手术夹闭49例,血管内栓塞治疗7例,手术联合栓塞治疗2例。结果 58例病人中,恢复良好45例,轻残7例,重残3例,死亡3例。结论显微手术夹闭及血管内栓塞均是治疗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可靠且有效的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显微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2年6月显微手术治疗的51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成功夹闭51例,术中破裂11例均得到有效控制。51例患者出院时按GOS评分,恢复良好38例,轻残9例,重残1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1例。47例随访3-28个月元动脉瘤再破裂出血;按G0s评分,恢复良好41例,轻残2例,重残1例,死亡3例。结论显微手术夹闭是治疗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确切有效的方法。术中临时阻断载瘤动脉及熟练掌握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是减少动脉瘤术中破裂和手术相关性创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锁孔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适用条件。方法神经内镜辅助锁孔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26例和传统开颅手术行颅内动脉瘤夹闭29例,对两组病人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评价。结果26例锁孔手术病人术后均恢复良好,远期随访无神经功能障碍;29例传统开颅手术病人远期恢复良好25例,发生动眼神经麻痹1例,轻度残疾3例。结论神经内镜辅助锁孔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可充分暴露动脉瘤与周围局部解剖结构的关系,减少神经结构及穿支血管的损伤,从而降低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早期手术改善动脉瘤所致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手术和动脉瘤所致动眼神经麻痹神经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过去9年我科28例颈内-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所致动眼神经麻痹的手术效果。结果 动眼神经麻痹后3d内手术(0-3d)的9例病人中有8例,4-6d手术的6例病人中有4例,7~13d手术的4例病人有2例,14~30d手术的3例病人中1例,其动眼神经功能完全恢复。30d后手术效果最差,6例中仅1例完全恢复。结论 为避免神经功能废损,建议动脉瘤致动眼神经麻痹最好在3日内手术。  相似文献   

19.
多发性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性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手术时机和显微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03年3月至2007年10月期间40例确诊为多发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行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其中治愈或良好26例,轻残5例,重残2例,死亡3例;1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2例保守治疗;1例放弃治疗。结论CT、MRA、CTA可为多发性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DSA仍然是诊断多发性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显微手术夹闭是多发性颅内动脉瘤的一种成熟、可靠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