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双语失语是指掌握双语的人由于大脑功能受损引起语言能力障碍或丧失。针对本国籍的双语失语症患者采用单纯的语言治疗国内已有报道[1 ] ,但对外籍双语失语症患者采用认知、语言结合治疗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采用认知训练与语言治疗相结合 ,对 1名马来西亚籍双语混合性失语症患者进行治疗 ,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患者男 ,50岁 ,马来西亚人 ,右利手 ,大学毕业 ,官员。因脑出血于 2 0 0 2年 3月入院。CT显示 :左基底节区广泛性脑出血。诊断为脑出血后遗症期。右侧肢体活动障碍 ,基底节性失语 ,理解、表达均有障… 相似文献
2.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3):23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神经生理学、神经生物学、功能神经影像学、计算机学、生物工程学等学科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康复医学的快速前进,特别是各种新技术的应用给康复医学带来了新的气息。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各种康复新技术的应用有 相似文献
3.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10):920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神经生理学、神经生物学、功能神经影像学、计算机学、生物工程学等学科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康复医学的快速前进,特别是各种新技术的应用给康复医学带来了新的气息。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各种康复新技术的应用有 相似文献
4.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11):105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神经生理学、神经生物学、功能神经影像学、计算机学、生物工程学等学科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康复医学的快速前进,特别是各种新技术的应用给康复医学带来了新的气息。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各种康复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康复治疗效果,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广先进的康复治疗技术是康复医学发展的需要。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北京康复医学会举办的"康复医学新进展学习班"将于2012年4月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5.
7.
粤语失语症的评价与语言治疗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粤语失语症的评价和语言训练特点。方法:根据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失语症检查(CRRCAE)法,编译成适合粤语方言特点的检查法,对10例粤语失语症患者进行评价,并进行语言对其中4例普通话-粤语双语失语症患者进行粤语与普通话双重刺激训练。结果:诊断运动性失语3例,完全性失语2例,经皮质运动性失语1例,经皮质混合性失语2例,命名性失语1例,底节性失语1例。语言治疗后,患者听理解,复述,口语表达,朗读 相似文献
8.
9.
失语症患者语言康复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粉贞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5,8(5):474-475
失语症是由于大脑皮质和言语功能特别有关区域的损害所致。它可以分为运动性失语症、感觉性失语症、命名性失语症及混合性失语症等类型。常见于高血压、脑血管畸形、脑外伤、脑肿瘤、大脑中动脉瘤及颅脑手术损伤等疾病。失语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因此必须对其加以足够的重视。1临床资料我院康复科治疗2003年至2004年接诊失语症患者21例,年龄17~77岁,其中重度脑外伤5例,脑出血7例,脑梗死5例,脑肿瘤4例,采取康复训练,取得良好效果。2失语的评估2.1首先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判定该患者属于何种失语,失语的程度如何,制定一个完整的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10.
选择36例失语症病人,正确评估病人的病情后进行分类,针对性地进行言语功能的早期、长期、反复的康复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言语治疗是失语症的基本治疗手段,而严重缺 乏言语治疗师是当前我国的现实,语言治疗人员兼 职现象普遍存在[1]。我们认为可以让患者家属承 担部分言语训练任务来满足患者康复需要。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颅脑外伤并失语患者16例,均为1994-1998年在我院康复科住院患者,住院期间均有家属陪护。男11例,女5例;年龄18─54岁;经头颅CT证实均为左侧脑部受损,其中硬脑膜外血肿5例,硬脑膜下血肿3例,脑挫裂伤8例;开颅血肿清除术8例,去骨板减压术10例。根据《汉语失语症检查法(草案)》[2]结合B… 相似文献
12.
编辑部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2):1137-1137
由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康复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联合举办的“2015年康复医学新进展学习班”将于2015年5月在北京举行。届时将邀请美国、德国及国内著名专家教授讲授最新的康复治疗技术和新进展,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国际脑卒中康复的新进展;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技术和理念;欧洲神经康复治疗技术;中 相似文献
13.
持续3个月康复治疗对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持续3个月康复治疗对失语症患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失语症患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使用中国康复中心失语检查法(CRRCAE)对此60例患在康复训练前,及1,3个月后进行评价,并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间CRRCAE评分无显差异(P>0.05),治疗1,3个月后均明显比治疗前好,有极显差异(P<0.01),康复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增高1个月内最明显,3个月内仍有增高,结论:早期语言康复,1个月内效果明显,1个月后进入缓升期,3个月内语言康复不康复仍有效,故语言康复应持续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4.
运动性失语症口语表达障碍的语言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性失语症可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口语表达障碍。如言语失用症、词提取困难、句子生成困难等。本介绍了轻、中、重度运动性失语症的语言治疗方法,包括语音训练、单字的产生、促进自发言语、语句生成等的训练方法。治疗师可以针对具体患灵活应用这些方法,并加以改造,使之适合具体患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与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对命名困难定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PACA)与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ABC)哪一方法可以揭示命名困难产生的根源。方法:采用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以及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的相关测验对2例命名困难的失语症患者进行检查。结果:例1的ABC名词听理解、名词阅读理解、图画命名完全正常,但词复述和命名言语含糊不清。PACA的名词听理解、同义词判断检查提示该患者的语义系统接近正常;语音判断、读音一致性判断及起始音分类基本正确,表明语音输出词典正常;复述检查未显示出词长效应;根据PACA确定该患者的语言损害主要定位于言语运动计划水平。例2的ABC名词听理解与阅读理解全部正确;字、词复述全部正确;命名困难。PACA的听理解、阅读理解测验表明该患者存在词汇语义损害。语音输出词典有关测验表明语音输出词典的损害比语义认知更严重。词复述和非词复述正常,提示词典后加工正常。结论: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可以揭示命名产生的根源,有帮于分析和确定造成命名困难的语言加工受损水平,从而为命名困难受损的认知加工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感觉性失语症患者语言治疗后错语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15(3):156-159
目的:观察语言治疗对不同类型错语的影响及治疗效果,确定感觉性失语症命名困难的主要语言学层次损害。方法:对14例感觉性失语症患者进行4周语言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实施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汉语版中的图片命名测验,对测验中出现的错误分类记分;对2例患者进行单病例实验设计,观察恢复早期与后遗症期的疗效。结果:语言治疗后感觉性失语症患者的错误总量减少,急性期与恢复后期治疗后错语量减少的程度接近。结论:语言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8):707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北京康复医学会骨科分会联合主办的骨科康复系列学习班,在成功举办骨科康复总论及膝关节伤病的康复学习班后,继续举办第九届学习班。本届学习班为上肢骨关节伤病康复,2012年10月12—26日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18.
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语症康复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认知功能障碍训练对脑卒中失语症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60例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失语症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并进行语言功能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认知功能障碍的训练。康复治疗前后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用认知评定成套测验(LOTCA)和失语症检查。结果 实验组训练后LOTCA评分(P<0.05)及失语症评分(P<0.0001)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脑卒中致失语症并发认知功能缺损的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积极进行认知功能的训练更利于语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失语症患者语言训练中的心理护理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顾葫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11):719-719
失语症指人类获得语言后 ,因某种原因使神经中枢语言区及其相关区域受到损伤 ,而产生的后天性语言机能的障碍 ,即大脑对语言符号的接受、加工、整合和传出等出现障碍。失语症多见于成人 ,主要原因是脑血管病、脑外伤、脑肿瘤及脑组织炎症等 ;也可见于儿童 ,称为儿童获得性失语 ,主要原因是脑外伤。在为失语症患者进行语言治疗时 ,应注意到人是一个生物、心理、社会相结合的整体 ,心理护理十分重要。现将我们的经验总结如下。绝大多数患者早期常见的心理防御反应 ,对自己语言功能受损不能接受 ,心情悲观 ,有的甚至封闭自己 ,拒绝与外界沟通。… 相似文献
20.
何怡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8):767-768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右利手,大学学历,讲普通话,干部,既往有陈旧性心梗病史2年,2003年10月1日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语言不清(无昏迷),即送当地医院,CT检查显示“左颞叶脑梗死”。患者自2003年11月25日开始在我院进行语言训练(此前未进行任何语言训练)。临床检查示神志清醒,检查合作,简单提问完成较困难。叙述病史:特清楚记住十一问2点,1个小时看过,我吃了,坏了不能说了,嘴知道,不能说了,不能说了,知道,张嘴对吧,不知道。后来,许老师看了,病后知道近想20多天,刚张嘴对吧,“汪汪”,不行,现在强多了,记忆力有的记住了,有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