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下简称急性期患者)运动相关皮质的激活情况,并探讨脑卒中后脑功能重组特点及其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采用GEI.5T双梯度16通道磁共振成像系统,对9例急性期患者和9例健康志愿者行Bold—fMRI检查。fMRI检查以被动对指运动(以下简称运动)为刺激任务,所有数据采用SPM2软件包进行离线后处理。比较健康志愿者与急性期患者fMRI结果的异同点,计算脑激活区体积和单侧化指数(LI),考察急性期患者患手运动LI值与患手运动功能的关系。结果健康志愿者单手运动激活对侧感觉运动皮质(SMC)、双侧辅助运动区(SMA)。急性期患者患手运动时同侧半球脑激话增多,健手运动的fMRI结果与健康志愿者基本一致。LI值也进一步确定,急性期患者患手运动时同侧半球脑激活增多。统计学分析表明,急性期患者患手运动的LI值与患手运动功能呈正相关。结论fMRI检查能客观地反映急性期患者运动相关皮质改变,提示存在脑功能代偿与重组。急性期患者患手运动LI值与患手运动功能呈正相关,提示fMRI是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康复与脑功能重组之间关系的一种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推拿治疗前后缺血性卒中患者完成对指运动时脑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 MRI)激活特点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探讨推拿对卒中后大脑运动功能区重塑可能存在的影响。方法:5例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均为右侧肢体瘫痪,分别在推拿治疗前、推拿治疗30次后应用3.0T磁共振仪进行f MRI数据采集,f MRI试验采用组块设计,受试者完成拇指与食指的对指运动。功能磁共振数据使用SPM5软件包进行处理,受试者功能评分使用SPSS软件统计。结果:f MRI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推拿治疗前右侧(患侧)对指运动以右脑激活为主,激活脑区较少,激活体素低;推拿治疗后患者右侧(患侧)对指运动时右侧中央前回手部支配区域激活强度明显增加,左脑SMC区呈小簇状激活,运动前区和辅助运动区激活较前显著,双侧后顶叶皮质激活。结论:推拿治疗可能通过调节中枢的张力反馈通路,对中枢的运动协调整合功能产生影响,改善初期运动功能障碍状态和运动协调性、灵活性,促进脑皮质运动区功能重组。  相似文献   

3.
fMRI评价正常老年人腕关节被动运动下脑激活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用功能磁共振技术观察正常老年人双侧腕关节被动运动时脑区激活情况.方法 对30例正常的右利手老年受试者分别进行双侧腕关节被动运动的功能MR扫描,采用SPM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脑功能区定位.结果 利手(右手)运动主要激活对侧感觉运动皮质、运动前区,双侧辅助运动区、后顶叶及同侧小脑;非利手运动时除激活上述脑区外,还激活了同侧运动感觉区和对侧小脑,且对侧运动前区、双侧辅助运动区和同侧小脑的激活体积明显大于利手腕关节运动.结论 被动运动依赖于大脑皮质和小脑等许多与运动相关的脑功能区的参与;与利手腕关节运动相比,非利手腕关节运动更依赖于对侧PMC、双侧SMA和同侧小脑等运动区.  相似文献   

4.
正常人三种模式手指运动时脑激活区域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简单动作 (反复连续的手指对指动作 )、随意动作 (抓物体 )和假想动作三种运动模式时 ,脑功能区域的活动机制。方法 利用功能磁共振 (fMRI)影像技术分别摄取 1 0例正常人的利手和非利手在不同运动模式下的双侧脑激活区域 ,再进行机制分析。结果 随意动作时 ,脑同侧激活区的数目多于简单动作 (P <0 .0 5) ,而对侧无明显差异。在简单动作和随意动作中 ,无论利手或非利手 ,主要的激活区为对侧的初级感觉运动皮质 (SM1 ) ,但非利手也可激活同侧少量的SM1。另外 ,脑双侧辅助运动区 (SMA)、前运动区 (PMA) ,对侧顶上小叶 ,同侧小脑也有明显激活 ;偶见基底节激活。假想动作时主要激活额上回、额中回、顶上小叶 ,另见少量扣带回、小脑、脑干、中央旁小叶、基底节处激活。结论 利手的简单动作支配主要在对侧脑SM1 ,而双侧的SM1参与了非利手的简单动作。随意动作属于复杂动作 ,参与动作的区域多于简单动作 ,且双侧SMA均参与 ,可能与双手协调、记忆动作模式的选择、动作顺序的执行有关。假想动作时主要由SMA、PMA支配。该机制对脑卒中的运动训练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全脑血氧水平依赖性磁共振脑功能成像(BOLD-fMRI)技术,探讨参与对指、握拳、被动运动的关键脑功能区.方法对10例健康右利手志愿者右手(利手)或左手(非利手)的对指、握拳、被动运动进行全脑BOLD-fMRI扫描,记录激活体积、激活强度,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三种运动模式下,左手运动激活对侧感觉运动皮层(SMC)体积、强度大于右手运动(P<0.05).被动、时指运动激活对侧SMC体积、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被动、对指运动激活对侧SMC体积大于握拳运动(P<0.05).被动运动激活对侧SMC强度大于握拳运动(P<0.05).对指与握拳运动激活对侧SMC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功能区的激活情况与手运动复杂程度有关,体积、强度等定量指标进一步证实利手、非利手激活脑功能区的不对称性.恒定的被动运动(五指依次被动曲伸)任务用于BOLD-fMRI研究具有实用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张磊  金真  曾亚伟  王彦  郑冬  续元超 《中国临床康复》2003,7(7):1076-1077,F003
目的 探讨功能磁共振(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 functional MRI,BOLD fMRI)在临床医学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例右侧顶叶单发转移瘤患者在手术前、后分别进行了双调动手试验的脑功能成像。结果 脑功能成像准确地反映了运动功能激活区的位置及激活程度,肿瘤侧运动区可因肿瘤占位效应产生移位,手术前的手动试验潜在功能区并未被激活,但是在肿瘤切除术后,主运动区M1以外可见潜在重组的功能区激活。结论 脑内重要功能区肿瘤切除术患者,应常规进行术前和术后fMRI的研究,这对于提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避免医源性损伤或将其减至最低水平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研究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短期康复治疗前、后的手运动中枢激活体积的变化,比较常规治疗者和康复治疗者中枢激活体积的变化规律,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手运动功能康复的机制。 方法选择脑梗死急性期患者16例作为患者组,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8例,常规治疗组8例,分别于入院当日及治疗第14天进行fMRI检查,并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定其手运动功能,记录并比较常规治疗组和康复治疗组治疗前、后的中枢激活体积;另选10名健康志愿者行单次fMRI检查,测定相同运动任务刺激后的脑功能区位置和激活体积,并与患者组进行比较。 结果16例脑梗死患者经治疗后,对侧感觉运动皮质(SMC)激活体积及FMA评分均大于治疗前(P<0.05);康复治疗组治疗前、后患手运动激活对侧SMC的体积以及FMA评分的变化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P<0.05)。 结论脑梗死急性期采取临床短期康复治疗可引起患侧SMC区的相应变化,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国内、外近15年来功能磁共振成像在人类大脑功能区定位方面的研究概况,以期进一步了解功能磁共振成像的作用与价值。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美国MEDLINE数据库1990/2005期间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检索词为“功能磁共振,大脑”。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大脑功能研究中应用功能磁共振为研究方法的研究文献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功能磁共振作为主要研究手段。②探讨大脑的运动、感觉、听觉、视觉、认知功能有关的文章。③针对正常受试者脑功能定位的研究。排除标准:①与大脑的运动、感觉、听觉、视觉、认知功能无关的文章。②仅对于异常受试者所做的研究。③重复研究。④原文无英文文题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相关文献6144篇,按上述标准纳入18篇,其余文献均被排除。资料综合:①运动功能定位有关的2篇,关于改变手指运动方式进行脑功能区的定位。②与感觉功能定位有关的4篇,其中1篇是通过简单触觉刺激进行脑功能区的定位,3篇是观察通过针灸刺激穴位时对脑功能区的定位。③与视觉功能定位有关的3篇,其中2篇是通过简单视觉刺激对视觉中枢的定位,1篇是关于交替刺激双眼时脑功能区的定位。④与听觉功能定位有关的3篇,其中2篇是关于通过不同的听觉刺激方式进行中枢的定位,1篇是关于正常与异常受试者在相同刺激下脑功能区定位的不同。⑤与语言功能定位有关的3篇,均是与1篇与运动语言功能区有关,1篇与听觉语言功能区有关,1与视觉语言功能区定位有关。⑥与认知功能定位有关的2篇。均是与记忆有关的文献。⑦1篇实关于fMRI基本原理介绍方面的文献。结论:功能磁共振对脑功能区的定位对比其他方法相对更准确,更方便,更直观。针对不同脑功能区,不仅能显示脑功能区激活区的部位、大小和范围,而且可直接显示激活区所在确切解剖位置。通过对机体的刺激方法和方式的探索、硬件技术的提高、图像后处理技术的提高,功能磁共振将在阐明人脑的功能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用基于患者个体脑的三维可视化的功能磁共振影像指导外科手术对大脑运动功能区的保留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运动功能没有受损且磁共振图像上能观察到脑组织广泛病变,经术前评估认为需要进行多脑叶联合切除或者保留运动区的半球切除病例,在术前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患者在扫描时按一定时间序列进行简单的手、脚、舌头肢体运动,得到主要运动功能对应的激活脑区位置。功能成像结果进一步与根据矢状位薄层扫描结构像三维重建出的个体脑模型进行配准。在术中,外科医生根据三维可视化的患者个体脑模型上所标准的运动功能激活区域与患者真实脑沟回进行比对确认,在术区定位出具有功能的沟回,并进行保留。结果 5例病例中3例进行额叶、颞叶、部分顶叶联合切除,额叶切除的后界仅保留了有上下肢运动功能的脑回,2例进行了保留上下肢运动功能的半球切除;术后患者没有出现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癫痫控制效果满意,4例Engel评分Ⅰ级,1例Engel评分Ⅱ级。结论利用基于个体脑的三维可视化功能磁共振影像能帮助癫痫外科医师在术中精确辨认重要功能区,并在保留功能区基础上最大程度切除致痫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住院期间对照组患者,在原有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镜像疗法,持续6个月。采用Brunnstrom分期、偏瘫侧腕背伸时主动关节活动范围、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两组患者偏瘫侧上肢和手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偏瘫侧上肢和手的Brunnstrom分期、偏瘫侧腕背伸时主动关节活动范围、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能改善脑卒中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有利于脑卒中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