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应用ROC曲线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患者共105例,其中不稳定心绞痛(UAP)组4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60例,正常对照组98例作为研究对象.hS-CRP测定采用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PETIA),并对hs-CRP进行统计学分析和ROC曲线分析.结果 ACS两组中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MI组hs-CRP水平高于UAP组(P<0.01).hs-CRP曲线下面积为0.77.结论 hs-CRP对于ACS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患者共87例,其中不稳定心绞痛(UAP)组25例,急性心肌梗死(AMl)组62例,正常对照组43例作为研究对象。hs-CRP测定采用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PETIA),并对hs-CRP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ACS两组中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AMI组hs-CRP水平高于UAP组(P<0.001);同时通过临床观察发现hs-CRP水平相对较高者、病情转归及预后差,相对较低者病情转归及预后良好。结论hs-CRP是ACS发生的一种危险因子,并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病情转归的预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12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住院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入院24h内分别测定血清尿酸、hs—CRP,出院3个月进行随访并行上述指标监测分析与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与对照组相比uA[(433±62.5)μmol/L与(298±47.6)mg/L,t=7.021,P〈0.05]及hs—CRP[(33.16±12.65)μmol/L与(8.59±2.35)mg/L,t=8.534,P〈0.01]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血清尿酸及hs.CRP含量与ACS相关并与再发心血管疾病相关(r=0.387,P〈0.01)。结论uA和hs—CRP含量升高是ACS的危险因素,可作为ACS患者治疗中的监测指标,亦具有早期预防和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与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有直接关系 ,斑块发生破裂时局部的炎症反应在ACS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目前认为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答反应 ,斑块的进展与炎症反应的程度密切相关[1] ,尤其是反应急性炎症的血清C 反应蛋白 (CRP)含量在ACS时明显增高 ,有作者认为CRP是A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2 ] 。为进一步了解ACS患者血清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我们测定了正常人群 ,非ACS冠心病组包括稳定性心绞痛 (SAP)、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AMI恢复期 )、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和ACS组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 (…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脑钠肽(BN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6年5月至2008年6月间我院住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51例,同期住院的高血压患者212例为对照组.均常规检测血脂、血糖、血常规、肾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脑钠肽(BNP);并记录患者血压、心率、吸烟史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病史;同时检测常规心脏超声.结果 ACS组与对照组在年龄[(69.0±10.9)与(62.0±14.2)岁,t=5.043,P<0.001]、血肌酐[(95.0±67.4)与(72.8 4-29.0) μmol/L,t=4.164,P<0.001]、血尿酸[(360.2±104.4)与(300.8±92.7) μmol/L,t=5.521,P<0.001]、BNP(80.81与352.38 ng/L,Z=-7.295,P<0.001)、hs-CRP(7.99与17.08 mg/L,Z=-3.983,P<0.001)、外周血[WBC(7.843±3.025)×109/L与(6.333±3.569)×109/L,t=4.209,P<0.001]、单核细胞[(0.522±0.201)×109/L与(0.417±0.157)×109/L,t=5.084,P<0.001]、血糖[(6.518±2.303)与(5.691±2.085)mmol/L,t=3.461,P=0.001]、收缩压[(134.7±27.8)与(142.0±26.3)mm Hg,t=2.536,P=0.012]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吸烟比例[43.7%(66/151)和23.1%(49/212),X2=17.283,P<0.001]、男性比例[74.8%(113/151)和48.6%(103/212),X2=25.217,P<0.001]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X2=10.369,P=0.001)、性别(X2=12.836,P<0.001)、BNP(X2=4.807,P=0.028)、WBC(X2=10.788,P=0.001)是造成2组间差异的主要原因.在ACS组,BNP与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值之间存在线性关系(t=5.789,P<0.001).结论 高龄、男性、外周血WBC和BNP与ACS存在密切关系,而BNP更对ACS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课题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变化,评价hs—CRP与ACS的关系。方法随机入选ACS患者81例,其中不稳定心绞痛(UAP)47倒,急性心肌梗塞(AMI)34例,入选稳定性心绞痛(SAP)24例。于发病12—24小时分别测定hs—CRP及血脂水平。另设正常健康对照组20例与之对照。结果AMI组、UAP组及SAP组三组血清hs—CRP水平及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0.0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hs—cRP可能与ACS发病有关,ACS患者测定hs—CRP浓度可为临床评价痛情的变化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指标,临床在治疗时应充分考虑炎症反应这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炎症的影响,以及不同剂量的作用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192例ACS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和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标准。常规剂量组95例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d,大剂量组97例加用阿托伐他汀40mg/d。在患者入院后和治疗第5天、1个月后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结果 大剂量组在治疗第5天和1个月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低于基础水平(P〈0.01或〈0.001),而常规剂量组仅在1个月后hs-CRP水平明显低于基础水平(P〈0.01),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治疗第5天和1个月后的hs—CRP水平降低更显著(P均〈0.05),1个月内的心律失常、再发心肌缺血及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在ACS早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能迅速明显降低hs—CRP水平,且这是一种独立于调脂作用之外的抗炎效应,对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及预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ACS的患者104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41例,稳定型心绞痛(SA)31例,35例健康对照者.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其血清中hs-CRP浓度,并结合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同工酶(Mb)进行分析.结果 hs-CRP与cTnI、CK-Mb和Mb相似,由SA、UA至AMI,它们的水平都依次增高且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在诊断AMI患者时阳性率分别为91.0%、97.0%、81.0%、67.0%,同时,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的变化,由单支病变、双支病变至三支病变,hs-CRP的水平也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P与cTnI在预测UA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敏感性分别为75.0%,91.3%、特异性为78.9%, 89.2%.结论 血清hs-CRP水平与ACS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75例冠心病人:稳定性型心绞痛(SAP)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2例,于入院后即刻取血测定其血清IMA、hs-CRP及cTnⅠ的变化,并与25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和SAP组比较AMI组三项指标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UAP组的IMA与hs-CR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UAP组比较AMI组的hs-CRP和cTnⅠ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IMA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对照组比较三项指标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A可作为急性心肌缺血的灵敏诊断指标;IMA、hs-CRP和cTnⅠ联合检测可评估ACS患者心肌损伤程度,具有重要的诊断、指导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检测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变化及在预测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将6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6例,急性心肌梗塞组30例,采用乳酸凝集反应法测定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ACS组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急性心肌梗塞组CRP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结论CRP水平升高与ACS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预测ACS患者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与炎症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 ,尤其是反映急性炎症反应的血清C 反应蛋白 (CRP)浓度在急性缺血和心肌梗死患者中明显升高[1] 。本文检测了1 2 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清CRP水平 ,以进一步探讨ACS的发展机制。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2 0 0 1年 3月至 2 0 0 2年 5月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和门诊或住院体检者 1 2 5例 ,冠心病入选根据 1 979年WHO诊断缺血性心脏病标准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入选根据Braunwald标准[2 ] 。有明确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急慢性炎症性和免疫性疾病者除外。研究对象分两组 :①非ACS组…  相似文献   

12.
近年的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伴随附壁血栓可能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 syndrome,ACS)的主要发病机制,而炎性反应的激活可能是导致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一样,均为主要的急性时相性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APP),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炎症标志。它们在肝内的合成受多种细胞因子调控,尤以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最为重要。因此,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4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38例稳定性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heart disease,SCHD)患者与30例对照者血清中SAA和hs-CRP水平,旨在探讨血清SAA利hs-CRP在ACS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IL-6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五聚素3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通过分别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对照者的血浆五聚素3(PTX3)水平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血浆PTX3水平在各组间的差异以及血浆PTX3水平与ACS的相关性是否强于血清hs-CRP水平.方法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正常的20例患者为对照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58例,其中SAP 22例(SAP组),ACS 36例(ACS组).分别检测各组患者入院第2天的血浆PTX3、血清hs-CRP水平及各项常规血生化检查.血浆PTX3水平取对数后服从正态分布.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ACS组患者的血浆PTX3对数水平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AP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组别为因变量,血浆PTX3对数水平和血清hs-CRP水平为协变量进行多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PTX3对数的参数估计值B=2.32(P<0.05),血清hs-CRP的估计值B=0.447(P>0.05).结论ACS患者血浆PTX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主要表达于脉管系统的血浆PTX3与ACS的相关性优于血清hs-CRP.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髓过氧化物酶(MPO)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以ELISA法检测51例ACS患者、2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23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PAPP-A、MPO和CRP含量。结果ACS患者血清中PAPP-A、MPO和CR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1);SAP患者血清PAPP-A、MPO和CRP含量稍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AM 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PAPP-A、MPO与CRP呈线性相关(PAPP-A与CRP,r=0.71,P<0.01;MPO与CRP,r=0.74,P<0.01)。结论PAPP-A、MPO和CRP在ACS患者血浆中均显著增高,可作为ACS患者的诊断敏感性指标之一,且三者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与非ST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分别测定本院在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的62例非ST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与8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C-反应蛋白值,观察两种类型冠心病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非ST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C-反应蛋白与非ST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以作为临床鉴别非ST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稳定型心绞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生脉散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调控的影响。方法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60例AC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结果 ACS患者血清hs-CRP显著增高,阿司匹林治疗4周后hs-CRP水平显著下降,在联合生脉饮治疗后,hs-CRP下降趋势较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更为明显。结论生脉散可增强阿司匹林对ACS患者血清hs-CRP的抑制作用,且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静脉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本院急诊内科住院及门诊患者75例.ACS组5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25例;选择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血清MMP-9和hs-CRP水平.结果 ACS组血清MMP-9、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组和健康对照组[MMP-9(μg/L):365.4±176.8比247.4±126.6和163.4±125.2,hs-CRP(mg/L):18.8±13.2比8.8±3.1和3.0±1.3,均P<0.01];AMI患者血清MMP-9、hs-CRP水平显著高于UA患者[MMP-9(μg/L):427.9±211.4比271.7±138.6,hs-CRP(mg/L):24.3±14.2比10.6±9.7,均P<0.01].ACS患者MMP-9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984 4,P<0.01).结论 MMP-9与hs-CRP在ACS中呈正相关,二者在早期识别易损斑块方面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育鹏  吕键  郑小天  吴素华 《新医学》2009,40(9):601-603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ACS患者血清超敏CRP水平的影响。方法:9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45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硝酸酯类药物、B受体阻断药、钙拮抗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治疗。辛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杭州产)20mg,每日1次。2组均连续服药8周。测定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RP和血清LDL-C水平。结果:辛伐他汀组治疗8周后血清超敏CRP和血清LDL-C水平分别为(1.4±0.7)mg/L和(2.2±0.5)mmol/L,常规治疗组相应为(5.8±1.6)mg/L、(3.3±0.7)mmol/L,辛伐他汀组治疗后的血清超敏CRP和血清LDL-C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均为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辛伐他汀组超敏CRP水平降低与LDL-C降低无关(r=0.04,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降低ACS患者血清超敏CRP水平,这种作用可能独立于调脂作用之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乳酸脱氢酶(LDH)在急性白血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UC)抛物线估算法(以金标准计算准确度和敏感度),对51例急性白血病的早期患者及部分经治疗后缓解的患者、61例非急性白血病患者、61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LDH的检测及分析.结果AUC为0.954,其可信区间为0.935~0.973,其下限0.935远离0.5,经治疗缓解的白血病患者LDH检验结果与治疗前数据经t检验证实P<0.0001.结论LDH对急性白血病的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效果与预后的评估均有着重要及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降钙素原(PCT)在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04—2016-12期间收治的考虑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并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18例,根据术中所见以及术后病理检查报告,将118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分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组(单纯组,56例)以及急性复杂型阑尾炎组(复杂组,62例)。分别测定两组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血清hs-CRP、CRP、PCT、WBC的值,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hs-CRP与CRP、PCT、WBC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对老年人急性复杂型阑尾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单纯组相比较,复杂组患者血清hs-CRP、CRP、PCT、WBC均显著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PCT、CRP是老年急性阑尾炎诊断为急性复杂型阑尾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通过ROC曲线发现,hs-CRP、PCT、CR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4、0.844、0.758,联合检测hs-CRP+PCT+CRP的AUC为0.946(P0.001)。联合检测hs-CRP+PCT+CRP的敏感度为90.3%,特异度为94.6%,均较单独检测显著增高(P0.001)。结论:hs-CRP与PCT对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早期鉴别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和急性复杂型阑尾炎具有重要诊断价值,联合检测优于单独检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