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诱变和筛选以增加工业生产上重要微生物产量,无疑是发展抗菌素发酵工业最重要的单一的因素。在抗菌素工业生产中,菌种选育仍旧是不可缺少的。本文目的是对突变及筛选方法学的现状进行评述,这些方法正用于选育和稳定变株的高产性能,并在某些重要的抗菌素产生菌中获得例证。  相似文献   

2.
水溶性维生素微生物合成法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综述了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族、维生素C和维生素H)微生物生物合成法的新进展,对产生菌、菌种选育、生物合成途径和发酵工艺等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产生安普霉素、氨甲酰妥布霉素和氨甲酰卡那霉素3个组分的黑暗链霉菌为出发菌株,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选育氨甲酰妥布霉素含量高的菌种。方法克隆安普霉素生物合成基因,通过基因阻断技术破坏安普霉素生物合成基因,阻断安普霉素生物合成。结果获得了氨甲酰妥布霉素含量高的菌种。结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有效地改良抗生素组分。  相似文献   

4.
抗菌素的研究对发酵生物学和化学的进步,对发现有用的物质,对发展微生物产物生产、分离与鉴定的现代技术和方法以及这些微生物产物结构的阐明和生物合成的研究等等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发展得如此之广,以至目前发现新抗菌素的可能性,特别是新的和有用的抗菌物质的可能性已经显著地减少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感到最有价值的贡献将是开辟一条发现有用物质的新的途径,扩大抗菌素  相似文献   

5.
工业发酵生产抗生素已完全建立,但对微生物代谢物的生产控制的分子机制和生物合成尚缺乏基础研究。了解抗生素生物合成的进展部分由于所涉及的酶的固有不稳定性而一直很缓慢。因此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单酰胺菌素类而言,已鉴定了涉及青霉素、头孢菌素和头霉素生物合成的某些酶,但尚未综述生物合成途径及其控制机理。抗生素产生菌的分子遗传学还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产黄青霉和顶头孢霉中重组DNA技术的应用将导致合理构建含多拷贝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的菌株。另一目的是通过把它们和强真菌启动子融合增加这些结构  相似文献   

6.
中国抗生素杂志社、华东理工大学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华北制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共同举办第二次全国抗生素产生菌遗传育种与生物合成学术研讨会议经筹备、协商后 ,决定发布会议第一轮通知。一、大会综述报告1.组合生物合成和 DNA Suffling技术在抗生素产生菌中的应用王以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 教授 )2 .传统微生物选育的重要性不应忽视——谈谈近年来菌种选育工作的体会陈代杰  (上海来益生物研究开发中心 , 教授 )3.天然产物合成与新药开发邓子新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技学院 , 教授…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提高青霉素生物合成产量转化率的观点是从物料平衡和提高原料利用率的角度着眼的,也涉及到发酵罐氧传递能力必须与之相适应的问题。但归根到底还是和菌种本身的转化能力有关,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从菌种选育角度看,文章对设计筛选条件的改进有一定的启发和参考价值。作者的另一篇“青霉素生物合成的理论转化率”的文章已由曹可宗译载于《应用微生物》1978年第6期,可一并参考。  相似文献   

8.
现在已知抗生素的产生不是菌种异同而是菌株差异而不同。尽管对抗生素生物合成和调节作了大量研究,但对涉及产生抗生素菌株的有关生物化学和遗传学基础研究甚少。研究表明产生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G)菌株具有与其相关的AG抗性类型,已证明许多抗生素产生菌的生物合成基因和其抗生素抗性基因遗传结构连锁。灰色链霉菌包括产生多种类型抗生素的菌株,如链霉素(SM),金霉素,和灰霉素产生菌。在灰色链霉菌中,各菌株具有较高的DNA同源性,但各菌株产生抗生素的遗传  相似文献   

9.
氨基酸发酵法都要具备一个条件,即都要选育氨基酸生物合成能力高的菌株。菌种选育最初是从自然界检出有能力的菌株,以后建立了突变技术,随着氨基酸生物合成系统调节机理的阐明,又发展了营养要求性变异菌株、药物耐性菌株的选育,并且大多数氨基酸都可由此生产。特别是最近几年,开始应用使突变技术获得的优良性质相组合的方  相似文献   

10.
继抗菌素的化学改造取得了巨大成就之后,近几年来抗菌素的生物改造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目前抗菌素生物改造的研究正从三个方面进行:改变产生菌的遗传性使之合成不同的抗菌素;用微生物酶的作用改变抗菌素的某些功能基团,即所谓“微生物转化”;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前体物质或抑制剂等,以改变所产生的抗菌素。本文仅介绍用遗传学方法改造抗菌素的有关研究概况,其他两个方面的工作已有一些综述报道,本文不作讨论。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遗传工程的兴起和发展,为抗生素的菌种改良展现了光辉的前景。但是由于缺乏产抗生素微生物的遗传学知识和生物化学知识,生产实践中改良菌种基本上是根据菌株的任意突变进行随机选择,在抗生素产生菌中,只有少数菌株较好地建立了遗传系统。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突飞猛进的发展,抗生素产生菌的分子遗传学也随之发展,为在抗生素产生菌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生物化学、微生物遗传学等学科的发展,微生物育种方法也逐步繁衍起来。例如选育抗有毒前体类似物及抗有毒前体的突变株;选育抗代谢物类似物及抗代谢物的突变株,选育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及其回复突变株,药物抗性突变株,代谢合成支路途经障碍性突变株以及遗传重组技术的应用等等在微生物育种上均有报道。 微生物育种方法虽多,但是在抗生素菌种选育中,最常规的而又最有成效的育种方法还是应用诱变剂处理,单菌落分离,随机选择单菌落进摇瓶发酵,测定发酵液中抗生素活性高低。通过此法育种,除了选用最有效的诱变剂和注意出发菌株的选择外,诱变实验条件和方法也是不可忽视的。不同实验操作,其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菌种选育研究室采用自然选择及诱变育种对产黄青霉绿孢子菌种194(Penicillium chrysogenum 194)进行选育和筛选,得到了较原株产青霉素产量高的变株N-68、u-10-8-8、77-5-96、77-5-327等,其中77-5-327菌株的发酵单位为原株的4倍。我们在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1977年于东风制药厂进行试验罐及生产罐扩大试验研究,探索了种子、发酵条件及补料情况,进一步提高了该菌株的发酵单位,发挥了该菌株产青霉素的生产潜力,结束了我国青霉素生产水平十年徘徊的局面,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报导试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生产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菌素C(CPC),人们研究真菌顶头孢霉(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已多年了。CPC经化学修饰后,可得到大量临床上重要的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迄今,对顶头孢霉工业菌种进行的遗传操作,仍然是经典的或随机的方法,包括突变与筛选、突变与选择以及原生质体融合,其主要目的是改良菌种提高CPC产量。应用重组DNA技术构建具有多拷贝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的菌种是实现该目的的另一途径。本文综述顶头孢霉遗传转化系统的开发,CPC生物合成途径基因的首次克隆,含有异青霉素N合成酶基因(IPS基因)与利用IPS启动子的杂合基因的载体的构  相似文献   

15.
工艺空气的除菌,是当前抗菌素生物合成工业,以及国民经济中许多其他类似部门普遍关切的重要问题。空气无菌度的微生物学研究方法,其原理系沉降自然载菌气溶胶。只有经过一般在24小时以上的长时间微生物培养之后,才能测定载菌气溶胶微粒的浓度和粒度。上述微生物学方法,测定时间较长,在抗菌素生物合成过程中,显然是不适用的。为了监  相似文献   

16.
生物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动植物细胞等生物体或其组分如酶、基因等进行工业化生产的一门综合技术。一、生物技术的起源与抗生素抗生素的生产象征着生物技术应用于医药工业的开端。目前约有25~30%临床有效医药品的制造过程应用了与发酵有关的技术。要将基因操作技术用于抗生素生产,除了要掌握抗生素的生物合成知识以外,还要对生产菌基因功能分析有丰富的经验和技  相似文献   

17.
产黄青霉菌绿色孢子菌种(PenicilliiumChrysogenum)77-5-327是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由194菌种选育而得的一株高产菌株。1977年该所与我厂协作开展77-5-327菌种的发酵工艺研究,当时采用的主要有机氮源为棉子饼粉和夫质粉,取得了很好的发酵效果,但在生产罐试验时存在的主要缺点是后期单位增长缓慢。为此,我们又进行了以花生饼粉代替棉子饼粉的试验,改进了这一缺点,使绿色菌种全面推向生产。本文报告试验的结果及生产上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生物代谢基因调控在抗生素生物合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是以原核或低级真核生物复杂的次级代谢过程为基础的 ,次级代谢过程能产生数量丰富、结构复杂的各类代谢物作为具有应用价值的抗菌药物。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与某种遗传物质或基因及其决定的酶密切相关。所以 ,深入阐明代谢过程及调控基因 (靶基因 )并对相关基因进行体外重组并高效表达 ,必将提高药物生物合成的效率。近年来 ,国外开展了用带关键酶基因的质粒转化菌种 ,增加菌种中关键酶基因浓度和转录水平以及抑制菌种非必要基因的表达 ,简化后处理工序 ,提高产量等代谢基因调控的研究和实践 ,并取得了一定成果。β 内酰胺…  相似文献   

19.
增强抗菌素生物合成能力的主要途径是采用高产变株和提高发酵培养基的浓度。链霉素产生菌2号变株是在既定的培养基上经长期阶梯式选育获得,该菌株在原发酵培养基上产生抗菌素能力的变异范围很窄。本文介绍在选育过程中,改变发酵培养基的配方,用以进一步提高该菌株的链霉素生产水平。将原选育用的发酵培养基加浓,而其基本成分(碳、氮、磷)的比例保持不变,进行2号变株的发酵。结果表明,成比例地提高培养基中基本营养成分的浓度,能够提高发酵液的活性水平,但发酵周期也相  相似文献   

20.
放线菌选育的动向可分为以下几方面:次级代谢系统抗菌素系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系统与基础代谢系统有关。链霉素及卡那霉素等氨基糖甙抗菌素均为糖衍生物;氯霉素等芳香环抗菌素是莽草酸的代谢产物;粘菌素及杆菌肽等抗菌素是多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