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尖锐湿疣患者自然杀伤细胞活性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用LDH释放法测定了32例尖锐湿疣及41例正常对照者的NK细胞活性。发现患者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短病程组NK细胞活性下降不明显,长病程组下降非常显著(P<0.01)。文中讨论了导致NK细胞活性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尖锐湿疣 (CA)患者外周血NK细胞 (CD5 6+ )及活化NK细胞 (CD5 6+ CD69+ ) ,并探讨它们在C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 3 0例CA患者外周血CD5 6+和CD5 6+ CD69+ 细胞 ,同时以 3 1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CA患者外周血CD5 6+ 和CD5 6+ CD69+ 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均为P <0 0 0 1 ) ,长病程组和短病程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A患者外周血CD5 6+ 和CD5 6+ CD69+ 细胞百分率显著增高 ,说明NK细胞在CA发病中起着非特异性抗病毒免疫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不同病程尖锐湿疣 (CA)患者血清γ干扰素 (IFN -γ)、白介素 - 2 (IL - 2 )水平的变化在CA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 ,检测了 6 0例不同病程CA患者血清IFN -γ、IL - 2水平。结果 :CA患者组血清IFN -γ、IL - 2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而CA长病程组血清IFN -γ、IL- 2水平明显低于CA短病程组 (P <0 0 1)。结论 :CA患者有TH1型细胞因子 (如 :IFN -γ、IL - 2 )表达低下 ,长病程患者更明显 ,患者TH1型细胞因子表达低下在CA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25和CD69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激活状态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32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CD25和CD69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并对比6例患者进行期和消退期时CD8+T细胞CD25和CD69的表达。结果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上CD25和CD69的表达水平与正常人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 >0.05);患者组CD8+T细胞表达CD25和CD69的水平(16.30%±5.97%和32.61%±6.36%)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9.21%±2.14%和10.03%±2.35%),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5和0.76;P<0.01);进行期与消退期比较CD4+T细胞表达CD25和CD69的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CD8+T细胞CD25和CD69的表达在进行期时(17.37%±4.01%和35.48%±7.72%)明显高于消退期(6.32%±1.29%和8.10%±1.52%),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银屑病患者T细胞的激活以CD8+T细胞为主,其激活状态可作为疾病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薄芝注射液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84例临床、病理及PCR证实的C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薄芝组,并设12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2和IFN-γ含量.结果:治疗1个月后,薄芝组CA患者血清IL-2和IFN-γ含量上升到正常水平.结论:薄芝注射液可以提高CA患者血清IL-2和IFN-γ含量,有助于减少CA的复发.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CD45抗原在C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我们应用双标记—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45RA、CD45RO亚群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研究对象:按照卫生部编写的《性病防治手册(第二版)》中尖锐湿疣诊断标准确诊的CA患者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19~53岁(平均37.73岁)。病程1~16个月(平均6.41个月),检测前至少3个月内未用过皮质类固醇及其它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物。正常对照20例,选自健康献血员。(二)试剂与仪器: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P…  相似文献   

7.
γ-干扰素局部注射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尖锐湿疣(CA)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其治疗方法很多,但复发较多见。我们用γ-干扰素局部浸润注射预防CA复发,获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来自1999年5月~2002年2月皮肤性病专科门诊。初治共174例,完成试验者149例,其中男104例,女45例,年龄17~6l岁,平均29岁;病程9天~6个月,平均2.5个月。皮损分布男性主要以冠状沟、包皮内板、阴茎、系带及肛周为主;女性以小阴唇内侧、阴道口、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白介素 18(IL- 18),γ干扰素 (IFN-γ )在尖锐湿疣 (CA)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 ELISA法检测了 36例 CA患者血清 IL- 18、 IFN-γ水平。结果 CA患者血清 IL- 18、 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人对照组 (分别为 P<0.05及P<0.01);IL-18与IFN-γ之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 CA患者血清IFN-γ水平低下与-18相关;IL-18水平低下所致的一系列细胞免疫反应抑制效应在CA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周血T细胞抗原受体(TCR)γδT细胞在尖锐湿疣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检测20例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CRγδT细胞与TCRαβT细胞的百分率。结果: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中TCRγδT细胞百分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TCRαβT细胞的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CRγδT细胞数量增多是机体在受到病毒感染时的一种早期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在尖锐湿疣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的免疫防卫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病程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h细胞亚群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从辅助性T细胞(Th)极化情况,探讨不同病程尖锐湿疣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方法 取肝素抗凝血,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血浆和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进行细胞培养和免疫荧光染色:PHA和自身血浆刺激PBMC诱导T细胞极化,72h后收获细胞,分别标记抗CD4-PE与抗CCR5-FITC和抗CD4-FITC与抗CCR3-PE,最后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标记细胞进行分析。结果 尖锐湿疣患者中,短病程组与长病程组Th1/Th2极化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5.82±2.22)%/(14.80±1.14)%与(12.20±1.37)%/(13.74±0.99)%,两组极化细胞百分率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短病程组Th1/Th2的比值为1.75±0.17,而长病程组为0.89±0.11。结论 短病程尖锐湿疣患者机体呈现Th1型反应,而长病程者则以Th2型反应为主,存在Th1型反应向Th2型反应切换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树突细胞(DC)亚群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25例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DC亚群(DC1/CD11c+和DC2/CD123+),并以26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CD123+DC百分数为(0.63±0.34)%比对照组(0.41±0.17)%明显增高(P<0.01)。长病程组及复发患者CD123+DC增高明显(均为P<0.01),而短病程组及初发患者则无明显改变(均为P>0.05)。尖锐湿疣患者组CD11c+DC百分数(1.40%±0.44%)与对照组(1.57%±0.7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DC2亚群占优势,导致向Th2样免疫反应偏移,此可能与尖锐湿疣的复发和病程的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免疫共刺激分子CD28/CD152-CD80/CD86,CD40-CD40L在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60例CA患者(初发组30例、复发组30例)和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28,CD152,CD40L在CD4+,CD8+T细胞上CD80,CD86,CD40在CD19+B细胞上的表达水平。结果CA患者CD28,CD40L在CD4+,CD8+T细胞的表达,与对照组(42.36%,13.85%,5.08%,2.58%)相比,复发组(37.10,11.66%,2.57%,1.25%)较初发组(39.69%,12.76%,3.93%,1.96%)明显降低(P<0.01);CD80,CD86,CD40在CD19+B细胞上的表达与对照组(1.59%,3.83%,14.25%)相比,复发组(0.65%,3.05%,10.24%)较初发组(1.04%,3.45%,12.21%)显著降低(P<0.01),而CD152在CD4+,CD8+T细胞上的表达与对照组(1.71%,9.62%)相比,复发组(39.2%,12.15%)较初发组(2.64%,10.90%)显著增高(P<0.01)。结论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28/CD152-CD80/CD86,CD40-CD40L共刺激分子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其免疫功能紊乱及复发机制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对34例不同病期尖锐湿疣患者、2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型的检测表明:20例反复发作的长病程患者细胞比例增高,活化抗原(CD25、TLisA1、la)表达细胞增多,CD4/CD8比值下降.在局部治愈后2~3个月,对其中7例的检测发现,增高的及活化细胞较治疗前降低.7例短病程患者各种分化抗原、活化抗原表达细胞与正常人无差异。提示细胞免疫异常是尖锐湿疣反复发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细胞因子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检测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细胞因子IL-2,IL-12,IFN-γ和IL-4的水平,探讨其在C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60例CA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CD4+T细胞细胞因子IL-2,IL-12,IFN-γ,IL-4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CA患者外周血IL-2,IL-12,IFN-γ-CD4+T细胞百分率均显著下降(P<0.001);IL-4-CD4T细胞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h1/Th2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结论CA患者存在Th1/Th2平衡失调,这可能是CA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D8~+CD28~-T细胞在慢性荨麻疹患者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临床慢性荨麻疹(CU)病例83例,同时设立对照组64例进行比较。应用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抗Ig E抗体、抗FcεRⅠ抗体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3~+、CD4~+、CD8~+、CD8~+CD28~-、CD4~+CD25~+T细胞比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83名CU中,23例抗Ig E抗体为阳性,占27.7%(27/83);31例抗FcεRⅠ抗体为阳性,占37.3%(31/83)。CU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比例、CD8~+CD28~-T细胞比例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4~+/CD8~+比值、CD4~+CD25~+T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U患者机体外周血CD8~+CD28~-T细胞、CD4~+CD25~+T细胞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CD8~+CD28~-T细胞比例降低也可能是CU致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芍药苷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CD25、CD69及NF—KB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抗人CD3单克隆抗体及抗人CD28单克隆抗体共刺激T淋巴细胞活化,加入不同浓度的芍药苷,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CD25、CD69及NF—KB的表达。结果50Ixmol/L芍药苷对活化的T淋巴细胞CD25的表达有抑制作用(P〈O.05),100,200I,zmol/L芍药苷对活化的T淋巴细胞CD25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P〈O.01);100,200μmovL芍药苷对活化的T淋巴细胞CD69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25,50,100,200μmol/L芍药苷对活化的T淋巴细胞NF—KB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结论芍药苷可呈浓度依赖性抑制T淋巴细胞CD25、CD69及NF—KB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分期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 T cell lymphom a,CTCL)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7的缺失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7月本科收治的41例CTCL患者及9例炎症性皮肤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流式细胞检测结果,分析外周血CD7表达。结果 41例CTCL患者中,早期(IA~ⅡA)23例和进展期(ⅡB~ⅣB)18例,CD3+CD7-T细胞比例进展期组与炎症性皮肤病组及早期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进展期18例患者中6例CD7缺失(33.33%),早期23例患者中仅1例CD7缺失(4.35%),提示CD7缺失在进展期显著高于早期(P<0.05)。无外周血累及的25例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MF)患者中有2例CD7缺失,均为进展期,提示进展期MF较早期MF更易出现CD7缺失(P<0.05);在进展期MF的CD3+CD7-T细胞比例均高于早期MF和炎症性皮肤病组(P<0.05)。结论 进展期CTCL和无外周血累及的进展期MF外周血CD3+CD7-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早期及炎症性皮肤病组,CTCL进展期较早期更容易发生外周血CD7缺失。  相似文献   

18.
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中HPV DNA的检测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 检测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中的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30例CA患者皮损和外周血中的HPV DNA,20例正常人外周血作对照。采用限制性内切酶RsaⅠ、PstⅠ对HPV作分型鉴定。选取1例皮损与外周血均为阳性的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 30例CA患者皮损均检出HPV DNA,血浆中未检测到HPV DNA,有8例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检测到HPV DNA(阳性率为26.7%),20例正常人对照为阴性,两组阳性率经χ2校正检验χ2=4.52,P<0.05,差异有显著性。酶切和测序结果显示PBMC中的HPV型别与其皮损处的型别有一致性。结论 CA患者在HPV感染的病程中可能存在病毒血症,这可能是CA易于复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