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培维索孟是使生长激素(GH)发生突变后再通过聚乙二醇化所产生的第一个生长激素受体(GHR)拮抗剂,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应用于临床治疗肢端肥大症的GHR拮抗剂.与传统治疗手段(手术、放疗、多巴胺激动剂及生长抑素类似物)不同,它直接作用于外周的GHR,阻止其形成功能性的二聚体,从而阻断GHR后续的信号转导,使肢端肥大症患者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恢复正常,有效地改善肢端肥大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代谢紊乱.培维索孟半衰期长,使用也相对较为安全.文章将从该药的作用机制、代谢、临床用途和副作用四个方面作一初步介绍.  相似文献   

2.
培维索孟是使生长激素(GH)发生突变后再通过聚乙二醇化所产生的第一个生长激素受体(GHR)拮抗剂,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应用于临床治疗肢端肥大症的GHR拮抗剂。与传统治疗手段(手术、放疗、多巴胺激动剂及生长抑素类似物)不同,它直接作用于外周的GHR,阻止其形成功能性的二聚体,从而阻断GHR后续的信号转导,使肢端肥大症患者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恢复正常,有效地改善肢端肥大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代谢紊乱。培维索孟半衰期长,使用也相对较为安全。文章将从该药的作用机制、代谢、临床用途和副作用四个方面作一初步介绍。  相似文献   

3.
几年前,美国学者克隆了牛生长激素(bGH)的基因,再植入鼠细胞内使其突变。他们获得一种结构发生变化的bGH蛋白质,它有对抗天然生长激素的作用(Biothenol News 1990年3月8日,第2页)。目前,某些药品公司把这种突变蛋白质开发成为GH的拮抗剂,用于治疗肢端肥大症、糖尿病,甚至对某种癌症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很早,肢端肥大症的外形毁容已被人们注意到。一个世纪前,Pierre Marrie发现,此症与垂体肿瘤有关系。在30年代Herbert MEvans和40年代Harvey Cushing分别论述了胶端肥大症与生长激素过度分泌有关。虽然此病的常见病因是垂体亲体细胞瘤。但是由胰岛细胞、类癌及某些下丘脑肿瘤的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异位分泌也能导致亲体细胞增生及肿瘤形成。这些情况似乎很少见,总数不足所遇到的肢端肥大症的1%。目前已经确认了细支气管腺瘤异位分泌生长激素。  相似文献   

5.
垂体前叶疾病: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在儿童可致巨人症,在成人则产生肢端肥大症;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在儿童可致垂体侏儒症. 垂体生长激素分泌瘤在临床上由于生长激素过度分泌发生于骨骼关闭前或骨骼关闭后,可分别导致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若在骨骺板闭合前后发病,则可成为肢端肥大症与巨人症的混合症.  相似文献   

6.
<正>肢端肥大症是指体内生长激素持久过度分泌,所导致的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发生在青春期之后,骨骺已经完全闭合,病因与腺垂体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约98%的患者继发于分泌生长激素的垂体肿瘤;其主要表现为:面容宽阔、眉骨突出、巨耳大鼻、内部脏器和体格异常肥大及身材过高等症状。肢端肥大症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较正常人明显增高,生长激素持续高分泌状态导致心脏结构及功能发生改变,从而引起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我科近期收治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患者1例,  相似文献   

7.
美国加利福尼亚索克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猜测,一种促使人和动物生长的蛋白可能产生于肢端肥大症病人的肿瘤内。他们的猜测是正确的,他们已分离并合成了这种蛋白,称为生长激素释放因子(GRF)。GRF在下丘脑生成,控制垂体释放生长激素。  相似文献   

8.
凌受毅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8):140-140
垂体生长激素瘤分泌过多生长激素,在骨骺闭合之后导致肢端肥大症,可并发多种疾病。治疗以手术或放疗为主,在内科药物治疗方面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LAR和兰罗肽SR的缓解率已接近手术治疗,而生长激素受体拮抗剂pegvisomant可将90%患者的IGF-1水平降至正常。  相似文献   

9.
肢端肥大症是一种内分泌疾病,多来源于垂体腺瘤分泌过量的生长激素,多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易延误诊治。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以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首诊的肢端肥大症患者的诊治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临床医生对以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起病的肢端肥大症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溴隐亭系一强有力的多巴胺拮抗剂,可使肢端肥大症病人循环放免活性的生长激素(TGH)减少,临床和代谢状况得以改善。作者自1974年以来,用此药治疗150多例肢端肥大症患者。观察结果发现,虽然多数病人(75%)治疗后TGH明显下降,但其均值降到10mu/l或更少的只占20%左右,很少能降至测不出的程度。在观察病例中,甚至有完全不下降的。近来资料表明:肢端肥大症活动期循环的硫化因子—C的水平升高,当病人临床和生化状况得到改善后,不论其TGH  相似文献   

11.
<正>1.肢端肥大症的诊疗现状众所周知,肢端肥大症是一种罕见疾病,98%是由垂体生长激素(GH)腺瘤引起。由于肢端肥大症起病隐匿,确诊平均延误7~10年,因而很多患者常存在多种严重并发症,例如心功能不全、糖代谢紊乱、骨关节病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可导致其死亡率比正常人群高2~3倍。目前,肢端肥大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有3种:手术、药物和放射治疗。其中,药物  相似文献   

12.
肢端肥大症是由垂体前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是生长激素引起正常机体代谢紊乱和垂体肿瘤引起的压迫症状与内分泌改变。目前,本病发病原因尚未清楚,治疗方法繁杂,且有损伤或付作用,疗效亦不尽理想。本文就我们采用口服胃(胰)蛋白酶治疗肢端肥大症的近期疗效观察,和对本病发病原因的初步分析介绍如下。设想与依据 1971年,我们曾试用中药片剂(71.3)治疗数例经放疗无效的肢端肥大症,偶然发现部分病人头痛减轻,个别病例出现消瘦及肢端缩小等现象,对此,引起了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肢端肥大症是以生长激素(GH)分泌异常增多为特征的内分泌疾病,而过度分泌的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可对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产生广泛影响。肢端肥大症常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其诊断和治疗有待进一步规范。2021年2月Pituitary发表了《垂体协会肢端肥大症诊治指南更新》,本文立足于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对该指南提及的包括肢端肥大症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情况、手术治疗的影响因素、患者的生活质量、药物治疗进展与更新、放射治疗为主的几个方面进行了解读,并着重介绍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新型疗法的优势与局限性,以期能够提高广大全科医生及专科医师对于肢端肥大症的理解,更好地指导规范化诊疗,改善肢端肥大症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通常以血浆生长激素(GH)浓度判断肢端肥大症的疗效。但GH促进生长的作用需有生长激素介质(Somatomedinsi SM)参与。为了解生长激素介质-C(SM—C)在判断疾病的活动性和疗效方面是否优于GH,作者对31名用溴隐亭治疗的肢端肥大症患者进行了观察。31名全为临床活动性患者(即口服75克葡萄糖后,血浆GH均不能被抑制至4mu/L以下)。溴隐亭  相似文献   

15.
如果出现手脚增大、额头变宽、皮肤增厚等容貌“变丑”的迹象可要注意了,这有可能是患了肢端肥大症。肢端肥大症是由于脑垂体中生长了分泌生长激素的良性肿瘤,从而造成生长激素(CH)过量分泌,使身体组织发生异常生长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肢体末端增大——特别是面部手、脚和内脏器官的生长。当该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高血压、心脏肥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肢端肥大症合并甲状腺结节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5月至2018年1月,患肢端肥大症且进行了甲状腺彩超检查的患者。应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甲状腺体积和甲状腺结节大小的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肢端肥大症患者合并甲状腺结节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在240例肢端肥大症患者中,仅70例(29.17%)完成了甲状腺彩超检查。这70例中,合并甲状腺结节组56例,平均年龄(48.48±12.73)岁,女性37例,男性19例,中位病程8.0年;未合并甲状腺结节组14例,平均年龄(40.97±12.34)岁,女性7例,男性7例,中位病程3.0年,病程短于合并甲状腺结节组(P<0.05),年龄、性别比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表明,病程越长的肢端肥大症患者合并甲状腺结节的风险越高[比值比1.306,95%可信区间(1.010,1.688),P=0.035]。生长激素随机值与甲状腺体积呈线性相关(P<0.05)。未发现性别、年龄、生长激素水平等与肢端肥大症患者合并甲状腺结节相关。  结论  肢端肥大症病程长是合并甲状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多巴胺(DA)能药物对垂体生长激素(GH)细胞功能的影响.静脉滴注(iv gtt)DA及口服左旋多巴(LD),结果正常人及肢端肥大症患者的GH分泌分别受到兴奋和抑制,而联合服用LD及卡比多巴(CD),则LD抑制肢端肥大症患者GH分泌的作用消失,支持垂体GH细胞异常是其对DA能药物反应异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内分泌器官疾病往往影响全身,包括心血管系统。本文概述内分泌疾病的心血管系统表现。脑垂体疾病一、肢端肥大症或巨人症垂体前叶生长激素细胞腺瘤或增生,发生于青春期前,可引起巨人症;发生于青春期后,因骨骺已闭,发展为肢端肥大症。其心血管系统改变与生长激素增多和内脏器官增生有关。 (一)心脏增大 X线胸片可见心影比正常人为大,尤其是左室肥厚的程度可能超过其他内脏。但因患者的身长及(或)体重超过正常,故按公式推算,心脏面积增大者相对少见。例如我国上海报告的28例肢端肥大症,有心脏肥大者仅2例(7.1%)。但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左室后壁或室间隔肥厚者分别占14.3%和21.4%;左室心肌重量大于正常者占39.3%。心脏增大与病程及伴有高血压的时限有关。肢端肥大症患  相似文献   

19.
肢端肥大症是一种颇为难治的内分泌疾病,病因至今未明。本文从胃肠道内分泌学着眼,对肢端肥大症的病因和治疗进行了新的大胆的设想,并采用胃(胰)蛋白酶对15例患者进行了临床验证,取得了较为满意的近期疗效。作者通过临床观察,认为肢端肥大症不仅是垂体前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所致,还与胃肠激素功能紊乱,造成胃肠内分泌病变有关。用胃(胰)蛋白酶治疗本病,似对胃肠激素有良好的调节作用,特别是促进D细胞的分泌,使血浆生长抑索水平提高。故使用后能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从当前国内外治  相似文献   

20.
肢端肥大症合并二尖瓣脱垂较为罕见,国内未见报道。本文报道2例并对其发生机制加以讨论。肢端肥大症合并二尖瓣脱垂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由于生长激素的直接作用引起心腔扩大,瓣叶延长,由此而引起的心室与瓣叶之间的应力平衡失调,从而产生二尖瓣粘液样变性,使瓣叶松软,脱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