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孟庆涛  郑穗生  王龙胜 《安徽医学》2010,31(11):1290-1292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诊断烟雾病中的价值。方法 17例烟雾病病例均行CT平扫及MSCTA检查,所得原始容积数据在ADW4.3工作站上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技术重组各种图像。结果 CT平扫可显示颅内缺血及出血性改变。MSCTA及后处理成像可显示不同程度的颈内动脉和(或)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17例均可显示颅底部异常增生的侧支血管网。结论 MSCTA可清晰显示烟雾病的血管改变特点,而重建图像可直观显示病变周围空间关系。此检查方法方便、快捷、无创,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烟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烟雾病病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受检者均行颅脑CT平扫和MSCTA检查.在ADW 4 4工作站上作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建(MPR).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均清晰显示发生狭窄、闭塞的颈内动脉、Wills环血管近侧端以及明显增多、扩张的脑底部侧支血管影,其中双侧颈内动脉闭塞4例,单侧颈内动脉伴同侧大脑后动脉狭窄6例.所有CTA图像均可评价侧支血管情况,表现为相应血管及其分支的粗大、增多、迂曲延长.结论:综合运用多种重建技术,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不仅可以清晰显示狭窄血管,还可以评价狭窄远端血管和侧支血管等情况,直观显示病变周围空间结构关系,从而为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成人出血型烟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成人出血型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例成人出血型烟雾病患者常规平扫后,采用螺旋CT容积扫描模式行增强扫描,然后在工作站上分别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血管生长”技术容积再现进行血管重建。其中箩例完成MSCTA后行DSA检查。结景19例患者CT平扫均显示不同部位脑出血,部分伴有脑萎缩或脑梗塞。MSCTA均清晰显示不同程度颈内动脉虹吸段、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起始段狭窄、闭塞,双侧病变者13例(68.4%),单侧病变者6例(31.6%);脑底部见纤细迂曲的“烟雾”状异常血管网;大多可显示1支以上侧支动脉;1例显示右侧豆纹动脉囊状动脉瘤。5例同时行MSCTA与DSA者,均很好显示了上述血管病变。结论MSCTA可清晰显示成人出血型烟雾病异常血管,是诊断烟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烟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20例烟雾病患者行MSC-TA检查,在工作站上分别行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进行血管重建,其中3例患者行DSA检查。结果:MSCTA清晰显示不同程度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段狭窄、闭塞及脑底部纤细迂曲的烟雾状异常血管网。结论:MSCTA可清晰显示烟雾病异常血管、侧枝循环,并且检查方法简单、快捷,可为烟雾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诊断烟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例先行CT平扫检查,然后行CTA检查,在ADW4.0工作站上行VR(容积再现)、MIP(最大密度投影)和MPR(多平面重建)分析。结果 9例表现脑出血,1例脑梗死,1例1侧大脑发育不良,1例脑实质未见明确异常。MSCTA可清晰显示狭窄、闭塞的颈内动脉,并可较好的显示侧支血管网。其中1例显示合并动脉瘤。结论 CTA不仅可以清晰显示脑血管病变,更显示烟雾病的脑实质病变,特别是脑出血疾病方面占优。VR重建能显示狭窄血管的三维空间关系,较好地显示颅底烟雾状血管,而MIP和MPR侧在显示细小血管方面较好。CTA是怀疑此病的首选无创筛选检查方法,为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对Moyamoya病的诊断价值。方法:12例Moyamoya病患者均行MRA检查,10例行DSA检查。结果:全部病例在MRA图像上均显示颈内动脉分叉以上狭窄或闭塞,在颅脑基底部侧支循环明显异常增多,呈烟雾状血管网;全脑DSA表现为颈内动脉分叉以上大动脉前、中动脉近段狭窄和闭塞,颅底异常增多的血管网及通过侧支循环建立的吻合支显示更为清晰。讨论:MRA作为一种无创伤血管成像技术能准确诊断Moyamoya病,儿童最为适用;DSA在显示细节如烟雾血管、侧支循环血管等方面优于MRA。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烟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雾病病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患者均行颅脑CT平扫和64排CTA检查。在vitrea64工作站上作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和多平面重建(MPR)。结幂多层螺旋CT头血管造影均清晰显示发生狭窄、闭塞的颈内动脉、Wills环血管近侧端以及明显增多、迂曲、扩张的脑底部侧支血管网。结论综合运用多种重建技术,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不仅可以清晰显示狭窄血管,还可以评价狭窄远端血管和侧支血管等情况。直观显示病变周围空间结构关系,从而为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动脉(GDA)狭窄闭塞及侧支循环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中的表现。方法搜集行MSCTA检查诊断为GDA狭窄闭塞的患者22例,采用容积再现重组(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血管重建。结果22例患者中,GDA狭窄10例,4例多发性狭窄均显示前、后动脉弓扩张,6例局限性狭窄均显示前动脉弓扩张。GDA闭塞12例,均显示胃网膜右动脉直接与前动脉弓连接,6例全段闭塞者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PSPDA)不显影,前动脉弓扩张,6例局限性闭塞均发生于GDA远段,4例前动脉弓扩张,2例前、后动脉弓扩张。结论MSCTA能清楚显示GDA狭窄闭塞及侧支循环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多层螺旋CT在烟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2例烟雾病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机进行颅脑CT平扫和CT颅脑血管造影检查,扫描结束后用三维图像处理工作站进行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和曲面重建处理技术进行血管三维重建处理,结合原始横断图像综合诊断分析。结果所有病例CT血管造影均清晰显示颈内动脉发生狭窄、闭塞,受累段多为颈内动脉段,颈内动脉发生狭窄的位置均位于C1或C2段,容积再现重建图像直观,清晰显示显示颈内动脉、椎基动脉,立体感强,最大密度投影和曲面重建重建可清晰显示脑底增生小血管和侧支血管。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后,综合应用多种图像重建技术,可清晰显示病变周围空间关系,为临床诊断烟雾病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烟雾病的CT、MRI MRA、DSA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烟雾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资料及CT、MRI MRA、DSA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见大脑额顶叶及双侧基底节梗死4例,局灶性脑出血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基本正常4例;MRI见大脑额顶叶及双侧基底节梗死7例,局灶性脑出血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未见明显异常1例;MRA见颈内动脉大脑前中动脉狭窄或闭塞,伴异常血管网增多6例,颈内动脉和大脑前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未见明显血管网增多4例,其中见大脑后动脉侧支循环形成2例,见颈外动脉侧支循环形成2例,颈内动脉和大脑前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未见明显血管网增多4例。结论CT和MRI只能显示烟雾病造成的脑实质改变;MRA能较好的反映颅内血管病变部位和范围,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对颅内外侧支循环显示较差;DSA检查患儿均能明确显示颅内血管(包括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脑底异常血管网等)病变的部位,并能清楚显示其侧枝循环及颈外动脉各分支,DSA仍然是诊断烟雾病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颅内血管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39例患者行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同时采用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血管,其中45例动脉瘤、22例动静脉畸形、4例烟雾病和18例脑动脉狭窄随后进行了DSA检查或手术治疗。结果CTA诊断为动脉瘤的患者83例,动静脉畸形22例,静脉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海绵窦动静脉瘘3例,单纯烟雾病3例,烟雾病合并动脉瘤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22例,先天性变异等32例,正常病例186例,其中CTA诊断的45例动脉瘤、22例动静脉畸形、4例烟雾病和18例脑动脉狭窄与DSA检测结果及手术结果基本一致。结论MSCTA对头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具有微创、快速、安全、准确性高的特点,可作为头部血管性疾病的首选影像学筛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技术探讨成人型烟雾病(MMD)分级及侧支循环的分布模式。方法 收集41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SCTA资料,依照Suzuki 6级分级标准评估患者的血管级别,对应分析患者的侧支循环分布。结果 41例烟雾病患者中,烟雾病早期(SuzukiⅠ级)患者11例(26.8%),主要表现为大脑前-软脑膜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中-软脑膜动脉-大脑前动脉侧支循环;中期(SuzukiⅢⅡ级)患者11例(26.8%),主要表现为大脑前-软脑膜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中-软脑膜动脉-大脑前动脉侧支循环;中期(SuzukiⅢ级)患者25例(61.0%),主要表现为异常烟雾状血管网形成及脉络膜前动脉扩张、延长,后交通动脉开放、扩张、延长-大脑后动脉-软脑膜动脉-大脑前和/或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软脑膜动脉-大脑前和/或大脑中动脉,脉络膜后动脉-胼周后动脉-大脑前动脉侧支循环;晚期(SuzukiⅤⅣ级)患者25例(61.0%),主要表现为异常烟雾状血管网形成及脉络膜前动脉扩张、延长,后交通动脉开放、扩张、延长-大脑后动脉-软脑膜动脉-大脑前和/或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软脑膜动脉-大脑前和/或大脑中动脉,脉络膜后动脉-胼周后动脉-大脑前动脉侧支循环;晚期(SuzukiⅤ级)患者5例(12.2%),主要表现为大脑后动脉-软脑膜动脉-大脑前或大脑中动脉,眼动脉、颞浅动脉、脑膜中动脉与大脑前、中动脉终末皮质支沟通,上颌动脉与颅底皮质支沟通,枕动脉与枕叶皮质支沟通。结论 MSCTA能够准确地评价烟雾病侧支循环的分布模式,其中以SuzukiⅢⅥ级)患者5例(12.2%),主要表现为大脑后动脉-软脑膜动脉-大脑前或大脑中动脉,眼动脉、颞浅动脉、脑膜中动脉与大脑前、中动脉终末皮质支沟通,上颌动脉与颅底皮质支沟通,枕动脉与枕叶皮质支沟通。结论 MSCTA能够准确地评价烟雾病侧支循环的分布模式,其中以SuzukiⅢ级患者比例较高,而颈外动脉向颅内代偿出现在烟雾病中、晚期居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在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CT诊断为SMA病变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CT扫描包括平扫及增强,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VR)。结果 MSCTA可以清楚显示SMA主干及分支,其中SMA血栓7例,SMA夹层3例,SMA粥样硬化17例。结论 MSCTA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准确率高,具有快捷、方便、无创性等特点,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烟雾病的多层螺旋CT影像诊断及保守干预前后脑血流变化。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5年5月期间所收治32例烟雾病患者进行研究,均于保守干预前后分别进行CT检查。观察患者CT影像学表现,包括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及多平面重建(MPR)。比较保守干预前后脑血流变化情况,包括脑血流量(CBF)、对侧脑血流量(rCBF)、脑血容量(CBV)、对侧脑血容量(r CBV)、达峰时间(TTP)、对侧达峰时间(r TTP)。结果治疗前后r CBF、CBV、r CBV、r TTP的差异P0.05,CBF治疗后高于治疗前、TTP为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烟雾病中的应用利于影像学表现明显,利于确诊,且为无创、快捷检查手段,可通过对患者脑血流变化的观察明确治疗效果,判断预后,经济适用,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5.
张亚志 《医学综述》2014,(8):1492-1493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诊断烟雾病的方法和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4月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收治的45例经多层CT血管成像(MSCTA)确诊的烟雾病患者,均行经TCD检查,将经TCD与MSCTA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TCD诊断Ⅰ期18例、Ⅱ期6例、Ⅲ期15例、Ⅳ期6例。双侧大脑中动脉Ⅱ期的平均血流速度(MFV)显著升高,Ⅲ期和Ⅳ期的MFV显著降低,Ⅰ期的搏动指数(PI)逐渐减低,各期间MFV和P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Ⅳ期的搏动指数(PI)逐渐减低,各期间MFV和P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大脑前动脉的MFV无明显变化(P>0.05),而PI逐渐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Ⅳ期大脑前动脉的MFV无明显变化(P>0.05),而PI逐渐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大脑后动脉的MFV逐步增快,PI则逐步下降(P<0.05);眼动脉ⅠⅣ期大脑后动脉的MFV逐步增快,PI则逐步下降(P<0.05);眼动脉Ⅰ期的MFV和PI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TCD诊断烟雾病操作简单、无创伤、检查费用低、诊断率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贾颖  王毅  张伟国  陈金华  陈蓉 《重庆医学》2012,41(21):2150-215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MSCTA)和超声心动图(ECG)在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CHD)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例临床怀疑CCHD的婴幼儿患者行MSCTA及ECG检查,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经手术证实的15例患者心内外畸形共38处,其中心脏畸形17处,MSCTA与ECG诊断率分别为88.2%和94.1%,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9,P>0.05);大血管畸形19处,MSCTA与ECG诊断率分别为100.0%和63.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3,P<0.05);心脏大血管连接部畸形2处,MSCTA与ECG均正确诊断。结论 MSCTA与ECG在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中各有优势,两者联合应用能够获得更为准确全面的诊断,有助于临床制定更为恰当的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17.
王立学 《海南医学》2012,23(17):84-8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的意义.方法 对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82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进行检查,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比较,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种检查方法所检查出斑块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斑块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2例患者中单支血管狭窄病变28例,双支血管病变17例,3支或以上血管病变37例.两种方法检查冠状动脉狭窄数量和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敏感性为86.82%、特异性为93.20%、阳性预测值为92.81%、阴性预测值为92.22%.结论 使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冠心病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且无创、简便,因此可作为冠心病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