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的独立预后因素,建立个体预后的预测模型,为临床鼻咽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
考依据。方法分析113例经病理确诊为低分化鳞癌、首次接受根治性放疗且未进行化疗等综合治疗的鼻咽癌患者的预后因
素,采用字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意义的统计学变量纳入COX 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并建立个体预后指数(PI)公式。
结果本组病例5 年生存率为50.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 分期、N 分期、临床分期、颅底受侵、颅神经受侵、放疗剂量、体
力状况(PS)评分与鼻咽癌放疗的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 分期、N 分期、颅底受侵是鼻咽癌放疗的独立预后因素。根
据COX分析结果,推导PI公式如下:PI=0.046*(年龄)+0.767*(T分期)+0.623*(N 分期)+0.859*(有无颅底受侵)。结论年龄、
T分期、N 分期、有无颅底受侵是鼻咽癌患者放疗的独立预后因素,PI 值是反映鼻咽癌患者预后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2.
分析165例鼻咽癌放疗(其中43例加化疗)结果说明,其生存率与病理类型、临床病情(晚期、颅神经损害、颅底骨质破坏)、照射剂量等有显著关系,66.01%死于转移与复发。  相似文献   

3.
刘陶文 《华夏医学》2003,16(3):438-440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常见恶性肿瘤之一,EB病毒和个体遗传易感性相互作用是其病因。尽管对放射治疗敏感,其远处转移发生率居头颈恶性肿瘤之首位,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其治疗失败的最常见原因。因此,探查和控制NPC早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提高该病患者长期存活率的最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对鼻咽癌的临床分期是根据1992年制订的。TNM分期系统。但诸多人为因素影响T和N期,且微小转移灶不易被发现。血管生长是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键,对鼻咽癌患者血循环中血管生长相关分子水平的研究可能对早期诊断和预测复发与转移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经我院放疗和有随访5~20年资料的200例鼻咽癌的病理组织学的研究,其结果如下: (1)组织学分型参照1978年南宁会议提供的标准进行,结果为:高分化鳞癌57例(28.5%),低分化鳞癌110例(55%),泡状核细胞癌8例(4%),小细胞型未分化癌10例(5%),多形细胞型未分化癌15例(7.5%),无腺癌:(2)间质淋巴细胞量在高分化鳞癌与未分化癌间,在低分化鳞癌与未分化癌间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3)间质内淋巴细胞量与五年生存率之间有密切关系,统计学表明,间质淋巴细胞丰富( )组与中等量( )或少量(-~ )两组的任何一组相比较,组间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的远期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6年-2010年接受全程IMRT放疗的初治无远处转移的1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单纯放疗,123例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化放疗综合治疗。Kaplan-Meier法计算5年总生存率(OS)、无瘤生存率(DFS)、局部控制率(LC)、区域控制率(RC)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Log-rank法检验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全组5年OS、DFS、LC、RC、DMFS分别为:81.6%、67.9%、88.6%、92.2%、80.1%。单因素分析表明影响鼻咽癌5年OS的因素有年龄、性别、N分期(χ2=11.62、4.45、4.08,P=0.001、0.035、0.043),影响5年DFS的因素有年龄、T分期及临床分期(χ2=4.4、4.11、7.8,P=0.036、0.043、0.02)。接受IMRT治疗的鼻咽癌患者放疗反应多为轻、中度。结论 IMRT治疗鼻咽癌可以获得较好的5年OS、LC、RC及DMFS,不良反应多可耐受,年龄、分期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112例乳腺癌组织学类型、分级与预后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学类型,分级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腺管形成,核的多形性及核分裂数确定分级标准和舟山会议推荐方案确定分类,分型方案,对112例乳腺癌进行组织学分类,分型及分级,收集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组织学类型中浸润性普通型癌与浸润性特殊型癌,组织学分级的Ⅱ级与Ⅲ级,腋窝淋巴结有转移和无转移的10年累积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差异均非常有显著性(P<0.01)。浸润性普通型癌中单纯癌与其它四型癌的10年累积生存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其10年累积无瘤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学类型,分级是判定预后的可靠和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鼻咽癌原发灶侵犯部位数及T分期对放疗预后影响的差异。 方法 分析 1992年 6月~ 1995年 6月在省人民医院行鼻咽活检确诊及经CT MRI扫描的鼻咽癌首程放疗患者 3 60例 ,按 1992年福州会议分期标准 ,采用根治性常规分次放疗鼻咽部DT :66-76Gy 3 3 -3 8Fx(平均 70Gy)。 结果 本组各T期原发灶侵犯部位数 (x±S) :T1 2 7例 ,侵犯 1个部位 ;T2 10 7例 ,2~ 6个 (3 12± 0 96) ;T315 1例 ,3~ 11个 (5 40± 1 80 ) ;T4 75例 ,4~ 17个 (8 97± 3 .19)。原发灶侵犯部位数不同 ,其 3年局控率、生存率及远处转移率差异显著 (P <0 .0 5 )。全组侵犯部位数≥ 6个 12 7例与 <6个 2 3 3例 ,局部复发率分别为 64 6%和 15 % (P <0 .0 1) ;原发灶未控或在放疗后 6个月内复发的 2 3例侵犯部位数均≤ 8个。 结论 鼻咽癌原发灶侵犯部位数可以大体反映出肿瘤体积的大小 ,侵犯部位数愈少 ,瘤体愈小 ,预后愈好 ,仅凭T分期判断预后有一定缺陷  相似文献   

8.
98例鼻咽癌骨转移瘤的放疗效果及相关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澄  刘庆深 《吉林医学》2006,27(7):765-766
目的:观察鼻咽癌骨转移的放疗效果,探讨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对98例鼻咽癌骨转移病例放疗止痛近期疗效、缓解期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0例采用常规分割照射,200cGY/次,每周5次,DT:3600~5000cGY;58例采用低分割照射,DT:300~500cGY/次,每周3~5次,DT:2000~3000cGY。对性别,骨转移时AKP水平,原发灶控制情况、放疗剂量、骨转移是否伴骨旁软组织及其他脏器转移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放疗起到了明显的止痛作用,常规分割放疗与低分割放疗组近期止痛效果大致相似,差异无显著性(P>0.05)。原发灶控制情况、放疗剂量、骨转移否伴骨旁软组织及其他脏器转移为影响预后因素(P<0.05)。其余因素与缓解期无明显相关。结论:不同分割剂量放疗时对骨转移镇痛疗效无明显差异。鼻咽癌原发灶控制情况、放疗剂量、骨旁软组织转移和其他脏器转移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
影响鼻咽癌远处转移若干因素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影响鼻咽癌远处转移的因素及预后。②方法 我市1992年1月-1995年12月收治首程放疗的鼻咽癌患者550例,发现远处转移1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 鼻咽癌远处转移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放疗中肿物残余及后组颅神经损害无关,Ⅱ期、Ⅲ期、Ⅳ期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4.3%、19.0%、30.0%,上行型、下行型、上下行型、未定型的远转率分别为7.1%、57.5%、20.9%、19.2%;颈淋巴结活检的远转率42.2%,比鼻咽部活检的远转率20.0%明显增高(P<0.01);复发组远转率29.7%,比未复发组远转率14.4%明显增高(P<0.01),远处转移发生时间以放疗后2年内多见。④结论 分期越晚远处转移率越高,下行型的远转率高,对这些患者应进行综合治疗,应强调鼻咽部活检,尽量避免颈淋巴结活检,应提高局部控制率,减少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10.
11.
李永杰 《河北医学》2014,(3):471-473
目的:观察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5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接受单纯放射治疗方案,对照组接受联合放化疗方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预后。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近期临床效果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白血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肝肾功能损害、口腔黏膜反应和皮肤反应,两组患者发生Ⅲ度及以上不良反应有明显差异( P<0.05)。结论: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临床效果及预后与常见的联合放化疗方案一样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或较好的预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张静  江文霞 《中外医疗》2014,(14):137-138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2例鼻咽癌放疗后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放射剂量均为60~80 GY,但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鼻出血现象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鼻咽癌放疗后出血患者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研充对33例鼻咽癌复发和28例放射性纤维化病例作病灶CT值定量评价。统计学处理采用方差分析,分别对各组病变的CT比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各组间CT比值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表明用CT值鉴别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与纤维化结果不可靠,与Mategrano等的观点相悖。根据著者的经验,鉴别应以形态改变为主要依据。本文对诊断要点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鼻咽癌(NPC)放疗后改变及复发的MRI表现的认识。方法详细分析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48例NPC放疗后复查的MRI资料。结果NPC放疗后无复发组28例,其中鼻咽腔正常2例,鼻咽腔变形15例,鼻咽壁增厚19例,茎内增厚7例,咽旁间隙变窄3例,颅底残留破坏缺损5例。复发组21例,鼻咽壁和茎内增厚各12例,颅底骨质破坏18例,颞下窝肿块4例,口咽肿块2例,眼眶、上颌骨/上颌窦骨质破坏2例,颞领关节骨质破坏1例,乳突骨质破坏、双侧腮腺肿块及环绕颈部浸润肿块1例,咽旁间隙变窄/消失9例。经统计学处理,在茎内增厚、咽旁间隙变窄/消失方面,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复发组中,7例茎内增厚在T1WI和T2WI上均表现为茎内软组织等信号或低信号肿块影,5例无强化,2例轻度强化;复发组中,12例茎内增厚在T1WI和T2WI上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等信号或略高号肿块影,11例行增强扫描,明显强化9例,轻度强化2例。结论MRI可以很好地显示NPC放疗后变化,尤其是对放疗后纤维化斑块与肿瘤复发的鉴别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鼻咽癌(NPC)放疗后改变的认识。方法对经临床影像追踪或病理活检证实的NPC放疗后复发53例及无复发65例的CT表现进行详细分析。结果放疗后复发组55例中,鼻咽壁增厚/肿块28例,茎内增厚致密40例,颅底侵犯24例;无复发组65例中,鼻咽壁增厚35例,鼻咽壁肿块5例,茎内增厚致密18例,颅底残留骨质破坏6例。经统计学处理,对于茎内增厚致密,复发组与无复发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鼻咽壁增厚/肿块方面,两组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可较好地显示NPC放疗后变化,茎内改变是判断复发与否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调强放疗7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的临床疗效,急性反应和慢性损伤。方法鼻咽癌初治患者78例,按1992年福州分期标准,Ⅰ期2例,Ⅱ期38例,Ⅲ期35例,Ⅳ期3例. 全程调强放疗,总剂量69.4~73.6Gy,每次2.3 Gy。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8~29个月),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8.7%、94.9%,局部/区域控制率分别为93.6%,91.0%,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2.3%,84.6%。最严重的急性毒性不良反应是放射性黏膜炎,1~4级分别为21.8%、42.3%、30.0%、1.2%。晚期毒性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1级32.1%,2级7.7%,3级3.8%。 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靶区剂量高,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小,毒性不良反应轻,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响胰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方法 :以 1990年 1月~ 1995年 12月 6年间诊断为胰腺癌并接受外科治疗的病人为对象 ,选择其中资料完备 ,并获得随访的 174例手术患者 ,运用 Cox's多因素分析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肝转移、腹膜转移、手术术式、综合治疗、侵及门静脉、手术合并症 6个因素影响胰腺癌患者的预后。结论 :有肝转移、腹膜转移、侵及门静脉及手术合并症的胰腺癌患者预后不良 ,而行根治性切除术、综合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术后患者并误吸的临床防治。方法 对 15例鼻咽癌放疗术后并误吸患者均予常规抗感染、翻身、拍背、吸痰、体位引流、化痰、促胃肠动力药 (吗叮啉 )及饭后坐位 2h等治疗 ,其中 6例Ⅰ、Ⅱ度误吸患者有 3例经上述处理后症状已控制 ,2例加留置胃管 ,1例加留置空肠管 ;9例Ⅲ、Ⅳ度误吸患者中 4例为急性严重误吸并严重低氧血症者均行早期纤支镜吸痰后症状及低氧血症很快明显改善 ,但反复发作而 2例行气管切开术气管套管佩带气囊并留置胃管 ,2例行胃永久性造瘘术 ,余 5例慢性顽固性误吸者中 2例行气管切开术并气管套管佩带气囊 ,3例行胃永久性造瘘术。结果  15例患者均能较好地改善低氧血症及减少了误吸的发生 ,再无出现吸入性肺炎。结论 对鼻咽癌放疗术后Ⅰ、Ⅱ度误吸患者应选用内科保守治疗 ;Ⅲ、Ⅳ度慢性顽固性误吸患者应外科手术治疗 ,急性严重误吸伴严重低氧血症患者可行早期纤支镜吸痰后采取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