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孟英辨治痰证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晚清温病学家王孟英对痰证的病因病机、辨证诊断、治法方药等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清代温病大家王孟英所著《王氏医案》一书有关痰证的学术思想及临证诊疗经验。[方法]通过对《王氏医案》的系统研习,从辨病求因、临证组方遣药、临床学术价值等方面,对王孟英有关痰证学术思想及临证诊疗经验作出研讨。[结果]王氏辨治痰证,独具慧眼,注重审症求因。痰证病因归咎体内所固有之痰、温病进程中病理产物;病机多责之于火及气机不调;临证治痰,以肺为中心,重在斡旋枢机,同时根据病证不同,从脾、肝、肾、心进行施治,组方用药,灵活多变。[结论]《王氏医案》内容丰富,其对痰证诊治颇有心得体会,诊治痰证,不落窠臼,究其病因病机,责之于火、肺之气机不调,临证重在治肺,兼顾他脏之调摄,时值今日,其论治痰证思想及诊疗经验对临床疾病治疗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孟英治痰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名医王孟英,在其著《王氏医案》中应用痰药之病例占十之八九,足见其对治痰的重视。1痰之成因王孟英治痰,为温热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同时,根据“痰之为患,既顽且幻,病状多端,性尤善变”的特点,对“脉症多怪”的许多疑难杂症,如痰邪袭于隧络之关格,...  相似文献   

4.
王孟英(公元1808—1866年)为清代遭光同治年间著名医家。所著《温热经纬》、《随息居霍乱论》、《王氏医案》等,为后世推崇。最近,我们学习了王氏《潜斋医学丛书》(以下引文均见此书)中有关针灸章节,深受启迪,爰抒所得分述如下。对刺络疗法的肯定王孟英根据自己临床经验,充分肯定刺络疗法对“霍乱痧胀”的治疗作用。他说:“干霍乱,因毒邪入于营分,周身隧络为之壅塞”,“失治即死,唯有砭去恶血,取效最  相似文献   

5.
针对正常健康人与家人能否食肉的实际问题,介绍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的有关内容,指出动物类食品多有补虚功能,但需注意其中某些食品可能诱发或加重疾病,尚需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6.
针对正常健康人与家人能否食肉的实际问题,介绍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的有关内容,指出动物类食品多有补虚功能,但需注意其中某些食品可能诱发或加重疾病,尚需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7.
暑咳治验     
例1.王某,女,56岁,1986年8月26日初诊。始由外感,咳嗽痰多,胸部满闷,动则汗出,夜不能寐。曾经抗生素及止咳治疗两周余,咳反较前加剧,转诊中医。咳嗽频作。痰粘稠,胸闷身热,汗多不解,头胀似裹,不欲饮,溲短而黄、大便时溏,舌苔黄腻,脉濡数。证属暑湿犯肺,遏伤脾土,湿聚成痰,壅塞气道,酿为暑咳。治似清暑宣肺,化湿和脾。处方:香薷、厚朴、藿香、佩兰、杏仁、半夏各9g,炒扁豆12克,茯苓15g,滑石30g,甘草3g。3剂,水煎服。8月30日二诊:药后咳减,汗止纳增,唯午后似感微热,原方加青蒿9g,再取3剂,5日后随访,病愈。 例2.黄某,女,45,炊事员。1987年9月1  相似文献   

8.
暑咳证治     
“暑咳”一病,清·雷丰在《时病论》中曾有论述,笔者学习古论,结合临证,有得于心,试图在前人基础上加以阐发,希翼揭示本病的规律。暑咳是夏至之后立秋之前的暑季中发生的咳嗽。据笔者观察,本病有每年届时复发的倾向,较之一般咳嗽,其病因病机不同,证治亦独具特点。雷氏指出暑热伤肺是本病的病因病机,笔者着眼临床,联系本病有发病率不高,有周期发作倾向等特点,认为;素体气阴不足,相火有余是发生本病的内在因素。时交暑月,相火用事,天暑地蒸,遇人气阴先乏,相火偏旺,内外煎迫,肺金受伐,气失清肃,  相似文献   

9.
暑病治验     
暑为寒遏高热不退[例1]陈某,男,3岁,1992年8月12日初诊。诉发热4天,经西医注射小诺霉素等抗菌素,高热不退。辰下:发热40℃,无汗,唇红赤,胸闷,烦躁不宁,舌红苔白腻,脉濡带紧。证属暑为寒遏。用辛散解表散寒,清凉涤暑化湿之法,予新加香薷饮加味治疗。处方:香薷3g,扁豆花5g,银花6g,厚朴花5g,连翘6g,芦根12g,滑石9g,荷叶7g,青蒿5g,竹茹8g,黄芩5g,甘草3g。服1剂汗出热退而愈。  相似文献   

10.
王孟英是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除在温病学方面的突出贡献外,论治杂病亦颇有成就,其论治惊吓致病有独到见解,认为受惊后引起机体气机逆乱、心神失常是惊吓致病的基本病机,临症治疗,多从肝胆论治,注重痰涎、气结、胆热等病理因素,并结合体质因素影响,辨证精准,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温病热入血室有三种不同的证型,当区别论治;温病经行为邪有出路,不宜妄涩;妊娠期病温,及时清泄即所以保胎;产后热证,仍当用凉泄。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总结《王氏医案》中辨脉论治肺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王氏医案》中的六则医案,整理王氏以脉理释病机、辨治肺病及选方用药的思路。[结果]王氏所选六则肺病医案,均为他医误治,或久治、延治不愈的重症顽疾,或虚实难辨,或寒热错杂,或脏腑同病。王氏诊察三部九候之脏腑定位,细推气血阴阳之变化,明辨寒热虚实之真伪,以脉解证,以脉定证;阐述重症顽疾中滑数脉、弦滑脉、滑而缓脉的临床意义,寸滑如珠、尺中小细的脏腑定位,真脏脉如雀啄脉、解索脉的病因病机,指导精准用药,为后世医家拓展了辨证论治思路。[结论]脉诊对于临证,尤其是肺病重症顽疾的辨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王氏临证重视脉诊,辨脉治肺经验丰富,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学习。  相似文献   

14.
暑温为夏季感受暑热邪毒所致 ,临床表现为初起即见壮热、烦渴、头痛 ,甚至出现昏迷、抽搐 ,直至危及生命。其特点为发病急 ,热势盛 ,变化速 ,易伤津气 ,为小儿夏季常见证候之一。暑为夏季之主气 ,乃火热所成 ,《素问·五运行大论》曰 :“其在天为热 ,在地为火 ,其性为暑。”所以暑温有明显的季节性 ,杨士瀛《仁斋直指方·暑》言 :“暑自口鼻而入 ,”故暑当外邪 ,独见夏令 ,王孟英言 :“是暑即热也 ,寒即冷也。暑为阳气 ,寒为阴气 ,乃天地间显然易知之事 ,并无深微难测之理。”“设云暑有阴阳 ,则寒亦有阴阳矣。不知寒者水之气也 ,热者火之气…  相似文献   

15.
暑温与风温、春温、温热、冬温、温毒、温疫等诸证同属于祖国医学温病范畴。但由于暑温发病季节和特有的病征,又可与上述诸温病相区别。  相似文献   

16.
<正> 药物:香薷10克、炒白扁豆10克、厚朴(去皮,生姜汁炙)7克、车前仁7克。用法:水煎服,重者日服两剂;或研末,以六一散泡水送下,每次10克,日服3次。主治:夏日感受暑热,乍乘太阳,湿热互结,症见腹痛自汗,烦渴但不欲多饮,或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绍兴名医陈祖皋治疗暑病经验.归纳起来,其治暑常用方法主要有七种,即:寒暑束表,用祛暑散寒法;暑热挟风,用清暑疏风法;暑伤气分,用清暑生津法;暑湿相兼,用芳香清暑法;暑热闭气,用芳香开窍法;暑湿淫肠,用芳香化浊法;暑热伤卫,用甘温除热法  相似文献   

18.
王孟英为清代温病学大家,并无妇科专著,然其对妇女生理的论述,以及对妇女经、带、胎、产诸疾的治疗却颇有其独到之处。现总结其妇科经带病症治疗医案,归纳其治疗妇科病症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9.
《伤暑论》从“暑”的角度论述外感热病的证治,以“伤暑”为温热病之总纲。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临床表现、治疗特点等情况,分别从上中焦、中下焦合病进行关联病证分析与治疗。善于化裁前人古方,随证加减变化,或创立新方,对临床遣方用药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论雷少逸时病辨治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清代著名温病学家雷少逸《时病论》的医学思想进行了研究及整理,认为《时病论》中的辨证论治时病,明辨新感伏气,注重养阴护津,独创芳香化湿之法,以法代方具有特色.其医学思想对当今临床辨证治疗时病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温病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