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将发病后6~72 h的135例急性脑梗死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0例给予尿激酶25万IU溶入生理盐水100 ml静滴,每日1次,连用5 d.另外给予血栓通、胞二磷胆碱及阿斯匹林常规治疗.对照组65例,除不用尿激酶外,其它用药与治疗组完全相同. 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治疗7 d后即有显著好转(T=7.24,P<0.01);治疗21 d后基本治愈率为61.4%,显著好转率为21.4%,总显效率82.8%;无效及恶化率为8.28%.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14 d后有显著提高(T=2.57,P<0.01);治疗21 d后基本治愈率为13.85%、显著好转率为43.08%,总显效率为56.93%;无效及恶化率为27.69%.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无颅内出血;治疗组的基本治愈率加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个月时复发率,对照组显著高于治疗组(P<0.01).结论本组资料提示发病后6~72 h急性脑梗死加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的疗效比单纯应用阿斯匹林和血栓通等常规治疗更佳,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而且加快恢复,残留症状轻,复发率低,未见出血并发症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观察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013年我院收治的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法治疗;分析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的变化,并分别对2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为9.21±0.5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为56例,总有效率达到了8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例(46.2%),P〈0.05。结论: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法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安全性高,疗效可靠,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3.
吴趋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8):676-677
目的 观察颈内动脉注射尿激酶超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10万IU尿激酶溶入50ml生理盐水中,进行患侧经颈动脉推注溶栓治疗。分别对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显效率。结果 两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经颈动脉小剂量尿激酶超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刘北向  李迪  罗龙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8):1263-1264,1271
目的 研究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93例发病12h以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溶栓治疗组56例,对照组37例,疗程14d,治疗前后以临床表现和CT扫描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其疗效。结果 溶栓治疗组治愈率50.00%,总有效率91.07%;症状出现后3h内进行溶栓治疗,效果最好,治愈率73.68%,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10.81%,总有效率75.67%。结论 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7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静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8):923-923,969
目的:评价急性脑梗死(ACI)6h内尿激酶(UK)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ACI随机分成UK组和对照组。UK组以uK25万u静脉推注,续以uK150万U60min内静滴。对照组采用通常的治疗方案。评价治疗前和治疗后24h、l周、2周、4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①治疗后24h、2周、4周时UK组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改善均非常显著(P〈0,01);1周时uK组改善比较显著(P〈0.05)。②UK组用药后24h至4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递增性改善,均非常显著(P〈0.01)。③UK缨用药后24h时显效9例(23.7%),1周时22例(57.9%),2周时30例(78.9%),4周时34例(89.5%),均高于同期对照组(x0=10.21、24.49、21.11、7.28,P均〈0.01)。结论:ACI早期UK溶栓治疗比常规治疗效果好,并且安全、简便和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急性脑梗死病后6小时内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起病3小时内给尿激酶50万U+生理盐水100ml静滴,20分钟滴完;3~6小时内用尿激酶100万U+生理盐水150ml静滴,30分钟滴完。对照组采用通常的治疗方案,评价治疗前和治疗后24小时、1周、2周、4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痊愈率为60.5%,与对照组疾病痊愈率20%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起效快.作用强,效果好并且安全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死早期尿激酶溶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15例发病12h以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溶栓治疗组66例,对照组49例,疗程14d,治疗前后以临床表现和CT扫描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其疗效。结果溶栓治疗组治愈率62.12%,总有效率93.93%,其中症状出现后3h内进行溶栓,效果最好,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治愈率28.57%,总有效率81.63%。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明显提高治愈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董秦川  马红茹 《吉林医学》2008,29(18):1575-1575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应用奥扎格雷钠80mg,加入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d;对照组应用阿斯匹林肠溶片,75—150mg/d顿服,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4.31%,显著优于对照组75.22%(P〈0.01),治疗后NDS(6.04±9.54)分、明显优于对照组(13.1±8.14)分,(P〈0.01)。结论: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所选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定,评定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评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 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患者预后,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溶栓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62例采用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溶栓治疗时间为3—6h(46例〈3h,16例〈6h)。观察溶栓再通率、急性期死亡率以及副作用发生率;并比较溶栓组与未溶栓组死亡率。结果 溶栓再通率为67.7%,5周死亡率8.0%,轻微出血倾向率16.1%。5周死亡率未溶栓组27.4%,溶栓组8.0%,两组比较死亡率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1)。结论 尿激酶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效和安全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尿激酶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就诊时间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活血化瘀、降纤、清除氧自由基、脑保护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超早期给予尿激酶溶栓,15d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尿激酶超早期溶栓对脑梗死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银杏叶标准提取物EGb761联合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发病6h以内给予尿激酶100万u+生理盐水100mL静脉快速滴注,0.5h之内滴完。观察组:发病6h以内给予EGb761 87.5mg+50g/L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次日重复给予EGb761一次,其他用药同对照组。评价治疗前和治疗后2,6,24h,2,4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随访6个月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6,24h,2,4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4周末观察组的基本痊愈率为35.3%,与对照组的13.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访6个月观察组ADL1.2占67.6%,ADL4.5占11.8%,与对照组的46.6%及33.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病死率分为5.8%及1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EGb761能增强尿激酶对早期脑梗死溶栓治疗效果,减少再闭塞,致残率低,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缺血性脑梗死急性期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98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病程为2~7h。行脑血管造影明确栓塞血管及部位。尿激酶以1.0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100万U,辅助其它常规治疗,治疗14d后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基本痊愈14例,显著进步30例、进步39例、无变化11例、死亡4例,有效率为84.7%,显效率为44.8%,血管再通率为73.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尿激酶(UK)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国产尿激酶100~150万U静脉滴注,对42例发病在6h以内的心源性脑栓塞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I)。另设40例普通病例作对照组。结果溶栓后2hNFDI为20.12±2.65,较溶栓治疗前26.78±3.42明显减少(P〈0.001),治疗后21d溶栓组NFDI为18.21±3.16,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1d溶栓治疗组的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3.3%、69%、88.1%,显著高于对照组(15%、32.5%、5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溶栓治疗适应症的基础上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杏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疗效。方法:选择发病72h内的急性脑梗死病人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分别用药14d。两组治疗前后评价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率37.5%,显著进步率41.07%,进步率7.14%,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基本痊愈率21.42%,显著进步率23.21%,进步率28.57%,总有效率73.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用药后血流动力学较用药前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杏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云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0):339-340
目的:观察尿激酶(UK)溶栓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其时效与安全性。方法:将发病6小时内病情继续发展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治疗组:首次病情进展至溶栓时间≤3小时;对照组:首次病情进展至溶栓时间3~6小时。两组均采用动或静脉溶栓及抗凝强化治疗,两组常规治疗一致。结果: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1),在治疗后3天、7天、14天评分改善明显,病情进展得以控制(P〈0.01)。治疗组有出血倾向3例,对照组8例。结论:首次病情进展3小时内溶栓能显著提高进展性脑梗死的治愈率,减少其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不同剂量尿激酶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22例随机分成两组溶栓治疗,Ⅰ组62例。尿激酶100—125万u;Ⅱ组60例,尿激酶50-75万u。对两组疗效及出血作比较。结果Ⅰ组神经功能恢复优于Ⅱ组(P〈0.05),出血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尿激酶100—125万u溶栓治疗是较适宜的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剂量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1例发病6h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一次性应用150000U/kg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溶栓后3h及21d时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程度、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并与普通治疗进行比较;还对治疗21d时脑梗死体积进行比较。结果:溶栓后3h神经功能缺损积分(14.2±2.1)较溶栓前(26.5±9.1)明显减少,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669,P〈0.05);治愈率、显效率分别达22.58%(7/31)和67.74%(21/31);溶栓后21d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程度、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普通治疗组[分别为:由(26.5±9.1)降至(8.8±2.8)和由(26.4±8.1)降至(16.3±4.1),t=2.417;51.61%和15.38%,Х^2=5.037;70.97%和42.30%,Х^2=4.765;87.09%和65.38%。Х^2=3.886;P均〈0.05)]。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普通治疗组分别为(37±30)cm^3和(53±31)cm^3(t=2.165,P〈0.05)。结论:150000U/kg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且能明显缩小脑梗死体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开窍复遂方对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该组方对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选择60例符合静脉溶栓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予尿激酶溶栓的同时口服开窍复遂方,对照组溶栓同时予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前与治疗ldd后分别比较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CRP)、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2组患者治疗14d后NIHSS评分及血浆hs—CRP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NO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对各项指标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同时口服开窍复遂方有利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活血开窍中药能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附6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表现早期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AMI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150万u,30min内静滴。结果治疗组血管再通率83.3%,病死率6.7%,并发症发生率6.7%,对照组分别为14.3%、33.9%、26.8%,治疗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住院时间(10.66±2.68)d,短于对照组(19.86±7.78)d,(P〈0.01)。结论AMI早期溶栓治疗可明显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