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提高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质量的措施。方法将102例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CNP组和常规组,CNP组根据事先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常规组采取常规专科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入院15d后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入院15 d后,CNP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NP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少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促进患者的恢复、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程度及临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2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专科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根据事先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费用进行统计,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采用Barthel指数对日常生活及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接受护理和健康教育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12d后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脑梗死患者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效果优于传统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住院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路径组和对照组各43例,路径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指导下的护理服务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整体护理模式.结果:路径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出院后自护能力和护理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路径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指导下的护理服务模式能促进脑梗死患者疾病的康复,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省了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科所收治的4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随机选取我科收治的4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严格的按照所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患侧肢体恢复例数、住院总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患侧肢体恢复例数以及恢复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而死亡例数以及死亡率则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无论是住院总时间还是住院费用方面都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7.5%,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90%。结论在临床护理路径指导下的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恢复情况,使死亡率得到有效的降低,同时住院总时间和住院费用得到降低,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优于传统的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与路径组,每组各100例。路径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传统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路径组患者BI指数得分较传统组高,住院时间较传统组短,住院费用较传统组低,满意度较传统组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护理质量,从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建立完善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将360例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对护士的满意度、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发生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及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梗死患者中,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CNP进行护理;比较两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按CNP进行护理,可明显减少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急性脑梗的临床首要治疗任务是脑部血液循环再通,恢复闭塞的脑动脉,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挽救神经细胞损伤。静脉溶栓是目前国内外唯一公认的挽救缺血组织的有效方法,对于恢复闭塞的脑动脉具有积极意义[1]。越早进行急诊溶栓,患者的预后越好。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12月确诊急性脑梗死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54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012年6~12月确诊急性脑梗死实施常规护理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记录两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采用本院自行编制的住院满意度问卷在出院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调查,采用修订Barthel指数评估入院及出院时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天数减少,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出院时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住院时间控制、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医疗需求的增加,国内外护理实践已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护理理念已由“让患者康复”进展到了“尽早康复”和“尽可能少的医疗费用”。国外文献报道,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e path,CNP)这一临床护理管理工具可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的指示对患者从入院至出院,系统、动态、连续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疾病知识知晓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25.2±2.1)d,对照组为(31.1±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14,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为(4700±105)元,对照组为(5030±14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01,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和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为2%,98.96%,96%;对照组分别为9%,95.0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71,8.87,17.29;P<0.05或P<0.01)。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管理,可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生,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12.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2005年10月~2006年8月,我们对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品管圈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品管圈联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了解度以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健康知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人员责任心、自信心、沟通能力、团队凝聚力、工作热情、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品管方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脑梗死患者中实施品管圈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有助于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和健康知识评分提高,同时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PDCA循环临床护理路径的运用,测定脑梗死患者压疮及便秘护理疗效、平均住院天数、各项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来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其中的效果。方法根据该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30例,PDCA循环护理组30例。将常规护理组按常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PDCA循环护理组责任制护理发现脑梗死患者个性化护理问题,按轻重缓急制定措施,并落实科内质控小组成员每周互查,护士长每日督查,反馈落实情况,及时修正护理措施。未完成的问题进入下一个PDC A循环。对两者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比对,测定脑梗塞患者常见并发症护理中初见成效的压疮护理、便秘护理疗效、平均住院天数、各项护理工作质量评分。结果 PDCA循环护理组较常规护理组在院外带入压疮护理方面成效更佳,在便秘患者护理疗效中各项临床症状均有好转。PDC A循环护理组较常规护理组在护理工作质量各项指标中有成效(P<0.05)。PDCA循环护理组较常规护理组平均住院天数减少(P<0.01)。结论 PDCA循环临床护理路径的运用对脑梗塞患者并发症护理有一定的成效,能协助提高护理质量,获得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使用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最佳护理方法,不仅能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减少住院费用及缩短住院时间,还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17.
2007年5月~2008年5月,我们对44例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程及住院日期,制定合理的临床护理路径,按护理路径的宣教模式来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张娜 《当代护士》2018,(5):66-67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1月至6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45例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案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康复效果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且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显著提升其康复效果,并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康复进程,减少患者经济负担,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2007年5月-2008年5月,我们对44例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程及住院日期,制定合理的临床护理路径,按护理路径的宣教模式来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眼科护理是眼科医疗、教学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患者健康保健及康复过程中起关键作用[1]。临床护理路径(CNP)是根据某种手术或疾病而制定的一种护理模式,按照临床路径表的标准制定相关医疗护理流程,从而使患者从入院至出院均按照此模式来接受治疗与护理[2-3]。CNP的成效模式已经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研究[4-5]证实,CNP通过使护理程序标准化而大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