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腰椎CT表现特点,减少AS的漏诊率,协助临床诊断。方法56例以腰间盘突出复查二次以上的患者行16排螺旋CT检查,主要观察腰椎椎小关节CT影像改变,8例可疑AS患者行人体组织相容性抗原(HLA—B27)、类风湿因子等项检查,并均行骶髂关节CT对比。结果通过对腰椎CT图像细致分析,56例患者中6例腰间盘轻度突出,2例腰间盘重度突出;发现8例AS,人体组织相容性抗原(HLA—B27)5例为阳性;类风湿因子阴性,且2例腰椎CT椎小关节改变重于骶髂关节。结论AS主要以累及骶髂关节为主.但合并腰间盘突出病人或首诊腰椎CT检查并未引起重视,常常漏诊。本文主要探讨多层螺旋CT对腰椎AS影像分析.减少AS的误诊及漏诊,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腰椎小关节病的CT和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腰椎小关节病患者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 CT表现为关节面不对称,腰椎小关节突增生、肥大,关节突骨赘形成,关节软骨下骨硬化、糜烂,关节间隙狭窄,关节真空现象,关节周围及关节囊钙化.结论 除腰椎间盘突出症外,腰椎小关节病亦引起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痛.CT对腰椎小关节病的诊断,明显优于X线检查.  相似文献   

3.
姚煌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3):3173-3174
目的:探讨腰椎椎小关节退变的CT诊断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腰椎椎小关节退变的临床表现与CT所见特征回顾分析。结果:根据不同的CT表现特征,把腰椎椎小关节退变分为:关节突骨质增生43例;关节腔出现真空征30例;关节退变性滑脱6例;合并腰椎其他退变38例。结论:CT扫描是检查和诊断腰椎椎小关节退变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腰椎小关节病的CT表现,评价CT对腰椎小关节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45例因腰腿痛就诊的患者,通过CT检查确诊为腰椎小关节病108例。结果:CT能有效地显示关节突增生、肥大,骨赘形成,关节间隙变窄,骨性关节面改变,关节"真空"征,关节脱位或半脱位,关节囊钙化,侧隐窝及椎间孔狭窄,并存症椎间盘突出、膨出、真空现象,黄韧带肥厚,许莫氏结节,腰椎退行性滑脱。结论:CT为腰椎小关节病及并存症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痛风尿酸盐结晶检测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临床确诊痛风患者和12例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双能量CT表现。结果共30例痛风患者DECT发现尿酸盐结晶沉积,其中单关节受累17例,多关节受累13例,以指(趾)间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最明显;12例高血尿酸患者,DECT检查发现4例有尿酸盐结晶沉积。结论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具有简便、无创、快捷、灵敏、准确及可重复性强等优势,可以作为痛风诊断、疗效评估及痛风高危人群筛查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顾庆丰 《大家健康》2013,(11):18-19
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退变的CT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3月-2012年6月诊治的80例腰椎小关节退变患者,利用螺旋CT进行检查。结果腰椎小关节退变的CT的主要表现为关节突增生肥大、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骨皮质硬化、关节不稳,半脱位、关节囊钙化。结论 CT是诊断腰椎小关节退变的重要方法,具有图像清晰、检查无痛苦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采用双源CT(dual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双能量成像技术检测痛风患者关节部位尿酸盐结晶的沉积状况,探讨DSCT技术在痛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临床确诊的痛风患者48例作为试验组,其他关节炎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1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6例骨关节炎患者及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关节炎),采用双源CT对两组患者行双腕关节、双膝关节、双足踝关节扫描,利用仪器配置的痛风识别软件处理原始图像,由两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影像医师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患者检查部位是否有尿酸盐结晶沉积.结果:在48例痛风患者DSCT检查中有46例发现关节内有尿酸盐沉积,痛风诊断的敏感性为46/48(95.8%);在30例对照组患者中,有2例出现伪信号影,诊断特异性为28/30(93.3%);有骨质破坏的痛风患者与无骨质破坏的痛风患者之间的尿酸盐结晶阳性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血尿酸水平增高和血尿酸水平正常的痛风患者,其DSCT尿酸盐结晶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DSCT双能量成像技术诊断痛风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并且可以直观无创地显示患者检测部位尿酸盐结晶的沉积情况,提示DSCT可应用于痛风病情的监测,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对腰椎小关节退行性改变的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改变的CT征象及临床资料.结果:椎小关节病的主要CT表现,关节突骨质增生,关节间隙改变,关节囊改变以及伴随的椎间盘膨出、突出,椎间孔、侧隐窝和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钙化、关节脱位及半脱位等征象.结论:CT可以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诊断提供直观、充分的影像学根据,可作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中老年腰椎小关节退变CT图像特征,探究CT诊断该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4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CT诊断,就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统计证实,84例患者经检查发现153个小关节病变。主要表现为关节面骨皮质肝硬化,间隙狭窄,关节突增生肥大,关节囊钙化,关节不稳/脱位,关节腔真空。关节突增生性肥大35例,32例关节腔真空,关节囊钙化共计33个,膨出关节50例,椎间盘突出62例。关节脱位/不稳15例。结论:使用CT对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者展开检查,效果显著,可以全面实现对关节病变详情个性化分析,图像清晰度高,极具诊断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CT平扫、X线检查及MR扫描技术对于痛风关节炎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我院痛风专科收治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的21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按临床需求至少扫描过CT平扫、X线平片及MR平扫检查中的一种。其中A组为CT平扫检查,B组为X线平片检查,C组为MR平扫检查。统计3组检查的痛风关节炎阳性影像学征象检出率并分析影像学表现。结果 在关节积液、痛风结节、骨质破坏、软组织肿胀等阳性征象中,三组患者累计关节135个,共检出征象364个,其中A组共检出阳性征象355个,B组共检出阳性征象191个,C组共检出阳性征象323个,三组检查灵敏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C组在关节积液、软组织肿胀的检出率最高;A组在软组织肿胀和骨质破坏的检出最高;而B组在骨质破坏检出中与A组无统计学差异,其余所有阳性征象检出均最低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三种检查中MR对痛风关节炎影像学诊断效能最高,CT次之,X线平片最低。但MR检查费用较高,检查时间较长,因此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应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检查搭配,制定个性化检查影像学检查方案。  相似文献   

11.
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CT诊断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对腰椎小关节退行性改变的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改变的CT征象及临床资料。结果椎小关节病的主要CT表现:关节突骨质增生,关节间隙改变,关节囊改变以及伴随的椎间盘膨出、突出,椎间孔、侧隐窝和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钙化、关节脱位及半脱位等征象。结论CT可以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诊断提供直观、充分的影像学根据,可作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检测痛风患者四肢关节尿酸盐沉积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29例痛风患者(研究组)及同期来我院体检的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均行四肢关节双源CT双能量扫描,并采用双能量CT物质分离法处理图像,依据关节内有无尿酸盐沉积将结果判定为阳性或阴性,对两组尿酸盐沉积差异及双源CT检出尿酸盐沉积部位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双源CT双能量扫描显示研究组尿酸盐结晶阳性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例临床诊断痛风结节患者均存在尿酸盐结节沉积,4例临床初诊未发现痛风结节而双源CT双能量检测出3例尿酸盐结晶沉积,总检出率高达96.55%;双源双能量CT检查对尿酸结节沉积病灶数目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临床查体。结论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检测痛风患者四肢关节尿酸盐沉积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是诊断痛风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李邦君  冷功彬 《重庆医学》2006,35(22):2081-2081
目的评价CT时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68例患者腰椎小关节异常增生、关节面硬化。关节腔内真空现象的CT片的表现。结果腰椎小关节综合征多见于中、老年男性。主要CT表现为腰椎小关节增生、肥大.关节间隙变窄和小关节“真空”现象。结论CT可充分地显示椎小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病理改变,为小关节痛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下腰椎小关节退变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从该院收治的下腰椎小关节退变患者当中抽取5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MRI检查。对患者的CT、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对椎小关节突骨质、关节面平整度、关节面下骨质、关节间隙等改变的显示效果要明显优于MRI,而MRI对关节面软骨、关节囊肿胀、滑膜囊肿胀的显示效果明显优于CT(P<0.05)。结论:CT及MRI的影像学特点各有不同,均能够为临床正确诊断下腰椎小关节退变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以期为痛风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以及早期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来我院进行痛风性关节炎治疗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结果:9例患者经过X线检查后,未见明显的阳性征象;7例患者于指间小关节的软组织中以及第一跖趾关节中见小点状钙化灶影以及不规则条状灶影;20例患者发现在患处骨端出现骨质缺损以及骨质破坏等;6例患者因骨质侵蚀,导致指间关节出现严重间隙并伴有半脱位的现象。2例患者经过CT检查后未发现阳性症状;14例患者经过检查后发现关节偏侧性的软组织出现肿胀、且邻近肌之间的间隙较为模糊。16例患者的患病关节处偏侧软组织中见到片状长T2、T1信号灶;8例邻近骨髓腔中见到片状水肿信号灶。结论:影像学诊断对于痛风性关节炎可明确进行诊断,也能为痛风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明亮  孙艳  刘忠岐  陈军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11):1031-1032
目的研究和复习痛风性关节炎早、中、晚期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X线、CT、MRI检查、血尿酸检查及部分病理确诊的40例痛风性关节炎,结合文献复习痛风性关节炎早、中、晚期的影像表现。结果第一跖趾关节为最好发和首发部位,多为单侧发病,36例第一跖趾关节发病,表现为关节旁偏侧性软组织肿胀、骨髓水肿、关节积液、痛风结节或肿块、凹陷性骨侵蚀、花边状骨膜反应、偏心性穿凿样或囊状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及痛风石钙化等影像学特征。其中"悬挂边缘征"、"部分关节保留征"为X线特征性表现。结论 MRI可以很好的显示关节旁软组织、滑膜、关节软骨及骨内受浸润的情况,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CT多用于X线平片上显示不清的细微的痛风石钙化、骨破坏等;对反复发作的中晚期病例X线检查可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诊断时应充分利用各种检查方法并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及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X线表现,增强对AS影像表现的认识,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我院明确诊断为AS患者的X线及CT表现。结果:双侧骶髂关节受累13例,单侧(右侧)1例,骨质破坏12例,骨质硬化11例,关节间隙狭窄10例,关节骨性强直3例;腰椎呈"竹节样改变"3例;双髋关节同时并双侧耻骨、坐骨受累1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结论:骶髂关节骨质破坏、硬化、关节间隙狭窄及最后骨性强直是AS诊断的依据,腰椎的"竹节样改变"是最为典型的X线表现,CT可明显提高检出AS骶髂关节病变的细节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CT扫描资料。结果: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CT表现为小关节增生肥大硬化、关节间隙变窄、骨赘形成、关节面改变、关节囊钙化、真空、小关节半脱位、侧隐窝狭窄、退行性脊柱滑脱等。结论:CT是诊断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CT扫描资料.结果: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CT表现为小关节增生肥大硬化、关节间隙变窄、骨赘形成、关节面改变、关节囊钙化、真空、小关节半脱位、侧隐窝狭窄、退行性脊柱滑脱等.结论:CT是诊断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螺旋CT测量在椎小关节头尾测趋向性变化框架下的退行性腰椎滑脱中的诊断价值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腰椎体滑脱患者30例,将其作为DS组;并选取同期开展治疗的没有滑脱的椎小关节退变患者30例,作为DG组,对两组患者都实施CT扫描,对两组患者的椎小关节头尾侧角实施测量。结果:DS组患者各个节段头尾侧小关节角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与DG组的各个节段的小关节角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DS组滑脱节段与相邻节段头侧小关节相比都表现出矢状化的变化趋势。结论:小关节头侧的矢状面趋向性变化及小关节尾侧冠状面趋向性是导致患者出现退行性腰椎滑脱最主要的病因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