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谷氨酸转运体在CCK-8调节癫痫发作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核团微量注射和放射免疫分析的方法,观察谷氨酸转运体功能在大鼠癫痫发作及CCK-8调节癫痫中的变化。结果(1)大鼠癫痫发作后,其海马谷氨酸转运体功能明显下降(P<0.05);癫痫发作次数增加,谷氨酸转运体功能下降愈显著(P<0.01)。(2)海马CA3区注射CCK-8后诱发癫痫,大鼠海马内谷氨酸转运体功能明显增高(P<0.05)。结论癫痫发作可导致脑内谷氨酸转运体功能下降,而CCK压抑癫痫发作的作用可能与增强脑内谷氨酸转运体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是中枢神经系统中谷氨酸代谢的关键酶。以往的研究表明细胞外谷氨酸的浓度升高被认为是癫痫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GS可能参与癫痫的复发。本实验通过观察慢性癫痫大鼠海马GS的改变,探讨慢性癫痫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发作间期海马放电对于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患者手术前后言语智商(verbal intelligence quotient,vIQ)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48例TLE患者临床资料,行韦氏智力量表评分.头皮脑电及术中植入深部电极,探测发作间期海马放电情况.将患者性别、起病年龄、病程、颞叶癫痫类型、发作形式、发作频率、发作间期海马放电、病理类型、教育程度等因素进行分层后就术前vIQ受损进行单因素比较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术后1年vIQ变化情况.结果 发作间期海马放电(P=0.030,OR=11.341)、低年龄起病(P=0.045,OR=7.567)、高发作频率(P =0.023,OR=6.241)是TLE患者术前vIQ受损的危险因素,伴有发作间期海马放电者出现vIQ受损的风险最高,而与海马硬化、颞叶癫痫类型、病程、病灶侧及病理类型等无关(P>0.05).伴发作间期海马放电组术前vIQ明显低于无海马放电组及健康对照组.无海马放电患者术后vIQ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在有发作间期海马放电的患者中,病灶位于右侧者术后vIQ有明显改善.术后疗效达到Engel Ⅰ~Ⅱ级者vIQ有明显改善,而EngelⅢ~Ⅳ级者会出现言语功能的恶化(P<0.05).结论 伴有发作间期海马放电,尤其是低年龄起病及发作频率高的颞叶癫痫患者,出现语言障碍的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戊四氮致痫模型中,大鼠海马过量产生的H 2O 2对海马神经元兴奋毒性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4只.A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为戊四氮致痫组,C组为H 2O 2酶处理+戊四氮致痫组.动物造模后,观察各组大鼠癫痫发作情况;然后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海马H 2O 2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法)检测大鼠海马谷氨酸(Glu)免疫反应性,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Caspase-3 mRNA水平.结果 A组大鼠无明显癫痫发作,B组大鼠有癫痫大发作达Ⅴ级,C组大鼠癫痫发作为Ⅱ~Ⅲ级.B组大鼠海马H 2O 2含量、Glu免疫反应性、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均 P <0.05),C组海马H 2O 2、Glu免疫反应性、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均 P <0.05).结论 戊四氮诱发癫痫发作后,导致H 2O 2过量产生,其对海马神经元具有兴奋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海人酸(KA)致痫大鼠海马细胞外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及其转运体mRNA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以及加巴喷丁干预对它们的影响,为临床上揭示复杂部分发作的发生、发展机制,开发新型抗癫痫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海马CA3区注射微量KA建立大鼠复杂部分发作癫痫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癫痫大鼠海马细胞外GABA含量的动态变化;采用RT—PCR方法检测癫痫大鼠海马I型GABA转运体mRNA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并用药物加巴喷丁(GBP)干预癫痫的发作,检测GBP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给予KA后各时间点癫痫大鼠海马GABA浓度呈先低后高的增长趋势,24h内各组GABA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72h和7d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30天组明显高于对照组,GBP干预使大鼠海马细胞外GABA浓度增加;给予KA后2、6、12h,三组海马GAT-1mRNA表达明显升高,但有逐渐下降的趋势,24h恢复至正常水平,72h后显著下降。GBP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GAT-1mRNA在大鼠海马的表达。结论:KA致痫大鼠急性癫痫发作传播和泛化的主要原因是脑组织中突触间隙GABA的显著减少。随后出现GABA能神经元抑制功能的代偿性增加,可能是机体内源性抗癫痫机制增强的的一种反应。  相似文献   

6.
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为丰富的细胞类型,其主要生理功能之一是调控中枢神经递质的稳态,从而在维持中枢神经兴奋性和抑制性平衡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星形胶质细胞这种功能对调控胞外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和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尤为突出,即星形胶质细胞可通过谷氨酸-谷氨酰胺-GABA循环对正常状态下抑制性和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对避免因胞外谷氨酸蓄积造成的兴奋性毒性同样不可或缺。星形胶质细胞功能紊乱如谷氨酸转运体、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脱氢酶的减少可损伤或削弱星形胶质细胞调控神经递质的功能,可表现为胞外谷氨酸水平升高同时伴有GABA水平降低,这种病理改变与癫痫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递质的调控及与癫痫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海藻氨酸(Kainic acid,KA)致痫后海马神经元谷氨酸转运体(glutamatetransporters,GluTs)功能的变化,并观察牛磺酸(Taurine,Tau)对KA致痫及致痛后海马GluTs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KA组(Ⅱ组)、Tau低剂量组(Ⅲ组)、Tau高剂量组(Ⅳ组).每组各10只。Ⅲ组和Ⅳ组提前3d分别腹腔注射低剂量(1g/kg)和高剂量(2g/kg)Tau,然后与11组一起腹腔注射KA10mg/kg,诱导癫痫发作,I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各组的痫性发作情况,并于24h后剥离右侧海马,制备海马突触颗粒,测定其摄取。H—L-谷氨酸的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KA组点燃后海马突触颗粒GluTs功能降低(P〈0.01);与KA组相比,牛磺酸组的致痫潜伏期延长.点燃率、痫性发作分级及死亡率均降低,海马神经元GluTs功能增强,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KA可造成海马神经元GluTs功能降低,Tau抑制KA引起的癫痫发作,其原因可能与部分改善海马神经元GluTs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颞叶癫痫大鼠不同时期海马和皮层氨基酸类递质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颞叶癫痫大鼠不同时期海马和皮层内氨基酸类递质水平的变化与颞叶癫痫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建立颞叶癫痫大鼠模型,视频监控癫痫发作行为学特征,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组织中谷氨酸(Glu)、甘氨酸(Gly)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在癫痫发作急性期,模型组海马Glu/GABA比值显著升高(P<0.05),Glu/Gly比值无显著变化,皮层Glu/GABA和Glu/Gly比值亦无显著变化,在癫痫发作静止期,模型组海马和皮层Glu/GABA和Glu/Gly比值均无显著变化;在癫痫发作慢性期,模型组海马和皮层Glu/GABA和Glu/Gly比值均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 海马脑区兴奋性和抑制性氨基酸类递质水平比例的失衡可能是导致癫痫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采用核团微量注射、放射免疫分析及荧光分光测定等实验方法,探讨了大鼠癫痫发作过程中胆囊收缩素8、β-内啡肽和多巴胺的相互关系及作用。结果表明:(1)海马内注射胆囊收缩素-8,大鼠癫痫发作明显减轻;海马内注射L-365和胆囊收缩素-8,胆囊收缩素-8压抑癫痫发作的作用消失;(2)癫痫发作后海马内β-内啡肽含量显著降低而胆囊收缩素-8含量显著增加;(3)大鼠海马内注射胆囊收缩素-8,海马内β-内啡肽含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xy)对青霉素致痫大鼠海马内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抗癫痫的可能机制。方法以青霉素诱导SD大鼠癫痫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2和IL-6的含量,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海马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阳性神经元的含量。结果Oxy组与青霉素模型组比较:血清中TNF-α、IL-2和IL-6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海马内GABA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Glu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Oxy拮抗癫痫发作,机制可能与调节癫痫大鼠脑内的GABA与Glu的水平,降低TNF-α、IL-2和IL-6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铝暴露癫痫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与临床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高铝暴露区癫痫大发作患者12例,观察其发作特征,检测其血清铝、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并与13例非高铝暴露区癫痫大发作患者和12例非高铝暴露区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高铝暴露组的癫痫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合并新类型率均高于非高铝暴露组(P<0.05或0.01),高铝暴露组脑电图阳性率高于非高铝暴露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铝暴露组血铝水平显著高于非高铝暴露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非高铝暴露组血铝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铝暴露组血清TNF-α、IL-6、IL-8水平高于非高铝暴露组(P<0.01),非高铝暴露组又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高铝暴露癫痫患者具有血铝水平高,癫痫临床症状重,致炎因子水平高,御炎因子水平低等特点,高铝暴露或血铝增高的癫痫患者其临床症状和细胞因子功能负面变化较血铝正常者大,提示血铝升高可能加重癫痫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全身强直-阵挛性癫痫婴幼儿发作间期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tomography,SPECT)与长程脑电图的对比研究,评价SPECT与EEG在癫痫灶定位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00例3岁内全身强直-阵挛癫痫患儿进行癫痫发作类型的确诊和神经系统检查、发作间期SPECT显像、长程EEG与影像学检查。结果发作间期SPECT异常76例(76%),高灌注43例(56.6%)、低灌注30例(39.5%)、高-低灌注3例(3.9%);异常灌注灶125个:颞叶51个(40.8%)、额叶18个、顶叶21个、枕叶8个、底节区16个、丘脑2个、小脑9个。长程监测脑电图异常84例(84%),痫样放电76例(90.5%),弥漫性异常62例(82.8%)和局灶性异常22例(26.2%)。CT/MRI异常27例(27%)。SPECT异常灌注灶与EEG的致痫灶相符者13例(19.7%),相近者30例(45.5%),不相符者23例(34.8%)。结论婴幼儿全身强直-阵挛性癫痫发作间期SPECT显像的特点以高灌注灶为主,颞叶异常灌注灶数明显高于其他各叶。长程EEG表现痫样放电以广泛性多见。SPECT的异常灌注灶与EEG的致痫灶的相关性较低。临床上应当结合SPECT、长程脑电图等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致痫灶定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马桑内酯致癫痫鼠脑海马内不同时间段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与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在神经元与神经胶质之间的时空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癫痫发生不同时间段的鼠脑海马区进行GABA和Glu的标记。结果癫痫发作前期及间歇期,海马区GABA和Glu在神经胶质内聚集明显,而癫痫发作期,GABA和Glu在神经元内聚集明显。结论癫痫发作过程中,GABA和Glu存在一个从神经胶质转移到神经元后再转移到神经胶质的过程,这个时空变化提示可以从阻断这种转移方面开辟癫痫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马桑内酯致癫痫鼠脑海马内不同时间段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与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在神经元与神经胶质之间的时空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癫痫发生不同时间段的鼠脑海马区进行GABA和Glu的标记。结果癫痫发作前期及间歇期,海马区GABA和Glu在神经胶质内聚集明显,而癫痫发作期,GABA和Glu在神经元内聚集明显。结论癫痫发作过程中,GABA和Glu存在一个从神经胶质转移到神经元后再转移到神经胶质的过程,这个时空变化提示可以从阻断这种转移方面开辟癫痫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在大鼠痫性发作中的作用及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从病理学角度观察痫性发作后COX-2及谷氨酸的表达情况以及塞来昔布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Wistar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塞来昔布组(EP-C)、致痫组(EP)。EP-C组大鼠致痫前给予塞来昔布灌胃,然后EP和EP-C组大鼠使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痫;比较大鼠痫性发作的持续时间;观察行为以及大鼠海马回内COX-2及谷氨酸的表达情况。结果:3组大鼠均从腹腔注射匹罗卡品后开始观察,根据Racine标准共观察120 min。与EP组大鼠相比,EP-C组大鼠延长了达到癫痫发作的时间,缩短了大鼠癫痫持续状态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P-C组大鼠海马区的COX-2和谷氨酸的表达较EP组降低。结论: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癫痫后大鼠的认知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癫痫大鼠海马细胞外液氨基酸的变化及与癫痫的关系。方法制作戊四氮致痫模型,采用脑内微透析技术采集大鼠海马细胞外液,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结果在发作期,细胞外液γ-氨基丁酸(GABA)的浓度为38119.7±912.7nmol/L,较发作前明显下降,在发作后3d升高,发作后14d仍有升高;而谷氨酸(Glu)的浓度在发作期为4742.0±201.2nmol/L,较发作前升高,在发作后3d下降,在发作后14d仍低于发作期。结论兴奋性和抑制性氨基酸失衡可能是癫痫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各型癫痫发作时脑电图的表现及对癫痫分型、确定致痫灶的价值。方法 对26例癫痫患者发作时和发作间期的脑电图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部分性发作在发作前后脑电图均可见局限性的异常改变,全身性发作则无此种改变,1例单纯部分性发作在发作间期及发作期脑电图均无异常。结论 不同类型癫痫发作时的脑电图有不同表现,对癫痫分型、确定致痫灶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部分性癫痫发作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某限定区域。许多病因都能导致痫性病灶的产生。新皮质区的致痫灶通常是因发育改变、肿瘤及其它畸变、脑外伤引起,少数情况下为基因异常引起,而成年后开始的癫痫发作也可能是中风后大脑皮质改变的结果。部分性发作癫痫最常见的形式是始自颞叶内侧结构如杏仁、内嗅皮质和海马,通常以不同程度的海马神经元丢失为特征。当海马的门区,CA1和CA3区细胞丢失少于50%时,颞叶内侧癫痫(Mes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MTLE)归类于非海马硬化;而当这些区域细胞丢失大于50%时则是颞叶内侧癫痫综合症伴海马硬化的特征之一。海马硬化经常是由于以前的癫痫持续状态,复杂性热性惊厥,脑炎或脑缺血损伤引起。在非海马硬化病人,通常在海马门区,CA1和CA3区细胞丢失很少或没有,且引起癫痫的致痫灶常常在海马外。现就部分性发作的癫痫相关的细胞死亡的基本机制的新发现及药物耐受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汇川黄液对癫痫大鼠行为及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2周龄SD雄性大鼠中汇川黄液隔日灌胃4周,3-乙基-3-甲基戊二酰亚胺背部皮下注射致癫痫,观察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中汇川黄液能明显减轻大鼠癫痫发作的严重程度,延长癫痫发作的潜伏期,缩短癫痫发作的总持续时间(P<0.001)。减轻癫痫大鼠海马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论中汇川黄液有临床抗癫痫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伴海马硬化的颞叶内侧面癫痫(MTLE-HS)表现为伴认知损害的局灶性癫痫发作时发作期和发作后期脑血流灌注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方法收集接受前颞叶切除手术,且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MTLE-HS的患者30例,随访3~10年。纳入的30例患者均记录到1次FIAS的癫痫发作,采集发作期/发作后期及发作间期的SPECT脑血流图像,使用统计参数成像(SPM)方法,将发作期或发作后期的图像减去发作间期的图像得到SPM-T统计图,分析发作期和发作后期脑血流灌注的特点,并画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感兴趣区(ROI)。随后计算出ROI脑血流信号改变值,分析该ROI脑血流信号改变与注射时间的相关性。结果发作期致痫灶同侧颞叶内侧和基底核区均表现为高灌注改变。前额叶、顶叶及前扣带回区发作期注射组均为低灌注改变;发作后期同侧颞叶在此期未及高灌注改变;前额叶、顶叶及前扣带回区仍表现为低灌注改变,但范围较发作期缩小。发作期注射组颞叶内侧和基底核区高灌注ROI脑血流信号改变与注射时间呈正相关(r=0.66,P<0.05),发作后期注射组前扣带回低灌注ROI脑血流信号改变与注射时间呈负相关(r=-0.66,P<0.05),但前额叶低灌注ROI脑血流信号改变与注射时间无相关性(r=0.55,P>0.05),发作后期病灶同侧颞叶低灌注ROI脑血流信号改变与注射时间呈负相关(r=-0.58,P<0.05)。结论MTLE-HS脑血流灌注模态随时间动态变化,发作期高灌注随癫痫发作时间进展逐渐扩展,发作后期脑血流呈低灌注状态,提示脑血流灌注演变与癫痫传播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