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特别是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其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1年5月的55例患者(34例为肿瘤患者怀疑有肝脏转移,21例CT、B超等影像学检查拟诊肝脏占位性病变无法进行定性诊断)行MR常规序列及DWI,共发现92个病灶(25个原发性肝癌,27个肝转移瘤,3个肝胆管细胞癌,2个肝硬化结节,2个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7个肝血管瘤,26个肝囊肿)。通过分析肝脏病灶信号强度随b值不同的变化及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大小(平均数±标准差)等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特别是不典型肿瘤性病变的良恶性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以病理结果或随访结果为标准计算其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MR DWI上,b=50 s/mm2、500s/mm2及b=50 s/mm2、1000 s/mm2时,良性病变的信号衰减程度高于恶性病变,即b为50 s/mm2、1000 s/mm2时,恶性病变为高信号,而良性病变呈相对等信号或低信号,良恶性病灶信号强度差异明显。恶性病变的ADC值(b值为50 s/mm2、1000 s/mm2时计算)[(0.845±0.0110)×10-3mm2/s,n=55]明显低于良性病变的ADC值(b值为50 s/mm2、1000 s/mm2时计算)[(2.230±0.0497)×10-3mm2/s,n=37],经秩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7.905,P<0.01),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6.36%和83.78%。结论 DWI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特别是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肿瘤性病变具有较大诊断价值,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背景抑制磁共振弥散成像(DWIBS)技术在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灶25例49个。其中肝细胞癌9例12灶,肝转移瘤6例18灶,肝囊肿7例16灶,肝血管瘤3例3灶的背景抑制磁共振弥散成像(b=600s/mm2),测量各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进行比较,利用3D-MIP重建及黑白翻转技术,观察病变显示效果。结果:在b=600s/mm2的图像中,肝脏恶性肿瘤多表现为高信号;肝脏良、恶性肿瘤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癌与肝转移瘤组间、肝囊肿与肝血管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背景抑制的DWI经MIP重建及黑白翻转技术,病变周围组织信号被抑制,得到类PET图像,25例49个病灶,均清晰显示。结论:背景抑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显示病灶方面有一定优势;应用DWI结合ADC值对于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有一定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多b值DWI对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变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磁共振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或其他方式确诊的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变22例(49个病灶),其中肝癌6例(10个病灶),肝转移瘤6例(23个病灶),肝囊肿5例(8个病灶),肝血管瘤5例(8个病灶)。同时选择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以上患者及正常志愿者均进行磁共振常规轴面T1WI、T2WI以及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记录各病变不同b值时各病变的信号强度,观察各个病变b值-信号强度曲线和b值-ADC值曲线的差异。结果:正常肝实质随着b值增加,信号持续较低;囊肿在b值=0 s/mm2时具有很高的信号强度,随着b值的增加,其信号很快减低;而肝癌及转移性肿瘤随着b值增加,一直保持较高信号,在b值〉900s/mm2后病灶信号强度高于囊肿;肝脏血管瘤信号强度则介于囊肿与肝脏肿瘤之间。结论:磁共振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可为鉴别肝脏良恶性局灶性占位性病变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特别是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其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2010年8月至201 1年5月的55例患者(34例为肿瘤患者怀疑有肝脏转移,21例CT、B超等影像学检查拟诊肝脏占位性病变无法进行定性诊断)行MR常规序列及DWI,共发现92个病灶(25个原发性肝癌,27个肝转移瘤,3个肝胆管细胞癌,2个肝硬化结节,2个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7个肝血管瘤,26个肝囊肿).通过分析肝脏病灶信号强度随b值不同的变化及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大小(平均数±标准差)等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特别是不典型肿瘤性病变的良恶性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以病理结果或随访结果为标准计算其敏感性及特异性. 结果 MR DWI上,b=50 s/mm2、500s/mm2及b= 50 s/mm2、1000 s/mm2 时,良性病变的信号衰减程度高于恶性病变,即b为50 s/mm2、1000 s/mm2时,恶性病变为高信号,而良性病变呈相对等信号或低信号,良恶性病灶信号强度差异明显.恶性病变的ADC值(b值为50 s/mm2、1000 s/mm2时计算)[ (0.845 ±0.0110)×10-3mm2/s,n=55]明显低于良性病变的ADC值(b值为50 s/mm2、1000 s/mm2时计算)[ (2.230 ±0.0497)×10-3mm2/s,n=37],经秩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7.905,P<0.01),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6.36%和83.78%.结论 DWI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特别是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肿瘤性病变具有较大诊断价值,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量化的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脏占位性疾病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组回顾性分析12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及对照组12例正常肝脏的影像资料,应用3.0T MR 行常规 MR 及 DWI,120例患者共检出179个病灶(其中53个肝癌、61个转移瘤、32个肝血管瘤及33个肝囊肿),分析其与对照组的 DWI 图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并测量 ADC 值,比较其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本组研究 b 值选择800 s/mm2,(1)其中33个肝囊肿呈低信号,51个肝癌、61个肝转移瘤及32个肝血管瘤呈高信号,肝囊肿的 DWI 图像信号与肝癌、肝转移瘤及肝血管瘤有显著性差异(P <0.05);(2)肝癌、肝转移瘤 ADC 伪彩图大体呈冷色系表现,肝囊肿、肝血管瘤 ADC 伪彩图大体呈暖色系表现;(3)肝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肝囊肿平均 ADC 值相互间行两两比较,总体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但肝癌与肝转移瘤之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通过结合背景肝,比较肝癌的病灶/背景肝 ADC 值与肝转移瘤的病灶/背景肝 ADC 值,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DWI 和 ADC 图分析及ADC 值测量可为肝脏占位性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补充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ADC值在鉴别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focal liver lesion,FLL)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signa 3.0T MR对306例共391个FLL进行屏气DWI成像(b=800s/mm2),包括肝囊肿78灶,成熟肝脓肿23灶,肝血管瘤39灶,FNH\肝腺瘤17灶,原发性肝癌121灶,胆管细胞癌45灶,肝转移癌68灶.DWI图像经GE公司AW4.2工件站后处理得到ADC图,测量以上各类病灶的ADC值,统计分析良恶性性FLL的ADC值及其差异.结果 良恶性FLL的平均ADC值(×10-3 mm2/s)分别为2.63±0.35、1.18士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以ADC≤1.64×10-3 mm2/s诊断恶性FLL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87%、81%、84%.结论 恶性FLL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以ADC值能明显提高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53例正常及100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行DWI检查,并测量ADC值.包括肝细胞癌24例,肝转移瘤31例,肝血管瘤19例及肝囊肿26例. 结果正常肝组织ADC值为(1.52±0.24)×10-3mm2/s;肝细胞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肝囊肿ADC值分别为(1.38±0.37)×10-3 mm2/s、(1.71±0.78)×10-3 mm2/s、(2.41±0.51)×10-3 mm2/s、(3.96±0.76)×10-3 mm2/s,肝恶性肿瘤与肝囊肿、肝血管瘤ADC值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DWI图像上,肝囊肿呈低或等信号,肝血管瘤呈稍高信号,肝癌和转移瘤呈高信号.结论 分析DWI图像特点及ADC值在肝脏占位性病灶中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多b值DWI表现及ADC值变化,明确多b值DWI在肝脏病变鉴别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经穿刺病理和随访证实的164例肝脏病变患者(其中肝癌12例、肝转移瘤30例、肝血管瘤62例、肝囊肿60例),行常规MRI和多b值DWI扫描,并分析比较。结果:随b值增加,肝脏占位性病变DWI信号强度均不同程度降低,肝囊肿组下降程度最快;血管瘤组次之,肝脏恶性肿瘤组最慢。不同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标准表观扩散系数(ADCstandard)值由高到低分别为肝囊肿、肝血管瘤、恶性肿瘤组。肝囊肿的慢速表观扩散系数(ADC_(slow))、快速表观系数所占的比例(ADC_(fast))均大于肝血管瘤(均P0.05)。肝囊肿的ADCslow值明显大于肝恶性肿瘤(P0.05);肝囊肿与恶性肿瘤ADCfast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血管瘤ADC_(slow)值大于肝恶性肿瘤(P0.05);肝血管瘤与肝恶性肿瘤ADC_(fast)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占位性病变信号强度拟合曲线的分析对良性含水量较多的病灶、部分良性实性病灶诊断较准确,能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较有价值的信息。ADCslow值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肝单纯性囊肿和包虫囊肿特别是完全液化的肝包虫囊肿的价值。资料与方法20例囊性包虫病患者22个病灶,肝脏单纯囊肿9例10个病灶,均行b值500和1000 s/mm2的MRDWI序列扫描。结果b值500和1000 s/mm2的病灶ADC值以及病灶和周围肝实质的信号强度率均有显著性差异,肝脏单纯囊肿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明显高于肝包虫囊肿,肝脏包虫囊肿的信号强度率明显高于肝脏单纯囊肿(P值<0.05)。结论肝脏MR DWI有助于鉴别肝脏单纯囊肿和肝脏囊性包虫囊肿。  相似文献   

10.
孙伟  王琨  周令飞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12):1846-1849
目的:初步探讨背景抑制弥散成像(DWIBS)技术对肝占位性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患者的46个肝占位性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肝细胞癌10例13灶,肝转移瘤7例14灶,肝血管瘤4例7灶,肝囊肿7例12灶的背景抑制磁共振弥散成像(b=600s/mm2),测量各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比较,通过背景抑制的WDI经MIP重建及黑白反转技术制作局部类PET图像,观察病灶显示效果。结果:在b=600s/mm2的图像中,肝内良性病变ADC值明显高于恶性病变,以1.6×10-3 mm2/s作为良恶性病变ADC值的界限,敏感性和特异性均>90%;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肝囊肿的ADC值呈递增趋势;局部类PET图像,28例46个肝占位性病灶均显示清晰。结论:背景抑制弥散成像并测量病灶的ADC值对肝占位性病灶良恶性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