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置入三腔起搏器后进行随访观察,分析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临床疗效以及CRT无应答的原因。方法 2009年5月至2011年11月,48例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再同步化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CRT后临床和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变化。结果 1例患者术后4月因脑梗死死亡,1例术后5月猝死。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患者NYHA心功能显著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增加;左室舒张末内径降低;二尖瓣反流量显著减少;QRS时限显著缩短。CRT无应答率29.2%。结论 CRT能显著改善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但部分患者对CRT无应答,左室电极未到达理想位置、未强化内科药物治疗以及AV、VV间期未优化可能是无应答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双心室再同步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内阻滞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9例,年龄32~76(65.4±12.3)岁,行双心室再同步起搏治疗(CRT),全部患者均经冠状静脉窦植入左心室导线1根至心脏静脉。术后平均随访5~42(21.6±8.3)个月,观察心功能,QRS波宽度,左心室收缩、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反流面积,6min步行距离。结果28例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有效率80%,心功能从Ⅲ-Ⅳ级(NYHA分级)改善为Ⅱ-Ⅲ级,QRS波从(165±48)ms缩短至(135±50)ms,(P〈0.01),6min步行距离从(389±175)m提高至(512±145)m,(P〈0.0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收缩末内径分别从(75.4±9.5)mm,(65.5±9.2)mm缩小至(66.4±8.5)mm和(58.2±10.5)mm,(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从0.24±0.08提高至0.33±0.10,(P〈0.01),二尖瓣反流面积从(9.12±3.25)cm^2减少至(5.12±1.82)cm^2,(P〈0.01)。随访中6例死亡(2例心性猝死、2例非心源性死亡、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心力衰竭恶化)。结论CRT是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有效方法,可以减轻药物难治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增加其运动能力,改善心脏功能,可以使患者长期获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植入三腔起搏器进行cR王的32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ew Yor k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NYHA心功能Ⅲ级组和。科Y}骆心功能Ⅳ级组。其中NYHA心功能Ⅲ级组14例,NYHA心功能Ⅳ级组18例,并对其进行随访观察治疗,以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以评价心脏再同步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在性别构成比、年龄、基础心脏病构成比、左心室射血分数(1础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术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1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植入时心律为窦性心律、术前心电图QRS波时限、术后心电图QRS波时限、左室电极植入靶静脉、植入起搏器类型,及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疾病史等方面未有统计学差异。术后随访发现,NYHA心功能Ⅳ级组治疗效果明显比例显著低于NYHA心功能Ⅲ级组(5仉O%t】s92.9%,P=0.019)。回顾性分析治疗效果明显与治疗效果不明显两组临床资料,发现治疗效果不明显组NYHA心功能Ⅳ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治疗效果明显组(90.O%铘40.9%,P=0.019),且术前LVEDD明显大于治疗效果明显组[(76.7±10.3)mmvs(68.0±7.6)mm,P=0.012)]。结论NYHA心功能Ⅳ级组CRT后效果不如NYHA心功能Ⅲ级组,较大的术前LVEDD是CRT术后疗效不佳的预测因素。但在药物治疗基础上,CRT仍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常规超声和组织多普勒(TDI)超声指导下窄QRS间期合并心室不同步患者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将91例经常规超声和TDI确定为心脏收缩不同步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CRT组43例(窄QRS间期组21例,宽QRS间期组22例)和对照组48例(窄QRS间期23例,宽QRS间期2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评价心功能及生存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CRT组的6min步行试验变化、生活质量积分变化、NYHA分级改善明显增加。超声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RT组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明显减少,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与各对照组亚组相比,CRT-窄QRS亚组NYHA分级改善,6min步行距离变化、LVEF变化、生活质量积分变化明显增加。同时,LVESV和LVEDV明显减少。结论:应用超声多普勒指导的窄QRS间期患者也可以从CRT中获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治疗(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对不同病因心力衰竭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2例,按心力衰竭病因分为缺血性心肌病( 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组11例和非缺血性心肌病( non-ischemic cardiomyopathy,NICM)组21例。两组均给予CRT,观察术前及术后6个月临床、超声心动图指标及超声应答率。结果两组 CRT 术后6个月 NYHA 心功能分级及6 min步行距离均较术前改善(P 〈0.05)。NICM 组术后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心房容积(LA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均明显改善,ICM 组 LVESD、LVESV、LAV及 LVEF较术前也明显改善( P 〈0.05),NICM 组术后6个月 LVEF、LVESV改善情况优于 ICM 组(P〈0.05)。两组 CRT术后6个月超声应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T术后6个月 NICM 组ΔLVEF高于 ICM 组,ΔLVESV低于 ICM 组(P〈0.05)。结论不同病因心力衰竭患者对 CRT临床获益相似。CRT术后6个月 NICM 患者获益更佳,表现为更加显著的左心室逆重构以及心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心衰患者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浓度变化,对15例CRT治疗者和15例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表明,CRT组治疗3个月TNF-α和IL-6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NF-α和IL-6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血清TNF-α及IL-6浓度的变化可作为监测心衰程度及CRT疗效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观察心室再同步心脏转复除颤器(CRT-D)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临床疗效。方法病例入选标准:①左室射血分数(LVEF)≤0.35 ②QRS波时限≥120ms ③快速室性心律失常 ④心功能分级Ⅲ-Ⅳ级。采用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左室电极置入冠状静脉且侧分支,右室电极置入右室心尖,右房电极置入右心耳。结果成功置入CRT-D,无严重并发症。除颤测试,17 J能量一次除颤成功。术后心电图QRS波宽度较术前明显缩窄。随访期间,心功能分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明显改善。结论CRT-D集抗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抗缓慢心律失常及抗心力衰竭、以及改善心室活动协调于一身,能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心力衰竭导致的病死率 同时还可防治心脏性猝死。  相似文献   

8.
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和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成人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约400万患者。即使在目前最佳的药物治疗下,CHF患者年死亡率仍可达5%~10%。尤其是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Ⅲ~Ⅳ级患者的预后更差,1年死亡率高达50%以上,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双室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6例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进行双心室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观察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NYHA心功能分级、QRS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二尖瓣反流量(MR)和6min步行试验的变化。结果6例患者顺利完成三腔双心室起搏器植入术.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双心室再同步化治疗后的第3个月和第6个月,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由术前(3.7±0.5)改善为(2.6±0.5)、(2.2±0.6),P均〈0.05;QRS时限由术前(150.8±21.5)ms减少到(120.2±21.4)m、(118.6±20.2)ms,P均〈0.05;LVEF由术前(0.28±0.06)增加到(0.46±0.08)、(0.51±0.10),P均〈0.05;LVEDD由术前(70.5±8.3)mm减少到(64.6±8.1)mm、(61.8±10.2)mm,P〈0.05);MR由术前(27.8±13.6)ml减少到(16.7±8.7)ml、(10.9±9.2)ml,P〈0.05;6min步行试验由术前(170.6±123.7)m增加到(326.8±112.4)m、(440.2±172.1)m,P〈0.05。结论双心室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明显改善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和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点组合再同步心脏起搏治疗伴有心室传导阻滞的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60例经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抗心力衰竭药物的基础上,依据患者病情,分别植入右心房、有心室和冠状静脉左心室分支电极导线,以行房室顺序双心室同步起搏.分别记录治疗前后QRS时限、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和6 min步行试验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QRS时限为(187±13)ms,对照组为(188±15)ms;观察组患者的NYHA分级为(3.7±0.5),对照组为(3.7±0.5),2组NYH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QRS时限为(131 ±11)ms,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80±12)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NYHA分级在治疗后为(2.3±0.5),对照组为(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LVEDD、LVEF、6 min步行距离分别为(64 ±6) mm、(34±7)%、(398±147)m,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 ±8) mm、(25±8)%、(256±136)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多点组合再同步心脏起搏的方法治疗伴有心室传导阻滞的难治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患者心功能明显好转,心脏射血分数增加.  相似文献   

11.
张宜生  任寅  朱莉 《北方药学》2012,(5):122-123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与经验。方法:对16例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给予相应的观察及护理。结果:16例患者均成功植入三腔起搏器,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良好的护理措施是手术取得成功的保证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来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1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CRT植入,于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对AV和VV间期进行优化,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收缩末的直径(LVDD、LVDS)及左室舒张、收缩末期容积(LVEDV、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脏同步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6个月心功能均得到改善,6 min步行距离增加,LVEF增加,LVDD、LVDS、LVEDV和LVESV缩小,心脏同步化指标得到改善。结论在超声指导下对AV、VV间期进行优化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改善双心室的同步性和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3.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难题之一。中国成人CHF的患病率为0.9%,估计中国心衰总人数约为585万。对CHF合并室内传导阻滞不能耐受药物治疗或药物疗效不佳者从1994年开始尝试心脏再同步治药(CRT),现已显示CRT能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运动耐量,降低病死率。本实验为前瞻、单盲、对照研究,目的是观察接受CRT的CHF患者的心功能、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是否优于最佳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卢凤民  王惠中 《天津医药》2008,36(7):564-567
充血性心力衰竭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尽管在内科药物治疗方面有了许多进展,但顽固性心力衰竭的预后仍不容乐观,因而探求新的治疗途径非常重要。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新方法。它是借助于起搏技术使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或心室内传导功能障碍患者原固有的心脏循环同步状态得以恢复的方法[1]。笔者就目前国外在此领域研究的某些方法及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6例慢性心力衰竭(HF)患者植入CRT术后,远程无线监测功能在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远程无线监测系统每日自动传输CRT信息,分析异常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6例植入带有远程监测功能的CRT患者,均可在常规随随访前应用CRT监测功能可以早期发现异常事件,从而及时处理并观察处理效果。结论远程无线监测是一种安全可靠的CRT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原因所致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疾病的最终阶段。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在美国,≥40岁的人发生慢性心力衰竭的风险是20%;每年新诊断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大于65万例,诊断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年内绝对病死率高达约50%。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内科治疗上的难题之一,特别是合并多种其他疾病的老年患者。随着慢性心力衰竭研究的逐步深入以及机制的进一步诠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伊伐布雷定等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目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影响的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0例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伴有QRS波时限延长和明显左室收缩功能下降的心力衰竭患者,入选标准:(1)窦性心律;(2)心功能Ⅱ~Ⅳ(NYHA分级),并且已接受最大耐受量的药物治疗左室射血分数(LVEF)≤35%;(3)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150 ms。(4)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于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测定6min步行距离(MHW)、QRS波时限、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血浆脑钠肽(BNP)。结果 30者均成功植入三腔起搏器,6 min步行距离增加,QRS波时限缩短,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减小,血浆脑钠肽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心脏再同步治疗复律除颤器(CRT-D)植入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兴起的治疗心衰并恶性心律失常的一种介入治疗方法.其不但具有常规的起搏功能,而且可协调左右心室同步收缩,增加心脏排血量,改善心功能,还可以动态监测心功能及心律变化并自动报警[1].  相似文献   

19.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心内科治疗上的难题,尽管药物治疗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仍是具有较高患病率和死亡率的严重疾病[1]。近年来人们在尝试应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取得了可喜的进展。CRT是在传统的右心房、右心室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不同形态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中获益是否相同。方法 选取植入CRT装置且合并LBBB的4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植入术前体表心电图形态分为“真性”LBBB组32例:V1、V2导联负向波为主(QS或r S),V1、V2、V5、V6、I、a VL导联中至少有2个以上的导联QRS波中间有切迹或顿挫,QRS时限男≥140 ms、女≥130 ms;“假性”LBBB组10例:符合传统的LBBB标准,但尚未达到“真性”LBBB诊断标准。随访1年,比较2组患者QRS波时限(ms)、超声测量指标及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变化。以NYHA分级降低≥1级和(或)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减少≥15%定义为对CRT有效,以LVESV减少≥30%定义为超反应。结果 2组患者基础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年后真性组和假性组对CRT治疗有效患者分别为20例和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CRT有效的患者中,真性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较假性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结论 新LBBB诊断标准不能预测CRT的治疗效果,但符合新标准的CRT有效患者可能从CRT治疗中获益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