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究如何预防急诊科危重患者的侵入性操作感染。方法选取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在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进行过侵入性操作的危重患者912例,对侵入性操作的实行频率、医院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对危重患者进行侵入性操作的频率较高,种类较丰富,医院的感染率为11.3%,这其中又以呼吸道感染率最高,占总感染率的62.1%。结论急诊科因为危重患者较多,实施侵入性操作频繁,因而医院感染率较高。为此,要加强侵入性操作的消毒护理工作,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浅析急诊科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消毒的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20例急诊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消毒护理措施。结果 720例患者中有101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4.0%,其中42例为下呼吸道感染,占41.5%;20例为泌尿系统感染,占19.8%;16例肠道感染,占15.9%;皮肤黏膜感染11例,占10.9%;血液感染9例,占8.9%,其他3例,占3%。侵入性操作比较频繁的前三位为气管插管、留置导尿术以及插管洗胃术。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中实施侵入性操作时,应根据侵入性操作的具体情况而确定消毒措施,特别应注意加强各种插管留置和无菌操作过程中的消毒处理,从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3.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冯凌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9):1291-1292
目的 通过对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患者医院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有效护理措施,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对2003年2月至2005年1月入住SICU的21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了解发生感染情况.结果 215例患者在SICU期间,发生医院感染30例,医院感染率达14%,高于同期外科病房医院感染率(外科病房为5.7%);60岁以上老人、病情危重发生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年龄组,侵入性操作频繁,导致感染发生率增高.结论 高龄、重症和侵入性操作是SICU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同时做好基础护理是控制SICU医院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原因,为制定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3月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情况。结果本组18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27例(14.60%),显著高于同期全院平均医院感染率4.80%(P〈0.0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占首位,构成比37.04%。医院感染与年龄、住院时间、基础病、各种侵入性操作及抗生素的应用有密切的关系。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是多种因素所致,应严格无菌操作技术,规范侵入性操作,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重视加强护理工作,可降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获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74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中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4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66例,感染率为24.09%,感染原因与接受侵入性操作治疗,年龄较大,病情危重,住院时间长等因素有关。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患者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道的护理干预,限制侵入性操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佳木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医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并研讨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佳木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2010年1月-2011年6月31例发生医院内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分析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佳木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医院内感染发生部位以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为主,且以高年龄、意识障碍、机械呼吸的应用为突出特点。感染的发生明显受到患者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使用情况的影响。结论医务工作者应了解佳木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医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以便实施预防和管理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234例住院死亡病例医院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住院死亡患者的医院感染特点,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降低死亡率,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本院自2006年11月至2008年10月234例住院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4例死亡病例中发生医院感染98例,医院感染率为41.88%;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60岁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明显升高;神经、循环系统疾病医院感染率较高;并随着住院时间延长医院感染发生率增高;医院感染具有季节性分布特点。结论死亡病例医院感染率高,可能与原发慢性消耗性疾病、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免疫性功能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死亡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和危险因素,为神经内科的危重患者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整理神经内科2003年8月~2006年8月147例死亡患者。结果:147例死亡患者发生医院感染51例,医院感染率为34.69%。发生医院感染的死亡患者中,不同基础疾病组、不同年龄、不同住院时间和是否有侵入性操作患者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患者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发生在下呼吸道和泌尿道分别占52.94%和23.53%。结论:神经内科死亡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基础疾病、年龄、住院时间和侵入性操作有关。医院感染发生部位以下呼吸道和泌尿道多见,神经内科在对危重患者护理的关键在于科学护理和做好消毒隔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中毒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并提出防治对策。方法:对我院1993年3月~2003年12月急性中毒住院患者536例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急性中毒医院感染122例,感染率为22.76%,其中阿片中毒、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有毒气体中毒感染率居前三位。医院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60岁以上年龄组、昏迷患者及接受侵袭性操作者感染率高。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其次为葡萄球菌、肠球菌等。结论:急性中毒患者医院感染率高,主要与毒物种类、年龄、意识障碍程度、侵袭性操作等因素有关。医护人员在治疗和护理此类患者过程中,应加强呼吸道管理,严格器械消毒和无菌操作,及早合理使用抗生素,尤其对老年患者和易感人群可使用丙种球蛋白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以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老年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清安  陈斌  杨丽霞  杨会  吴先旺  刘玲玉 《医药导报》2009,28(10):1366-1368
目的 调查老年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 方法 对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科2006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436例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 结果 436例脑出血住院患者中55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2.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63.6%),其次是泌尿道(16.4%). 感染的病原菌居前三位的依次有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和真菌. 感染的发生率随住院时间增加而增加,侵入性操作也可导致感染率的增加. 结论 提高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缩短住院时间、尽量避免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前常规进行细菌学检查、加强前瞻性护理、做好消毒隔离是降低老年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分析我院急诊科2011年3月至2011年6月院内转运的108例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设为对照组,该组采用常规的转运护理,2012年3月1日至2012年6月1日转运的120例急诊危重患者设为观察组,该组实施安全转运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情况及不满意程度。结果通过分析比较,观察组的意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转运过程中的不满意程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转运前对危重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风险及利益,在转运过程中实时进行监护及观察,到达相关科室对患者的初步诊断及相关情况进行详细的交接及记录,包括医师之间和护士之间的交接。在转运过程中进行安全的护理对危重患者的预后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过程是分秒必争,而在转运途中由于多种原因可能发生各类风险事件,本文介绍了我院急危重症患者入院后在转运过程中如何成功降低转运风险的护理体会。主要内容包括:完善风险评估;及时通知各相关科室,确保他们获知病情并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力争密切配合缩短转运途中的时间以降低转运风险;加强护理人员急救知识及应急处理能力的培训;保证各种仪器设备性能良好,保障急救药品的品种齐全;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各种意外情况;做好转运途中记录;认真填写我院自行设计的转运交接单,严格执行急危重症患转运交接的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探讨精细化护理在急危重症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急危重症老年患者78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在急救护理的过程中展开常规化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急救护理的时候实行精细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急救措施所花时间与抢救成功率.结果 急救护理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接诊时间、抢救室护理时间以及总急救时间都要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基本生命支持5 min内完成率与抢救成功率分别为87.2%、92.3%,对照组患者基本生命支持5 min内完成率与抢救成功率为56.4%、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为急危重症老年患者实行急救护理的过程中,采用精细化护理模式,可以为患者迸一步抢救赢得时间,促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生命支持,提高抢救成功率,精细化护理在老年急危重症患者急救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常宏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3):194-195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的基础护理效果。方法本院重症监护病房2011年7~12月共收治危重患者191例,作为观察组,同时回顾分析2011年1~6月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危重患者178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重症监护病房临床护理以及生命体征的监测,基础护理工作中的部分操作由护工协助护士完成。观察组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全部由经过强化培训的护士进行操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和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气管插管脱落、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以及皮肤改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加强重症监护病房的基础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重症监护病房的基础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并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预见性护理对预防ICU危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ICU接受治疗的50例危重症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对两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4.00%,对照组为16.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危重症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后,可显著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加快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规范院感管理,减少或杜绝专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质量.方法 院感办联合护理部每月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护理管理委员会成员交叉查房1次.并按照消毒隔离管理制度进行逐项考核评分,发现问题限期整改.把控制医院感染纳入护理管理全过程.结果 医护人员自觉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医院感染管理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结论 院感办联合护理部每月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护理管理委员会成员交叉查房在预防医院感染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方法与效果。方法完善急诊抢救护理流程、工作指引,加强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指引;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加强急诊护士综合素质培训等。结果预防和减少护理差错、护理缺陷的发生,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风险管理利于提高急诊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为患者安全和护理安全提供有效指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截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ICU病房中实施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患者共80例,按实施护理的人员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由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进行护理,对照组由普通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间临床资料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及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再插管率、VAP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结果提示(P<0.05)。结论 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中,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对患者的护理质量更高,更能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探讨护理程序在院前急救危重症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本院急诊接收的危重症患者74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在院前急救呼吸道管理的过程中使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院前急救呼吸道管理中采用护理程序模式,比较两组院前急救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护理效果满意度为81.1%,观察组为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科在接收到危重症患者的时候,在管理器呼吸道的过程中应用护理程序模式,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还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