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考察大学新生适应与童年期负性事件的关系,并探讨人格特征在其关系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四川某重点高校大学新生523名,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童年期负性事件调查问卷(ACEQ)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进行施测。结果:大学新生至少经历过一种童年期负性事件的发生率为87%。CCSAS总分与童年期负性事件影响总分及神经质得分呈负相关(r=-0.13、-0.51,均P0.01),与内外向和掩饰性得分呈正相关(r=0.47、0.25,均P0.01);童年期负性事件影响总分与内外向得分呈负相关(r=-0.08,P0.05),与掩饰性得分呈负相关(r=-0.12,P0.01),与神经质得分呈正相关(r=0.17,P0.01)。内外向和神经质在童年期负性事件影响与大学新生适应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效应量为51.65%和58.10%。结论:大学新生适应与童年期负性事件影响和人格特征密切相关,人格特征在童年期负性事件影响与大学新生适应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学生睡眠质量的现状及睡眠质量与生活事件及社交焦虑的关系。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长沙市和湘潭市2836名青少年学生,采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交际焦虑量表(IAS)进行调查。结果 1中学生睡眠质量PSQI总分为(4.88±2.527)分,有14.7%的人存在睡眠问题;2中学生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包括农村、高中、非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情况较差、家庭暴力、负性生活事件及社交焦虑;3中学生睡眠质量与负性生活事件和社交焦虑呈强相关(r=0.132~0.381,P<0.01),有无睡眠问题中学生间负性生活事件和社交焦虑存在显著差异(t=11.927,4.437;P<0.01)。结论负性生活事件和社交焦虑均对中学生睡眠质量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生神经质与睡眠质量的关系及迷走神经功能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招募222名大学生(男119人,女103人),采用大五人格问卷神经质分量表(FFI-N)和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估神经质程度及睡眠质量,收集被试平静时期和心算任务时期的心率、呼吸数据经换算得出基线期迷走神经张力以及心算任务下迷走神经反应性。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迷走神经反应性的调节作用。结果:神经质得分与PSQI总分正相关(r=0.34,P0.01);基线迷走神经张力与PSQI总分负相关(r=-0.17,P0.05)。结构方程模型检验表明神经质正向预测睡眠得分(γ=0.52,P0.01);迷走神经反应性调节神经质与睡眠得分的关系。结论:迷走神经反应性能够调节神经质与睡眠的关系,当迷走反应性较高时神经质程度越高睡眠越差,当迷走反应性较低时神经质与睡眠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少年完美主义与担忧倾向性的关系.方法:抽取初中一年级至大学四年级共1072名学生(年龄12 ~24岁),用青少年担忧倾向性问卷(WTQ-CA)和Frost完美主义问卷(FMPS)测查其担忧倾向性和完美主义,比较不同性别、年级之间的得分差异,采用相关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了解完美主义与担忧倾向性的关系.结果:女生WTQ-CA总分高于男生[(86.9±21.7) vs.(82.9±25.0),P<0.01].高中生WTQ-CA总分高于初中生和大学生[(91.9±25.6) vs.(84.3±24.9),(84.1±19.9),均P<0.01],初中生和高中生FMPS总分高于大学生[(155.2±23.5),(155.6±30.0) vs.(147.0±23.4),均P<0.01].FMPS总分>175组的WTQ-CA总分[(101.4±22.8) vs.(72.7±17.1)]及因子分高于FMPS总分<127分组(均P<0.01).FMPS总分与WTQ-CA总分呈正相关(r=0.41,P<0.001),FMPS担心出错、父母要求因子分与WTQ-CA总分及各因子分正相关(r=0.19 ~0.50,均P<0.01),FMPS个人标准因子分与WTQ-CA学习担忧、关系担忧和健康担忧因子分呈正相关(r=0.20、0.27、0.20,均P<0.001).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年级越高,女生(β=0.12)和总样本(β=0.12)的WTQ-CA总分越高(均P<0.05);FMPS担心出错和父母要求得分越高,男生(β=0.39、0.18)、女生(β=0.46、0.26)和总样本(β=0.44、0.19)的WTQ-CA总分越高(均P<0.05).女生担心出错(0.46 vs.0.39)、父母要求(0.26 vs.0.18)得分对WTQ-CA得分的回归系数大于男生(均P<0.05).结论:高中生完美主义和担忧倾向性水平较高,青少年完美主义可能与担忧倾向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反刍思维各维度对睡眠质量的直接作用,以及负性情绪(抑郁和焦虑)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391名大学生,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反刍思维量表(RRS)、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以及状态焦虑量表(SAI)分别考察其睡眠质量、反刍思维、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结果:PSQI得分与RR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CES-D得分和SAI得分均呈正相关(r=0.13~0.44,P均0.01)。回归分析显示,RRS的抑郁相关维度正向预测睡眠质量(标准化回归系数=0.49);抑郁和焦虑能够解释反刍思维与睡眠质量间关系40.74%的变异。结论:抑郁相关维度正向作用于睡眠质量;负性情绪在反刍思维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澳门特别行政区初三年级学生的睡眠质量、模式与抑郁、焦虑情绪的关系。方法:抽取澳门535名初中三年级学生,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睡眠质量,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以及清晨型和夜晚型量表(MEQ)调查白天思睡与睡眠模式,用贝克抑郁量表(BDI)、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调查抑郁、焦虑状况。结果:PSQI和ESS得分分别为(5.2±2.6)和(8.4±4.7),女生PSQI[(5.5±2.5)vs.(4.8±2.6)]和ESS[(8.9±4.6)vs.(8.0±4.8)]得分高于男生(均P0.05)。MEQ平均得分(13.3±3.1),女生得分低于男生[(12.8±3.0)vs.(13.7±3.2),P0.01]。学生周末和假日的总睡眠时间长于平日总睡眠时间[(608±106)min,(605±109)min vs.(457±75)min],女生周末[(628±110)min vs.(590±97)min]和假期[(631±109)min vs.(581±103)min]平均睡眠时间长于男生(均P0.01)。BDI和STAI得分分别为(13.5±10.3)、(78.9±17)。睡眠质量差和白天思睡者MEQ得分、上学日睡眠时间低于睡眠质量好和无白天思睡者MEQ得分,而睡眠质量差和白天思睡者BDI得分高于睡眠质量好和无白天思睡者BDI得分(均P0.05)。PSQI分别与ESS、BDI,以及STAI中的TAI分呈正相关(r=0.27、0.37、0.12,均P0.05),而与M EQ和上学日总睡眠时间呈负相关(r=-0.30、-0.30,均P0.05)。结论:睡眠质量差和白天思睡在澳门初三学生中较为普遍,他们在上学日的平均睡眠时间不足,但在周末和假日则延长睡眠时间以作补充,其中女生更易出现上述睡眠模式。大部分学生有轻度抑郁,睡眠质量差可能与其抑郁、焦虑状况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与抑郁、焦虑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580名大学生,采用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测试(SAS)分别测查其睡眠质量以及抑郁、焦虑症状严重程度。SDS标准分≥53分为抑郁组,53分为无抑郁组;SAS标准分≥50分为焦虑组,50分为无焦虑组。结果:PSQI总分与SDS得分、SAS得分正相关(r=0.58、0.47,均P0.01)。得到抑郁组39例、无抑郁组488例,焦虑组147例、无焦虑组380例;其中抑郁症状的大学生PSQI总分高于无抑郁症状者[(9.2±2.2)vs.(5.5±2.2),P0.01],有焦虑症状的大学生PSQI总分高于无焦虑症状者[(7.2±2.6)vs.(5.3±2.1),P0.01];且PSQI总分对SDS得分和SAS得分的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22.64、14.00,均P0.01)。PSQI总分与SDS得分正向关联(β=0.58,P0.01),对SDS得分解释率为33.4%;PSQI总分与SAS得分正向关联(β=0.47,P0.01),对SAS得分的解释率为22.1%。结论:大学生睡眠质量是衡量抑郁、焦虑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仡佬族中小学生的主观生活质量及其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为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减少行为问题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50名仡佬族和430名汉族小学六年级、中学初一和初二学生,使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包括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评估生活质量,长处和困难问卷(SDQ)测查情绪行为问题.结果:仡佬族组ISLQ总分与汉族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4.916.0) vs.(143.1±16.6),P>0.05],ISLQ情感成分得分高于汉族组[(61.9±8.7)vs.(60.0±8.8),P<0.01].仡佬族组SDQ总分与汉族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3±5.6)vs.(19.0±5.4),P>0.05],SDQ情绪症状得分低于汉族组[(3.4±2.2)vs.(3.9±2.2),P<0.05].仡佬族组初一学生的ISLQ情感成分得分高于六年级和初二学生[(63.7±8.6) vs.(60.3±9.1),(60.0±7.4),P<0.01];学习成绩优良者ISLQ总分[(150.7±17.4) vs.(144.5±15.3),(136.5±11.0)]和认知成分得分[(87.3±13.6) vs.(82.6±11.9),(77.0±9.9)]高于成绩中等或较差者(P<0.01).除情感成分与亲社会行为问题外,ISLQ得分与SDQ得分呈负相关(r=-0.13~-0.54,P<0.05).回归分析显示,SDQ的情绪症状(β=-0.38,P<0.01)、亲社会行为问题(β=-0.22,P<0.01)和多动(β=-0.17,P<0.01)得分对ISLQ总分有一定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仡佬族中小学生的主观生活质量与汉族相当,正性情感体验可能更多;学习成绩越好,情绪行为问题越少,主观生活质量可能越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层武警战士睡眠质量与人格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军人睡眠质量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215名基础武警战士进行调查。结果①精神质、情绪稳定性维度与睡眠质量问卷总分呈负相关(r=-0.293,-0.451;P0.01),内外向、掩饰性维度与睡眠质量总分呈正相关(r=0.248,0.267;P0.01);②低睡眠质量组在精神质和情绪稳定性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高分组(t=-3.065,-4.647;P0.01),而在内外向和掩饰性维度得分显著低于高分组(t=5.206,8.055;P0.01);③外向稳定型人格的战士睡眠质量得分显著高于内向不稳定型和外向不稳定型的战士(F=7.069,P0.01)。结论基层武警战士的人格特点对睡眠质量有影响,其中情绪稳定性对睡眠质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广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GDM)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孕妇生活事件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11名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孕妇生活事件总分为(188.99±147.92)分,客观事件的得分比主观事件的分数高,负性事件比正性事件得分高;排名前10名生活事件为受到家人更多关心、担心胎儿发育会受到工作影响(如噪音、放射线等)、睡眠、饮食、穿着等生活习惯的改变等;在各维度中,孕妇生活事件总分与焦虑维度的相关系数最高(r=0.288,P0.05),主观事件与抑郁维度系数最高(r=0.271,P0.05),负性事件(r=0.323,P0.05)、客观事件(r=0.279,P0.05)与焦虑维度存在正相关。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生活事件和孕妇心理健康状况有关。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负性、主观事件的发生,帮助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更好地应对妊娠和顺利分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