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GSS-Ⅱ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4例中重度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GSS-Ⅱ复位内固定治疗,并采用X线摄片测定术前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前缘高度明显增高,后凸cobb角和压缩角度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平均分(5.8±1.5)分,明显高于治疗前(3.4±1.7)分,患者神经功能明显好转,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S-Ⅱ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具有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不仅对恢复脊椎骨原有形态具有良好作用,同时能促进神经系统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GSS-Ⅱ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汪长久  陈宇  胡争元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6):2254-2255
目的 评价GSS-Ⅱ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79例中重度以及极重度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骨折脱位、合并不完全脊髓神经损伤患者采用GSS-Ⅱ复位内固定治疗,并采用X线摄片测定术前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 结果 前缘术前平均高度38.1%,术后94.6%,后缘术前平均高度92.3%,术后99.7%,不完全神经损伤1例完全恢复,1例大部分恢复.经随访无1例内固定断裂. 结论 GSS-Ⅱ复位内固定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操作简单,内固定牢固,复位效果满意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伤椎固定在严重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的 探讨在严重胸腰椎骨折中应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加伤椎固定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了我院2003年5月~2008年1月,对严重胸腰椎骨折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加伤椎固定方法治疗41 例.术前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平均丢失53%(37%~82%),Cobb角平均29.6°(17°~39°),均在伤后2周内手术.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9.7个月(6~29个月).影像学资料显示伤椎前缘高度恢复至92%(87%~96%),术后Cobb角平均为5.6°(3°~10°),植骨均愈合、椎体脱位纠正,复位良好.结论 对严重胸腰椎骨折应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可以增强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有利于维持矫正效果、减少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对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选取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技术治疗,对照组采取跨伤椎固定技术治疗。对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周、手术后3个月、手术后12个月进行随访,比较围手术期参数、影像学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腰背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围手术期参数对比和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 VAS、ODI、Vobb 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观察组 ODI 评分为(10.3±2.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5±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287,P <0.05),此外观察组在 VAS、术后 Cobb 角以及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突出,伤椎椎体高度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安全性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伤椎椎弓根钉植入复位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伤椎椎弓根钉植入复位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依据Frankel分级标准评估神经功能,观察患者手术前后椎体高度、椎间隙高度及后凸Cobb角、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椎体高度、椎间隙高度及后凸Cobb角均得到显著矫正,与术前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Frankel分级显著提高(P〈0.05);患者术后未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及植骨操作引起的神经血管并发症。结论伤椎椎弓根钉植入复位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好,椎体高度及神经功能恢复理想。  相似文献   

6.
张贤锋  梁昌凡  徐应林  钱军 《安徽医药》2020,24(7):1325-1328
目的比较经伤椎置钉 6钉 2棒与 4钉 2棒内固定治疗 A1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 1月至 2018年 1月,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分别采用经伤椎置钉 6钉 2棒与经伤椎置钉 4钉 2棒治疗 A1型胸腰椎骨折 21例和 20例。观察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 +术后出血量、椎体的前缘高度百分比、 Cobb角等情况,比较两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人随访时间范围 10~3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 16月。 6钉 2棒组术前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为( 44.3±15.4)%,术后 7d、术后 3个月、术后 6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分别为( 97.2±5.8)%、(96.3±6.5)%、(95.6±6.8)%。4钉 2棒组术前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为( 43.8±15.0)%,术后 7d、术后 3个月、术后 6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分别为( 90.5±8.8)%、(90.1±8.1)%、(88.2±8.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6钉 2棒组病人术前 Cobb角( 22.0±7.0)°,术后 7d、术后 3月、术后 6月的 Cobb角分别为( 5.9±3.6)°、(6.3±3.6)°、(6.6±3.5)°。4钉 2棒组病人术前、术后 7d、术后 3月及术后 6月的 Cobb角分别为( 21.1±6.4)°、(6.1±2.5)°、(6.8±3.1)°、(7.1±4.8)°,两组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6钉 2棒组手术时间( 67.0±7.0)min,与 4钉 2棒组手术时间( 52.0±6.0)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病人术中 +术后出血量( 470.3±60.7)、(282.1±31.3)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对于 A1型胸腰段骨折,经伤椎置钉 6钉内固定和 4钉内固定都能有效恢复椎体前缘高度,改善 Cobb角。但是,使用 4枚椎弓根内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复位固定治疗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骨折复位效果满意.手术后伤椎后Cobb角与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胸腰椎骨折应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和恢复伤椎前缘高度,并可更稳定地维持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跨伤椎固定法与经伤椎固定法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于广饶县人民医院治疗的8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电脑产生随机数列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经伤椎固定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固定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后矫正率分别为95.7%、84.2%;两组内固定失败率分别为2.4%、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伤椎固定法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优于跨伤椎固定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刘如月 《中国基层医药》2014,(19):2926-2928
目的:分析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采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跨伤椎的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情况及临床疗效,分析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为(110.0±14.9)min,长于对照组的(91.0±13.7)min(t=5.93,P<0.05);研究组、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70.0±34.4)mL、(258.0±42.5)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P>0.05);研究组末次随访时术后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VAS评分分别为(91.3±1.7)%、(11.2±1.9)&#176;、(2.5±0.2)分,均优于对照组的(86.6±2.3)%、(14.5±1.1)&#176;、(3.5±0.9)分(t=5.25、3.24、6.17,均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够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椎体高度、增加椎体的稳定性,减少和避免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张瑞云  刘如春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0):1520-1521
胸腰椎骨折治疗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复脊椎正常形态和脊柱稳定,使椎管得到有效减压,解除骨折块对脊髓或马尾神经的压迫,保护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1].自2000~2003年经后路采用AF椎弓根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1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GSS-Ⅱ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复位情况及疗效。方法用GSS-Ⅱ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固定胸腰椎骨折上下椎体,撑开达到复位,有神经损伤表现者行椎板减压、脊髓探查、去除压迫骨块。结果35例胸腰椎体骨折患者,骨折椎体82.85%达到恢复高度。多个椎体骨折恢复高度较单个椎体差,有前后纵韧带及左右移位较无韧带损伤和无移位者差,术前脊髓损伤严重者术后恢复差,而脊髓损伤由压迫引起,解除压迫后效果好。结论GSS-Ⅱ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固定节段少,对胸腰椎生理弯曲影响少,抗旋转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后路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21例行经后路伤椎及其上下脊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术后及其随访均行X线检查,测量伤椎前缘恢复高度和Cobb角大小及自身功能情况,腰背部及下腰痛。结果20例得到随访1~2年。患者术后伤椎椎体高度得到恢复, Cobb角得到矫正,较术前明显改善,腰背部及下下腰痛恢复良好。结论经后路联合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相对简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只要病例选择适当,骨折复位会相对满意。脊椎骨折术后即刻稳定性明显提高。从而减少了术后中晚期伤椎高度丢失,后凸畸形,腰背痛等后遗症。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单节段经伤椎固定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2010年3月-2013年3月采用单节段经伤椎固定复位术治疗2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析临床资料进行随访分析,观察本术式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明显并发症,手术时间40-60 min,,平均51 min;术中出血量100-300 ml,平均176 ml。随访6-27个月,平均16.4个月。随访期间椎体高度均无严重丢失,无钉棒弯曲,松动及断裂。结论单节段经伤椎固定复位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够较好地恢复椎体高度, Cobb角近期随访未发现明显矫正度丢失,且有出血少,用时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不经伤椎椎弓根长节段CD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6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6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利用不经伤椎椎弓根长节段CD内固定治疗,术后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率变化、后凸角变化及并发症.结果 随访43例,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4±5)个月.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术前C级7例,D级14例,E级22例;术后C级2例,D级6例,F级35例.椎体前缘压缩率由术前(39.8±5.8)%恢复至术后7 d(91.7±4.2)%,末次随访(86.8±2.5)%,局部后凸角由术前(24.7±1.8)度恢复至术后7 d(1.7±0.8)度,末次随访(2.4±0.5)度,术前与术后7d伤椎前缘压缩率、矢状面脊柱后凸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均未出现迟发神经损伤,无钉棒断裂或松动,无明显疼痛、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不经伤椎椎弓根长节段CD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2000年~2002年 ,我院应用TSRH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63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 :本组63例 ,男48例 ,女15例 ,年龄19~69岁。损伤部位 :T3~T42例 ,T81例 ,T101例 ,T113例 ,T1217例 ,L120例 ,L210例 ,L37例 ,L42例。致伤原因 :坠落伤22例 ,车祸伤32例 ,重物压伤7例 ,安全带伤2例。骨折类型 :爆裂型29例 ,屈曲压缩型32例 ,屈曲牵引型2例。术前骨髓功能 (Frankel分型 ) :A组15例 ,B级10例 ,C级14例 ,D级17例 ,E级7例。新鲜骨折60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5小时~7天 ,平均2 5天。手术平均时间1 5~2 2…  相似文献   

17.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新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胸腰椎骨折患者68例,应用新型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经6-18个月的随访,平均12个月,椎体前缘术前平均高度为47%,术后平均高度为94%;后缘术前平均高度为76%,术后为97%,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8例经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内固定后效果较好,18例早期手术效果尤为满意,41例神经功能障碍中除4例无恢复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胸腰椎骨折应早期手术治疗,钉一棒固定系统治疗效果显著,规范的手术操作至关重要,还要注意其禁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3月~2010年1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例资料59例,其中,男38例,女2l例;年龄19~65岁,平均37岁。收集的病例均为单节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所有病例采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经伤椎及上下椎椎弓根固定。比较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角(矢状面Cobb角)、椎管内占位、神经功能ASIA分级等指标。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随访17个月,术后均获得较好恢复,高度及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角、椎管内占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ASIA分级亦有改善。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有效建立椎体前中柱稳定性,增强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探究胸腰椎骨折应用经伤椎和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就某院治疗的4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纳入患者按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3例,前者行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后者则接受经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要高于对照组,Cobb角则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35%)则低于对照组(26.09%)(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卧床与住院时间对比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应用经伤椎和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前者疗效较好、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7月~2007年7月.采用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48例,术后随访观察疗效,并分析总结手术经验。结果: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平均手术时间2.5h.出血量平均为300ml,无脊髓和神经根副损伤。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54.2%恢复到术后90.4%,Coob’s角由术前平均27.1°恢复到术后4.2°。随访16个月~5年,骨折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椎弓根螺钉无断裂现象。其中5例螺钉出现松动。结论:AF系统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减少脊髓继发损伤、恢复生理功能的有效方法,早期手术能达到良好的复位及减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