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蝙蝠葛酚性碱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软脑膜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蝙蝠葛酚性碱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用动脉夹夹闭小鼠双侧颈总动脉10 min后去掉动脉夹,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应用BI2000微循环图像处理系统,通过开放式颅窗观察各组小鼠软脑膜微静脉、微动脉血流速度和微小血管开放数目,以及蝙蝠葛酚性碱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软脑膜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结果:缺血损伤组软脑膜微小动脉、静脉血管直径明显缩小,血流速度缓慢,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0.05);蝙蝠葛酚性碱可剂量依赖性增加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软脑膜微小动、静脉血流速度和血管开放数目。结论:蝙蝠葛酚性碱可增加小鼠脑缺血再灌注脑软膜血流量,改善脑缺血后脑软膜微循环障碍,发挥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方法进行改进,使得成功率更高、操作更为简便。方法将传统的自颈外动脉插线转入颈内动脉改为由颈总动脉插线直接进入颈内动脉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并进行大鼠行为学的评价,以观察改良方法的可靠性。结果改良组大鼠出现神经功能障碍,脑组织缺血梗死,较对照组操作简单,缺血成功率高。结论该改良法制备的模型是研究局灶性脑缺血的更为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左旋千金藤立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左旋千金藤立定 (SPD)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大鼠两侧椎动脉凝闭 4 - 5h后 ,夹闭 30min颈总动脉 ,再灌注 90min ,大鼠脑含水量 ,钠和丙二醛 (MD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力较对照组降低 ,并伴有脑电图异常和脑组织结构病理变化 .夹闭颈总动脉前 30minipSPD 5~ 10mg·kg- 1,降低脑组织水 ,钠和MDA含量 ,并提高SOD活力 .组织学检查及脑电图也有所改善 .提示SPD有一定的保护脑缺血再灌损伤作用 .  相似文献   

4.
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线栓法制作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实验研究,探讨一种简便稳定的模型制作方法。方法:采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和缺血再灌注组(n=12),其中缺血再灌注组结扎颈总动脉(CCA)和颈外动脉(ECA),颈内动脉(ICA)和翼腭动脉不予分离,眼科剪在CCA远端上剪一小口插入线栓,通过调整线栓弧度方向来避免进入翼腭动脉,造成缺血,1 h后外拉栓线形成再灌注。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大鼠大体情况;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术后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明显,TCC染色示脑梗死区,HE染色结果符合脑梗死病理过程。结论:该方法术式简便,手术时间短,缺血效果可靠,是一种理想的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应用大鼠制备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的效果.方法 应用右肾切除并微型动脉夹夹闭大鼠左侧肾动脉制备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其中大鼠分别于术后24 h和48 h后处死,观察肾功能及肾脏病理变化,另一部分大鼠观察其病情及存活情况至14d.结果 各次造模成功率均达85%以上;术后24 h及48 h实验组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肾脏外观出现典型“大白肾”表现,镜下出现典型急性肾小管坏死表现,并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组织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在观察期间逐渐出现典型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至14d末,死亡率达91.7%,而对照组全部正常存活.结论 应用右肾切除并微型动脉夹夹闭大鼠左侧肾动脉可制备稳定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而且成功率较高,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6.
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depmteinised calf blood iniection,DCBI)对大鼠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SD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作不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DCBI对脑缺血再灌注SD大鼠的脑组织水含量,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并通过光镜观察其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缺血组与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水含量、MDA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DCBI组脑组织水含量、MDA含量较缺血组与缺血再灌注组下降。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缺血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大脑皮层细胞出现肿胀改变。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水肿加剧,细胞周围呈海绵状。用药组脑细胞仅有轻度肿胀改变。结论:DCBI对大鼠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雪  张嫄怡  段文彪 《中国当代医药》2022,(13):10-13+19+197
目的 探讨二苯乙烯苷(TSG)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Nalp3、Caspse-1、白介素-18(IL-18)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TSG低剂量组、TSG中剂量组、TSG高剂量组,每组12只大鼠。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缺血2 h,取下动脉夹恢复血流灌注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假手术组麻醉及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TSG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TSG 30、60、90 mg/kg,每天一次腹腔注射给药,连续给药7 d,假手术组、模型组均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术后第8天,麻醉大鼠,留取实验相关标本备用。用光学显微镜观察HE染色的海马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干湿重法计算各组大鼠大脑的含水量;用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Nalp3 mRNA、Caspase-1 mRNA、IL-18 mRNA的表达。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损伤严重,TSG中、高剂量组大鼠海马神经损伤减轻。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以及海马Nalp3m RNA、Caspase-1 mRNA、IL-18 mRNA表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  相似文献   

8.
苯妥英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Fas表达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Fas基因在脑内的表达及苯妥英钠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的急性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过度地表达Fas,尤以缺血半暗带明显,且Fas表达分布广泛;苯妥英钠给药组(30、60mg/kg)Fas阳性细胞的表达数显著低于不给药的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且两剂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苯妥英钠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有保护作用;②苯妥英钠拮抗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机制与其抑制Fas表达从而减少缺血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TNHH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氧化性保护作用。方法以改良的四血管阻塞法(Pulsinelli four-vessel occlusion model)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于缺血30 min,再灌注48 h后进行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测定。结果TNHH能显著降低大鼠缺血损伤脑组织中MDA含量,降低MPO活性,提高SOD活性。结论TNHH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研究发现黄芩苷对脑缺血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1],但其水溶性较差,还未见注射剂上市。5,6-二羟乙基黄芩苷(5,6-dihydroxyethyl baicalin)由黄芩苷前体制备而成,具有较好的水溶性,有望开发成为注射制剂,以解决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问题(Fig 1)。本文旨在研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时,5,6-二羟乙基黄芩苷对脑组织能量代谢的影响。选用了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合并降压法制备全脑缺血模型,该模型具有慢性、持续性的特点,能够更好的模拟临床上休克、心功能不全、脑血管严重狭窄等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吗啡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含水量及脑脊液S100β的影响。方法:Pusinelli方法建立四动脉阻断全脑缺血模型:成年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脑缺血再灌注组(n=12)、吗啡预处理组(n=12)。脑缺血8min,再灌注48h后,每组取6只大鼠断头取脑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海马区组织病理学改变;另取剩余6只大鼠于枕骨大孔抽脑脊液后立即断头取脑,干湿称重法测量脑含水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脊液中S100β蛋白含量。结果:吗啡预处理组细胞受损的病理学改变显著轻于脑缺血再灌注组。吗啡预处理组脑含水量及S100β蛋白含量明显低于脑缺血再灌注组(P〈0.05或P〈0.01)。结论:吗啡预处理可减轻缺血性脑损伤,提高脑缺血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薛新宏  赵小明  王大力  彭延波  张江 《河北医药》2012,34(14):2087-208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雌激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200只,随机分为5大组: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雌激素大剂量组(EC组)、中剂量组(EB组)、小剂量组(EA组),每组40只,然后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神经元凋亡,比较不同剂量雌激素组和模型组的异同。结果不同剂量的雌激素组,神经元凋亡情况及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雌激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体质量250~300g,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①假手术组(sham组):不施加缺血及再灌注处理;②缺血再灌注1组(I/R1组):给予缺血30min,再灌注24h;③缺血再灌注2组(I/R2组):给予缺血30min,再灌注48h;④缺血后处理1组(Post1组):给予缺血30min,缺血后处理后再灌注24h;⑤缺血后处理2组(Post2组):给予缺血30min,缺血后处理后再灌注48h。用无创动脉夹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实现脑缺血,撤夹实现再灌注。在再灌注即刻给予双侧颈总动脉松夹15s/夹闭15s,如此3次,实现缺血后处理。实验结束制作脑组织匀浆,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作石蜡切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脱氧尿嘧啶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I/R1、I/R2、Post1、Post2组MDA含量增高,SOD活性降低(P<0.05);与I/R1组相比,Post1组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与I/R2组相比,Post2组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sham组可见少量凋亡细胞。与sham组相比,I/R1、I/R2、Post1、Post2组凋亡指数升高(P<0.05);与I/R1组比较,Post1组凋亡指数降低(P<0.05);与I/R2组比较,Post2组凋亡指数降低(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可以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谢健  闵苏 《中国药房》2011,(27):2517-2519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SFI)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病理学的影响。方法:80只雄性大鼠均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假手术、模型和SFI组。大鼠麻醉5min后经尾iv参附注射液10mg·kg-1,复制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2h再灌注24h模型。比较各组血脑屏障和大脑皮质神经元的病理改变以及相应功能的变化。结果:电镜下模型组大脑皮质毛细血管周围水肿及管腔受压严重,神经元肿大,细胞膜连续性中断,胞浆肿胀、空泡化,细胞核肿胀、破裂,核基质密度增加,异染色质增加。SFI组大脑皮质毛细血管周围水肿和毛细血管管腔受压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神经元肿胀,细胞膜边界欠清楚,胞浆肿胀,细胞核肿胀,核膜尚完整,核基质密度轻度增加,异染色质轻度增加。与模型组比较,SFI组缺血2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性改变;SFI组再灌注24h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0.01)。结论:SFI可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病理学改变程度,进而减轻神经功能受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单唾液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oganglioside,GM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4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神经节苷脂GM1治疗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正常对照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治疗组缺血即刻腹腔注射30mg/kg神经节苷脂,模型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运用Zea-Longa法进行神经病学评分,用光镜观察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结果与模型组相比,GM1治疗组脑组织变性坏死程度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减少,Caspase-3阳性细胞减少(P〈0.01);模型组Caspase-3表达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而且缺血再灌注24h较再灌注1h明显增多(P〈0.01)。结论GM1可以通过抑制Caspase-3的表达来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发挥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及再灌时大鼠血浆蛋白C(PC)活性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和意义。方法: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n=8)、缺血组(I,n=24)和缺血再灌组(IR,n=8),缺血组按照造模后缺血时间的不同又分别分为缺血10 min(I10)、30 min(I30)及60 min(I60)组,每组8只。采用可逆性阻断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模型,实验结束后即刻颈总动脉取血,以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蛋白C活性,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结果:心肌缺血模型组大鼠血浆PC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随心肌缺血时间延长降低;缺血再灌组PC活性略有恢复,但仍低于对照组(P〈0.01)。血小板聚集率缺血10 min、缺血30 min组及IR组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而缺血60 min组血小板聚集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可引起PC活性下降,PC活性的变化参与了心肌缺血及损伤的过程,较血小板聚集率敏感。因此,PC活性的变化有可能成为对评价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有预报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黄芪、尼莫地平单独及联合应用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未手术组(0组)予以正常剂量麻醉剂;对照组(1组)予以0.9%NaCl溶液2ml;黄芪治疗组(2组)予以黄芪注射液6ml/kg,分别于术前12h及30min,术后每隔12h注射1次,直至48h后;尼莫地平治疗组(3组),缺血前30min给予尼莫地平;黄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组(4组),缺血前予以尼莫地平、手术后予黄芪,每组各12只。每组使用不同药物后进行对照,采用原位末端凋亡荧光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0、1、2、3、4组凋亡细胞数分别为0.8±0.4、48.5±11.3、33.5±10.2、30.2±8.6、25.3±9.2。表明治疗各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用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与单独给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尼莫地平联合用药可以明显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时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减少凋亡细胞数目,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时对脑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Bax、Bcl一2蛋白表达情况,研究8阿片受体激动剂DADLE对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凋亡途径的影响以及其与脑保护作用的关系。方法将健康雌性sD大鼠50只(180—220g)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n=10):只暴露血管而不夹闭;缺血再灌注组(I/R组,n=lO):采用改良的二血管阻断加低血压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5min后给予再灌注;DADLE处理组分为DADLE2mg/kg组(A组,n=10)、DADLE3mg/kg组(B组,n=10)、DADLE5mg/kg组fc组,n=10):在I/R组的基础上于再灌注前经颈外静脉注射DADLE。手术结束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Bax、Bcl一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Sham组Bax与Bcl-2阳性细胞数显著少于其他各组(P〈0.05),分别为(20.38±2.84)与(9.624-2.10);I/R组Bax与Bcl-2阳性细胞数为(52.73±6.08)与(19.49±2.35);而DADLE处理组中Bax阳性细胞数分别为:A组(43.71±3.85)、B组(37.92±4.08)、C组(36.20±3.94);Bcl-2阳性细胞数分别为:A组(28.744-2.41)、B组(33.584-2.16)、C组(34.96士1.98)。Bcl-2/Bax的比值,Sham组显著高于I/R组[(49134-3.4)%VS.(35.84-3.2%,P〈0.05];DADLE处理组中,A组为(66.4±6.8)%、B组为(85.7±7.3炀、C组为(92.6±6.9)%。结论在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Bax与Bel-2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上调,而DADLE可以通过影响Bax与Bel一2的表达程度减少细胞凋亡,发挥脑保护的作用;由Bel-2/Bax的比值可发现,该作用与使用剂量呈现“S型剂量效应曲线”。  相似文献   

19.
陈晓春 《中国药房》2009,(25):1947-1948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和纳洛酮(0.4mg·kg-1)治疗组(n=12),后2组采用颈动脉血管引流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纳洛酮于缺血和再灌注开始时分别给药。灌注120min后光镜及电镜下观察神经元形态,检测神经元及血管周围明亮带宽度及Bax mRNA阳性细胞平均密度及灰度值。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纳洛酮治疗组神经元细胞形态相对完整,神经元及血管周围明亮带宽度更窄,Bax mRNA阳性细胞平均密度值减小,灰度值升高,表达减弱。结论:纳洛酮可能通过减弱促凋亡细胞Bax mRNA的表达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莉  高志军  赵静 《中国药房》2011,(39):3664-3666
目的:研究丹参和川芎嗪联合应用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200只随机分5组,即假手术、模型、丹参、川芎嗪、丹参+川芎嗪组。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大鼠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梗死面积,脑水分、脑钙、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模型组脑梗死面积比假手术组显著增大(P<0.01);各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脑梗死面积显著减小(P<0.01),且丹参+川芎嗪组效果更好;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MDA、脑钙和脑水分含量显著增高(P<0.01),而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脑钙和脑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且丹参+川芎嗪组效果更好。结论:丹参和川芎嗪联合应用比单用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细胞保护作用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