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共50例,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根据具体临床分期等情况给予不同化疗方案.观察组给予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评定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缓解率为96.0%,对照组缓解率为76.0%,观察组缓解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下肢浮肿发生率、皮疹发生率、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效果显著,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进展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 CML进展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给予甲磺酸伊马替尼,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95%高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传统的常规化疗相比,甲磺酸伊马替尼对 CML 进展期患者近期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3.
金阿荣 《中国药业》2013,(19):99-100
目的观察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化学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的缓解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P〈0.01);观察组下肢浮肿、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好,值得,陆床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血管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5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掷骰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甲磺酸伊马替尼口服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T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6.0%、8.0%,与对照组的76.0%、3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CD3+[(1435.7±300.3)个/μl vs(1102.5±287.6)个/μl]、CD4+[(786.5±156.2)个/μl vs(700.1±100.8)个/μl]、CD4+/CD8+[(1.60±0.46)vs(1.20±0.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血管病安全有效,能有效改善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晚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对我院近年来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的29例晚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各时间点血常规、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细胞遗传学检查情况,对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急变期CML患者血液学缓解率为28.6%,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率为0,均明显低于加速期CML患者的73.3%和2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以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多主,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可有恶心、呕吐、水肿、骨骼肌酸痛、乏力、头昏、头痛、皮疹等。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急变期患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可耐受且加速期疗效优于急变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VDLD化疗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6月收治的74例ALL患儿,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37例)实施VDLD方案治疗,联合组(37例)实施甲磺酸伊马替尼+VDLD化疗方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1年无复发生存率(RFS)及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血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AFF)、增殖诱导配体(APRIL)水平。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1.89%)高于对照组(72.97%)(P<0.05);联合组治疗2个疗程后血清BAFF、APRI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1年RFS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VDLD化疗方案治疗ALL,疗效确切,能显著降低血清BAFF、APRIL水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伊马替尼治疗不同时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8例早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8例晚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参照组。两组均采用伊马替尼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43%高于参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57%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伊马替尼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张蕾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42(8):1605-1608
目的 分析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中晚期高危胃肠间质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2008年10月-2014年10月到武汉商职医院诊治的中晚期高危胃肠间质瘤患者共96例,根据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时间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患者治疗时间≥ 3年,对照组48例患者治疗时间<3年,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1、2、3、4、5年无进展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和治疗时间是影响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有效率的重要因素(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及蛋白酶激活受体(PAR-2) mRN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血细胞减少、肝肾功能受损、胃肠道反应、乏力及皮肤黏膜水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未表现出明显差异。结论 延长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时间至3年以上能够有效提高中晚期高危胃肠间质瘤患者无进展生存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未明显升高,安全性好,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阿糖胞苷联合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1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老年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片,400~600 mg/d,1次/d,根据病情可适当调整剂量。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盐酸阿糖胞苷,20 mg/m2,6 h滴完,1次/d,每月持续输注10 d,若白细胞(WBC)2.03109/L停止输注。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骨髓细胞遗传学和血液学缓解率、外周血象变化、ABL1激酶突变率和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主要骨髓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和完全血液学缓解率分别为35.70%、85.7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1.42%、64.2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外周血幼稚细胞完全消失时间和血液学完全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ABL1基因突变率为21.42%,对照组患者突变率为35.7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治疗组患者原发耐药、复发和死亡发生率分别为7.14%、4.76%、0.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1.42%、14.28%、9.5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糖胞苷联合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老年患者能够有效提高骨髓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和完全血液学缓解率,降低ABL1激酶突变率,降低患者原发耐药、复发和死亡发生率,且不良反应低,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与干扰素联合化疗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 L)的疗效。方法:2004年6月—2009年7月新诊断的58例Ph染色体阳性CM L慢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伊马替尼组和干扰素联合化疗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伊马替尼组完全血液学缓解率,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完全分子学效应率、5年总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干扰素联合化疗组(P<0.05)。结论:伊马替尼和干扰素联合化疗都可作为CM L慢性期的有效治疗方法,应依据不同情况实施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1.
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是一种分子靶向药物,通过形成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复合物而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治疗。我科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13例Ph染色体阳性CML患者。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SOX方案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不可手术切除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7年8月—2018年11月在我院诊治的58例胃癌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28例。对照组给予SOX方案(替吉奥+奥沙利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33.33%,疾病临床控制率为73.3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46.43%,疾病临床控制率为85.72%。两组总有效率、疾病临床控制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6.3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8.7个月;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8.1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3.9个月。两组累积无进展生存率、累积生存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体健康状况均有好转,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疲倦、疼痛、恶心呕吐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角色功能、食欲丧失、总体健康状况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SOX方案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不可手术切除胃癌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临床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达沙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伊马替尼耐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羟基脲和干扰素治疗,观察组采用达沙替尼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达到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时间为(4.1±1.4)个月,短于对照组的(5.9±2.2)个月,且持续时间为(16.7±1.9)个月,对照组为(14.4±2.1)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缓解率为80.0%(16/20),对照组为35.0%(7/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4/20),低于对照组的35.0%(7/20,P<0.05).结论:达沙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效果显著,且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甲磺酸伊马替尼是一种口服的新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已成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一线治疗药物,其不良反应包括血液学不良反应和非血液学不良反应。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少);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水肿和水钠潴留、肌痛及肌痉挛等。本文就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所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和防治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伊马替尼、尼洛替尼和达沙替尼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23例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分成3组:A组64例接受伊马替尼治疗;B组31例接受尼洛替尼治疗,C组28例接受达沙替尼治疗,对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记录进行总结和分析。治疗18个月后,分析患者的完全细胞遗传缓解百分率(CCyR)、完全血液学缓解率(CHR)和主要分子生物学缓解率(MMR)。结果 A组治疗3,6,12,18个月后CCyR、CHR和MMR都呈现出上升趋势。B和C组治疗12,18个月时,CCyR较A组有显著提高(P<0.05);MMR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组CHR在各时间节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随访期间的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伊马替尼相比,尼洛替尼和达沙替尼能更快的在患者体内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和主要分子生物学缓解,且疗效优于伊马替尼。  相似文献   

16.
1例31岁男性患者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400 mg,1次/d.患者既往无心脏病、高血压病史.治疗前心电图和超声波检查示心功能正常.治疗第1天,患者出现心前区不适.第6天出现心律失常,三度房室传导阻滞,HR 45次/min.停用甲磺酸伊马替尼,给予支持治疗,安装临时起博器,患者症状好转.  相似文献   

17.
高文庆  颜福根  沈彬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2):1807-1808
目的 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新辅助治疗低位直肠恶性间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新辅助治疗的中晚期低位直肠恶性间质瘤患者4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经新辅助治疗后临床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28例,稳定(SD)13例,有效率达76.2%(29/42),无肿瘤进展病例.化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并发症.Ⅱb期患者新辅助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Ⅲa期和Ⅲb期患者(P<0.05).27例肿瘤切除患者均恢复良好,未见肿瘤转移病例.结论 甲磺酸伊马替尼新辅助治疗低位直肠恶性间质瘤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方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甲磺酸伊马替尼的不良反应及预防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洪斌  陆益  陆国椿 《中国新药杂志》2006,15(22):1923-1925,1929
甲磺酸伊马替尼(imafinib mesylate,Glivec,格列卫)是一种口服的新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被FDA批准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及恶性转移性或手术无法切除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疗效显著。其不良反应包括血液学毒性和非血液学毒性,血液学毒性主要表现为自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少;非血液学毒性表现为水肿和水钠潴留、肌痛及肌痉挛、恶心、呕吐、腹泻等。现概述甲磺酸伊马替尼不良反应类型及临床上采取的预防措施和常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联合N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4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NP方案治疗,治疗组接受厄洛替尼联合NP方案治疗,至少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疾病有效率(RR)分别为56.5%和45.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82.6%和68.2%,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60.9%和40.9%,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肠道反应、脱发以及皮疹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血细胞减少、疲乏以及周围神经炎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洛替尼联合N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和生活质量,减少化疗所致的毒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甲磺酸伊马替尼临床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甲磺酸伊马替尼是一种蛋白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用于治疗Ph染色体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本文从耐药机制、不良反应、生活质量考察、药物经济学成本-效用分析等方面综述了其最新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