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9名小学儿童的孤独感与友谊质量、同伴接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借助结构方程模型,揭示小学儿童孤独感与友谊质量、同伴接纳的关系.方法:在本项横断面研究,用方便取样在河南省南阳市一所普通小学随机抽取的二、四、六年级的209名学生,年龄7~12岁.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友谊质量问卷和同伴提名法进行施测,并对数据进行方差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1)小学儿童的孤独感得分存在着年级差异,二年级得分最高(34.6±10.7),其次是四年级(27.6±7.6),六年级得分最低(24.7±9.1);男生的孤独感得分高于女生[(30.8±10.0)vs.(25.8±8.7),P<0.001].(2)不同友谊质量、社交地位儿童的孤独感存在差异,双高组(21.6±8.9)、高低组(19.8±8.0)的孤独感得分均低于双低组(39.8±11.O)(均P<0.05).(3)同伴接纳和积极友谊质量各自都能够负向预测孤独感(路径系数分别为-0.51,-0.18;P<0.001),积极友谊质量在同伴接纳与孤独感之间起着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304.结论:小学儿童的友谊质量、同伴接纳能够预测孤独感;可通过改善儿童与最好朋友的友谊质量,来对群体地位不利儿童的消极情绪体验进行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高、中、低心理韧性水平高中生的日常情绪状态及情绪自我调节方式.方法:选取202名高中生,施测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正负情绪情感量表(PANAS)和情绪调节方式问卷(ERQ).依据RSCA得分分为高(n=87)、中(n=61)、低心理韧性组(n=54),比较不同心理韧性组日常情绪状态及积极、消极情绪的调节方式差异.结果:高心理韧性组PANAS积极情绪情感得分高于中、低心理韧性组[(33.3±6.2)vs.(30.8±5.2),(29.4±6.9);P<0.001],低心理韧性组PANAS消极情绪情感得分高于高、中心理韧性组[(27.5±7.7)vs.(22.3±6.0),(24.0±7.3);P<0.001].在积极情绪调节方式上,高心理韧性组ERQ重视得分高于低心理韧性组[(3.4±0.6)vs.(3.0±0.8);P<0.05],宣泄得分高于中、低心理韧性组[(3.2±0.7)vs.(3.0±0.6),(2.8±0.9);P<0.01],而抑制得分低于中、低心理韧性组[(1.4±0.5)vs.(1.6±0.5),(1.8±0.8);P<0.01];在消极情绪调节方式上,高心理韧性组抑制得分低于中、低心理韧性组[(2.2±0.7)vs.(2.5±0.6),(2.6±0.8);P<0.05],而低心理韧性组重视得分高于高、中心理韧性组[(2.1±0.7)vs.(1.8±0.5),(1.9±0.5);P<0.001)].结论:不同心理韧性高中生日常情绪状态存在差异,高心理韧性高中生倾向于对积极情绪采用更多的重视、宣泄和更少的减弱调节,对消极情绪则采用更少的重视和抑制调节.  相似文献   

3.
合肥市和深圳市小学生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合肥市和深圳市小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状况,探讨不同地区小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儿童抑郁量表对两市3224名小学生抑郁症状进行评定,问卷调查小学生家庭、学校和同伴社会支持水平及一般人口学特征.结果:合肥市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1.9%,高于深圳市的8.2%(x2=10.37,P=0.001);合肥市、深圳市有抑郁症状小学生的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低于无抑郁症状小学生(合肥市有无抑郁症状小学生父母支持、学校支持、同伴支持得分及总分分别为3.6±1.6/5.0±0.9、2.1±0.9/2.6±0.8、3.2±1.5/4.4±1.0、8.9±2.9/12.0±1.8,均P<0.001;深圳市有无抑郁症状小学生父母支持、学校支持、同伴支持得分及总分分别为3.4±1.8/4.9±0.7、2.2±1.2/2.9±0.8、3.4±1.5/4.4±0.9、9.0±2.7/12.3±1.6,均P<0.001);合肥市小学生父母支持每增加1分可使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下降50%,学校支持与同伴支持得分每增加1分,小学生抑郁症状危险性可降低30%~40%;深圳市父母、学校和同伴支持得分每增加1分,小学生抑郁症状危险性可下降50%左右.结论:大约10%的小学生存在抑郁症状,改善小学生父母、学校和同伴支持,可望降低小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与父子冲突、父子依恋的关系,以及父子依恋在父子冲突对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影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663位8~15岁的儿童,用父子冲突问卷(CBQ)、青少年依恋问卷(IPPA)与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分别评估父子冲突、父子依恋和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结果:儿童的CBQ、IPPA得分和SDQ困难总分均无显著性别差异(P>0.05);父亲受教育程度初中组的CBQ得分高于高中组和大学组[(5.8±5.4) vs.(4.0±4.2),(3.9±4.3);P<0.05],IPPA得分低于高中组和大学组[(63.3±16.0) vs.(67.6±12.8),(69.7±13.0);P<0.05];父子每周互动<3h组的CBQ得分显著高于3~7h组和>7h组[(5.5±5.0)vs.(3.8±4.1),(2.8±3.6);P<0.05],IPPA得分显著低于其他两组[(63.1±14.6) vs.(70.0±11.7),(73.8±11.6);P<0.05],SDQ困难得分高于>7h组[(12.0±5.0)vs.(9.9±5.3),P <0.05].父子冲突对儿童的情绪症状(β=0.28,P<0.01)和品行问题(β =0.18,P<0.01)有正向预测作用,父子依恋能正向预测儿童的亲社会行为(β=0.39,P<0.01),负向预测儿童的多动注意不能(β=-0.28,P<0.01)和同伴交往问题(β=-0.14,P<0.05);父子冲突对儿童情绪症状(β=0.17,P<0.01)、品行问题(β=0.12,P<0.05)、多动注意不能(β=0.13,P<0.05)与亲社会行为(β=-0.21,P<0.01)的预测作用均受到了父子依恋的调节.结论: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可能与父子冲突、父子依恋有关,父子依恋在父子冲突对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中可能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艾滋病致孤儿童的同胞分离抚养方式与其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方法:选取6~17岁有同胞的艾滋病致孤儿童(父母双亡)155人参与本研究,根据是否经历同胞分离抚养,把他们分为同胞分离组(n=96)和无同胞分离组(n=59);根据不同的抚养方式把他们分为艾滋病致孤儿童福利院组(n=97)、家庭式抚养所组(n=8)与家族抚养组(n=50).采用健康危险行为量表进行测评.结果:经历同胞分离抚养的艾滋病致孤儿童的“饮酒”[(1.6±0.7)vs.(1.4±0.5)]、“打人”[(1.5±0.8)vs.(1.3±0.6)]和“破坏公共财产”[(1.1±0.5)vs.(1.0±0.0)]得分高于无同胞分离抚养组(均P<0.05).艾滋病致孤儿童福利院抚养组的“打人”得分高于家庭式抚养所和家族抚养组[(1.6±0.8)vs.(1.2±0.4),(1.2±0.4);P<0.05].多元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经历同胞分离抚养的艾滋病致孤儿童的“饮酒”和“想要或扬言要伤害他人的行为”[(1.2±0.5)vs.(1.1±0.2)]的得分高于无同胞分离抚养者(均P<0.05).结论:经历同胞分离抚养的艾滋病致孤儿童可能比没经历同胞分离抚养的艾滋病致孤儿童表现出更多的健康危险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读写双困难儿童和听写困难儿童在认知能力方面的差异.方法:在本横断面研究中,运用多重比较评估法分别对21名读写困难学生、20名听写困难学生和26名生理年龄匹配的对照组学生进行语音意识测验、语素意识测验和视知觉能力测验.结果:读写双困难组儿童的语音意识测验、语素意识测验得分均低于对照组[(-0.85±2.05)vs.(0.69±1.78), (20.7±2.8)vs.(22.8±1.8);均P<0.05];读写双困难组儿童的视知觉记忆能力和视动统合能力得分均低于对照组[(7.2±2.4)vs.(8.6±1.8),(13.6±4.4)vs.(17.5±4.7);均P<0.05],听写困难组儿童的视知觉辨别能力和视知觉记忆能力得分低于对照组[(2.8±1.6)vs.(4.1±1.4),(7.3±2.4)vs.(8.6±1.8);均P<0.05].结论:视觉辨别和视觉短时记忆等功能的损伤是听写困难儿童特异性的认知缺陷,而语音、语义功能缺损则是读写双重困难儿童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脑损伤对自我控制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应用经典的自我延迟满足实验对癫痫幼儿和正常幼儿的自我控制行为进行比较研究.受试包括来自大连市内医院记录在案的9名癫痫幼儿和来自大连市普通幼儿园的36名正常幼儿(年龄为4~5岁).结果:癫痫组幼儿的平均延迟时间短于正常组幼儿[(76±75) s vs.(591±308) s,P<0.001].在11种延迟策略由低到高的4种水平上,癫痫幼儿在水平Ⅱ寻求策略和水平Ⅲ自我分心、问题解决策略上得分均低于正常幼儿[(2.11±2.42)vs.(24.33±20.56),(2.11±2.62)vs.(12.69±11.79);均P<0.001].在水平Ⅱ上,癫痫幼儿寻求母亲和寻求目标得分均低于正常幼儿[(0.67±0.87)vs.(2.83±3.90),( 1.44±1.88)vs.(21.50±19.13);均P<0.01];在水平Ⅲ上,动作分散和静坐得分低于正常幼儿[(1.22±1.72)vs.(11.33±10.18);(0.22±0.67)vs.(2.56±4.91),均P<0.01].结论:癫痫引起的大脑损伤导致癫痫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正常同龄幼儿,癫痫幼儿带有明显的低自我控制倾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不同治疗阶段乳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幸福感指数和社会支持情况,分析社会支持与情绪状况的关系.方法:收集术前组、术后组与康复组的乳腺癌患者各105例为病例组,以及年龄与教育年限匹配的健康对照105例,应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8分为可疑焦虑)、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8分为可疑抑郁)、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进行有关测评.结果:病例组的可疑焦虑、抑郁发生率均高于健康对照(42.9%,61.9%,59.0% vs.9.5%;33.3%,60.0%,46.7% vs.5.7%;均P<0.01),病例组的HAMA、HAMD得分均高于健康对照[(7.2±4.3),(9.4±5.1),(9.2±5.6)vs.(3.9±3.1);(6.2±3.8),(9.2±4.8),(7.9±4.6) vs.(3.1±2.4),均P<0.01];术前组与术后组的幸福感指数低于健康对照[(10.6±2.3),(10.5±2.6) vs.(11.5±2.2),均P<0.01].病例组中,有可疑焦虑患者的幸福感指数、PSSS得分均低于无焦虑组[如,术后组PSSS得分(63.0±10.1)vs.(70.4±9.1),P<0.01];有可疑抑郁患者的幸福感指数、PSSS得分低于无抑郁组[如,康复组PSSS得分(63.8±10.6) vs.(70.1±8.4),P<0.01].结论:本研究提示,不同治疗阶段的乳腺癌患者的可疑焦虑、抑郁发生率和焦虑、抑郁得分均高于健康人群;有可疑焦虑、抑郁患者的幸福感指数和社会支持相对更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当代青少年生命意义感与幸福感的特征及关系,为进一步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温州、湖州两地区初一至初二、高一至高二、大一至大四青少年1141名.采用生命态度剖面图量表(LAPS)、心理幸福感量表(PWBS)、学生总体生活满意度量表(SLSS)和积极-消极情感量表(PANA)进行调查.将PWBS得分最高和最低的各27%抽出作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其余为中间组.结果:高中生LAPS、PWBS、SLSS及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得分均低于初中生和大学生[如,LAPS得分,(3.5±4.2)vs.(3.8±4.7),(3.7±4.0);均P<0.001];性别与年级在生命意义感的意义意志和生命控制两个维度及积极情感上有交互作用(F=3.67、7.20、4.92;均P<0.05).高生命意义感水平青少年的PWBS、SLSS和PANA的积极情感得分均高于低生命意义感青少年[(4.5±7.6)vs.(3.5±7.0)、(3.3±4.0)vs.(2.7±4.1)、(3.6±2.5)vs.(2.8±3.8);均P<0.01].LAPS的存在充盈、意义意志、生命控制、死亡接纳及生命目的因子得分与PWBS总分呈正相关(0.11~0.39,均P<0.001),LAPS的存在充盈、生命目的、苦难接纳因子得分与SLSS总分呈正相关(0.38、0.12、0.11,均P<0.001),LAPS的存在充盈、意义意志、生命控制因子得分与积极情感总分呈正相关(0.25、0.31、0.18,均P<0.001).结论:青少年中高中生的幸福感水平较低,生命意义感对个体的幸福感可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后靠移民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三峡后靠移民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应用自编的基本情况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团体用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319名三峡后靠移民和327名当地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后靠移民SCL-90总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和偏执因子分均高于当地居民[(123.5±37.0)vs.(117.4±26.O),(1.8±0.7)vs.(1.7±0.7),(1.3±0.4)vs.(1.2±0.3),(1.4±0.6)vs.(1.3±0.4),(1.3±0.4)vs.(1.2±0.3),(1.2±0.4)vs.(1.1±0.3);P=0.016,0.038,0.028,0.024,0.001,0.012];(2)移民的应激总分、生活事件得分、消极情绪体验得分和消极应对得分均高于当地居民[(36.3±19.2)vs.(29.9±17.1),(2.9±2.O)vs.(2.4±1.8),(2.7±2.6)vs.(2.0±2.2),(2.4 2.2)vs.(1.9 2.0);均P<0.01];(3)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进入模型的变量包括应激总分、主观经济状况、生活事件、社会支持总分和健康状况,后靠移民心理健康的主要相关因素是应激总分、主观经济状况、生活事件、社会支持总分和健康状况(B=0.198,0.152,0.256,-0.151,0.117).结论:三峡后靠移民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当地居民差,应针对影响后靠移民心理健康的因素,如应激总分、主观经济状况、生活事件、社会支持总分和健康状况等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移民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